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9582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docx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2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B.人们的生产关系C.人们的政治关系D.人们的思想关系

2、劳动生产率变化与商品价值量变化的关系是()。

A.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量成正比

B.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量成反比

C.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D.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3、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职能是()。

A.流通手段B.贮藏手段C.支付手段D.世界货币

4、以下关于价值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是在几个社会中都起作用的规律B.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它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D.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起作用

5、由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价值是()。

A.c+v+mB.c+vC.c+mD.v+m

6、能正确反映资本家剥削工人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B.年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D.年利润率

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

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8、劳动力价格的确定最终取决于()。

A.市场供求关系  B.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斗争

C.资本家对工人的态度D.劳动力价值

9、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

A.靠节制自己的消费欲望来扩大再生产

B.把剩余价值用来扩大生产增加就业

C.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扩大自己的资本,进一步扩大对工人的剥削

D.把剩余价值不断用于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

10、资本集中是()。

A.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通过合并现有的分散资本实现的

C.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

D.会导致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加

11、在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

A.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B.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D.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

12、资本周转速度()。

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正比

D.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反比

13、即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料是()。

A.原料B.燃料C.辅助材料D.机器设备

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

A.生产不足的危机B.消费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15、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全部剩余价值和()。

A.全部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B.全部预付不变资本的比率

C.社会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D.全部实际使用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16、资本主义银行利润来自于()。

A.吸收存款的利息B.对外贷款的利息

C.贷款和存款利息的差额D.贷款和存款利息的总和

17、土地价格是()。

A.土地价格的货币表现B.资本化的地租

C.级差地租的总和D.绝对地租的总和

18、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

A.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和地理位置差别

B.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不同

C.工业和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

D.某种土地的特殊优越性和稀少性

1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D.党的十三大之后

20、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加强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名词解释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3、资本有机构成4、级差地租5、垄断

1、相对剩余价值:

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和剩余劳动时间的相对延长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2、货币流通规律: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其内容是: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3、绝对地租:

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

4、资本周转:

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

5、金融寡头:

掌握着庞大的金融资本,并在实际上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权的大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也叫“财政寡头”。

6、经济全球化:

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社会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

四、简答题1、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4、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

 

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及其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答:

、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各种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了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

(3分)

②具体劳动生产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3分)

2、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

答:

①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3分)

②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c.所有资本的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d.预付资本的大小。

(3分)

3、什么是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答:

①G-W-G′这个公式适用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所以它表现为资本的总公式。

(2分)

②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它与价值规律的矛盾,因为无论是G-W,还是W-G都应等价,而不能增殖,但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现象是经过流通过程,价值增殖了。

(2分)

③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因为劳动力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能创造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2分)

4.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怎样的?

 答:

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核心内容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

(2分)

 ②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1分)

 ③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3分)

 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从而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b.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5、货币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职能?

答:

①货币的本质就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这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分)

 ②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分)

③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分)

6、人们在经济活动中为什么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

答:

(1)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分)

(2)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这是因为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2分)

(3)虽然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即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但是,在经济活动中,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最终导致经济活动失败。

(2分)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答:

(1)平均利润的形成

不同的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和不同的资本周转速度,因而等量资本投资于不同的生产部门,会得到高低不同的利润率。

由于资本的本质要求是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所以各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追逐高利润必然展开竞争,竞争的方式是把资本从有机构成高而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有机构成低而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动。

资本的流动必然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动,并由此进一步引起资本新的流动。

资本的这种在部门间的流动直到不同部门的价格变动自发调整利润率趋于均衡、形成各部门相等的平均利润率时才会停止。

所以,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平均利润率。

(4分)

(2)平均利润率绝不是各部门利润率简单和绝对的平均,而是一种利润平均化的总的发展趋势。

平均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和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

(2分)

(3)平均利润率形成过程,也是生产价格形成的过程,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指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商品的价格从过去围绕价值波动转化为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2分)

2、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指导意义?

(1)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①为便于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马克思对社会总产品进行了科学的划分。

他把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三个部分,从实物形态上分为两大类,并相应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

(2分)

②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

(1分)

③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表明,只有各生产部门之间、生产与消费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1分)

(2)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指导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马克思关于社会总产品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上的划分,对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适用的。

(1分)

②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再生产要顺利进行,其核心问题仍然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实现价值补偿和物质替换,使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相一致。

(2分)

③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与各部门内部、生产与消费之间,也应该保持合理比例。

(1分)

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P.14P.24-26

答:

①社会生产力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起来,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创造物质资料的能力。

(2分)

②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由于科学技术日益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引起它们素质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分)

③科技越是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管理,就越能提高生产力的水平,可见,科技包括在生产力之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2分)

2.什么是商品,商品的价值是什么决定的?

P.36-41

答:

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分)

  ②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

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2分)

③商品的价值量会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2分)

3.货币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职能?

P.49

答:

①货币的本质就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这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分)

 ②货币的本质体现在它的职能上,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分)

③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分)

4.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是怎样的?

P.55-56

 答:

①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核心内容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依据价值来进行。

(2分)

 ②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1分)

 ③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

(3分)

 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从而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b.刺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5.简述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P.82

答:

①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2分)

 ②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其源泉也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2分)

③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中实现的。

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结果使所有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

(2分)

6.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看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新特征。

P.102

 答:

①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2分)

  ②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第一,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

第二,不仅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而且全部资本归根到底都是工人创造的。

第三,工人的个人消费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2分)

 ③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分)

7.资本积累的实质是什么,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

P.106

答:

①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进一步无偿地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2分)

②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

(4分)

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所有资本的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d.预付资本的大小。

8.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

P53

答:

①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

(2分)

②决定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因素。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即流通中待售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前两个因素的乘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

(2分)

③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变化,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变化。

(1分)

④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1分)

9.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

P.174

答: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主要有:

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在预付资本一定的条件下,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

(1.5分)

②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按相反方向变化。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资本的有机构成高,同量资本中可变资本部分小,创造的剩余价值少,利润率就低,反之,则利润率高。

(1.5分)

③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快,则年剩余价值率高,年利润相应也高;反之,年利润率就低。

(1.5分)

④不变资本的节约。

不变资本的节约不会增加利润量,但会减少同量利润所需的预付资本,因而可以提高利润率。

(1.5分)

10.何为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其经济和政治的统治?

P.119

答:

①金融资本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

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实际统治者。

(1.5分)

②金融寡头就是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1.5分)

③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

这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实现的。

“参与制”主要是指通过控制一定数量的股票从而层层控制许多企业的经济上的统治方式。

金融寡头运用手中的巨额资本并通过层层控制进而在事实上掌握、操纵和控制更多的资本,从而实现其在经济上的统治。

(1.5分)

④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

这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的。

即派代理人或自己亲自出马担任政府要职,或把政府的高官拉过来,让他们在其政治活动中为金融寡头的利益服务,还通过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等方式来对政府的政策施加影响,并通过掌握舆论工具和新闻媒介来对社会生活施加影响,从而实现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统治。

(1.5分)

1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P.232

答:

不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如何,其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的手段,(1.5分)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1.5分)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垄断资本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调节的一种形式。

(3分)

12.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P.256

答:

①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技和国际社会分工及生产社会化的不断提高,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紧密地联系和结合的趋势。

(2分)

②进人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范围和规模大大扩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4分)

  第一,新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的确立,国际互联网络的形成,使资本可以灵活地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国际间的贸易更为便捷、迅速。

第三,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建立,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有力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13.平均利润怎样形成的?

P.175

答:

不同的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和不同的资本周转速度,因而等量资本投资于不同的生产部门,会得到高低不同的利润率。

(1.5分)由于资本的本质要求是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所以各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追逐高利润必然展开竞争,竞争的方式是把资本从有机构成高而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有机构成低而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动。

(1.5分)资本的流动必然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动,并由此进一步引起资本新的流动。

(1.5分)资本的这种在部门间的流动直到不同部门的价格变动自发调整利润率趋于均衡、形成各部门相等的平均利润率时才会停止。

所以,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和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

但平均利润率绝不是各部门利润率简单和绝对的平均,而是一种利润平均化的总的发展趋势。

(1.5分)

14.什么是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P.73

答:

①G-W-G′这个公式适用于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所以它表现为资本的总公式。

(2分)

②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它与价值规律的矛盾,因为无论是G-W,还是W-G都应等价,而不能增殖,但资本总公式呈现出来的现象是经过流通过程,价值增殖了。

(2分)

③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因为劳动力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能创造比其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2分)

15.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P.148

答:

①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两大部类的生产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产品,由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三部分组成;从实物形式上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3分)

②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第I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II部类的不变资本。

即I(V+M)=IIC。

由此基本实现条件可引申出另两个实现条件:

I(C+V+M)=IC+IIC,II(C+V+M)=I(V+M)+II(V+M)。

(3分)

16.什么是资本循环?

P.129

答:

资本循环的内涵。

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2分)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2分)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叫做资本循环。

政治经济学试题库论述题

1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P.16

答: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它们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对立统一关系。

(3分)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决定有什么样或要求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人类社会各种生产关系的更替和发展,都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

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3分)

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表现在:

生产关系的变革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若生产关系滞后或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分)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归根结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2分)

⑤列举实例说明(5分)

17.为什么说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

P.54及补充

①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现象;一般地说,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不能说凡是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

(3分)

②影响物价上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5分)

A.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过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B.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商品价值量增加,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

C.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

D.政策性调整,理顺价格关系会引起上涨。

E.商品流通不畅,市场管理不善,乱收费、乱罚款,也会引起商品价格的上涨。

③可见,只有在物价上涨是因纸币发行过多而引起的情况下,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

(1分)

④列举实例说明(6分)

18.谈谈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发展中国家的后果和影响。

(补充题)

①经济全球化对我们和广大发展中国家,意味着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

(2分)

②经济全球化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这就为我们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壮大经济实力带来了机遇。

(2分)

③风险和挑战归根结底,来自经济全球化自身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双重背景(发达国家占据技术和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国际经济运行的游戏规则由发达国家制定并控制)。

(2分)

④我们的对策:

(3分)

A.自觉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全面提升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对外开放新战略。

B.承诺遵循国际经济运行的规则,加入相关国际经济组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壮大自己。

C.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国家。

⑤列举实例说明(6分)

 

什么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答: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进行,必须为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因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有两个。

(1)第一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除—厂维持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

用公式表示为:

I(c+v+m)>Ic+IIc,在公式的两端都减去Ic,则这个公式就表示为:

I(v+m)>IIc.

(2)第二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以外,还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生活资料的需要。

用m/x表示剩余价值中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则m-m/x就表示剩余价值中用于积累以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部分。

用公式表示为:

II(c+v+m)>I(v+m/x)+II(v+m/x),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