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考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68602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考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职考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职考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职考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职考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职考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职考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职考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职考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docx

《高职考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考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职考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docx

高职考作文教学:

困境、分析及对策

【摘要】近几年的高职考语文作文命题紧扣新课标,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情境交际能力。

该文在认真研读新课标和考试大纲的前提下,通过研究近年来高职考语文作文的命题趋势,结合学生写作实际情况,对语文作文备考复习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了相关教学建议。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教学高职考写作

一、中职学生写作存在的问题和困境

作文是高职考的重点和难点,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般来说,作文是个体创造性文字的表达,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要写出生活中的“真”,抒发内心中的“情”,辨析事物中的“理”,展示众人中的“我”。

但目前,我们依旧能够发现不少职校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写作文理不通、文体不正、文采不足,缺少真情、真我。

笔者有幸参与了2021年浙江省高职考作文的阅卷工作,下面以2021年高职考作文为例,从阅卷教师的角度具体阐述中职学生作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表1 2021年高职考作文题目

假设你所在的职业学校为了更好落实上述文件精神,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特举办以“青春·生命·成长”为主题的辩论赛。

其中第一场的辩题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当务之急是增加运动还是增加休息”。

双方观点:

正方:

青少年健康成长,当务之急是增加运动

反方:

青少年健康成长,当务之急是增加休息

请你任选一方,以“正方一辩陈词”或“反方一辩陈词”为题,为该方写一篇一辩陈词。

要求:

(1)明确立场,切合身份,符合情境;

(2)结合实际,有理有据,符合文体特征;

(3)不少于700字,不得出现学校、个人姓名等相关信息。

(一)写作的模式化

大量的模式化作文训练,将各式文体抽象概括为各种写作套路,形成了当代写作的“八股文”。

如作文写作往往以“五段论”为主,开头结尾各一段,中间三段多为举例论证的材料填充。

而其中的许多人物往往是重叠的,这些名人似乎成了万金油,当千篇一律的人物不断出现,看不到材料背后所展现的思考和情感,即使是再优美的语言,都显得造作。

2021年的高职考作文写作中,正方立论的学生大多都会引用名言“生命在于运动”,但尴尬的是,学生们并不知道这一名言的出处是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而随意代入鲁迅、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人物。

举例论证也离不开姚明、刘翔、邓亚萍等老生常谈的事例。

材料的模式化使得观点的论证变得无力,说理变得敷衍,情感变得麻木。

(二)文中无“人”

内容造作,虚情假意。

写作就要说真话、显真心、抒真情、发真感,那些华而不实、花里胡哨的写作只会让人反感。

2021高职考的作文写作中频频出现这样的句子——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健康成长,我选最重要的多运动(多休息)。

语言的借鉴其实无可厚非,但这借鉴的语言没有承载独立的思考和情感时,它就是文字的堆砌,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即使观点明确,也依旧难以打动人心。

(三)没有文体意识

学生考场的文体意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第一,没有文体。

学生写作只求凑够字数,不管笔下所写的是议论文、记叙文还是其他文体。

第二,文体特征不明显。

平时作文练习中往往会有一条要求——文体不限,这会导致有一些学生误认为文体不限就是取消文体,结果写出的文章非驴非马。

有的文章开头像议论文,有论点,也有论据,可写着写着就变成了记叙文,最后显得不伦不类。

2021高职考作文的写作要求里明明白白地告知了考生“结合实际,有理有据,符合文体特征”,但奈何总是有一些人忽视了本题中“辩论词”的文体要求,没有辩论词的基本格式,还是传统五段论:

开头将话题照抄一遍,名曰引出话题;中间随机拼凑几个小故事,这些故事往往缺乏针对性和说服力(有些甚至用自身经历);结尾加上几句一轮,发出几声“生命在于运动,让我们一起运动起来吧!

”或“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多休息才能有健康!

”的呼唤。

这种套着辩论词外衣的议论文写作,得分自然不可能高。

(四)逻辑思维缺失

马正平在《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指出:

“从辨证逻辑的角度来讲,这种‘证明’性的论证方式是缺乏说服力的,因为他们缺少议论文逻辑性、思辨(分析)性。

初中生用来练习议论是可以的,但是,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就显得肤浅了。

”[1]因此,传统议论中的“得出结论”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依理推断。

特别是对于辩论词的写作,辩论词是实用性很强的论说文本,立论的着眼点在于发现、掌握、批驳对方言说表达中的思维逻辑漏洞,从而进一步强化己方立论的合理性。

所以无论是寻找共同点的归纳推理,寻求合理性的演绎推理,还是间接证明的归谬推理,都是达到严密而准确的逻辑的良好方法。

在2021高职考的作文写作中,当我们用强大的逻辑分别从背景、影响、原因等角度去分析构思时,自然而然就可以得出这篇辩论词的三个辩论关键词“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当务之急”,针对你所选的持方展开辩论词的写作。

其实在作文评分标准的档位划分中就非常明显地将这些要点列入进去了。

作文大致分为5档,提及一个关键词4档,两个关键词3档,三个关键词2档。

每一个关键词都要结合主要观点在辩论词中有所体现,如需要分析青少年的特征,健康成长的基本要素,当务之急的紧迫性体现在何处等等。

(五)其他问题

1.字数不足或字数太多

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而洋洋洒洒几千字也给人一种拖沓臃肿的感觉,也很难获得高分。

2.卷面字迹不清

卷面即门面,是文章的直接体现,字迹的好坏直接影响了阅卷老师的评卷体验,表面看是小问题,但其影响的心理分和影响分是三五分远远打不住的。

不少考生卷面字迹潦草,东沟西划,上下涂抹,这样的卷面有碍观瞻,留给阅卷者的影响可想而知。

3.细节问题

作文结构一定要完整,有题目,有开头,有结尾。

有些考生可能由于时间紧张或是考场的紧张气氛而忘记写题目或结尾,这都是非常致命的。

没有题目或结尾的文章,阅卷老师评分时直接降一档处理。

文体不同,细节处理也是不同的,称呼、问候语、结论、感谢语等细节就成为了2021作文写作要点中不得不涉及的一部分。

二、高职考语文作文总体命题特征分析

(一)近五年写作题目分析

从2013年开始浙江省高职考的作文考题就明确了转变方向,作文题开始由“材料+话题”的作文变成新材料开放写作。

2014年、2015年的写作都是小说文本类材料,2016-2018年的材料都是贴近现实生活的短材料,而从2016年开始,媒体类文本成为作文的写作材料,到了2020和2021年作文命题逐渐转向考察交际语境的写作上。

表2 2017-2021年高职考作文命题分析

时间

形式

文体

要求

分值

2017

新材料作文(媒体类文体)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700字

60分

2018

2019

2020

交际语境写作(情境类文本)

发言稿

2021

辩论词

(二)写作命题趋向

1.阅读量减少,材料具有普适性,贴近学生生活。

2.材料创设场景,但观点隐藏,主题更加开放,提倡角色定位。

3.材料具有思辨空间,倡导学生进行思辨表达。

4.重视基于交际情境的实用类文本的写作。

(三)新课标背景下高职考语文作文改革方向

想要在考场上写出一篇高分作文,就需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和考纲,这也就是所谓的镣铐部分。

2020出版的中职语文新课标中关于语言的表达与交流作出了这样的阐述:

“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在真实的生活和职业情境中,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和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正确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具备独立适应学习与生活需要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养成自主学习和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和文字写作素养。

”[2]2021年的高职考作文命题就直接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改革精神,不再是简单的材料分析和观点阐述的议论文写作模式,而是根据实际生活和表达的需要,明确了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个性化的自我表达。

辩论词“青少年健康成长当务之急是运动还是休息?

”的写作是情境性的任务写作,生活气息极其浓厚。

“健康成长”这一话题紧贴社会热点,选择持方进行写作的模式也给了学生一定的自由表达空间。

该试卷的命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性、情境性、综合性三条原则。

《考试大纲》中将写作分为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标准。

基础等级包括7点:

符合题意;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书写规范。

发展等级包括4点:

深刻透析;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3]之所以分为以上两个等级,主要目的在于提倡学生打好写作基础,并鼓励在此基础上发展写作个性和特长,这些等级要求是中职语文教师所要努力的方向。

有的放矢,学生写作水平才能有所提升。

三、中职语文作文写作教学建议

戴着镣铐跳舞,这是德国作家歌德的名言。

他的本意是说诗人们在创作诗歌的时候,其实都是在戴着脚镣跳舞,他所谓的脚镣是指诗歌的格律。

其实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新课标背景下的高职考语文作文写作教学。

近几年来的高职考作文越来越强调实用性、情境性,不再是以往单一的对议论文写作的考察,而是要让作文真正“有用”起来。

日渐新颖的高职考作文命题变革对于我们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想要真正“跳好舞”,没有舞蹈的功底是跳不出舞蹈的激情的。

因此笔者结合教学经验为中职语文教师提供了以下教学建议:

(一)镣铐是规则,舞蹈就是创造

舞蹈是有规定动作的,写作也是一样。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写作的评分规则,在写作前就知道,哪些地方是“规定动作”,哪些地方是“创造动作”,将这些动作做好分类,列一张表格将他们全部标注出来。

学生依照这个准则去写作,那么写出来的作文一定符合规范标准。

(二)镣铐是收紧,舞蹈就是放开

关于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辨析问题,将思维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发散,可以“一题多解”、“一事多写”或是“一物多用”,意在笔先,作文自然从容生动。

但也需要注意,发散太远也不能忘记收紧,真正下笔立意还是需要落回对题目的最本质认识。

也即先放后收,教会学生先把思维发散出去,把想到的有意义、贴合材料的要点记录下来,最后根据写作的需要进行选择。

(三)镣铐是安全,舞蹈就是冒险

这是针对作文的引用素材而言的,特别是对于议论文而言,传统的鲁迅、史铁生、居里夫人等素材的举例虽然安全,但却过于千篇一律令人乏味,只能作为无可奈何之下的备选素材。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生活,寻找有价值的、紧跟时代热点的素材。

有时甚至要敢于“剑走偏锋”,观点新颖,资料详实,使论证说理与众不同且富有内涵。

(四)镣铐是入格,舞蹈就是出格

开头与结尾的艺术是各种类型的作文写作中极为重要的课题。

写文章讲究“风头豹尾”,即“起要美丽”“结要响亮”,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彰显文章主旨,使文章结构愈加严谨。

入格就是开头的引人入胜。

要想让阅卷老师心甘情愿地阅读文章,那么一个优秀的开头必不可少。

无论是开门见山、引言切题还是以事引题都是吸引阅卷老师的良好办法。

先声夺人之后,一步一步层层深入,最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出格的方法,也就是怎样写就结尾的方法。

古人云:

“一篇之妙,在于落笔”。

结尾的写作既要首尾呼应,也要引导学生负责任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发出自己的声音。

四、总结:

戴着镣铐也要尽情舞蹈

无论是为了甄别人才,还是为了体现公平,“戴着镣铐跳舞”都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和高职考学生的必然选择。

“戴稳镣铐”只是写好作文的基本前提,想要写出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还在于我们能“跳好舞”,所以最终一切都会聚焦到“跳舞”这个层面上。

所以在平时写作训练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操练好两套技术:

一是戴镣铐的技术,二是跳舞的技术。

既能把镣铐戴得端正稳靠,跳出的舞姿也要比别人曼妙多姿。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M].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

[2]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M].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1.

[3]赵艳杰.中职语文作文教学改革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02:

134-135.

[4]俞富寅.高职考视域下的中职作文教学探索[J].文学教育,2018,06:

122-123.

[5]顾大旭.中职语文作文教学方法改革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11:

88.

中职语文

·[1]《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马正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

[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