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9596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docx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

2010年微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

实证分析法:

实证分析法是描述与预测经济事务的方法,它研究或回答经济事务“是什么”,“为什么”、“将来如何”等问题。

采用实证分析法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以用经验数据加以证实或证伪。

(主要利用实证分析法进行研究的经济被称作实证经济学。

规范分析法:

规范分析法式一种对经济事务进行主观评价的方法,研究“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解决”等问题,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

使用规范分析法研究所得的结论,不能证实或伪证。

(主要利用规范分析法进行研究的经济被称作规范经济学。

内生变量:

内生变量是指变量值由模型本身决定的变量;

外生变量:

外生变量是指数值不能由模型本身决定而由模型以外的因素决定的变量。

存量:

存量是指一定时点上变量的数值。

流量:

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变量变动的数值。

(流量来自于存量,又归之于存量)

需求价格弹性:

是指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该商品价格的变动率之比,用来衡量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自身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

是指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消费者收入的变动率之比,用来衡量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映程度。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指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另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率之比,用来衡量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恩格尔定律:

指在一个国家或家庭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降低。

边际效用:

是指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某种物品的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

消费者剩余:

是指消费者购买一定量数量的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总额与实际支付的价格总额之间的差额。

无差异曲线:

是指在偏好既定条件下,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组合的轨迹。

边际替代率:

是指在偏好与效用水平既定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愿意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预算线:

是指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

不确定性:

是指一事物发展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但每种可能性的概率是未知的。

风险:

是指不仅知道会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而且还知道各种结果发生的概率。

消费者的期望效用:

是指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

期望值效用:

是指不同结果下的消费者所拥有的货币财富量的加权平均数的效用。

边际产量:

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和其他投入要素的使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总产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等产量线: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能给厂商带来同等产量水平两种要素组合的轨迹。

等成本线:

指在给定生产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厂商所能购买到得两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

指在技术水平和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厂商为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能减少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扩展线:

指在技术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不变的条件下,由成本变动所引起的最优要素组合变动的轨迹。

脊线:

指等产量曲线上斜率为零的点或斜率为无穷大的点与原点的连线。

机会成本:

指生产者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收入。

显性成本:

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性成本:

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并被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的总价值,是理论上应该支付而实际上并没有支付的成本

边际成本:

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

规模经济:

指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生产规模扩大而递减的现象。

范围经济:

是指在相同的投入下,由一个厂商生产两种以上的关联产品比由多个厂商分别生产这些关联产品中的每一种产品所耗费的平均成本低。

学习效应:

是指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厂商的工人、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可以积累有关产品的生产、技术设计和管理方面的经验,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导致长期平均成本的减少。

边际收益:

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收入量。

收支相抵点:

即SMC曲线与SAC曲线的交点,在这一点上,P=AR=SAC,厂商的利润为零。

停止营业点:

即SMC曲线与AVC曲线的交点,此时,P=AR=AVC,厂商无论生产或不生产,其结果相同,都亏损固定成本。

生产者剩余:

是指厂商出售一定产量实际得到的收入和他愿意得到的最低收入之间的差额。

自然垄断:

是指某些行业或部门为了有效生产而只需要一个生产者或厂商的市场状况。

自然垄断的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

生产集团:

是指在垄断竞争理论中,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总和。

主观需求曲线:

是指在生产集团内,典型厂商变动产品价格而其他厂商价格保持不变时,该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客观需求曲线:

是指在生产集团内,典型厂商变动产品价格而其他厂商也同样变动价格时,该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

成本加成定价:

是指在寡头市场上许多寡头在估计的平均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赚头,据以确定价格的一种定价方法。

占优策略:

在博弈中,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纳什均衡:

是指在给定竞争对手的策略下,各局中人所选择的某一最优策略的组合。

边际产品价值:

是指在技术和其他要素数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使用所增加的产品价值,它等于边际物质产品同产品价格的乘积,即VMP=MP*P。

边际收益产品:

即边际收益产量,指在技术和其他要素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使用所增加的收益,它等于边际物质产品同产品边际收益的乘积,即MRP=MP*MR。

边际要素成本:

是指增加一单位要素的使用所增加的成本支出。

租金:

是指提供数量同样固定不变的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

经济租金:

即用于经济分析的租金,也叫剩余租金。

指供给弹性为零,其价格唯一的由需求决定的生产要素,其收入超过机会成本的余额。

通常指劳动供给的租金,地租则是经济租金的特殊形态。

准资金:

在短期分析中,固定资本的供给弹性等于零,产品价格超过平均可变成本的余额,可看作固定资本的报酬。

由于其与经济租金相似,但只在短期存在,所以称准资金。

帕累托最优:

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此时资源的任何重新配置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人的情况变坏的条件下,使一些人的情况变好。

帕累托改进:

是指资源的某种重新配置,能在不使其他人的情况变坏的条件下,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

瓦尔拉斯定律:

也叫瓦尔拉斯法则,是指对于任何可能的一组价格(不仅仅限于均衡价格),商品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

生产可能性曲线:

是指在技术既定的条件下,社会用既定的资源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最大数量的组合轨迹。

(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技术与资源既定时,某种产品生产的增加必须以另一种产品生产的减少为前提。

随着技术进步和资源投入的增加,两种产品的生产都能增加,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移动。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称为边际转换率:

表示在技术与要素既定的条件下,社会为增加一单位某种产品的生产所必须减少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

洛伦茨曲线:

描述一国家庭收入累计的百分比与家庭累计的百分比之间关系的曲线,反映一国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

(洛伦茨曲线越靠近对角线,表示收入分配越公平)

基尼系数:

是指实际洛伦茨曲线与收入分配完全公平的洛伦茨曲线围成的面积(A)同收入分配完全公平的洛伦茨曲线与收入分配完全不公平的洛伦茨曲线围成面积的(A+B)之比。

市场失灵:

是指市场机制不能合理配置资源的情况。

公共产品:

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与非排他特性的产品或服务。

外部性:

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对他人的有利或不利影响,这些有利影响带来的收益或不利影响带来的损失不是由生产者或消费者本身所获得或所承担的。

科斯定理:

指如果只考虑资源的最优配置的话,将产权赋予交易的任何一方都没有什么差异,只要产权是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双方之间的谈判和交易会带来资源的最有效利用。

逆向选择:

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道德风险:

指交易上双方在交易协议签订后,交易中的一方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的利益行为,也称为道德败坏。

二、简答题

1、微观经济学为什么又叫做价格理论?

答:

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被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的分析,研究产品价格与要素价格的决定过程,解释“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即收入如何分配等问题,说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稀缺资源如何在各部门和各经济主体之间得到合理的配置。

实际上,价格的决定过程就是资源的配置过程。

一方面,人们总是根据产品价格的高低对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作出相应的选择;另一方面,要素价格的决定过程就是收入分配的过程。

因此,微观经济学也叫价格理论。

由于价格是在市场上形成的,所以,微观经济学又叫市场理论或市场经济学。

3、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有什么区别?

答:

需求的变动,是指当商品自身价格不变时,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变化所引起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当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所引起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沿着同一条需求曲线移动。

4、求价格弹性、商品价格和厂商总收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

需求价格弹性、商品价格和厂商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1)、当Edp>1时,即需求富有弹性时,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价格呈负相关,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

(2)当Edp=1时,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价格没有关系。

这是因为当Edp=1时,厂商变动价格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价格的变动率是相等的,因此当厂商降价或涨价时,总收益不变。

(3)当Edp<1时,即需求缺乏弹性时,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价格呈正相关,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

(4)当Edp=0时,降价使厂商销售收入同比例于价格的下降而减少,涨价使厂商销售收入同比例与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5)当Edp=∞时,既定价格下,厂商销售收入可以随着销售量的增加而无限增加,因此,厂商不会降价,涨价收益会减少为零。

5、为什么说“谷贱伤农”?

答:

农民在农产品上收入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农产品的产量以及其价格,是二者的乘积。

但是这两个变量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关联性由一条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来决定的。

一般来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即两者负相关。

“谷贱伤农”,是农民丰收了,农产品产量增加,但农产品价格却下降了,那么农民收入究竟是增加还是减少,就取决于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值的大小。

由于,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是缺乏弹性的,所以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要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所以农民的总收益会减少,所以说“谷贱伤农”。

6、为什么说“薄利多销”?

答:

“薄利多销”的含义是:

价格下降将导致销售量增加,从而导致总收益增加1.

需求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该商品价格的变动率之比,用来衡量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那么,从弹性角度理论来看,从价格下降能否导致总收益增加,取决于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当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时,价格下降将导致总收益增加;当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时,价格下降会导致总收益减少,当产品需求价格弹性等于1,价格下降对总收益没有影响。

当Edp>1时,即需求富有弹性时,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价格呈负相关,即它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

这是因为当Edp>1时,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

所以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是增加的,这就是所谓的“薄利多销”。

7、基数效用论者是如何推导消费者需求曲线的?

答:

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他们认为商品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从而形成消费者需求的一般特性,即:

如果消费者拥有某种商品的数量越多,该商品对他的边际效用就越小,则该消费者愿意为再增加一个单位的该商品而支付的价格就越低;如果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越大,消费者为购买这些数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就越高。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和价格之间总是呈反方向变动的。

在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的情况下,理性的消费者为了实现其均衡,即mui/pi=λ,在商品的边际效用大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增加商品的购买,致使商品的边际效用减小,直至商品与货币的边际效用相等为止,在此过程中,商品的需求价格与其边际效用时等比例递减的。

正因为如此,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数量与商品的需求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这种关系导致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8、序数效用论者是如何推导消费者需求曲线的?

答:

序数效用论者运用价格—消费曲线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位置发生移动,并由此得到价格—消费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上每一点,都存在着某种商品的价格与该商品的需求量一一对应的关系。

根据这种关对应关系,把这种商品的每一种价格水平和与此相对应的需求量描绘在一张价格—需求量坐标图上,便可以得到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序数效用论者所推导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

同时,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得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9、短期生产函数中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

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1)、AP与TP的关系:

因为AP曲线是TP曲线上各点与原点O所连射线的斜率的轨迹,即APL=TP/L.所以AP曲线在对应于TP曲线上B点的B'点达到最大。

 (2)、MP与TP的关系:

因为MP曲线是TP曲线上各点所引切线斜率的轨迹,即MPL=dTP/dL。

故MP曲线在与TP曲线拐点A相对应的A’点达到最大;在与TP曲线的最高点C对应的C'点与横轴相交。

 (3)、MP与AP的关系:

当AP曲线处于上升阶段,MP曲线位于AP曲线上方;当AP曲线处于下降阶段,MP曲线位于AP曲线下方。

因此,MP曲线与AP曲线相交于AP曲线的最高点B’,即APL最大时,MPL=APL    。

(如下图)(P99页,补图)

 

 

10、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为什么厂商只会在第三阶段上生产?

答:

一种变动要素投入的三个阶段是根据生产效率情况来划分的,并从TP、AP和MP的形状和关系中得到的。

一种变动要素投入的第一阶段从原点到平均产量最大值点这一区间,其特征是MP>AP,是生产的缺乏效率阶段; 一种变动要素投入的第二个阶段从平均产量最大值点到边际产量为零的区间,其特征是AP>MP且MP>0,是有效率的生产阶段。

  一种变动要素投入的第三阶段是从边际产量为零的点到无穷远的区间,其特征为AP>MP且MP<=0,是无效率的生产阶段。

  

生产的第一阶段,由于MP>AP,且AP一直处于递增状态,这就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引起的总产量增加会使可变要素的平均产量能进一步提高,由此可见,生产的第一阶段为缺乏效率的阶段。

在生产的第三个阶段,由于MP<=0,这就意味着,增加可变要素投入反而会使总产量减少,由此可见,生产的第三阶段也是无效率阶段;因此,理性的厂商不会选择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上生产,而会选择在第二阶段进行生产,只有在此阶段上才存在着使利润达到最大值的要素的最优组合,即为有效率的生产阶段。

11、为何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一定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右边?

答:

因为短期平均成本(SAC)是平均固定成本(AFC)与平均可变成本(AVC)之和。

当AVC曲线达到最低点后开始上升,AFC曲线仍在下降。

只要AFC下降的幅度大于AVC上升幅度,SAC曲线就会继续下降;只有当AVC上升的幅度和AFC下降的幅度相等时,SAC曲线才达到最低点。

故AVC曲线总是比SAC曲线先达到最低点,也就是说,SAC曲线的最低点总是在AVC曲线的最低点的右边。

12、为什么在短期平均成本最小时,短期平均成本一定等于短期边际成本?

答:

SAC是从原点向STC曲线所作射线的斜率,SMC是STC曲线的斜率。

当原点向STC曲线所作的射线正好切于STC曲线时,不仅其斜率最小,而且射线与切线重合,两斜率相等。

所以,当SAC为最小时,必然有SAC=SMC。

我们也可以通过数学方法得到证明。

因为,SAC取最小值的必要条件是一件导数等于零,即dSAC/dQ=d(STC/Q)/dQ=1/Q*dSTC/dQ-STC/Q2=1/Q*(dSTC/dQ-STC/Q)=1/Q(SMC-SAC)=0.所以,当SMC=SAC时,SAC最小。

1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都成U形,请解释它们形成U形的原因有何不同?

答:

虽然,SAC曲线和LAC曲线都是呈U形,但两者形成U形的原因是不同的。

SAC曲线先下降后上升是因为一开始随着可变要素的投入和产量的增加,固定要素生产效能的发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边际产量增加。

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SAC曲线必将上升。

而LAC曲线呈U形则是由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决定的。

产出水平很低时,意味着在长期内企业资源利用不足,此时若扩大生产规模,其LAC就会递减。

当产出水平超过了LAC曲线的最低点,意味着企业资源过度利用,LAC将上升。

14、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SMC曲线上等于以及高于AVC曲线最低点部分?

答: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是MR=SMC,由于AR=MR=P,所以该均衡条件也可以写成P=SMC,根据这一条件,商品的价格和厂商的最优产量的组合,都出现在厂商的边际成本SMC曲线上。

更严格地说,商品的价格和厂商所愿意提供的产量组合,都出现在SMC曲线上等于和高于停止营业点的部分,由此可得出结论:

完全竞争厂商的SMC曲线上等于和高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15、简述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含义以及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答:

(1)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产品时,愿意支付超过实际支付的差额之和,可以度量消费者购买商品所获得的额外满足。

当完全竞争市场形成均衡时,全体消费者所获得的总效用为需求曲线以下的面积。

而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用均衡价格来表示,所以消费者获得消费者剩余为需求曲线以下与均衡价格曲线围成的面积。

(2)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从事生产时市场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差额之和,可以度量生产者从事生产所获额外收益。

当完全竞争市场形成均衡时,全体生产者的总收益为价格水平线以下的面积,即TR=P*Q。

而生产者愿意接受的价格,用供给曲线S所表示,所以生产者得到的生产者剩余,即供给曲线S以上和价格曲线以下围成的面积。

(3)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主要用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和社会福利的分析。

16、试述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市场都不存在规律性的厂商供给曲线的原因?

答:

供给曲线表示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它表示产量与价格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垄断市场条件下,垄断厂商是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实现MR=SMC原则的,且P总是大于MR,随着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厂商的价格和产量之间不再必然存在如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那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有可能出现一个价格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产量水平,或者一个产量对应几个不同的价格水平的情形,所以,在垄断市场条件下无法得到如同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具有规律性的可以表示产量和价格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厂商供给曲线。

17、为什么主观需求曲线比客观需求曲线平坦?

答:

若其他厂商价格不变,某厂商单独降低价格,那么,不仅能增加自己原有顾客的购买量,而且还能将其他厂商的部分顾客吸引过来。

于是该厂商的销售量会大幅度增加。

反之,若该厂商单独提高价格,不仅减收自己原有顾客的销售量,而且还会将自己原有的部分顾客推给其他厂商,该厂商的销售量会大幅度减少。

一定的价格变动会引起更多的需求量的变动,故主观需求曲线比较平坦。

18、个别劳动供给曲线为什么向后弯曲?

答:

(1)在短期分析中,一般吧劳动供给看作为工资的函数,在时间资源总量既定下,劳动与闲暇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劳动供给对于工资率变动的反应就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因素。

当工资上升时,有一个替代效应,它使得一个人缩短闲暇时间,延长工作时间,用工作替代闲暇,因为此时闲暇的成本提高了。

但是工资上升也有一个收入效应,它使得人们缩短工作时间,增加闲暇时间,因为工资的上升,个人现在可以享受更多的娱乐和消费更多的各种商品,从而限制了劳动供给的进一步增加。

(2)当一个人没有工作时,他的工资率为零,此时不存在收入效应,只存在替代效应。

当工资水平较低时,劳动供给会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而增加,因为工资率的提高意味着闲暇和娱乐活动的代价增大,所以人们往往愿意牺牲娱乐和闲暇时间而增加劳动时间,此时表现为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

当工资水平已经很高时,劳动的供给却会随着工资的提高而减少,因为工资的增加,使劳动者货币收入的单位边际效用递减,与此同时,闲暇和娱乐时间的单位边际效用递增,结果导致为增加收入而增加的劳动供给时间的代价越来越大,此时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3)综上所述,以横轴表示劳动的供给量,以纵轴表示劳动价格——工资,则劳动的供给曲线就成为一条先向右上方倾斜,然后再向左上方倾斜的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19、土地供给曲线为什么垂直?

地租决定有何特征?

答:

土地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是固定不变的。

它不会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土地的供给曲线是垂直的。

地租是指土地的服务价格,其大小由土地的需求决定。

20、什么是一般均衡?

为什么在分析局部均衡以后,还要分析一般均衡?

答:

单个经济主体的均衡或单个市场的均衡叫做局部均衡;所有市场同时均衡叫做一般均衡。

微观经济学先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法,在分析单个经济主体均衡的基础上分析某种产品或要素价格决定,即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

然而在局部均衡分析中,产品或要素的价格没有真正被决定。

因为各种产品与要素价格的变动相互影响,任何一种产品或要素的价格只能在所有其他产品或要素价格都被决定时(均衡时)才能真正被决定。

因此,为了真正说明产品与要素价格的决定,在局部均衡分析以后,还要进行一般均衡分析。

 

21、为什么说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资源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答: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资源配置之所以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由于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面对的产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产品价格与销售产品的边际收益不等。

厂商根据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原则决定产量,使得某种产品的价格不等于该产品的边际成本,进而使得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不等,即MRSXY=PX/PY≠MCX/MCY=MRTXY,导致交换与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不能实现。

22、为什么最大化社会福利,不仅要求合理配置资源,还要求比较公平地分配收入?

答:

最大社会福利,之所以不仅要求合理配置资源,还要求比较公平地分配收入,是因为一方面,合理配置资源意味着国民收入增加,在收入分配方式既定的条件下,必然增加每一个人的效应,从而增加整个社会福利;另一方面,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将富人的一部分收入通过税收的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