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水位控制系统.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68391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加水位控制系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加水位控制系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加水位控制系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加水位控制系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加水位控制系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加水位控制系统.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加水位控制系统.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加水位控制系统.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加水位控制系统.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加水位控制系统.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加水位控制系统.doc

《高加水位控制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加水位控制系统.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加水位控制系统.doc

高加水位控制系统

摘要

在当今的火力发电场中,高加水位控制系统作为主要的辅助设备,它对锅炉的给水进行加热通过省煤器直至供给汽包,给水温度的恒定,直接关系到锅炉的热效率。

高加水位控制是电厂自动化控制中的重要部分,其控制功能对电厂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加水位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可以保证汽轮机机组安全的运行,提高汽轮机的热效率,降低燃料消耗,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通过对电厂高加水位控制系统的分析,论述其工作过程。

关键词高加水位控制,经济,汽轮机组

目录

摘要 I

1引言 1

1.1课题背景 1

1.2高压加热器的介绍 1

1.3高加水位控制的意义 2

2高加水位控制系统介绍 2

2.1高加水位控制系统任务 2

2.2系统分析 2

总结 5

致谢 6

参考文献 7

附录1高加水位控制系统原理图 8

-7-

高加水位控制系统

1引言

1.1课题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电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电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种能源,主要是可以方便、高效地转换成其它能源形式。

电力工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

而火力发电是电力工业发展中的主力军。

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在国内外发展很快,我国现以300MW机组为骨干机组,并逐步发展600MW以上机组。

目前,国外已经建成单机容量1000MW以上的单元机组。

随着自动化技术与电子技术的发展,高集成度、高可靠性、价格低廉的微型计算机、单板机、单片机、工业专用控制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广泛的应用,为锅炉控制领域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运用计算机技术的高效率、高可靠性、全自动的微机工业测控系统开始日益得到重视。

80年代后期至今,国内外已经陆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锅炉微机测控系统,明显的改善了锅炉的运行状况,但还不够完善,并对环境和抗干扰要求比较高。

在当今的火力发电场中,高加水位控制系统作为主要的辅助设备,它对锅炉的给水进行加热通过省煤器直至供给汽包,给水温度的恒定,直接关系到锅炉的热效率。

每一次高加系统的解列,在不增加煤量的情况下,导致降低负荷30MW/h左右,同时造成给水温度骤降、引起汽包水位下降锅炉气压不稳定,严重威胁锅炉的安全运行。

因此,为了保证高加水位在正常范围内调节,保证高加系统稳定的投入运行,是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1]。

1.2高压加热器的介绍

在回热系统中,一般称除氧器和锅炉之间的回热加热器为高压加热器,高压加热器的水侧压力可达16MPa以上,出口水温可达215~280摄氏度,因而要求加热器内加热水管的金属材料耐热和耐高压,一般采用无缝钢管。

高压加热器的形式有螺旋管和U形管两种[2]。

来自给水泵的高压给水首先进入高加水室,因行程隔板的阻挡给水进入占一半管板的进水侧管孔的U形管内,流经U形管而被管外的蒸汽介质所加热,出U形管至水室的出水侧,经出水接管流出体外,然后流向另一台汽侧压力更高的上一级高加。

来自汽轮机的抽汽进入高加体内的过热蒸汽冷却段的包壳内,疏水进入疏水冷却段包壳,被冷却后最后流出体外,经疏水调节阀控制流向下级高加或除氧器。

由此可见,热力循环中大部分热能被冷却水带走而损失掉,火电厂的热效率却很低。

为了提高循环热效率,减少汽轮机排汽所损失的热量,其途径之一,就是利用在汽轮机内已经做过一部分功的蒸汽,从抽汽口抽出用以加热给水,又回到锅炉中去,它不排入凝汽器,它的热量就不被冷却水带走而由给水回收,这部分蒸汽的热量就几乎全部被利用而无损失[1]。

1.3高加水位控制的意义

高压加热器运行时保持一定的水位,对其安全、经济运行非常重要。

水位过低会使蒸汽进入疏水冷却段,使疏水温度升高,影响下一级加热器的抽汽流量,使加热器性能恶化,机组效率下降;另外,水位过低产生二相流体冲蚀加热器疏水冷却段管子和疏水管道,引起振动,严重危及高加安全运行和缩短高加使用寿命。

水位过高使更多的传热管子浸没在水中,加热面积减少,使给水温度降低,影响加热器效率。

加热器在过高水位运行,可能造成水倒冲到汽缸内,引起水冲击,危及汽轮机运行的安全。

 

高加疏水水位的正确调整是其在实际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间题。

虽然每台加热器都配备有水位计,但实际上从水位计上得到的水位往往高于加热器的实际水位,造成假水位现象。

实际水位的偏低,严重时会造成水封的丧失。

所以,必须以招牌上标有的正常水位为起点,并根据负荷、给水温度以及疏水端差等变化情况,进行热态条件下的现场水位调整,找出最佳正常水位,使高压加热器各性能参数尽量达到设计范围,提高其安全、经济运行水平[3]。

2高加水位控制系统介绍

2.1高加水位控制系统任务

高加水位控制系统是一个单回路调节系统。

高加水位控制系统作为主要的辅助设备,它对锅炉的给水进行加热通过省煤器直至供给汽包,给水温度的恒定,直接关系到锅炉的热效率。

水位过低产生二相流体冲蚀加热器疏水冷却段管子和疏水管道,引起振动,严重危及高加安全运行和缩短高加使用寿命。

水位过高使更多的传热管子浸没在水中,加热面积减少,使给水温度降低,影响加热器效率。

2.2系统分析

图2.1测量信号出入

三路测量信号经过大小选模块得到水位中值

图2.2PID符号

测量值PV来自水位中值,由控制站得到设定值SP。

当TS=0时,PID处于跟踪状态,输出跟踪TR。

II和DI来自与门。

图2.3M/A控制站符号

在控制站上可产生一个设定值(SP——S2)并可进行手动/自动切换,在手动控制方式调整控制输出及在自动控制方式调整设定值。

MI对应S18为切换到手动信号的块地址,0=不切换1=切换到手动并保持

当发生故障时,经过或门,MI=1,控制站切换到手动状态且保持。

TS对应S5为控制输出跟踪开关TS的块地址,0=不跟踪1=跟踪

当TS=1时,M/A处于跟踪状态,输出跟踪值TR[4]。

图2.4三路信号流通路线

三路信号经过与门,在与从脉冲出来的信号取与门,经过切换器、速度限制器送到TR

总结

这一周我的实训题目是高压水位控制系统。

我将图纸重新绘制了一遍,并对系统进行了分析。

三路测量信号经过大小选模块得到水位中值,并将此信号送至PID的测量值PV端。

中值信号得到高加水位信号,若有误,则输出高加水位输入故障并报警。

中值信号经高限模块得到高加水位高II值,同时中值信号与来自控制站M/A的设定值相减,经函数发生器、高低限判断水位调节是否故障[5]。

在PID中,测量值PV来自水位中值,由控制站得到设定值SP。

三路信号与M/A输出经过与门形成TS。

当TS=0时,PID处于跟踪状态,输出跟踪TR。

M/A自动输出到达TR。

给水流量经过函数发生器,与M/A自动输出相减经高低限、与门分别到达II、DI。

在控制站上可产生一个设定值(SP——S2)并可进行手动/自动切换,在手动控制方式调整控制输出及在自动控制方式调整设定值。

MI对应S18为切换到手动信号的块地址,当四路故障任意一个发生时,MI=1,M/A切换到手动并保持。

TS对应S5为控制输出跟踪开关TS的块地址,0=不跟踪1=跟踪。

当TS=1时,M/A处于跟踪状态,输出跟踪值TR。

三路信号经过与门,在与从脉冲出来的信号取与门,经过切换器、速度限制器送到TR。

M/A设定值得到高加正常疏水。

输出控制高压疏水调阀和位置传感器ZT。

并经高低限模块、或门判断输出是否故障。

致谢

在课程设计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们想向曾经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郭南,本课程设计论文是在郭南老师的关怀和指导下完成的。

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们,在此谨向郭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课程设计论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论文的完成,不仅在于最后一段时间的搜集和整理,更主要是在四年中学习知识的积累,所以我在此首先要重点感谢四年来教授我们每门课程的老师们,正因为他们严谨的作风和朴实的教学,才能最终让我们走向硕果的终点。

在此特别感谢指导老师郭老师,他在我们做课设期间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争取让班里的每一位同学精益求精的完成课设,提高答辩质量,这是论文可以顺利完成的最重要的原因。

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是我的动力,在我知识的缺憾点上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使得论文从刚开始的暇迹斑斑到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有内容,最终帮助我完整的写完了整个论文。

同时,我们要感谢自动化各位老师,正是由于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求知治学、如何为人处事。

我们愿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以更加丰厚的成果来答谢曾经关心、帮助和支持过我们的所有老师、同学。

参考文献

[1]田雅富.600MW机组高加水位控制系统改进.

[2]盛伟,肖增弘.电场热力设备及运行.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刘养烔.高压加热器的水位控制与效益.

[4]温希东.INFI-90分散控制系统.沈阳:

沈阳工程学院,1996.

[5]降爱琴,郝秀芳.数字电液调节与旁路控制系统.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附录1高加水位控制系统原理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