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8978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3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B.冰雪融化

C.煤气燃烧

D.酒精挥发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B.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D.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产生大量白烟

3.对元素化学性质起关键作用的是原子的

A.核电荷数B.核外电子数

C.质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大理石B.干冰C.煤D.澄清的石灰水

5.L-多巴是一种药物,它可用于帕金森综合症的治疗。

对该药物的研究,使科学家们分别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其化学式为C9H11O4N。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L-多巴属于有机化合物

B.L-多巴的1个分子中含有25个原子

C.分子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8:

11:

64:

14

D.化学式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197)×100%

6.在下列安全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家中炒菜的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用湿布盖灭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7.油漆的一种重要成分苯C6H6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溶剂,点燃时会产生浓烈的黑烟,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6H6+XO2

12CO2+6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的数值是(  )

A.6B.9C.15D.12

8.下列关于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量观: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放热

B.转化观:

水能变成汽油

C.微粒观:

氯化钠由分子构成的

D.守恒观: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9.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

A.

B.

C.

D.

10.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11.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居室内电器短路引发着火,必须先拉下电闸,再采用合适的方式灭火。

B.某图书馆藏有大量的珍贵书籍,一旦着火,应该选用干粉灭火器而非水来灭火。

C.一旦有意外的火情发生,我们应该按照先拨打报火警电话119,后尝试自行灭火,不得已再撤离火场的优先顺序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D.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固有的性质,不会因为外界条件而改变。

1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装药品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①装药品前忘了检查气密性②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③试管没有均匀预热④收集完氧气,先熄灭了酒精灯,后取出水中导管⑤试管外壁潮湿⑥夹试管的铁夹夹得太紧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④⑤⑥

1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二氧化碳不可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证明CH4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设计

A.AB.BC.CD.D

14.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点燃混合气体

B.将混合气体缓慢循环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

15.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①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②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③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

⑤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A.③⑤B.①②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⑤

二、填空题

16.用化学用语填空:

(1)钠元素_____;

(2)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氧化物是_____;

(3)2个铝离子_____;

(4)标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

17.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种现象,更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

(1)用墨绘制的字画年深日久也不易褪色,原因是_____;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水资源。

请你提出一条保护水资源的合理_____。

18.下表列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元素符号:

原子序数

1

2

3

4

5

6

7

8

9

元素符号

H

He

Li

Be

B

C

N

O

F

原子序数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元素符号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18号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He、Ne、_____(填元素符号)。

(2)1~18号元素中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有_____、Be、Mg(填元素符号)。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当x-y=8时,该粒子是_____(填“原子”或“阳离子”或“阴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为_____。

(4)上表中所有元素如果分为三类,应该是_____、_____和稀有气体元素。

19.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食品“蛋黄派”的包装发生了兴趣,因为蛋糕包装在充满气体的小塑料袋内,袋内的气体充得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个小“枕头”。

他们认为这种充气包装技术,主要是为了使食品能够较长时间地保鲜、保质。

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

小红猜想是氮气,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

(1)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操作步骤是:

在袋上切一小口,将袋内气体压入_____中,观察现象。

(2)小明的猜想如果正确,现象应该是_____。

(3)如果食品充气袋中所充的是氮气,你认为是否可行?

_____。

(4)对所充气体的要求是:

_____。

(填序号)

①安全、无毒;②廉价、易得;③化学性质稳定,与食品不起化学反应;④密度要比空气密度大

20.某实验小组用来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乙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可知,电源的正极在电源的_____(选填“左”或“右”)端。

(2)由图甲可知,气体a为_____,在本实验中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_____。

若实验结束后收集到的气体a的体积为22.4mL,则气体b的体积约为_____mL。

(3)由图乙可知,在该化学变化中,_____是最小的粒子;

(4)实验前,老师在水中加入了少量的氢氧化钠,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5)已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强于氢气,那么气体a和气体b的体积比的测定结果比理论值会偏_____(选填“小”或“大”)。

三、推断题

21.下图中表示中学几种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E、G为黑色的粉末,C为无色液体,H为紫红色固体。

(部分条件省略)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B_____;E_____;

(2)CO2通入D溶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

(3)F+G→CO2+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四、实验题

22.根据图所示实验,并阅读小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1集气瓶中加入液体的作用是_____;

(2)图2集气瓶中加入液体可能是_____,其目的为_____;

(3)图1和图2实验中涉及反应的共同点是_____(写一条即可)。

2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分析下列问题

(1)如果选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该在试管口塞一小团蓬松的脱脂棉: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A、E连接,制取的氧气不纯的原因是_____。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需要用到装置F,装置F中应放入的物质是干燥剂浓硫酸,则气体应从_____通入(填a、b)。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选项的字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氢气(H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想用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纯净的氢气,从上图中选择实验室制取氢气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

为了避免该反应非常剧烈,可用注射器来代替仪器_____(填写仪器名称)。

24.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的目的是_____;

(2)装置B中足量的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装置D中足量的石灰水的作用是为了检验C中反应的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生成。

(3)装置C中实验现象是_____。

证明一氧化碳有还原性。

(4)根据本实验,点燃装置E中尾气的目的是_____,这是利用了该物质的_____(填写一条化学性质)。

五、科学探究题

25.小芳在实验室用蜡烛燃烧法通过下图甲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经过多次实验,发现误差仍然很大.你猜想她的实验结论会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请根据蜡烛燃烧产物的特点阐述你自己的理由:

________,并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结论.(注:

本题实验中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水槽中液体是水.)

小明认真分析了小芳的实验设计后,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还有其他原因吗?

实验探究:

小明设计了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取黄豆粒大小的白磷,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分,放入捆在电烙铁下面铁片的凹槽内.

将燃烧匙内的蜡烛点燃后迅速插入钟罩内,并立即塞紧橡皮塞.

待蜡烛熄灭后(蜡烛有剩余),接通电烙铁电源,发现白磷先熔成液体,接着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由此说明通电前钟罩内含有________,产生白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得出结论:

导致小芳这一实验结果的另一原因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分析了上述实验后,请你就“燃烧法测定空气的组成”的实验设计提出有价值的建议________.

六、计算题

26.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就会患坏血病,哥伦布探险时的许多船员就因此而死亡。

下图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

请你回答:

(1)“Vc”中含_____有种元素。

(2)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当“Vc”完全来自如图的“维生素C”,则每天至少服用_____次。

27.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称取了24.5g氯酸钾和5.1g的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后共热,加热至完全反应。

求: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

(2)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小数点后面一位小数)。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煤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C

【详解】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通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白磷在空气中自燃,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3.D

【详解】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故A、B、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为D。

4.B

【详解】

A、大理石是碳酸钙和杂质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正确;

C、煤的主要成分是碳,含有硫、硅等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澄清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水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5.D

【详解】

A、根据L-多巴的化学式C9H1104N可得知,该物质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是含C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正确;

B、根据L-多巴的化学式C9H1104N可得知,该物质的每个分子中含有9个C原子、11个H原子、4个O原子和1个N原子,共含25个原子,故B正确;

C、L-多巴C9H1104N中C:

H:

O:

N的质量比=(12×9):

(1×11):

(16×4):

(14×1)=108:

11:

64:

14,故C正确;

D、L-多巴C9H1104N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故D不正确.

故选D。

6.A

【详解】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水浇会发生危险,故选项说法错误;

B、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以防发生危险,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盖灭,利用的隔绝氧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睛】

灭火原理: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7.C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

【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氧原子的数目不变,则2X=12×2+6×1,X=15。

故选C。

8.A

【详解】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A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水不会转变为汽油,故B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的,故C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9.B

【详解】

A、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俯视读数,故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正确;

C、用一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容易引起失火,故错误;

D、胶头滴管进入试管内,容易造成试剂的污染,故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

A、反应后生成了一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故A正确;

B、反应前共有三种原子,而反应后仍然是这三种原子,说明反应中原子不变,可推断得出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故B正确;

C、反应的生成物为一种单质的分子和一种化合物的分子,生成物一种为化合物一种为单质;故C不正确;

D、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

1,故D正确。

故选C。

11.B

【详解】

A.居室内电器短路引发着火,必须先拉下电闸,以切断电源,再采用合适的方式灭火,此选项正确;

B.二氧化碳灭火器对图书无损坏,所以图书馆一旦着火,应该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而非水来灭火,此选项错误;

C.一旦有意外的火情发生,我们应该视火情拨打火警电话119,后尝试自行灭火,不得已再撤离火场,此选项正确;

D.着火点是可燃物本身固有的性质,不会因为外界条件而改变,此选项正确。

故选C。

12.D

【分析】

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详解】

①装药品前忘了检查气密性,可能导致收集不到氧气,不会造成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冷凝水会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③试管没有均匀预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④收集完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取出水中导管,水槽内的水可能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

⑤试管外壁潮湿,加热过程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

⑥夹试管的铁夹夹得太紧,会造成试管破裂;

则②③④⑤⑥中的原因会造成试管破裂,故选D。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A中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是正确的,用的药品是红磷,利用内外形成气压差,来测定,B实验的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结论是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说法正确的,C甲烷燃烧的时候,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使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D中反应中会有气体产生,所以再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时候应该在密闭的体系中进行,故选D

考点:

试验的设计

14.B

【详解】

A、虽然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但是一氧化碳是少量的,和二氧化碳均匀的混合在一起的,不会点燃,故错误;

B、混合气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会被氧化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需要的主要物质,故正确;

C、二氧化碳会与氢氧化钙反应,混合气通过石灰水后,会将二氧化碳除去,故错误;

D、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混合气通入水中,会将二氧化碳除去,故错误。

故选B。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杂质和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主要物质反应,不会生成新的杂质。

15.D

【详解】

①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错误。

②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是错误的;

③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碳元素可以组成石墨和金刚石,石墨和金刚石的混合物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这种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并不是单质,所以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是错误的;

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说法正确;

⑤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氧化合物,所以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NaOH。

错误。

因此说法错误的是:

①②③⑤。

故选D。

16.NaH2O22Al3+

【详解】

(1)钠元素的符号为Na;

(2)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氧化物是过氧化氢,其化学式为:

H2O2;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铝离子可表示为:

2Al3+;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标出氧化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

17.墨的主要成分为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意思对即可)肥皂水煮沸生活污水净化后再排放(合理即可)

【详解】

(1)用墨书写和绘制的字画年深日久仍不掉色的原因是:

墨的主要成分为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2)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泡沫多的而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加热煮沸能减少水中含有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个人都要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有:

生活污水净化后再排放、合理的施用化肥和农药等。

18.ArHe阴离子2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可互换)

【详解】

(1)从图中可知稀有气体元素有He、Ne、Ar;

(2)1~18号元素中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的有He、Be、Mg等;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当x-y=8时,则x为16,所以该粒子是硫离子,属于阴离子,所带电荷的数目为2;

(4)从表中可知,元素有: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19.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行①②③

【详解】

(1)小明猜想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可采用将袋内气体鼓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

(3)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故食品充气袋中充氮气是可行的;

(4)充气包装是现代常用的食品包装方式,是为了防止膨化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或变质;故充气包装除了能保鲜外,还能防止食品在运输、储存时发生挤压,所充入的气体首先应具备:

安全、无毒、化学性质稳定,不与食物反应,其次从经济角度尽量选廉价易获得的气体;故填①②③。

20.右H2打开右端玻璃管的活塞,同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该玻璃管尖嘴处,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为氧气(意思对即可)11.2氢、氧两种原子增强导电性大

【详解】

(1)由图甲可知,右边的玻璃管收集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所连接的电源的正极在右端;

(2)由图甲可知,右边的玻璃管收集的气体较多,所以气体a为氢气,b为氧气,检验的方法为:

打开右端玻璃管的活塞,同时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该玻璃管尖嘴处,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为氧气;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若实验结束后收集到的气体a的体积为22.4mL,则气体b的体积约为11.2mL;

(3)由图乙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在该化学变化中,氢、氧两种原子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4)实验前,老师在水中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这样做的原因是增强导电性;

(5)已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强于氢气,那么,在a、b两试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的测得结果比理论值会偏大。

【点睛】

根据电源的正负极或气体体积的多少,都可以判断水电解时管内的气体:

正极气体少,为氧气;负极气体多,为氢气。

21.CaCO3CaOCCO2+Ca(OH)2=CaCO3↓+H2OCO+CuO

Cu+CO2

【分析】

根据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会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氧化钙,C为无色液体,可以和氧化钙反应产生D,所以C是水,D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E、G为黑色的粉末,E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F,F和G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H为紫红色固体,所以E是碳,F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产生铜和二氧化碳,所以H为铜,G是氧化铜;将推出的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

(1)由分析可知,A是CaCO3;B是CaO;E是C;

(2)CO2通入D澄清溶液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CO2+Ca(OH)2═CaCO3↓+H2O;

(3)F生成H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产生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O+CuO

Cu+CO2。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2.防止生成的黑色融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意思对即可)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防止其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意思对即可)都放热(答案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