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中的中国出口加工政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8542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整中的中国出口加工政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调整中的中国出口加工政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调整中的中国出口加工政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调整中的中国出口加工政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调整中的中国出口加工政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调整中的中国出口加工政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调整中的中国出口加工政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调整中的中国出口加工政策.docx

《调整中的中国出口加工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整中的中国出口加工政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调整中的中国出口加工政策.docx

调整中的中国出口加工政策

调整中的中国出口加工政策

  加了贸易――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正在经历新的变革。

  

  在过去的几年间,中国经济的增长幅度着实令世人震惊。

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过去25中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9.6%。

整体的贸易总值骤增,超过了17600亿美元,贸易顺差也难以控制,急剧膨胀,达到了惊人的1774.7亿美元。

全球正感受着中国这股浪潮,中国政府也因此而正在重新考虑和构建其保持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过去,中国通过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以及其它各种鼓励措施来吸引大量外国公司的投资直接进入中国市场。

这一策略十几年来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出,生产商蜂拥而至,现代化厂房纷纷建起,吸纳了数以百万的工人。

中国经济也因此受益。

然而,有些事在中国变化很快,以上这些鼓励措施如今正在淡出历史舞台。

  通过加工贸易促使出口制造业的快速增长,是中国获得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

加工贸易为企业节约了上百亿的关税和增值税。

没有加工贸易企业,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就不会这么有竞争力。

目前对加工贸易法规的调整,有可能使成本提高,同时增加操作的复杂性,这样一来,有些企业可能对中国是否仍是全球青睐的生产基地,产生了疑问。

  本文将概述加工贸易的运作过程,近期政策变化对企业营运的影响,加工贸易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以及出口生产型企业一些关心的问题和看法。

  

  加工贸易简介

  

  加工贸易是一种贸易方式,按照中国相关政策,加工贸易项下为生产出口商品而进口的件可暂时免纳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即通常所说的保税进口)。

这一贸易方式被众多出口生产商所采用,并依法管理其间接税成本。

  25年间,加工贸易的总量增长了333倍,从1981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到2006年的8319亿美元。

海关数据显示,2007年上半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了17.6%,达到4409亿美元。

  以下是中国加工贸易的两种主要形式:

  * 进加工――指料件由经营企业或加工企业付汇进口,加工生产后的制成品销售给海外客户,并通过制成品的销售获取利润。

  * 来料加工――指料件由外商采购并免费提供给国内加工企业,加工企业只负责加工并向外商收取相应的加工费,下负责成品的销售。

  目前,许多国内加工企业都在采用上述某一形式从事加工贸易生产。

  

  加工贸易的运作方式

  

  加工贸易方式下,料件进口可暂时免纳进,关税和增值税,即所谓的“保税”状态。

进口保税件必须被跟踪监管并按出口成品核销结案。

在这样的监管模式下,海关所关心的是,是否有进口保税料件未补缴进,关税和增值税就内销到国内市场。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监管跟踪系统对料件的投入和成品的产出进行监控。

  这个监管跟踪系统通常是指“海关加工贸易手册”或“海关加工贸易账册”。

加工贸易手册既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电子版本的。

电子版本的通常被称为“电子手册”或“联网监管”。

下列图表简要描述了的数据输入、跟踪记录、输出核销的情况。

  实际操作过程要比以上所展示的流程要复杂的多,而且在实际应用中要完全符合规范也可能是比较困难的。

但由于这一贸易形式可以为加工贸易企业节约大量成本,因此,如果这个流程得以正确实施,还是值得付出额外的管理成本的。

  

  近期对加了贸易政策的调整――禁止类,限制类,下一步是什么呢?

  

  在过去的几年中,政府相关部门公布了很多关于加工贸易的法规。

这些新的法规,可能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经营操作带来影响。

有些法规的发布,几乎没有任何的事先警告或者细节的实施办法。

许多企业对这种突然的变化,提出了质疑和不解,同时他们也担心在游戏规则变化如此频繁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长期的决策。

  当然,中国政府机构也面临许多困难,不可能同时满足每个人的要求。

我们注意到中国正致力于应对国际贸易、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各种挑战,他们利用贸易手段,如加工贸易和出口退税,来引导某些宏观经济政策和调节长期投资模式。

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指出“我们不断改进加工贸易法规,是希望能够达到贸易平衡减少贸易顺差”。

  并非所有的企业和生产类型都能够享受加工贸易带来的益处。

只有商务部和海关批准的企业才可以进行相关经营。

有些产品和加工程序是在加工贸易法规中明令禁止的,有些则可能被列入新出台的限制类商品目录。

  

  禁止类目录

  

  一直以来就有一些产品,是不允许在加工贸易方式下生产的。

最新的目录覆盖的禁止类产品有以下几种:

出,成品,进口原材料,用禁止目录下的进,原材料加工生产,同时出现在禁止目录下的出口成品。

列入禁止类的产品可以加工出口,但相应原材料不能保税进口。

换言之,料件在进口时要缴纳关税和增值税,这样就增加了生产成本。

  下列新近出台的政策扩大了了禁止类目录的覆盖范围:

  * 139和145号令(2006年9月)要求出口退税率为零的产品进入禁止类目录;

  * 82号公告(2006年11月)发布了更新版的禁止类目录;

  * 17号公告(2007年4月)增加了禁止类目录内容,同时也合并了各种不同的禁止类目录;

  * 17号公告的补充通知(2007年7月)包含了增加项目同时也澄清了不包含在目录中的项目;

  * 其它。

  这些法规中很多地方让入迷惑,甚至可能出现前后矛盾或者在不同的地方政府机构有不同的解释的问题。

因此从现在开始,政府机构不再在每次更新禁止类目录时发布正式的法规。

取而代之的是,禁止类目录将被在线更新。

所以企业必须时刻关注其变化。

轻而易举的在线更新,这些变化,也许是增加项目也许是删除项目。

  政府机构已经声明他们会针对一些下完全符合中国长期发展战略的产品和活动采取措施(例如:

高耗能的产品,高污染的产品,消耗中国自然资源的产品,以及低附加值的产品)。

  

  限制类目录

  

  一个新增的“限制类”的商品范围进入了加工贸易生产商们的视野。

7月23日,44号公告发布了限制类目录名单、涵盖1800个税号,同时对出口生产企业作出了资金和地域的限制。

新的限制对企业的供应链、现金流和运营场所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受影响的产品的税号章节在下表中做出了归总:

  这些产品被列入限制类目录有很多原因,但是主要原因是这些产品相对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引起贸易摩擦的产品。

政府也希望通过选择产业结构和鼓励向西部投资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针对限制类产品,实施以下限制措施:

  * 企业必须事先在其保证金合帐中,存入相当于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的现金保证金。

允许A类或B类企业存入50%的金额,同时C类企业必须存入100%。

如果A类或B类企业已经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则无需存入保证金(即所谓的“空转”)。

  * 如果生产限制类产品的企业没有在7月23日前得到加工贸易的审批,那么就不允许这些企业在中国沿海城市从事此类生产。

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如果希望运用加工贸易形式生产,就必须搬到中国中西部。

  * 还?

]有获得进出口经营权,而正在使用加工贸易形式生产的企业,必须在10月23日前取得进出口经营权才能继续生产。

  * 限制类目录适用于电子手册,但还没有适用到特别区域(例如,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等)以及一些特殊类型的深加工贸易结转

  对于企业这是一个相对短的过渡时期。

企业可以提交他们的出,合同,但必须在8月23日以前得到商务部和海关的批准,才能继续适用旧的法规(例如:

不需要现金保证金)。

已备案登记的合同信息不能更改,而且一旦达到总量或者海关手册过期,那么新的法规就开始适用。

所以生产限制类目录下产品的企业,就必须进行合同备案,同时取得海关手册。

  

  下一步会怎样?

  

  试图预测政府机构下一步对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是比较困难的。

特别是在很少或没有提前告知就公布政策调整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然而,为了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政策,应对多种挑战,进一步的政策调整将来还会出台。

  禁止类目录很可能会不断修订,现在此目录已经在线更新,从而给政府机构更大的灵活性,以便于增加和删除项目。

  限制类目录将受到关注并可能随时调整。

政府机构希望了解政策的调整对经济运行所带来的影响,同时他们也很愿意听到这些改变是如何影。

向企业的。

他们甚至可能对未到达预期目标的政策做出调整。

地域性的限制满足了中国长期发展的目标,不仅促进沿海地区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西部各省市的就业机会,所以对于此类限制的进一步扩展,我们将拭目以待。

  目前是通过税号,来界定禁止或限制类产品。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办法,因为很多不是禁止类或限制类的产品可能会被包含在内。

因此,我们认为,在将来的政策调整中,除了税号之外,其他辅助的标准好像也值得仔细考虑。

  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是,“目前的加工贸易是否还有必要存在下去?

”果真如此的话,加工贸易政策的根本性改变或彻底废除有可能成为必要。

事实上,政府已经开始认真思考替代方案,不过,加工贸易政策的结构性转变将不会那么容易出台。

  

  加工贸易运行中常见的问题

  

  如上所述,加工贸易为出口企业节约了巨大成本。

为享受这一优惠,企业必须了解相关法规并按规定的程序运作,否则会导致企业额外的税收成本。

由于加工出,的产品量很大,由此产生的成本对企业将产生实质影响,这也经常是企业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下面是一些最常见的问题:

  

  * 陈旧的手册管理系统:

旧的海关手册不是非常灵活,在向海关登记的过程中录入的数据(比如,价值,数量,损耗和单耗等等)会经常变动。

定期更新纸手册,以反映实际情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电子手册可简化了这一过程。

  * 无法平衡保税存货;难以正确的追踪保税原材料的使用状况,所以海关的记录和实际仓库中的数量常常会有很大差异。

海关会认为这些差异缺乏依据,并补征相应的关税和增值税。

  * 内销问题:

有些出口生产企业会同时向国内和国外市场销售产品。

保税原材料可能包含在国内销售的产品里,国内销售必须要报告海关同时缴纳相应的税费。

许多企业忘记或忽视了这一要求,没有及时的报告其国内销售情况。

  * 海关手册核销:

很多时候在手册核销时,操作人员很难保证库存协调平衡。

因此,无法调节的期末余额就结转到新的海关手册的期初余额中。

这些无法调节的余额经过一段时间积累起来就会增加企业的风险。

  我们已经看到许多企业在缺乏内部控制机制以避免不合规情势发生的情况下,就开始进行加工贸易活动。

大部分已经面对上述问题的企业都认为,他们如果事先投入时间设计合理的程序,就能避免问题的发生。

在没有专门的海关事务人员来管理这些程序,或者人员变动较大的情况下,这点尤为明显。

  

  结论

  

  加工贸易已经并将继续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了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政府正开始尝试把加工贸易机制作为一种工具而进行必要的完善和调整。

他们希望通过禁止、限制或鼓励某些产业或某些具体产品的生产,促使经济向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

  法规的改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运营和未来的投资决策。

随着在中国进行生产加工的限制措施和复杂性的增加,许多企业开始进行详细的商业分析来比较在中国和其他国家中设立出,型的工厂的情况。

政府也意识到这些改变会对一些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并正在关注这些影响。

他们似乎也宁愿承受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而解决诸如贸易顺差、环境污染、能源及自然资源紧缺、贫富差距和社会秩序等大的问题。

他们可能也意识到会因此失去一些外国直接投资的企业,但同时也希望失去的这些企业是从事低附加值生产的企业。

  更令人感兴趣的将是观察这些调整所带来的影响在经济上显现出来。

企业应密切关注这些调整政策的具体实施。

政府机构更加渴望看到是否这一调整加工贸易的尝试,能像所期望的那样产生作用。

无论怎样,我们还需耐心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政策调整的效应如何显现出来。

  

  (作者单位: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