(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675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浙教版)三下美术教案(表格版).doc

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学科:

美术(三下)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教材解读(目标、重难点、学期措施等)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的图案的设计方法,能根据自然形象进行图案的设计。

2、能用丰富的表现手段,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然景象,生活情境及自己的情感体验。

3、学习漫画的创作方法,能画出简单的漫画形象。

4、进行泥塑教学,培养造型能力。

5、进行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欣赏,提高欣赏应用能力。

6、图案的设计(适度的夸张和概括),图案具有美感。

7、绘画及工艺作品具有较强的可看性及艺术感染力。

8、造型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的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二、教学重点 

1、用多种的绘画工具进行创作,描绘生活中的物体,学会在生活中观察美术现象,并能变化形式的表达出来线条要求流畅,色彩丰富,构图饱满,造型大胆、夸张,生动活泼,富有一种童趣。

 

2、学习用废旧材料多种材质进行工艺制作,如卡纸、瓦楞纸、海绵纸、废旧纸张综合应用。

3、欣赏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及优秀儿童美术作品,并能学会用一些通用美术术语进行点评。

4、在对自然、人文的物件进行观察描绘时,能运用以往的设计知识,有创意的综合表达,并能完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难点

1、在绘画训练中,要求达到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丰富,构图饱满,造型大胆、生动,富有儿童情趣以及创造性。

 

2、在工艺制作中,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识图能力,培养良好动手习惯,以及动脑创新能力,且学生能通过工具及材料的选择,能养成良好习惯,如:

节约纸张、合理运用各种工具。

 

3、在欣赏过程中,提高欣赏表达能力,提高鉴赏美的能力,且能在生活中发现大自然的美,观察动物的花纹,能感悟色彩、线条的变化和丰富。

 

4、通过中国民间玩具的学习,能热爱民间美术这种形式,且能从中发现美术的元素。

四、教学措施 

1.选择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从浅显易学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选择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4.通过评价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学情

分析

三年级学生在经过几学期的学习已有一定的绘画实践经验,对美术课兴趣浓厚。

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可是教学内容有许多是纸工,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卫生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在实际情况中,我们美术教学设施和教学用的资料图片不是很充分。

手工课和欣赏课,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工具和材料的准备工作。

以确保每一节美术课都给学生带来欣喜。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安排

课时

备注

1

3.9——3.13

始业教育1、灯彩辉映

2

2

3.16——3.20

2、台灯造型设计3、巧折巧剪

2

3

3.23——3.27

4、绿色家园

2

4

3.30——4.3

5、生动的表情6、我们爱劳动

2

5

4.6——4.10

7、爷爷奶奶

2

清明节

6

4.13——4.17

8、我家的厨房9、眼镜的创想

2

7

4.20——4.24

10、图形的联想

2

8

4.27——5.1

11、门票设计

2

劳动节

9

5.4——5.8

12、班级小报

2

10

5.11——5.15

13、活字印刷14、小陀螺,转啊转

2

11

5.18——5.22

15、小小建筑师

2

12

5.25——5.29

16、奇石

2

13

6.1——6.5

17、会说话的石头

2

儿童节

14

6.8——6.12

18、山外有山

2

15

6.15——6.19

19、南宋官窑

2

端午节

16

6.22——6.26

期末复习、

期末学业评价、

寒假

17

6.29——7.3

小学三年级(下)美术教案

年级

三年级

课题课时

教材页码

灯彩辉映

审核

修改

学科

美术

案别

主教案

个性教案

教学

目标

包含教材

分析

1、了解传统节日挂彩灯的含义,知道制作灯饰的一般步骤。

2、学习制作彩灯的方法,能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制作技巧及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细致、耐心的品质。

重点

难点

重点:

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彩灯。

难点:

巧妙利用各种材料,使彩灯更漂亮、更有吸引力。

教具

学具

(学生)设计彩灯的工具材料。

(教师)彩灯、范作、图片、录像等。

1、猜谜引入,吸引注意。

(1)教师出示谜语(有关大公鸡或莲花等)。

(2)学生猜后,结合谜语文字出示彩灯让学生观察。

(3)引出课题:

灯彩辉映。

2、观看录像,走向生活。

(1)观看各种各样的彩灯及灯彩辉映的热闹场面。

(2)请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3)交流生活中看到的彩灯的造型特点及蕴含的含意。

(4)教师小结。

3、欣赏范作,加强体验。

(1)学生欣赏范作。

(2)讨论范作:

造型种类、艺术价值、制作方法、创意等。

(3)教师小结。

4、探讨做法,学生实践。

(1)结合以前的知识,进行灯型设计。

(2)创作建议:

可同桌或小组合作设计;选用各种合适的材料制作;设计的彩灯要观赏性强、漂亮、有趣。

(3)学生进行制作。

6、作业讲评,课外拓展。

(1)师生共同评价作业。

(2)参观有关灯展,同时查找有关彩灯的资料。

反思

重建

年级

三年级

课题课时

教材页码

台灯造型设计

审核

修改

学科

美术

案别

主教案

个性教案

教学

目标

包含教材

分析

1.认识台灯设计中不同的创意或制作手法。

2.能设计或制作出一只完整的台灯,并运用画、剪、绕等方法设计或制作别具一格的台灯。

3.培养学生体现美观和实用相结合的创意或制作台灯的实践能力,并意识到设计的灵感往往隐含在日常的生活之中。

重点

难点

重点:

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设计一只有创意的台灯或利用废弃物品制作一只台灯。

难点:

如何在台灯的设计与制作中,既注重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又不失独特的创意。

教具

学具

(学生)课前根据教材提示就地取材的废弃物品。

(教师)台灯实物,示范作品。

1.认识材料。

(1)说说各组准备的各种材料。

(2)动手感受:

材料还可以变出新形态吗?

(3)揭示课题:

利用材料的多变性设计台灯。

2.造型游戏。

(1)出示“我的台灯”,提问:

根据台灯各部分的形态选择适合的废弃物进行大胆的“实物替换”。

(2)组内讨论设计方案——如何利用所带废弃物的不同形态组合台灯?

解决:

各个部分之间如何连接?

怎样利用材料的多变性让台灯稳稳的站住?

(3)邀请有不同构思的小组汇报并演示让台灯站稳的方法。

(4)教师演示另类创意:

利用同一种废弃物重复组合可以变化出不同的形(如利用铁丝或细木棒等材料的特征捆扎成球状、圆柱体或不规则形),引导学生联想可以应用于台灯设计的哪些部位。

3.创意小细节。

(1)教师变出多个台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局部小创意的制作方法(剪、镂空、粘贴、缠绕、镶嵌等)

(2)结合本组的设计方案说说美化细节的小创意。

4.学生创作。

(1)要求:

充分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让台灯站起来并表现出细节的美。

(2)注意:

制作中注意安全和教室的卫生。

5.互动交流。

(1)交流各组作品最满意的地方。

(2)说说制作中觉得最困难的地方在哪里?

6.拓展延伸。

我们还可以利用身边的哪些材料制作出更有创意的台灯。

反思

重建

年级

三年级

课题课时

教材页码

巧折巧剪

审核

修改

学科

美术

案别

主教案

个性教案

教学

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进一步了解剪纸的艺术特点,懂得剪纸的阴剪、阳剪技法和综合法,知道剪纸的基本纹样。

2.学习着剪的基本方法,设计制作一个鱼纹样的剪纸作品。

3.通过剪纸练习,感受剪纸的趣味和美,体验剪纸的快乐,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重点

难点

重点:

学习剪纸的基本技法及阴剪和阳剪的组合等。

难点:

通过对称图形,利用各种纹样构思和制作鱼的剪纸作品。

教具

学具

教具:

剪刀、彩纸、PPT

学具:

剪刀、彩纸

一.导入

1.通过过年贴窗花引出剪纸。

T:

“每逢过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增加过年的气氛?

2.剪纸的起源

T:

“剪纸最早起源于中国,在远古年代,我国人民就在装饰品上进行类似剪纸的雕刻。

二.PPT了解剪纸的特点

一张剪纸作品和梵高的《向日葵》

T:

“你们觉得剪纸作品和绘画作品有什么区别吗?

(夸张、简洁、线条流畅)

三.学习剪纸的三个技法

1.PPT播放图片

T:

“你们发现图片中的剪纸作品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T:

“你知道剪纸有哪些方法吗?

2.重复播放图片

讲解阴剪、阳剪

3.图片播放,巩固阴剪、阳剪知识点的区分。

4.图片播放,学生辨别阴剪、阳剪。

5.图片播放

T:

“这两张图片中运用的是阴剪还是阳剪?

T:

其实这两张图片中包含了阴剪和阳剪,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综合法。

(指示区分)

T:

“艺术家们为了让剪纸作品更加生动,通常会用综合法。

四.剪纸的常用纹样

1.PPT(纹样图片)

2.PPT(“福”字剪纸)

巩固纹样在剪纸中的利用。

五.PPT了解对称剪纸作品

T:

“你们发现这两张图形有相同的地方吗?

(对称)

“利用对称能让我们更加简便的制作一件精美的剪纸作品。

六.演示制作方法

1折

2画

3剪

4贴

七.剪纸作品欣赏

八.学生制作

“我们舟山即将举行一年一度的渔民文化节,同学们利用这节课的时间制作一个关于鱼的对称剪纸作品,为渔民文化节出一份力。

要求:

1.运用阴剪、阳剪或者综合法剪出一幅对称剪纸作品。

2.适当添加剪纸纹样,使画面更好看。

3.剪完后,黏贴在卡纸上展示。

九.学生制作,师指导

十.作品展示

十一、总结拓展

反思

重建

年级

三年级

课题课时

教材页码

绿色家园

审核

修改

学科

美术

案别

主教案

个性教案

教学

目标

包含教材

分析

1.知识目标:

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学会用绿色装扮家园、社区。

2.能力目标:

学习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现各种树的外形,感受不同树的造型美感。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有爱绿护绿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

重点

难点

重点:

通过欣赏和学习折剪纸材树,培养学生有爱绿护绿的兴趣和建设美好家乡的情感。

难点:

掌握折剪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教具

学具

(学生)收集山林绿化、绿色家园的摄影图片,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

(教师)收集有关绿化家园的图片、海报制作成课件,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等

1.谈话揭题。

(1)看图讲故事,激发兴趣。

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的,问问同学们喜不喜欢自己的家,最后出示小鸟的家,请同学猛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小鸟的家是怎么样的

课件展示小鸟现在生活的场景,教师述说小鸟成长的故事,五年前小鸟的家在一片美丽的森林里,树木生长茂盛小鸟和他的家人幸福的生活在这片美丽的森林里。

但是现在小鸟的家变了,因为人类的乱砍乱伐现在森林没了,剩下的只有木桩和满地黄沙。

小鸟很伤心。

请同学说说听了故事的感受。

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清同学们都为我们的绿化出一份力。

课件展示与学生课前收集的绿色家园摄影图片欣赏相结合,直观感受绿色的美。

请学生讲讲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了解植树绿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说说植树节的由来及时间。

提问:

3月12日是什么节日?

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

(3)揭示课题《绿化家园》。

2.探究新知,学习对称剪方法。

(1)教师出示一张绿色的纸,提出问题:

一张彩纸怎样才能变成一棵树,用什么办法?

(2)学生得出结论:

以彩纸做材料,用折、剪等方法,可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

(3)教师示范用对折法剪“树”。

强调先沿对称轴画半棵树,再剪。

(4)学生试着剪纸。

(5)认识不同树的外形特征。

看课件《各种各样的树》,说说你能识别哪些树木,说出他们的外形特征。

(6)分组讨论:

剪纸的树形可以有哪些变化?

(7)小结。

3.学习用四连折法剪树。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集体创作纸贴画《美丽的大森林》。

(1)创设情境:

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图片。

(2)学生分组,集体创作用折剪方法剪树,然后粘贴在黑板上或长卷纸上,组合成美丽的大森林。

教师巡回辅导。

5.作业展示,互相评价。

反思

重建

年级

三年级

课题课时

教材页码

生动的表情

审核

修改

学科

美术

案别

主教案

个性教案

教学

目标

包含教材

分析

1、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

2、欣赏运用各种方式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人物表情的感性认识,以及懂得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3、尝试不同工具、材料和表现过程,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人物的表情神态。

教学难点:

人物表情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夸张表现。

教具

学具

(学生)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教师)课件、各种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1、组织纪律,安定情绪,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听音表演。

听一听:

大笑、嚎叫、叹气、哭泣等声音。

演一演:

根据声音做出表情,并谈谈感受。

教师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的各种表情。

3、感知引趣。

①播放刚拍的数码相片,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及图片资料等。

让学生直观人物基本的面部表情。

揭题——《生动的表情》。

②引导观察人物的表情特征,课件展示人物由远及近面部的特写镜头,充分感知不同人物面部的眉、眼、嘴等主要表情特征。

③欣赏艺术家作品中的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现方法。

④欣赏儿童线描写生作品,与真实的学生图片进行对照。

分析如何用明晰夸张、想象的艺术形式表现人物的眉发、眼睛、嘴巴等主要特征。

4、尝试探趣。

以两人为一组,把学生分成各个合作小组。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大胆自由的线描写生。

教师巡视中给予鼓励与及时提示。

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太小、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采用整体评价的形式表扬优点,点出存在的问题。

并提些建设性的建议。

评价点主要放在构图是否合理、造型是否准确、线条是否肯定流畅上。

课后请学生选择搜寻各种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

反思

重建

年级

三年级

课题课时

教材页码

我们爱劳动

审核

修改

学科

美术

案别

主教案

个性教案

教学

目标

包含教材

分析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

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

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教具

学具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的图片资料等

1.欣赏揭题。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书中作品《夯歌》、《拾穗》,设问:

欣赏了这两张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

   出示课题《我们爱劳动》。

   2.讨论研究。

   

(1)欣赏书中第5页的4幅示范图,小组内讨论:

画中的劳动者是怎样的动态?

   

(2)交流讨论意见,教师小结:

人体运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

   (3)学生模拟某一劳动动作,其余学生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变化,教师适当示范动态线。

   3.作业要求。

   尝试描绘自己从事过的劳动。

(本课时完成人物的描绘)

   4.交流评价。

   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意图,同学互相评价并提出建议。

5.教师小结

反思

重建

年级

三年级

课题课时

教材页码

爷爷奶奶

审核

修改

学科

美术

案别

主教案

个性教案

教学

目标

1.了解老人的造型特点与美感特征,初步掌握单色粉印版画的基本技法。

2.通过其他作品的观察、欣赏、实践活动等感受老人的脸部造型和美感特征,体验版画的独特韵味,并尝试用单色粉印版画的形式刻画自己的爷爷奶奶。

3.领会版画的迪特魅力,激发学生对老人长辈的敬爱之情。

重点

难点

重点:

感知老人脸部造型特征和神情,用单色粉印版画刻印进行黑、白、灰表现。

难点:

用点、线、面表现老人的外貌特征。

教具

学具

学生:

图画纸、洗衣粉、水粉颜料、调色盒、水粉画笔、砂纸、毛笔、小小夹子。

教师:

范画、照片、课件、吹塑纸、水粉颜料工具。

1.导入

(1)出示学生自带的爷爷奶奶照片,说说爷爷奶奶的趣事、

难忘的事,描述老人的长相和特征。

(2)出示书本摄影作品与自己爷爷奶奶的脸部特点进行对比,谈谈不同的感受。

(3)教师小结,导入新课《爷爷奶奶》

2.深入感知,学习新知识

(1)对比感知不同线的特点与质感

纸张(光滑与褶皱)树皮(细腻与粗糙)肌肤(细腻与粗糙)

小结:

人的肌肤也如同树皮、纸张一样呈现不同的纹理与质感、可与用不同的点线面来表现。

(2)探讨感知的老人脸部的线条特点与质感,观察同一人在年轻和年老时的肖像照片,对比变化特点,如嘴角的形状变化,皮肤皱纹,粗糙等感受。

(3)教师讨论归纳,可以从局部到整体,同时示范刻印老人的脸部造型特征,并展示分析黑、白、灰的艺术效果。

3.深入学习版画造型表现方法。

根据角度与重点,归类欣赏画家与学生的作品

(1)作品欣赏一:

观察人物不同角度的生动性。

《老人》P18

哪里表现最生动?

人物造型表现语言的特点是什么?

(线描,黑白灰)

也可从人物的正面、侧面不同的角度来欣赏

(2)作品欣赏二:

观察人手的不同姿态,使人物表现更加具有生动性。

(3)复习上节课刻印基础《我们爱劳动》讲解印制重点。

4.尝试实践

5.评价

6.拓展

反思

重建

年级

三年级

课题课时

教材页码

我家的厨房

审核

修改

学科

美术

案别

主教案

个性教案

教学

目标

包含教材

分析

1、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

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

难点:

表现出厨房的细节。

(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

教具

学具

(学生)记号笔、铅画纸、线描画工具。

(教师)记号笔、示范用纸等。

1、欣赏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颜文的色粉画《厨房》,并提问:

画中的厨房与你家的厨房有什么不同之处?

引出课题《新老厨房》。

2、谈话交流。

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家的厨房,并说说厨房里的趣事。

3、欣赏启发。

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欣赏体会。

教师重点介绍线描画的表现方法,适当示范线的排列与运用。

4、创作表现。

学生将自家现在厨房的样式用线描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师巡回辅导。

5、展示评价。

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教师适当总结评价。

6、小结下课。

反思

重建

年级

三年级

课题课时

教材页码

眼睛的创想

审核

修改

学科

美术

案别

主教案

个性教案

教学

目标

1.欣赏和眼睛有关的超现实主义作品,思考眼睛在画面中的作用。

2.利用眼睛的形状和结构,尝试对眼睛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提高创造能力。

3.引发发散性思考,拓展创新思维,能举一反三,通过图像表达自己的思想

重点

难点

如何巧妙的利用眼睛的元素进行创意联想,能通过自己的画面表示出有力的图示运用。

教具

学具

多媒体课件。

1.欣赏认知。

(1)教师出示作品《错误的镜子》。

提问:

欣赏这一幅画,你们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想?

(2)教师简单介绍作者玛格丽特和作品《错误的镜子》。

(3)出示一幅真实。

(4)观察和眼睛形状相似的物体,并进行对更多物体的联想。

(5)观察眼睛的结构。

(6)结合眼睛的结构,说一说第二张图片和眼睛有什么关联性。

(7)观察PPT中的图片,说一说它们分别和眼睛有什么关联性?

你还能想到哪些物体。

(8)学生习作欣赏

2.尝试创作。

根据眼睛的形状、结构等特点进行联想,画一幅有创意的画。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展示评价。

5.拓展欣赏。

欣赏眼睛元素的设计。

反思

重建

年级

三年级

课题课时

教材页码

图形的联想

审核

修改

学科

美术

案别

主教案

个性教案

教学

目标

包含教材

分析

 1.欣赏图形联想的图片,初步了解图形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画面,提高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增强图形创造的兴趣。

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