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6952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工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班

学生姓名

柏石先

学生学号

3112005901

2015年5月

实验一名称GNS3安装使用与交换机技术实验日期

学生姓名:

柏石先专业班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班学时:

4

一、实验目的

1、掌握GNS3搭建网络拓扑

2、掌握网络设备基础操作

3、掌握交换机基本配置

4、掌握VLAN基础配置

5、掌握VLAN之间的通信

二、实验测试结果(需要截图和简要理解说明)

1、通过GNS3绘制完整网络拓扑图

通过导入“CISCO3640.BIN”文件,创建可用设备。

然后把需要的设备拖放到工程主界面上,并且根据需要修改“标识符”,修改“设备名”,形成网络拓扑图的雏形。

最后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完整的网络拓扑图如下:

2、测试同VLAN内PC之间的连通性

①测试PC1pingPC3的效果

由于PC1和PC3在同一个VLAN(虚拟局域网)中,所以可以进行连通。

②测试PC2pingPC4的效果

由于PC2和PC4在同一个VLAN(虚拟局域网)中,所以可以进行连通。

3、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连通性

①关闭路由器,测试PC1pingPC2的效果

由于PC1和PC2不在同一个VLAN(虚拟局域网)中,所以没有路由器的连接,只通过交换机是不能连通的。

红色代表关闭路由器:

不能连通:

②开启路由器,测试PC1pingPC2的效果

虽然PC1和PC2不在同一个VLAN(虚拟局域网)中,但是通过路由器的连接,可以把它们连通起来。

绿色代表开启路由器:

可以连通:

4、通过Wireshark抓包测试Trunk上的流量(观察其标签信息)

抓取Trunk上的流量截图:

下面对于图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

(1)我选中一帧,查看该帧所在的各层分组的头部,如下图。

通过头部信息可以看出,该帧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是IEEE802.3标准的Ethernet协议。

不存在网络层。

可以看出该帧的目的Mac地址为01:

00:

0c:

cc:

cc,源Mac地址为cc:

02:

08:

e8:

f0:

01,数据部分长度为0141(16进制表示),也就是256+64+1=321字节。

当然,图中也有Length属性:

321,也就是数据部分的长度。

(2)接下来的两个标签是数据链路层的两部分,如下图,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LinkControl)和思科发现协议(CiscoDiscoveryProtocol)。

其中,思科发现协议中包含了发送数据的设备ID(DeviceID)和接口ID(PortID),表明了发送数据的设备是SW1,接口是f0/1。

三、实验总结

1、通过本实验,你掌握了哪些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技术点?

(1)我对主机的ip地址和网关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以前仅仅在书本上看到知识点和概念,在本次实验中手动配置,然后测试连通性,加深理解。

(2)巩固了我对交换机和路由器功能的认识。

交换机不仅仅拥有转发的功能,还可以根据虚拟局域网的区别进行判断再转发。

(3)在测试相同VLAN或者不同VLAN之间的连通性时,用的是“pingip地址”命令,可以连通的主机之间第一次“ping”会出现“.!

!

”一个点,四个感叹号,但是再“ping”一次,就不会出现点了,而是五个感叹号。

一开始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知道了。

这是由ARP(地址解析协议)造成的,第一次“ping”需要需找邻居的Mac地址,所以有一个ARP请求回应的延迟。

(4)我掌握了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2、根据你的理解,简述VLAN的功能。

按照我的理解,VLAN的好处主要有三个:

(1)端口的分隔。

即便在同一个交换机上,处于不同VLAN的端口也是不能通信的。

这样一个物理的交换机可以当作多个逻辑的交换机使用。

(2)网络的安全。

不同的VLAN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可以通过路由器通信),杜绝了广播信息的不安全性。

(3)灵活的管理。

如果需要更改用户所属的网络不必换端口和连线,只更改软件配置就可以了。

此外,我查阅了相关书籍,看到下面一段话很好。

VLAN技术的出现,使得管理员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把同一物理局域网内的不同用户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每一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LAN有着相同的属性。

由于它是从逻辑上划分,而不是从物理上划分,所以同一个VLAN内的各个工作站没有限制在同一个物理范围中,即这些工作站可以在不同物理LAN网段。

由VLAN的特点可知,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中,从而有助于控制流量、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VLAN除了能将网络划分为多个广播域,从而有效地控制“广播风暴”的发生,以及使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得非常灵活的优点外,还可以用于控制网络中不同部门、不同站点之间的互相访问。

实验二名称路由协议与访问控制列表技术实验日期

3、掌握路由器基本配置

4、掌握动态路由协议RIP配置

5、掌握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

2、测试不同局域网之间的连通性

①测试PC2pingTelnet-Server的效果

②测试PC3pingTelnet-Server的效果

③测试PC4pingTelnet-Server的效果

④测试PC2pingPC4的效果

3、测试远程访问/telnet安全策略

①测试PC2telnetTelnet-Server服务器

先输入telnet192.168.1.1,打开服务后,提示输入密码。

输入密码sisco后,进入Telnet-Server控制台,然后输入exit返回到当前PC2的控制台。

②测试PC3telnetTelnet-Server服务器

③测试PC4telnetTelnet-Server服务器

(1)我掌握了动态路由协议RIP的简单配置;

(2)我掌握了访问控制列表ACL的简单配置。

2、根据你的理解,简述RIP路由协议的功能。

RIP路由协议的作用就是保证数据传输经过的路由器个数最少,也就是选择一条最短路径。

但是RIP只适用于小型互联网。

3、根据你的理解,简述ACL访问控制列表的功能。

我的理解,建立访问控制列表后,可以限制网络流量,提高网络性能,对通信流量起到控制的作用,这也是对网络访问的基本安全控制手段。

在路由器的接口上配置访问控制列表后,可以对入站接口、出站接口及通过路由器中继的数据包进行安全检测,起到过滤数据包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