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9117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docx

最新高三地理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陆地

28、(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201X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读图18回答:

 

(1)图中地质构造是,其中A为斜,B为斜。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流水或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易选择①处还是②处?

;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易选择③处还是④处?

(4)A、B两处,处为自流井;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带来哪些危害?

答案

(1)褶皱背向

(2)流水(1分)(3)①②,②,③

(4)B、A,森林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水旱灾害增加,甚至可能造成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9、(安徽省安庆市示范高中201X届高三四校元旦联考)下面是“我国某地地形和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中河谷平原形成的地质作用。

(2)图中甲山脉如果是秦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聚落背后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图中聚落背后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C、北坡自然带较南坡复杂,雪线偏低D、针叶林在北坡分布海拔较南坡偏高

(3)为对该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图中河流某处建起一大坝,并形成大型水库,下图是河流建坝前后河床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分析修建水库后,大坝上游河流水文特征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

图中①、②表示建坝后的河床剖面图的是,分析大坝上、下游剖面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案

(1)岩层断裂下陷,流水沉积作用

(2)B

(3)A:

上游水位上升(流量变大),流速缓慢

B:

②,上游堆积作用增强;下游侵蚀作用增强

30.(福建省湖雷中学201X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读“我国东部部分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所示地区地壳厚度的变化趋势是。

(2)N地的地壳厚度约为千米,该地的地形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山地B.盆地C.高原D.湖泊

(3)影响图中河流地貌的外力作用主要有。

答案

(1)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2)38

(3)流水侵蚀、搬运、沉积

31.(山东省聊城冠县一中201X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检测)甲图为我国黄河部分水系图,乙图为甲河流①处某瀑布地质剖面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资料描述①和瀑布景观为“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行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分析该景观最为壮观的季,原因是。

(2)依据图中信息试分析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

(3)图示区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该问题对下游地区的主要影响是,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性。

答案

(1)夏季该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水量大。

(2)流水侵蚀作用(或由于岩性差异,造成流水的差异侵蚀。

较坚硬的砾岩侵蚀弱,较松散的砂岩易被侵蚀,形成断面和水潭,发育成瀑布)

(3)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整体

32.(浙江省新安江中学、寿昌中学、严州中学201X届高三上学期联考)下图为我国40ºN附近的剖面图,读图回答。

(1)图中丁所代表的地形区是。

(2)图中所示地形区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

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在下图括号中填出各地区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3)简要说明图示区域自然景观的空间变化规律。

(4)图中所示自然灾害为,由天气系统造成。

答案

(1)华北平原

(2)风力侵蚀作用风力沉积作用,流水侵蚀作用流水沉积作用

(3)自西向东:

森林草原沙漠戈壁,反映了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4)沙尘暴冷锋

 

题组三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X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查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图(图1)及地形剖面图(图2),读图回答1~2题。

 

某地地貌景观图(图1)地形剖面图(图2)

1.形成图中西北部地区地貌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A.风化作用B.地壳运动C.流水侵蚀D.流水搬运

2.在野外,研究小组利用目视估算法估测地形高度。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①地估测出山的海拔高度B.在②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

C.在③地估测出山谷的相对深度D.在④地估测出谷底的海拔高度

答案1.A2.C

(安徽省巢湖市泥河中学201X届高三第一次月考)下图中,沿甲图E—F,M—N所作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读图完成3~4题。

 

3.①地比②地()

A.海拔高,坡度大B.海拔高,坡度小

C.海拔低,坡度大D.海拔低,坡度小

4.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④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A.东北向西南B.东南向西北

C.西南向东北D.西北向东南

答案3.B4.D

(江苏省泰兴市201X届高三开学初调研测试)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回答5~6题。

 

5.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E为变质岩B.A为沉积岩

C.D为岩浆岩D.C为岩浆

6.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⑤为外力作用B.⑥为变质作用

C.③为重熔再生作用D.①为冷却凝固作用

答案5.A6.D

(江苏省薛窑中学201X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规范化测练)读右图回答7--10题:

 

7.图中山脉属于阶梯分界线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8.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B.荒摸化

C.盐碱化D.沙尘暴

9.河流在乙处附近径流量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减少B.沿岸农业灌溉用水过多

C.植被较少D.蒸发量增大

10.京杭运河在M,N两处的流向是()

A.均向北B.均向南

C.M向北,N向南D.M向南,N向北

答案7.C8.A9.B10.C

(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1X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读图为我国某省的地形示意图,据此回答11~13题。

 

11.该省自东向西排列地形的依次应该是()

A.山地、丘陵、平原、湿地B.湿地、山地、丘陵、平原

C.山地、湿地、丘陵、平原D.丘陵、山地、平原、湿地

12.该地区适合生长的主要经济作物是()

A.甜菜、小麦B.棉花、亚麻

C.高梁、水稻D.甜菜、亚麻

13.该省山区的主要天然植被是()

A.亚寒带针叶林和草甸草原B.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C.温带落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寒温带针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11.A12.D13.B

(广东省佛山市201X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

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

读图14“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14~15题。

 

14.下列关于该地区地质历史上发生地震次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A.至少2次B.可能1次以上

C.至少3次D.可能3次以上

15.由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A.科学家能够测算每一次地震发生的年代

B.科学家可以预测下一次地震的大致时间

C.各条断层中a断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早

D.该地区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内力作用

答案14.CD15.AB

(江苏省淮安市201X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图4是“某地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17.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A.地壳张裂作用B.地层沉陷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D.流水溶蚀作用

答案16.A17.D

(湖南省长沙二中201X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右图中的线段表示一段经线,线段上的数据为纬度,MN以及PQ之间均为海洋,NP之间为陆地。

据此回答18—21题。

18.N点所在地区附近()

A.有寒流经过B.有世界性大渔场分布

C.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D.是河口地区

19.该地区的最大河流,其水文特征是()

A.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B.含沙量大

C.冰期较短D.流量小,通航里程长

20.该段经线所在的国家,其城市化特征为()

A.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B.起步早,城市化水平低

C.起步晚,二战后城市化发展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

D.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人口聚集于城市

21.该段经线所在国家为解决能源矿产短缺的问题,以地产某农产品为原料研制汽车能源,该农产品是()

A.长绒绵B.甘蔗C.木材D.油棕

答案18.D19.A20.D21.B

(上海市奉贤区201X届高三摸底测试)读“我国某地区沿某一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判断回答22—24题。

22.该地区位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西南地区

23.图中甲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自然带)为()

A.热带季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24.该地区最丰富的常规能源资源是()

A.煤炭资源B.石油资源C.水能资源D.太阳能资源

答案22.D23.B24.B

(福建省才溪中学201X年高三暑期教学质检)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

读“雅丹地貌示意图”10,回答25-27题。

25.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东南丘陵B.塔里木盆地C.四川盆地D.黄土高原

26.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水资源利用不当B.围湖造田C.过度樵采D.过度农垦

27.南方地区天然的高产土壤是()

A.红壤B.紫色土C.水稻土D.黑土

答案25.B26.A27.B

(浙江省温州二中201X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右下图是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28--29题。

28.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是修建电站大坝的理想地点

B.②处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C.从③至④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的差异

D.该区域在6-7月份进入梅雨季节

29.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答案28.C29.A

(浙江省富春高级中学201X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读右图,回答以下30题。

30.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答案C

 

题组四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201X届高三9月月考)下图表示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

2.丙侵入岩脉所属的岩石种类是()

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3.图中⑤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可能是()

A.石灰岩B.大理岩C.花岗岩D.玄武岩

答案1.A2.B3.B

(浙江省诸暨中学201X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4~5题。

 

4.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5.图中M地和N地的地形区及其地壳厚度分别是()

A.巫山——小于42千米、江汉平原——小于38千米

B.青藏高原——大于42千米、大巴山区——小于38千米

C.四川盆地——小于42千米、大别山区——大于38千米

D.黄土高原——大于42千米、汾河谷地——大于38千米

答案4.C5.C

(河北省邯郸四中201X届高三10月月考)下面是“我国某地地形和构造剖面图(图5)”,读图回答6~7题。

 

 

图5

 

6.有关该地河谷地形的成因,正确的说法是()

A、背斜顶部收张力,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

C、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

D、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7.图中甲山脉如果是秦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麓聚落背后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山麓聚落背后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C、北坡自然带较南坡复杂,雪线偏低D、针叶林在北坡分布海拔较南坡偏高

答案6.C7.B

(浙江省缙云盘溪中学201X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控)读我国华北地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8~10题:

 

 

8.图中各地层从新到老的顺序应是()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④⑤⑥⑦⑧⑨⑩③②①C.④⑤⑥⑦⑧⑨①②③⑩D.①②③⑩⑨⑧⑦⑥9.如果岩层⑧为含水层、岩层⑨为煤层,若开采地下水和煤炭应分别在哪处打井()A.甲处、乙处B.乙处、甲处C.甲处、甲处D.乙处、乙处10.根据图中岩层形态,判断图示地区在岩层②形成以后的地质作用状况是()A.先外力侵蚀,后挤压上升,再沉积作用B.先挤压上升,再沉积作用C.先挤压上升,后外力侵蚀,再地壳下降,外力沉积作用D.先外力沉积,后地壳水平挤压答案8.D9.D10.C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201X届高三9月月考)读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代码⑥表示的板块名称为()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美洲板块

1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

A.大高加索山脉B.安第斯山脉C.落基山脉D.阿尔卑斯山脉

答案11.D12.A

(河北省邯郸四中201X届高三10月月考)图6为某地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13~14题:

 

图6

 

13.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小板块属于()

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D.太平洋板块

14.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A.陆地区域边界B.板块消亡边界

C.海洋区域边界D.板块生长边界

答案13.B14.D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X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内、外力同时起作用,而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它们的作用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据此回答15~17题。

15.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主要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B.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C.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D.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16.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黄土高原的黄土是由风力挟带的粉砂、尘土堆积而成的

B.长江三峡是冰川侵蚀形成的U形谷

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的产物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和沙垄是典型的风积地貌

17.决定华北平原沉积物深厚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下沉幅度大,河流挟带的泥沙多B.冰川侵蚀作用

C.成土过程时间过长D.海浪堆积作用的结果

答案15.D16.B17.A

(浙江省杭州十四中201X届高三9月月考)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岩浆岩)的相互关系。

回答18—19题。

 

 

18.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19.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中()

A.火成岩1为喷出岩、火成岩2为侵入岩B.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喷出岩

C.火成岩1为侵入岩、火成岩2为喷出岩D.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侵入岩

答案18.D19.D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X届高三第一阶段考试)读下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构造B.向斜构造

C.断层构造D.板块构造

21.图中乙处河谷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

答案20.B21.A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一中201X届高三10月月考)瀑布,地质学上叫做跌水,是由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流动的河水突然地近于垂直的跌落,这样的地区就构成的瀑布。

瀑布表明河流的重大中断,这种瀑布主要是以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

另一种是由流水的侵蚀和溶蚀等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此外,冰川对岩石的刨蚀也可造成瀑布。

结合图6回答22~23题。

22.材料中说“在河流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B.变质作用

C.侵蚀作用D.全球气候变暖

23.有利于瀑布发育的地质条件是()

①组成河床底部的岩石软硬程度不一致②断层构造带③河流径流季节变化④褶皱起伏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22.C23.A

24.(湖南省张家界一中201X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的是在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2)B图是地貌,往往形成于地区;近年由于人类等不合理的活动,造成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

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判断理由;图上的地质构造是,判断理由是;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答案

(1)流水沉积三角洲(平原)

(2)沙丘干旱、半干旱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退耕还林还草,严禁过度放牧

(3)丘陵地势起伏不大,坡度比较和缓,等高线数值小于250米向斜中心岩层较新,四周岩层较老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坚硬)不易被侵蚀

25.(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1X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简述该地地貌的形成原因。

(2)乙处地貌类型为,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3)有人认为丙地上空的降水将使当地泉水大增,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4)从地貌形成上分析丁地区聚落分布集中的原因。

答案

(1)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2)冲积扇(或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降低,地势开阔,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堆积。

(3)不对。

因为这里的泉水为承压水,承压水的水量比较稳定,该泉水的补给不是当地降水,而是另一侧海拔较高的补给区

(4)丁地区为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河网密布,交通便利等

26.(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X届高三第一阶段考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地质构造的名称是,其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2)下列资源可能生成在该地质构造中的是()

A.煤矿B.承压水资源C.石油天然气D.有色金属矿

(3)图中D所示箭头,表示水循环的环节。

(4)图中乙处的植被,对该处环境保护起什么作用:

答案

(1)背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物质破碎、容易被侵蚀 

(2)AC  (3)水汽输送 (4)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27.(山东省临沂市平邑一中201X届高三10月月考)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图19为地中海沿岸地质剖面图,甲图是图19岩层局部放大图。

材料二:

“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

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

(1)图19地区位于板块和板块的边界,其边界类型为边界。

(2)②④两处分别可能是哪两类岩石(),请说明理由

A.花岗岩石灰岩B.玄武岩大理岩

C.喷出岩沉积岩D.花岗岩大理岩

(3)②、⑥处可能存在的矿产分别是、。

(填字母)

A.有色金属B.石油

C.金刚石D.大理岩

(4)结合材料二和甲图,判断图19中①处至少发生过次地震。

A.2B.3

C.4D.5

答案

(1)亚欧非洲消亡图中地质构造为褶皱,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2)D②处为岩浆侵入地壳凝固,是侵入岩,④处为石灰岩接近岩浆受高温作用形成的变质岩,为大理岩。

(3)AB

(4)B

28.(浙江省余杭高级中学201X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和部分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三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_。

向斜成为图示这一地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确定向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④、⑤、⑥三处的岩石类型,为沉积岩的是__________,在野外判断该类岩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岩石年龄中间新两翼老

(2)⑥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题组五

(福建省“四地六校”201X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①②③④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的、沿45°纬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指地形演变趋向)。

读图回答1~3题。

1.推测图④中大陆东岸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常绿硬叶林B.落叶阔叶林C.温带荒漠D.常绿阔叶林

2.导致图①和图④大陆东岸植被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海陆分布B.地壳运动C.海陆位置D.大气环流

3.与图④自然环境特征最吻合的是()

A.非洲大陆南端B.南美大陆南端C.澳大利亚大陆D.欧洲西部

答案1.C2.B3.B

(北京市海淀区201X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自然界中常有“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图7反映的是该现象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貌形态。

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中地貌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中地势的起伏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图②中由于流水搬运作用形成冲积平原

C.图③中谷地主要是流水侵蚀而成

D.图④中地貌反映了“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

5.图中四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