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68259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doc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

二级公路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二级公路毕业设计

第一章绪论

1.1绪言

1.1.1选题的意义

交通运输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国家而言,促进了文化交流,促进了国家、社会的团结与统一,对国防和军事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社会而言,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旅游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命脉。

公路交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公共基础设施。

公路建设的发展速度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本次设计的公路是江苏常州市至江苏无锡市二级公路。

该公路地处平原,土壤肥沃,雨水充足,有较多鱼塘。

该地区长期处于交通不良状态,随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原有公路线路已经严重限制了该地区与外界经济的联系,影响了地区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

本公路的建设将大大加强地区与地区之间,地区与外界之间的联系,解决道路通行能力低的问题,促进该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常州到无锡这条二级公路是连接两地的主要交通运输通道,加强了两地在经济合作和资源互补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改善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使丰富的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把蕴藏的土地、渔业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两地的经济发展用极其重要的意义。

1.1.2现状与发展规划

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建造技术都一直在进行研究和总结,使得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技术上日勤完善。

经济上显出一定的优势,并得到较大范围的应用。

特别是在高等级中交通的道路上,水泥混凝土路面有了较快的发展。

例如,美国在全国公路网的建设和完善中,对于交通繁忙、汽车载重量较大或增大的道路,更多的选自建造水泥混凝土路面。

国际上各国在发展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密切集合本国实际和资源约束条件,起直接影响因素是本国水泥和沥青资源供给和价格情况,美国是典型的黑白两种路面几乎均等”“黑白并举”的国家。

其原因除了能源的考虑外,其经济对比分析是建立在建设、维修,养护全部建设和运营的总费用最省的价值工程基础上,强调在路面使用年限内,每平方每年的价格最节省、投资效益最高。

由于欧美发达国家的路面网基本建成,目前最大工作是道路养护工作。

从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至今17年间,在“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的指导下,中国高速公路总体上实现了持续、快速和有序的发展,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高速公路得到快速发展,年均通车里程超过了4000公里,到2004年底,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超过3.4万公里,继续保持世界第二。

高速公路的发展,极大提高了中国公路网的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了交通运输结构,对缓解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1.3研究的内容

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常州至无锡段一级公路的设计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整理与分析

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

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

(2)公路技术等级的确定。

(3)方案拟定和比选。

(4)路线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

(5)路基设计。

(6)路基综合排水设计。

(7)路面结构设计。

(8)设计文件,即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交代设计内容、计算方法和过程。

(9)设计图纸,要求绘制路线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横断面设计图、路面结构层设计图等主要图纸,编制直线、曲线及转角表、路基设计表、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表格,其中一部分图纸需要计算机绘图。

1.2项目设计背景

本次设计中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方调配等内容主要采用了由道路工程师专门为工程师自己开发的纬地软件,该软件是一套具有领先技术的工程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主要应用于道路设计。

纬地软件将道路设计所需的各种平面线形,纵断面坡度及坡长限制,横断面形式,超高方式等设计要素归纳为符合设计者设计习惯和思维的“设计目标”概念,进行目标化设计,而不是单纯的绘制线,点等几何图素。

辅助设计者设计出合理的平,纵,横断面组合。

设计完成后,纬地能够根据需要绘出任意比例的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

1.3沿线自然条件

1.3.1地理条件

本设计的路段地处长江下游三角洲苏南平原,常州地貌类型属冲积平原,境内地形复杂,山区平圩兼有。

南为天目山余脉,西为茅山山脉,北为宁镇山脉尾部,中部和东部为宽广的平原、圩区。

地貌类型属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

1.3.2地质条件

该地区以砂性土和粘性土并存。

粘性土含粘土较多,透水性较小,压实后水稳定性好;砂性土无塑性,透水性强,但是它的粘结性较小,易于松散,压实困难。

土颗粒较细,平均粒径不大于0.10mm,属细粒土。

细粒土质砂性土,粒径组成接近最佳级配,遇水不粘着,不膨胀,雨天不泥泞,晴天不扬尘,级配适宜,强度、稳定性较好,是理想的筑路材料。

1.3.3水文条件

本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mm左右,降水日数平均每年达130天。

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年降水量为1554 mm(1957年),最小年降水量为574.5 mm(1934年)。

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每年4~9月,受暖湿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而集中,各月平均降水量为100~160mm,6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这期间的降水包括初夏的梅雨和夏秋的台风雨;10月到次年3月,受干冷的冬季风影响,降水很少,各月平均降水量为40~85mm。

1.3.4气候条件

该地区属于江苏省南部,属于长江下游地区,北靠长江,南临太湖,距海仅有一步之遥,属于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常州春末夏初时多有梅雨发生,夏季炎热多雨,最高气温度常达35℃以上,冬季空气湿润,气候阴冷。

1.3.5植被及作物

该地区是全国主要的农作物产地,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黄豆、水稻等,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地域内盛产毛竹,素以竹海著称。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选择该课题的意义、我国公路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规划以及此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还提供了本地区的地理、地质、水文和气候条件,这对于分析当地的自然情况是十分方便的,它不仅为该条道路的选线、方案拟定和比选及平面设计提供了依据,而且为将来道路的路面建设提供设计依据。

5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第二章公路等级的确定

第二章公路等级的确定

2.1公路功能

本条公路的主要功能是为行车服务的,可以满足各种大中型车辆的行驶,同时,缓解城乡之间交通拥挤的状况。

公路建成后作为城乡结合部混合交通量大的集散公路,与原有的道路构成规划完美路网,大大加强城乡地区之间的地区经济联系。

该设计路段设计年限为15年,设计速度为80km/h。

2.2公路分级

交通部2004年1月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即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1)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汽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

六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汽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5000~80000辆。

八车道高速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汽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60000~100000辆。

(2)一级公路: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15000~30000辆。

六车道一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5000~55000辆。

(3)二级公路: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二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15000辆。

(4)三级公路:

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双车道三级公路应能适应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6000辆。

(5)四级公路:

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双车道四级公路应能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辆以下。

单车道四级公路应能将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400辆以下。

2.3交通量统计

(1)现有交通量统计

根据资料统计,现有交通量见下表2-1。

表2-1现有交通组成与交通量

车型

小客车

黄河

JN360

解放

CA15

解放

CA50

解放

CA10B

东风

EQ140

黄河

QD351

载重(kN)

18

150

50

50

40

100

70

换算后载质量(t)

1.8

15

5

5

4

10

7

交通量

500

80

200

250

400

250

200

(2)交通量换算

《标准》规定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

确定公路等级的各汽车代表车型和车辆折算系数规定如表2-2。

表2-2各汽车代表车型与车辆换算系数

汽车代表车型

车辆折算系数

说明

小客车

1.0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

中型车

1.5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7t的货车

大型车

2.0

载质量>7t~≤14t的货车

拖挂车

3.0

载质量>14t的货车

(3)初始交通量计算

初始年平均日交通量为:

=500+3.0×80+1.5×200+1.5×250+1.5×400+2.0×250+1.5×200=2815(辆/日)

(4)设计交通量计算

目前一般按年平均增长率累计计算确定。

(2-1)

式中——预测年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辆/d;

——初始年平均日交通量,辆/d;

——年平均增长率,%;

——预测年限。

通过上式计算设计交通量:

2.4确定道路等级

根据本路段的功能主要是该地区之间交通运输的集散要道,担负为沿线工、农业生产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物资服务。

通过计算得出的设计交通量为6002辆/日,在5000~15000辆之间,符合二级公路的适应能力。

于是,确定该条公路的等级为二级。

2.5公路技术标准

根据二级公路的技术标准是有各项技术指标来体现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2-3。

表2-3主要技术指标表

二级公路设计指标

设计速度V

80km/h

行车道宽度(m)

3.5×2=7

行车道数

2

路基宽度(m)

10

表2-3主要技术指标表(续)

二级公路设计指标

直线的最大长度(m)

20V=1600

直线的最小长度(同向曲线间)(m)

6V=480

直线的最小长度(反向曲线间)(m)

2V=160

最大纵坡

6%

最小纵坡

0.5%

最大合成纵坡

10%

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长度(m)

2000/50

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长度(m)

1500/50

行车视距(m)

110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讲述了确定道路等级的一般方法。

根据该条公路要求的交通量及其使用任务和性质,确定公路等级。

通过该章的学习可以熟悉道路等级确定的步骤,这对于设计本条道路时,应该注意的主要技术标准是十分有利的。

9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第四章平面设计

第三章路线方案拟定和比选

3.1选线原则与步骤

3.1.1选线的一般原则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地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不顾工程大小,片面追求高指标。

(3)选线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或穿过经济林园(如橡胶林、茶林、果园)等。

(4)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注意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其人工构造物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处理好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5)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调查,弄清它们对道路工程的影响。

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等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避开。

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道路修筑,汽车运营所产生的影响和污染,如:

①路线对自然景观与资源可能产生的影响;

②占地、拆迁房屋所带来的影响;

③路线对城镇布局、行政区划、农业耕作区、水利排灌体系等现有设施造成分割引起的影响;

④噪音对居民以及汽车尾气对大气、水源、农田所造成的污染及影响。

(7)对高速路和一级路,由于其路幅宽,可根据通过地区的地形、地物、自然环境等条件,利用其上下行车道分离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采用上下行车道分离的形式设线。

上述选线原则,对于各级道路都是适用的。

但在掌握这些原则上,不同等级的道路,会有不同的侧重。

3.1.2选线的步骤

路线的基本走向与道路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相适应,限制和影响道路的走向的因素很多,大门归纳起来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类。

主观条件是指设计任务书或其他的文件规定的路线总方向、等级及其在道路网中的任务和作用。

而客观条件就是指道路所经过的地区原有交通的布局,城镇以及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

上述主观条件是道路选线的主要依据,而客观条件是道路选线必须考虑的因素。

一条路线的起、终点确定以后,它们之间有很多走法。

选线的任务就是在这众多的方案中选出一条符合设计要求、经济合理的最优方案。

因为影响选线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有的互相矛盾,有的又相互制约,各因素在不同场合的重要程度也不相同,不可能一次就找出理想方案来。

最有效的作法是通过分阶段,由粗到细反复比选来求最佳解。

选线一般按工作内容分三步进行:

(1)路线方案选择

路线方案选择主要是解决起、终点间路线基本走向问题。

此项工作通常是先在小比例尺(1:

2.5万~1:

10万)地形图上从较大面积范围内找出各种可能的方案,收集各可能方案的有关资料,进行初步评选,确定数条有进一步比较价值的方案。

然后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多方案的比选得出一个最佳方案。

当没有地形图时,可采用调查或踏勘方法现场收集资料,进行方案评选。

当地形复杂或地区范围很大时,可以通过航空视察,或用遥感与航摄资料进行选线。

(2)路线带选择

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选定出一些细部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即构成路线带,也称路线布局。

这些细部控制点的取舍,自然仍是通过比选的办法来确定的。

路线布局一般应该在1:

1000~1:

5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上进行,只有在地形简单。

方案明确的路段,才可以现场直接选定。

(3)具体定线

经过上述两步的工作,路线雏形已经明显勾画出来。

定线就是根据技术标准和路线方案,结合有关条件在有利的定线带内进行平、纵、横综合设计,具体定出道路中线的工作。

做好上述工作的关键在于摸清地形的情况,全面考虑前后线形衔接与平、纵、横综合关系,恰当地选用合适的技术指标,使整个线形得以连贯顺直协调。

3.2选线的要点

选线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路线设计应充分考虑随地形的变化而变化,在注意路线平、纵面线选择的同时,应注意横向填挖的平衡。

(2)平、纵、横三方面应综合考虑。

(3)冲沟比较发育的地段,高等级道路可以考虑采用高路堤、高架桥或隧道等直穿方案,一般等级较低的道路可多采用绕越方案。

3.3路线方案的拟定

方案I:

整条线路稍微偏离村镇,占有一定的农田,但通过的鱼塘较少,预计填挖量较少。

经过的地区多为沙地,此外,沿途的电力、电讯设施完备。

方案II:

沿途经过的村镇有曹岗、冯园等几个主要村镇。

此外,该条路线离村镇的距离比较近,占有一定量的农田,且通过少量的鱼塘。

沿途的通讯、电力等设施较为完备。

但造价较高。

3.4路线方案比选

对上述两方案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对比结果见表3-1

表3-1太原至焦作二级公路路线方案比选

指标

方案一

方案二

路线长度()

3062

2958

隧道数

桥梁

1

挖土方()

49709

29090

填土方()

49479

挖石方()

0

0

填石方()

0

0

穿过鱼塘数

2

3

跨越陡坎

总体评价

该线形较合理,线形比较流畅,无需较大的土石方开挖,也无需拆迁沿线居民住房,虽然占有一定量的良田,但总体路线走势较平坦,是一条相对合理的路线。

该路线要经过河岸边,需进行大面积的软土地基处理且通过较多鱼塘,路线中间产生较大的高差,会出现大填大挖,造价较高

比较结果

推荐方案

通过比选,最终确定方案I为可行方案。

路线见比例为1:

2000的地形图上所画。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是路线方案的确定。

通过熟悉选线的原则、选线的方法步骤,结合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与主要技术指标的应用,进行路线方案的论证与比选,经过技术与经济两个方面的比较后,确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设计方案。

第四章平面设计

4.1平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均衡,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种平面线形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应片面强调路线应以直线为主或以曲线为主。

(2)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敷设曲线,并尽量地选用较大的圆曲线半径。

当公路转角过小时,应设法调整平面线形,当不得已而设置了小于7°的转角时,必须设置足够长的平曲线。

(3)两同向曲线间应设有足够长的直线,不得以短直线相连。

《规范》推荐同向曲线间的最短直线长度以不小于行车速度V(单位为km/h)的6倍(单位为m)为宜。

(4)两反向曲线间夹有直线段时,以设置不小于最小直线段长度的直线段为宜。

《规范》规定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单位为m)以不小于设计速度(单位为km/h)的2倍为宜。

(5)曲线线形应特别注意技术指标的均衡性与连续性。

在设计时应注意长直线的尽头不能接小半径曲线。

长直线和长的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

(6)应避免连续急转弯的线形。

4.2平面线形设计的一般要求

(1)汽车行驶轨迹

现代道路是供汽车行驶的。

因此,在路线的平面设计中,主要考察汽车的行驶轨迹。

只有当平面线形与这个轨迹相符合或相接近的情况下,才能保证行车的顺适与安全,特别是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行驶轨迹非常重要,而行驶中的汽车,其轨迹在几何性质上有以下特征:

①这个轨迹是连续和圆滑的;

②其曲率是连续的;

③其曲率的变化率是连续的。

(2)平面线形要素

行驶中的汽车其导向轮旋转面与汽车本身纵轴之间有下列三种关系:

角度为0;角度是常数;角度是变数。

与之对应的行驶轨迹分别为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而现代道路线形是由上面三种线形组合而成的,因此在平面线形设计中应考虑三要素组成。

4.3平面线形设计

4.3.1直线

(1)直线的特点

作为平面线形要素之一的直线,在道路设计中使用最为广泛。

因为两点之间以直线最短,一般在定线时,只要地势平坦、无大的地物障碍,定线人员都首先考虑使用直线通过。

加之笔直的道路给人以短捷、直达的良好印象,在美学上直线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汽车在直线上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驾驶操作简易。

从测设上看,直线只需定出两点,就可方便地测定方向和距离。

基于直线的这些优点,在道路线形设计中被广泛使用。

但是,过长的直线并不好。

在地形有较大起伏的地区,直线线形大多难于与地形相协调,易产生高填深挖路基,破坏自然景观,若长度运用不恰当,不仅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也不便达到线形设计自身的协调。

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人员感到单调、疲倦,难以目测车间距离,于是产生尽快驶出直线的急躁情绪,一再加速以致超过规定车速许多,这样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所以在运用直线线形并决定其长度时,必须持谨慎态度,不宜采用过长的直线。

(2)直线的适用条件:

①路线完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原区或山区的开阔谷底;

②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得农耕区等以直线为主体的地区;

③为缩短构造物长度,便于施工,创造有利的引道条件;

④平面交叉点附近,为争取较好的行车和通视条件;

⑤双车道公路在适当间隔内设置一定长度的直线,以提供较好的超车路段。

当不得已而采用了长直线时,应注意其对应的纵坡不宜过大;若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植不同树种或设置一定建筑物等技术措施予以改善;定线时应注意把能引起兴趣的自然风景或建筑物纳入驾驶员的视线范围之内。

(3)直线的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

①直线的最大长度

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我国目前的《标准》和《规范》中未对直线的最大长度规定具体的数值。

我国参照使用国外的经验值,根据德国和日本的规定:

直线的最大长度(单位为m)为20V(V—设计速度,km/h)。

②直线的最小长度

由《公路路线设计规范》2006P35得知:

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为6V,即360m;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为2V,即120m。

当直线两端设置有缓和曲线时,也可以不设直线,两曲线直接相连,构成S形曲线。

4.3.2圆曲线

(1)圆曲线的特点

①曲线上任意点的曲率半径R=常数,曲率1/R=常数,故测设和计算简单;

②曲线上任意一点都在不断地改变着方向,比直线更能适应地形的变化,尤其是由不同半径的多个圆曲线组合而成的复曲线,对地形、地物和环境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③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要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且往往要比在直线上行驶多占用道路宽度;

④汽车在小半径的圆曲线内侧行驶时,视距条件较差,视线受到路堑边坡或其他障碍物的影响较大,因而容易发生行车事故。

(2)圆曲线的最小半径

圆曲线是道路平面设计中最常用的线形之一,各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不论转角大小,在转折处均应设置平曲线,而圆曲线是平曲线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圆曲线的设计主要取决于其半径值以及超高和加宽。

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根据不同的值,对于不同等级的公路规定了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三个最小半径,见表4-1。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

表4-1圆曲线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km/h)

一般值/m

极限值/m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路拱≤2%路拱>2%

120

1000

650

5500

7500

100

700

400

4000

5250

80

400

250

2500

3350

60

200

125

150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