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8981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docx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必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

  篇一:

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合同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才有效

  李女士的孩子小静是初三学生,今年16岁,未经李女士的许可,从家中拿走现金3000多元,到珠宝店买了一条白金项链,李女士发现后非常气愤,批评了女儿。

但她疑问:

“孩子还小,作为学生没有能力购买贵重饰品,在这种情况下能找商店退货吗?

  司法所解释:

这种情况可以将白金项链退回商店,取回货款。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行为有效的要件之一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般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对于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才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合同法》又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

  依据上述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李女士女儿今年16岁,尚在校就读,显然应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时,购买3000多元的白金项链超出了女儿的购买能力,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并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小静未经父母(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擅自购买项链的行为作为父母(法定代理人)若拒绝认可,则该民事行为自始无效。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61条的规定,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当事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合同法》也有相关规定)。

因此,李女士完全可以要求珠宝店接受退货,取回货款。

  篇二:

XX华工络教育《合同法学》作业答案

  XX华工络教育《合同法学》作业答案

  一、请述合同效力制度

  答:

合同效力,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法律拘束力,即法律效力。

合同效力是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所产生的约束力。

合同的效力可分为四大类,即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相关法律法规关于“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规定统称为合同效力制度。

  1)有效合同

  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成立并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从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都没有对合同有效规定统一的条件。

但是我们从现有法律的一些规定还是可以归纳出作为一个有效合同所应具有共同特征。

根据《民法通则》第55条对

  “民事法律行为”所规定的条件来看,主要应具有以下条件:

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意思表示真实;

  c.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2)无效合同

  根据《民法通则》第58条的规定,以下情形的民事行为无效:

  a.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性民事行为能力人;

  b.当事人一方有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行为;

  c.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行为;d.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e.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

  f.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但《合同法》第52条却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其中有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把《民事通则》第58条规定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的行为分为二种情形来处理:

如果是损害了国家利益,属当然无效;如果是损害的是合同相对人的利益,则根据《合同法》第54条规定相对方可以要求变更或撤销,而不再一律认定无效,这不仅尊重了合同当事人的意愿,保护了当事人的利益,鼓励了交易行为,而且还减少了因合同无效而给社会带来的损失。

  3)效力待定的合同

  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法律有关生效要件的规定,因此其发生效力与否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有权人表示承认或追认才能生效。

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一是无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和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必须经其法定代理人的承认才能生效;二是无权代理人以本人名义订立的合同,必须经过本人追认,才能对本人产生法律拘束力;三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权利而订立的合同,未经权利人追认,合同无效。

”《合同法》第47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

  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4)可撤销合同

  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由于意思表示不真实,或者是出于重大误解从而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依照法律的规定可予以撤销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的主要原因是:

  a.缔约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

这其中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等情形。

《合同法》第54条对此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b.合同是否撤销必须由享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提出主张时,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才能予以撤销,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一般是不能依职权主动来予以撤销的。

这一点似乎更有强调的必要。

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法院就不管当事人是否提出这一请求或主张就直接依职权来撤销了合同,实在是有越权之嫌。

而且《合同法》第54条第3款还规定: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由此可见,撤销权是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一方的一项权利,该当事人既可以依法主张,当然也可以依法予以放弃,这也充分地体现当事人的意愿。

c.合同在撤销前应为有效。

  篇三:

《合同法学》作业题

  《合同法学》作业题

  一、请述合同效力制度

  答:

合同效力,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法律拘束力,即法律效力。

合同效力是法律赋予依法成立的合同所产生的约束力。

合同的效力可分为四大类,即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相关法律法规关于“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规定统称为合同效力制度。

  1)有效合同

  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成立并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从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都没有对合同有效规定统一的条件。

但是我们从现有法律的一些规定还是可以归纳出作为一个有效合同所应具有共同特征。

根据《民法通则》第55条对“民事法律行为”所规定的条件来看,主要应具有以下条件:

  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意思表示真实;

  c.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2)无效合同

  根据《民法通则》第58条的规定,以下情形的民事行为无效:

  a.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性民事行为能力人;

  b.当事人一方有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行为;

  c.双方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行为;

  d.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e.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

  f.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但《合同法》第52条却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其中有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把《民事通则》第58条规定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的行为分为二种情形来处理:

如果是损害了国家利益,属当然无效;如果是损害的是合同相对人的利益,则根据《合同法》第54条规定相对方可以要求变更或撤销,而不再一律认定无效,这不仅尊重了合同当事人的意愿,保护了当事人的利益,鼓励了交易行为,而且还减少了因合同无效而给社

  会带来的损失。

  3)效力待定的合同

  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法律有关生效要件的规定,因此其发生效力与否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有权人表示承认或追认才能生效。

主要包括三种情况:

“一是无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和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必须经其法定代理人的承认才能生效;二是无权代理人以本人名义订立的合同,必须经过本人追认,才能对本人产生法律拘束力;三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权利而订立的合同,未经权利人追认,合同无效。

”《合同法》

  第47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4)可撤销合同

  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由于意思表示不真实,或者是出于重大误解从而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依照法律的规定可予以撤销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的主要原因是:

  a.缔约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

这其中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等情形。

《合同法》第54条对此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b.合同是否撤销必须由享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提出主张时,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才能予以撤销,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一般是不能依职权主动来予以撤销的。

这一点似乎更有强调的必要。

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法院就不管当事人是否提出这一请求或主张就直接依职权来撤销了合同,实在是有越权之嫌。

而且《合同法》第54条第3款还规定:

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由此可见,撤销权是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一方的一项权利,该当事人既可以依法主张,当然也可以依法予以放弃,这也充分地体现当事人的意愿。

  c.合同在撤销前应为有效。

  篇四:

法律基础习题二(答案解析)

  法律基础习题2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各项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要素的是()。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形式

  【答案】:

D

  【解析】:

民事法律关系主要由三个要素构成,即主体、客体、内容。

P392

  2.下列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A.自然人

  B.法人

  C.标的物

  D.国家

  【答案】:

C

  【解析】:

民事法律主体主要指自然人和法人,在一定范围内,国家也是民事主体。

而标的物属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P392

  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在货物买卖合同关系中,其客体是()

  A.所要买卖的货物

  B.货物的价格

  C.买卖合同

  D.交付标的物的行为

  【答案】:

D

  【解析】: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行为。

在买卖合同法律关系中,买卖合同只是这一项法律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具体的交付标的物的行为以及支付价款的行为才是该法律关系的客体。

而标的物的价格则是对合同标的物本身特征的描述。

P392

  4.下列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岁的未成年人

  B.精神病人

  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岁以上的成年人

  【答案】:

B

  【解析】:

在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有效要件中关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曾指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后果的精神病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P400

  5.下列哪项是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

  (A)签订合同

  (B)接受赠与

  (C)结婚登记

  (D)购买行为

  【答案】:

C

  解析:

在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中,在特殊情况下,法律行为除具备一般有效要件外,

  还须具备法定的特别有效要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如对于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能生效的合同,这里的批准、登记手续即是签订合同这一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别生效要件。

P401

  6.下列不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是()

  (A)行为人不具有行为能力的行为

  (B)意思表示不清楚的民事行为

  (C)恶意串通的行为

  (D)以合法行为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

  【答案】:

B

  【解析】:

关于无效民事行为的类型主要包括,行为人不具有行为能力的行为;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以合法行为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行为;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其他民事行为。

P402

  7.限制行为能力人未得到法定代理人允许的合同行为,经过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这应当属于()

  (A)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B)不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C)可变更的民事行为

  (D)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答案】:

D

  【解析】: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法人的代表人或其他经济组织负责人越权签订的合同以及无处分权人签署的处分合同均属于效力未定的合同。

P438

  8.如果无效民事行为所约定的义务正在履行之中,则()

  (A)返还财产

  (B)赔偿损失

  (C)中止履行

  (D)追缴财产

  【答案】:

C

  【解析】:

无效民事行为所约定的义务尚未履行的,无需履行,正在履行之中的,应中止履行。

P405

  9.下列不属于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类型的是()

  (A)重大误解而实施的民事行为

  (B)显示公平的民事行为

  (C)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

  (D)无权处分的民事行为

  【答案】:

D

  【解析】:

选项D物权处分的民事行为,应为效力未定民事行为,而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除上述ABC外还包括受欺诈、胁迫而实施的民事行为。

P406

  10.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做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行为是()

  (A)不当得利

  (B)无因管理

  (C)乘人之危

  (D)恶意串通

  【答案】:

C

  【解析】:

本题描述的是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而此类民事行为归属于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

P407

  11.在有偿行为中,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行为是()

  (A)不当得利

  (B)显失公平

  (C)乘人之危

  (D)恶意串通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中所描述的民事行为即显失公民的民事行为,即在有偿行为中,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

P406

  12.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年

  【答案】:

D

  【解析】:

关于撤销权的行驶期间,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驶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P408

  13.债的效力不变而由第三人承受债务的民事法律行为是()

  (A)债务承担

  (B)债务履行

  (C)债务转移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答案】:

A

  【解析】:

本题描述的是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类型,由于该新债务人的清偿能力影响到债权人利益,故债务承担须经债权人同意才对债权人生效,在债权人同意之前,债务承担行为处于效力不确定状态。

P408

  14.下列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中属于行为事实的是()。

  (A)人的出生(B)人的死亡

  (C)时间的经过(D)签订合同

  【答案】:

D

  【解析】:

行为事实是指由人的行为所构成的事实,是民事主体的行为。

依照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合法,可以将行为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如订立合同、设立遗嘱或侵权行为。

P394

  15.甲向乙借款XX元,约定XX年1月1日还款。

因甲届期未还,乙于XX年2月3日向甲写了一封信催促还款,甲于XX年2月10日收到改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诉讼时效从XX年2月3日中断

  B.诉讼时效从XX年2月3日中止

  C.诉讼时效从XX年2月10日中断

  D.诉讼时效从XX年2月10日中止

  【答案】:

A

  【解析】:

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区别之一是:

中止发生与法定事由出现时,中止的法定事

  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不能左右的事件;而发生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意志可以决定的法律行为。

所以本题的情况属于诉讼时效中断。

诉讼时效因权利人请求而发生中断的,诉讼时效应当从请求行为作出时,发生中断.P418

  16.张某是某企业的销售人员,随身携带盖有该企业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便于对外签约。

后张某因收受回扣被企业除名,但空白合同书未被该企业收回,张某以合同书与他人签订购销协议,该购销协议的性质为()

  A.不成立B.无效

  C.可撤销D.成立并生效

  【答案】:

D

  【解析】:

张某本来有代理权限,相对人在不知其被开除的情况下,“空白合同书”足以使相对人相信其有代理权限。

因此构成表见代理,代理行为有效,合同成立并生效。

P415

  17.甲欠乙1万元,丙为甲的代理人,丙与乙约定,XX年5月1日偿还乙1万元借款。

但到了XX年6月1日甲仍未还钱,于是乙向丙表示统一延期履行债务。

此行为在法律上将产生()的法律后果。

  A.诉讼时效的中断B.诉讼时效的中止

  C.诉讼时效的延长D.放弃诉讼时效期间

  【答案】:

A

  【解析】:

《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题中,乙向丙表示同意延期履行债务,是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该要求既可以向义务人提出,也可以向保证人、义务人的代理人或财产代管人提出。

P418

  18.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相对人在追认权人未予追认之前行使的权利是()

  (A)相对人的催告权

  (B)相对人的撤销权

  (C)代理人的追认权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答案】:

B

  【解析】:

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相对人在追认权人未予追认之前形式撤销权,是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发生法律效力。

相对人撤销其意思的表示,可以向追认权人表示,也可以向对方行为人表示,相对人撤销其意思表示后,效力未定民事行为自始无效。

P409

  19.下列关于相对人的撤销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相对人撤销其意思表示,可以向追认权人表示,也可以向对方行为人表示

  (B)相对人撤销其意思表示后,效力未定民事行为自始无效

  (C)相对人应于追认权人未予追认之前撤销,追认权人追认后,相对人不得撤销

  (D)只要是相对人都享受撤销权

  【答案】:

D

  【解析】:

相对人行驶撤销权条件中明确规定,只有善意相对人才享有撤销权。

P41020下列民事行为中不能适用代理的是()

  (A)租赁

  (B)诉讼

  (C)继承

  (D)婚姻登记

  【答案】:

D

  【解析】:

具有人参性质的行为和当事人约定应当由特定人亲自为之的行为不得通过代理人进行。

而具有人身性质的行为主要是指立遗嘱、婚姻登记、收养子女等行为,后者主要是指有严格人身性质的债务,如受约演出,即不得代为出演。

P410

  21.杨某15周岁,智力超常,大学三年级学生。

杨某因有某项发明,而与刘某达成转让该发明的协议。

该转让协议的效力如何?

()

  (A)该转让协议有效

  (B)该转让协议效力未定

  (C)该转让协议无效

  (D)该转让协议可撤销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中杨某虽智力超群并具有通过自己劳动研究获取收入的能力,但我国对于民事法律行为人做出明确规定,由于杨某不满16周岁,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

在其代理人未追认的情况下协议效力未定。

P400

  22.()是指债权人依据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经过催告可以拍卖或变卖债务人的财产并优先获得受偿。

  (A)抵押权(B)质权

  (C)留置权(D)典权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是对留置权的描述,留置权是担保物权中的主要内容之一,除留置权还包括抵押权、质权。

P394

  23.某公司委托某个体工商户甲前往甘肃订购一批苹果,由于该公司疏忽未明确苹果的质量、数量,以至甲订购的苹果总价额超出该公司的支付能力。

后债权人找到该公司要求付款时,该公司以甲超越授权为由拒绝。

对于债权人的这一笔款,应当由()。

  (A)该公司清偿

  (B)甲清偿

  (C)该公司清偿一部分,甲清偿一部分

  (D)该公司清偿,甲负连带清偿责任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中所描述的是被代理人知道行为人甲为物权代理行为而不表示反对,因此是表见代理发生有权代理的后果,因为表见代理的代理行为有效,被代理人就应承受该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

P415

  24.因为代理人的懈怠行为,致使被代理人遭受了损失,这部分损失由()予以赔偿

  (A)代理人

  (B)被代理人

  (C)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各承担一半

  (D)第三人

  【答案】:

A

  【解析】:

本题描述的是有关代理权限制内容,代理人的懈怠行为给被代理人蒙受的损失由代理人予以赔偿,本条还规定代理人在行驶代理权期间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对于被代理人所蒙受的损失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赔偿责任P412

  25.行为人无代理权而以本人的名义与第三人为民事行为,但有足以使第三人相信其有代理权的事实和理由,善意相对人与行为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属于()

  (A)无权代理

  (B)超越代理权的代理

  篇五:

《合同法》作业及答案

  合同法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的协议。

  A.身份关系B.财产关系C.民事权利义务关系D.经济关系

  2.要约以信件或者电报作出的,承诺期限自信件载明的日期或电报()之日开始计算。

  A.发出之日B.交发C.收到D.邮戳

  3.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时合同成立。

  A.当事人签字B.盖章C.填完D.当事人签字和盖章

  4、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

  A.新要约B.承诺C.对原要约的否定D.旧要约

  5.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需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相对人也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内予以追认。

  A.三个月B.六个月C.一个月D.二个月

  6.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在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的方式作出。

  A.通知B.函告C.书面D.口头

  7.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A.不知道其超越权限B.知道其超越权限

  C.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D.知道或其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

  8.合同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独立存在的有关()的条款的效力。

  A.违约责任B.解决争议方法C.权利D.义务

  9.当事人应当遵循()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