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时押题板块2 专题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876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时押题板块2 专题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时押题板块2 专题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时押题板块2 专题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时押题板块2 专题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时押题板块2 专题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时押题板块2 专题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时押题板块2 专题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时押题板块2 专题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时押题板块2 专题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时押题板块2 专题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时押题板块2 专题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时押题板块2 专题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Word格式.docx

《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时押题板块2 专题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时押题板块2 专题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专题版二轮专题辅导与测试课时押题板块2 专题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现代社会生活Word格式.docx

材料并未提及民族资本主义,排除D项。

2.(2019·

河南郑州二模)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的,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

这表明洋务企业(  )

A.注重保障工人权益

B.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

C.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D.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选C 据材料“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可知1865年后的洋务企业经营具有资本主义因素,故选C项;

材料只涉及给工人工资,并未涉及保障工人的权益,排除A项;

材料虽然说明了实行雇佣劳动,按照技术高低定工资,但这并不能说明已经脱离了落后因素的影响,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是否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排除D项。

3.(2019·

安徽蚌埠二模)轮船招商局筹办之初,李鸿章定下“官督商办”的帽子。

1873年唐廷枢任总会办后,一方面清除官方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还清官方投资,并声称:

“嗣后商务由商任之,盈亏商认,与官无涉。

”这反映了(  )

A.清政府对洋务企业的管理松弛

B.民用工业筹办受政府刻意阻挠

C.官督商办形式不利于政府获利

D.轮船招商局积极迎合时代需求

选D 根据材料“嗣后商务由商任之,盈亏商认,与官无涉”可知改革清除了官府因素,完全融入市场,迎合时代需求,故选D项;

根据材料“嗣后商务由商任之,盈亏商认,与官无涉”可知改革清除了官府因素,排除A项;

B项题干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

C项与题干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

4.(2019·

山东济南期末)1872年,内阁大学士宋晋上奏朝廷称:

“闽省连年制造轮船,闻经费已拨至四五百万,未免糜费太重。

此项轮船,将谓用以制夷,则早经议和,不必为此猜嫌之举,且用之外洋交锋,断不能如各国轮船之利便,名为远谋,实同虚耗。

”其言论(  )

A.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弊端

B.标志着中国士大夫意识的觉醒

C.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困境

D.体现了知识界对洋务派的担忧

选C 根据材料可知内阁大学士宋晋奏请主张福州船政局停止造船,反映了洋务运动面临顽固派阻挠的困境,故选C项;

根据材料可知内阁大学士宋晋奏请主张福州船政局停止造船,其言论未看到洋务运动推动近代化的积极作用,具有片面性,排除A项;

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以制夷”标志着中国士大夫意识的觉醒,排除B项;

其言论体现了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担忧,排除D项。

5.(2019·

河南天一大联考)据统计,民国以前平均每家工厂的创投资本是1159元,而在民国初期仅为516元,资本规模缩小一倍。

这一现象折射出(  )

A.民族企业缺乏集团意识

B.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

C.节制资本理念得到贯彻

D.实业投资热情有所降温

选B 民国建立后颁布了一系列鼓励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出现了许多创本规模小的企业,说明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故选B项;

材料反映的是民国政府的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与企业集团意识无关,排除A项;

1924年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即发达国家节制私人资本,把“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的企业收归国家经营,对私人资本则采取既保护、鼓励又加以限制的政策,防止其操纵国计民生,排除C项;

民国的建立、民族资产阶级地位的提高使实业投资热情高涨而不是降温,排除D项。

6.(2019·

贵州适应性考试)1929年,国民政府实行了一系列税则改革,对需要限制进口的货物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和抑制消费,对某些工业原料降低税率并废除过境税、常关税等。

这些措施旨在(  )

A.实现关税主权的独立

B.加速官僚资本的膨胀

C.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D.刺激中外贸易的发展

选C 由材料“对需要限制进口的货物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和抑制消费,对某些工业原料降低税率并废除过境税、常关税”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故选C项;

新中国成立后才实现了关税主权的独立,排除A项;

官僚资本形成发展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B项;

材料强调国内市场而非中外贸易,排除D项。

7.(2019·

四川成都二模)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华人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日本合作的内幕。

导致其销量下降,甚至很多零售商都宣称不再销售其产品。

作为反击,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则将英美烟草公司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并宣称“中国人应抽中国烟”。

很快扩大了市场,这表明(  )

A.民族烟草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B.实业救国社会思潮开始出现

C.英美成为当时主要侵华国家

D.民族主义影响大众消费心理

选D 据材料“1915年,英美烟草公司揭露华人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同日本合作的内幕。

导致其销量下降……将英美烟草公司同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很快扩大了市场”,可知近代民族工业受到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支持,故选D项;

依所学可知,1927~1937年期间,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排除A项;

依所学可知,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排除B项;

依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C项。

8.(2019·

河南六市一模)1937年国民政府对民营工商业的贷款为14.71亿元,1939年增至25.78亿元。

政府还从国外购得五金、化学、电气等器材,以低价供给民营厂矿。

国民政府扶持民营工矿业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民族资本急剧膨胀

B.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要

C.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选B 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有利于民营工商业的发展,结合1937年和1939年的时间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主要目的是服务战时形势的需要,故选B项;

材料信息是鼓励民族资本的发展而不是抑制民族资本急剧膨胀,排除A项;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发展经济的措施,而不是目的,排除C项;

国民政府的扶植主要体现在重工业方面,所以不能体现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目的,排除D项。

9.(2019·

甘肃兰州二模)1878年,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在伦敦公使馆“仿行西礼,大宴英国绅商士女,令夫人同出接见,尽欢而散”。

消息传到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后来,在大城市的上层社会,女子出席宴会逐渐成为稀松平常的事。

这反映出(  )

A.男女平等成为共识

B.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日益西方化

C.辛亥革命促使妇女解放

D.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

选D 据题干中郭嵩焘仿行西礼引起轩然大波到上层社会坦然接受,可推知西方文化、礼俗被接受,对中国传统礼俗形成冲击,故选D项;

在中国近代,男女不平等,排除A项;

题干只提及上层社会接受西方礼俗,不是整个中国社会,排除B项;

题干的时间无法确定辛亥革命已经爆发,且题干无法反映妇女解放,排除C项。

10.(2019·

新疆二模)1903年,章太炎在《顺天时报》刊登《征婚告白》,条件为:

鄂籍人;

大家闺秀,性情开放;

要通文墨,精诗赋;

双方互相平等;

夫死可嫁,亦可离婚。

这反映了当时(  )

A.报纸开始推动社会启蒙和时代进步

B.先进的婚姻观念已经成为时代风尚

C.传统的封建礼教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D.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选C 由材料“双方互相平等;

夫死可嫁,亦可离婚”可知传统的婚姻习俗受到民主思想的影响而追求平等,故选C项;

“开始”一词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已经成为时代风尚”不符合1903年社会史实,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传统习俗的变化而非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排除D项。

11.(2019·

广东茂名二模)1860年,上海西人书馆助西人译书的文士王韬去某友人家作客,友人“特出西洋名酒为饷,味极甘醇可口”。

王韬虽收入不多,但也购买一些西洋玻璃杯、洋皂用来赠送亲朋好友。

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实用性消费观念盛行

选C 材料信息“特出西洋名酒为饷”和“西洋玻璃杯、洋皂”说明物质生活受到西方的影响,故选C项;

经济结构是国民经济成分的构成,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不是经济成分构成,排除A项;

材料“王韬虽收入不多”不能说明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B项;

材料“王韬虽收入不多,但也购买一些西洋玻璃杯、洋皂用来赠送亲朋好友”表明不是实用性消费观念盛行,排除D项。

12.(2019·

四川泸州二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

“今后将敷设无数之干线,以横贯全国各极端,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连,沈阳与广州语言相通,云南视太原将亲如兄弟焉,……则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世界。

”其意在说明铁路的修筑(  )

A.有助于实现中国近代化

B.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

C.有利于交通条件的改善

D.有利于实现民生主义

选B 根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修建铁路能够加强东西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增强天下一家的中华民族意识,故B项符合题意。

A项,题干材料未强调铁路对近代化的影响,排除。

C项表述属于现象,并未表明本质,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要是“节制资本、实现耕者有其田”,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9·

云南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博尔顿(1728~1809)与瓦特合作开设了生产蒸汽机的工厂,支付给工人优厚的薪水,并慷慨地提供其他回报,为伯明翰成为18世纪晚期世界制造业中心起了重要作用。

他热衷于科学研究和发明,研制了硬币压印机,这使他得以承办数个英国殖民地的造币业务。

——摘编自[美]弗兰克·

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

材料二 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的荣氏企业集团,大力引进西方技术,并注重采用“仁爱”思想管理企业。

厂内一般都有职工食堂和宿舍,开办有工人补习学校。

荣氏兄弟还倾注大量心血改造家乡无锡,尤以教育最为显著,荣氏资本的发展与无锡城市化高度耦合。

荣宗敬撰有《实业救国刍议》等著作,抗战时期目睹企业被日军毁于一旦,郁积成痰去世。

——据张铁民、陈明生《民族资本与城市化》等整理

材料三 解放初期,新生的红色政权在短时间内就抑制了飞速上涨的物价,这让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十分钦佩。

1954年,荣毅仁主动提出对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1956年,在上海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陈毅副总理发言称荣毅仁为“红色资本家”,并为其竞选副市长拉票。

——摘编自陆阳、沈云福《激荡岁月

锡商(1895~195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博尔顿企业取得成功的历史条件。

(9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荣氏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

(10分)

(3)历史经验表明,企业和企业家的发展与成功,是在与所处的历史时代、具体国情的互动中实现的。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种互动的表现和结果。

(6分)

(1)问据材料一“博尔顿(1728~1809)与瓦特合作开设了生产蒸汽机的工厂”可知博尔顿企业成功得益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

据材料一“承办数个英国殖民地的造币业务”,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据此可推出英国殖民扩张和殖民统治的确立;

据材料一“伯明翰成为18世纪晚期世界制造业中心”可推出著名工业中心城市的形成;

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来重商主义盛行,重商主义的传统也是博尔顿企业成功的历史条件。

(2)问据材料二“大力引进西方技术,并注重采用‘仁爱’思想管理企业”可知兼用中西方理念管理企业;

据材料二“荣宗敬撰有《实业救国刍议》等著作”及材料三“荣毅仁主动提出对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可知企业管理适应国情;

据材料二“大力引进西方技术”可知引进西方技术;

据材料二“注重采用‘仁爱’思想管理企业”并结合所学可知,以面粉生产和纺织为主,关注民生;

据材料二“荣氏兄弟还倾注大量心血改造家乡无锡,尤以教育最为显著,荣氏资本的发展与无锡城市化高度耦合”可知企业发展与乡土建设协调互补等。

第(3)问材料一中博尔顿的成功赶上了当时英国工业革命的潮流,也适合了当时英国殖民扩张的政策,而其成功又与当时重商主义潮流相适应,博尔顿及其企业适应了当时的发展潮流,又推动了当时的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双方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材料二中荣氏企业是当时民族危机严重的大背景下,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的结果,材料三中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一方面反映了荣氏企业适应了当时的形势,另一方面也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答案:

(1)英国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

英国殖民扩张和殖民统治的确立;

著名工业中心城市的形成;

重商主义的传统;

等等。

(2)兼用中西方理念管理企业(“仁爱”思想,爱国,工人教育和福利);

企业管理适应国情(实业救国,主动实行公私合营);

根植立业于民族资本;

引进西方技术;

关注民生(以面粉生产和纺织为主);

企业发展与乡土建设协调互补;

(3)(示例一)以博尔顿为例。

博尔顿创建企业正值英国工业革命迅猛发展的历史时期,工业革命的成果在英国的普及,英国企业占据先机。

英国政府鼓励科学技术发明,博尔顿发明的硬币压印机,正适合了英国殖民统治的需要。

博尔顿在企业管理上的做法,符合英国社会重商、逐利的传统潮流,吸引了人才,鼓励了劳动者,企业也得以发展。

(示例二)以荣氏集团为例。

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处于环境相对较好时期,来自西方列强的竞争有限,荣氏集团经营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面粉和纺织产品生产,具有较为广阔和牢固的市场。

荣氏的经营理念适应了中国传统的“仁爱”“助人”“友善”的社会道德认同,符合国情。

其提倡的爱国、实业救国,与当时的中国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产生共鸣。

作为日本侵略的受害者,荣氏企业又凝聚起了民族情感,这都使其成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代表。

荣氏企业正是借此一步步发展过来的。

14.(2019·

河北邯郸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 下表反映了1873~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变化(单位%)。

年份

生产资料

半制成品

制成品

农产

手工

开采

机器

机制

1873年

2.6

*

37.4

58.3

1.7

1893年

15.6

28.4

0.1

53.4

2.5

1903年

26.8

0.2

17.2

14.7

32.9

8.0

1910年

39.1

0.5

13.1

11.9

28.3

6.8

1920年

36.4

0.9

2.8

8.2

12.3

31.2

8.3

1930年

45.1

1.2

3.4

3.5

12.2

27.1

7.4

——节选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首先,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材料中1873~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变化的情况确定选题角度,如从“1873~1930年,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从1873~1930年,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

其次,根据论题进行合理、严密、清晰的阐述,如1873年,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的手工产品为主,而在1873年以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农产品比重不断上升,1910年以后,成为中国最多的出口商品,这反映出19世纪中期以后伴随西方在华侵略权益的扩大,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或者1873年以后中国出口的半制成品和制成品中的机制产品的比重虽然较小,但是其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说明洋务运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实业救国思潮等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得中国出口的机制产品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最后,结合史实予以阐述,表述成文。

(示例一)论题:

从1873~1930年,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

阐述:

1873年,中国出口的商品以半制成品和制成品的手工产品为主,而在1873年以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农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且从1910年以后,成为中国最多的出口商品,这是因为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中国通商口岸的增多和西方在华侵略权益的扩大,中国日益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一变化说明近代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半殖民地色彩不断加深。

(示例二)论题:

从1873~1930年,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

1873年以后,中国出口的半制成品和制成品中的机制产品的比重虽然较小,但是其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工业有所发展。

这是因为在鸦片战争之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科技的先进,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

随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出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增强了中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所以这一时期中国出口的机制产品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