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925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重点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汇总Word格式.docx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

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

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致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

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

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B.我国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72候24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

C.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一年共经历24个节气,“节气”“中气”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

B.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

C.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

D.“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民众对此耳熟能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B.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C.“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根本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

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12分)

巴金的“巴金”和别人眼里的“巴金”

朱强刘建平

现在传媒热点中的巴金,多半不是巴金的巴金,是别人的巴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已经是在为别人活着。

1998年,巴金对前来采访的赵兰英说:

“我一生没写什么东西,不过就写了《随想录》这一部作品。

”赵后来对此的评述是:

“我感觉得出,这不是虚伪,而是清醒。

这就是作家巴金。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学勤认为这是巴金晚年的亮点所在。

这是巴金的巴金。

被人们一演再演的《家》《春》《秋》他并不放在眼里。

而这本《随想录》他看得那么重,因为这是中国左翼知识分子反思的一个起点啊,此前的作品则几乎是一条左翼文学延续线。

而现在传媒热点中的巴金,多半不是巴金的巴金,是别人的巴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已经是在为别人活着。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思和曾对巴金做过访谈。

据他回忆,巴金第一句话就说:

“到现在我还不认为自己是个作家,我写作是业余的。

”陈思和当时就问他:

“那么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巴金说:

“最重要的还是应该对社会进步做点实际工作。

如果联系巴金一生的追求,可以看出巴金始终是一个持有坚定理想和信仰的人。

他的理想是建设一个合理的公正的社会秩序,他觉得应该按照自己的理想去从事社会的实际工作,推动社会进步。

但是到后来(1930年代)、巴金发现现实离自己的理想很远很远,只得将自己的悲愤、绝望、痛苦,通过文学表达出来。

所以他的写作从某种程度上说不是一种文学创作,而是一种政治情绪的宣泄,只是用审美的方式来完成。

可见,作为文学家的巴金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的时候,他内心的痛苦却从来没有减少过。

对此陈思和曾经在这部传记中写过一段话,大致的意思是:

巴金的魅力不是来自于他的人格的完满,而是他的人格的分裂。

他自己想从事的社会革命的事业,离他一步步地远去,而他不想做的文学的事业,却使他功成名就。

文学地位越高,他就越痛苦,越痛苦,他的文学创作就越有个性。

这样的一个循环,构成了巴金独特的写作道路。

巴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写的小说是对社会进步有实际效益的,他写作主要是发泄他达不到理想的悲愤,所以他觉得这是空洞的东西。

而《随想录》则不同,对巴金来说,这是一部对实际生活产生了效应的书,是一部直接推动了社会理性、社会进步、促使人们反思历史的书。

《随想录》不但使晚年的巴金迎来了人生中又一次创作高峰,他由此而表现出来的高尚的人格也得到读者的理解和尊重。

对此,学术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新时期文学结束了夸饰时代,进入了说真话的时代;

标志着文学真正进入了关心人、尊重人的时代。

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友渔认为,说真话是最基本的品德,但在中国往往是最难的事,所以比起那些靠说假话求官获利的人,尤其是相比于那些漠视苦难和不公正、粉饰现实的作家,巴金非常令人尊敬。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李欧梵先生认为,《随想录》更多的是从日常生活的角度,作一些感性的思考,并没有达到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具有的深度,从一个大时代的背景来思考“文化大革命”。

李欧梵说,人们为《随想录》这部作品所震动,多数是因为他在写作中所体现出的人道主义情怀。

“即使如此,巴金仍然值得尊敬,”李欧梵说,“这样一个纯真的人,一直做一个好人的人,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了不起。

【相关链接】

1金历时八年,写完了《随想录》。

这部四十二万字的巨著,它是一次老人对自己心灵的无情拷问,是一次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

这是巴金高度的精神自觉和时代自觉的体现。

没有对美好理想追求,没有高度严肃的历史态度,巴金就不会动笔。

③我想《随想录》是一个以文学形式出现的知识分子的社会文化批判书……它与新时期国家意识形态存在某种方向上的一致性。

(胡景敏《巴金随想录与国家意识形态》)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围绕巴金晚年写的《随想录》,借赵兰英、朱学勤、陈思和等人对巴金的评价,展示了著名作家巴金一生的创作成就和人生经历。

B.对《家》《春》《秋》等有巨大影响的文学怍品,巴金并不放在眼里,而对《随想录》却看得那么重,这表现了巴金的理想信念。

C.说巴金的写作“不是一种文学创作,而是一种政治情绪的宣泄”,是因为在巴金先生看来,文学创作并不是他想做的实际工作。

D.本文大量引用对巴金的采访、研究者的话,目的是丰富文章的内容,使作者所表达的观点建立在有理有据、无可辩驳的理论高度之上。

5“.巴金的‘巴金’”和“别人眼里的‘巴金’”有什么不同?

请简要解说。

(4分)

6.巴金为什么说“我一生没写什么东西,不过就写了《随想录》这一部作品”?

请结合巴金的人生理想及文学创作等方面分析。

(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4分)

新年礼物

侯发山

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

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

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

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

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

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

这话是雇主给李娟说的。

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

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

第二年.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

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

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不少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

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农活给累的。

这也是刘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想起给母亲买的……

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

衣服?

平时没少给她寄,弟媳也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

用的?

电视机,家里有。

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

洗衣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

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说洗衣机老费电。

即便是给母亲买了,会不会用还得一说。

吃的?

母亲饭量不大,也不吃肉,说老了,吃啥都不香甜了。

开心果、核桃之类的坚果,她的牙也退化了,咬不动。

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半天,也没想好给老母亲买什么礼物好。

她打通家里的电话,问问母亲还缺少什么。

听到是她的声音,母亲在电话那端显得挺激动:

“娟,是你吗?

你五天都没打电话了。

家里啥都不缺……你啥时间回来?

”家里装的是座机,母亲却不会拨号,不能主动打电话,只能接电话。

又是这句话。

每次打电话,母亲都问李娟啥时间回去。

李娟耐心解释道:

“娘,我最近工作忙,回不去。

”前不久,李娟刚换了雇主,这一家有一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外,忙,没时间回来陪老人家,老太太晚上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晚上陪她睡觉。

老太太的儿子给的价钱也诱人,李娟就答应了。

母亲似乎不高兴,李娟忙换了欢快的语气:

“娘,我弟弟他们回去了吧?

我们几天前通过电话。

我有时间就回去。

”弟弟他们回去了,这个年也就热闹一点,家里也不至于太冷清。

“娟,给你寄的礼物你收到了吗?

”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

给我寄礼物?

李娟感到新奇:

“娘,您老人家给我寄啥子礼物,真是的。

”母亲又说:

“我让你弟弟寄的,他说丢不了,你会收到的……”

电话挂断后,李娟就给弟弟拨通了手机,闲聊了一会儿,就问到正题:

“娘说给我寄的礼物,啥礼物?

“姐,你别生气啊。

娘给我二百块钱,让我买张火车票给你寄去……我今天早上才在网上订购的,让他们直接送票去你那里,估计今天就会给你打电话,是腊月二十六的车票。

姐,你几年没回来了,你就回来一趟吧。

你知道吗?

你给娘买的洗脚盆,她一直没拆封,按摩椅一次也没用……姐,你真的很忙吗?

娘想让你回来陪她睡一晚上……”

弟弟的话音没落,李娟眼里的泪已悄然滑落下来。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5年第9期)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母亲接到李娟的电话,始而激动,继而沉默,再后怯怯地问话,表现了她对女儿由思念、期盼到理解、关心的变化,这是小说的细腻之处。

B.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很久不知道给母亲买什么礼物,就打电话问母亲缺少什么,这样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引出了下面母亲为李娟寄礼物的事。

C.李娟陪雇主老太太睡觉,而放弃陪母亲睡觉,令人感慨,其中蕴含着作者对现在家庭和社会伦理关系的忧虑和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D.弟弟回到家里过年,而且还帮母亲劝姐姐回家过年,说明弟弟对孝道的理解和实践都超过了姐姐,他是小说着力树立的一个鲜明的孝子形象。

E.李娟听弟弟在电话里讲述母亲对她的思念和期盼,于是也开始思念母亲,亟不可待地想回家和母亲团聚,感受母女亲情,所以流下了泪水。

8.小说在刻画李娟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特征?

请简要说明。

9.新年礼物对李娟和母亲来说,意义不同。

请结合小说内容说明,并简要分析新年礼物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李朴,字先之,虔州兴国人。

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

移虔州教授。

以尝言隆祜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

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旋追官勒停,会赦。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帝音,谓朴曰:

“某事岂便于国乎?

某事岂便于民乎?

”朴曰:

“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

“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

”又言:

“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

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

”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

又命言者论朴为元祜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破田畴,发墟墓,朴至,请罢之。

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

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

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曰:

“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

”居官所至有声,人称其智。

朴尝自志其墓曰:

“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

”盖叙其平生云。

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宋史·

李朴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B.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C.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D.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

B.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

如“位在廉颇之右”。

官位前加“右”比“左”地位高。

D.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事迹或悼念性的文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朴耿直刚正,敢于进言。

他因曾经言说隆祐太后处事不当而被停职查办;

他批评翰林承旨范纯礼不敢言,没有范父的风范。

B.李朴指摘时弊,忠于朝廷。

他提出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

C.李朴傲视当朝权贵。

中书侍郎冯熙载想以邂逅的方式与李朴相见,李朴笑道,既然不能见蔡京,就更不能邂逅冯熙载。

D.李朴历任官职,颇有声望。

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在任职之处都留有很好的名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2)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

,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注]①本诗写于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

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

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多”写出了战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独”写出了自己悲凉的处境。

B.颔联通过“乱云”“薄暮”“急雪”等景物写自己的愁苦,情景交融。

C.颈联“瓢弃樽无绿”用借代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

D.颈联“炉存火似红”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之景,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E.尾联用典,原指殷浩忧愁无聊,此处指诗人没有收到书信,也没有书信需要回复。

15.本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中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的句子:

“,”。

(2)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小李刚刚步入这门学科的研究领域,远远未登堂入室。

②他虽然腰缠万贯,但终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身无长物。

③知识经济时代的银行要在竞争中获胜,必须加强贷款管理,杜绝久假不归的现象。

④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瓢饮的生活状况。

⑤尽管科学家试图证明外星人的存在,但现有资料表明,银河系中存在浩如烟海的其他行星,但人类是唯一的生命形式。

⑥在以前像这样的情况,大家都是拿信用卡套现,去解决燃眉之急,但是现在国家已经明文规定信用卡套现属于违法行为。

A.①③⑥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学阶段,消费观教育不可忽视。

中学生能否自觉抵制不良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树立了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

B.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现象,促使皮肤美白细腻,因此具有一定的美肤美容。

C.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不是私家小路,而是一条开放共赢之路;

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D.中国有繁荣的互联网经济,世界互联网企业前10强中国有4家,仅电子商务交易额一项今年已超过2万亿美元左右,而且还在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天上播种的方式和地面不同,地面上①是先播种后浇水,②由于我们带入太空的白色单元格是硬质材料,③吸水软化后,种子④能放进去,⑤我们是先浇水后播种。

播种完后,我们会在装置里铺上一层保鲜膜,⑥和种庄稼的地膜一样。

它的作用是保护植物,防止水分流失。

A

通常

\

只要

因此

B

一般

只有

所以

C

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如果真的允许人体器官自由交易,①,买方则是富人。

②?

又有哪一个穷人能高价买得起肾?

此外,卖了肾或其他器官又引起其他疾病,岂不成为社会负担?

正因为这许多问题,即使在荷兰这样最开放的国家,③。

21.右图是“2016宜昌马拉松”logo的主体图形,请写出该图形的构图要素(除文字外),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田田的荷花,触动了文人的心灵;

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

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

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__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卷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1.B(张冠李戴。

“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错,应是用阳历划分。

)(3分)

2.C(无中生有。

小雪、大雪反映的是降水现象,不是气温的变化。

3.B(A.绝对化。

原文为“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紧密”而不是全部。

C.主观臆断。

虽然节气反映的是典型北方气候特点,但说南方没有“惊蛰”是错误的(原文无据)。

D.因果倒置。

因为二十四节气内涵丰富,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有很高的农业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