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9807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docx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docx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教案分析

  一、设计思想

  长期以来,计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脱离了学生个体。

因此,计算教学总是与单调、枯燥连在一起。

新程的实施,给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

新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构想、设计现实、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欣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评互评等多种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并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安排。

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这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从而扩大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并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必须的基础。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难点之一。

教材先通过例1教学连加,然后呈现例2的摘丝瓜场景教学连减。

接着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逐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巩固对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的认识。

  三、学情分析

  连加、连减虽然不是加法和减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却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这一知识的自身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充分引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运算顺序,掌握计算方法。

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多观察、多讨论、多表述,在多样的活动中深入领会并掌握知识。

  四、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具体含义,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使学生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的一开始,我就利用图片,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并通过自己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说的能力。

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

题的引出后,并不是死板的讲述运算的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编写算式,并自己去计算,这时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教师借此让学生在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的引出了预算顺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利用动态的练习让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向抽象过度,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于表现是每个儿童的天性,让孩子们有表现的机会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

因此教学设计上让学生先发挥想象编写连减的算式,再通过自己编写的算式来编题目,充分理解连减的含义。

出示板书连减,因为连减的算式动态的画面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我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3、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

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我引导学生在连加和连减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七、教学准备:

图片、小棒、正方形片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

小朋友们,这个星期天,你们都到哪儿去玩儿了?

(生自由发言)

  师:

这个星期天,有两位小朋友,芳芳和她的弟弟也打算好了去乡下的奶奶家玩(贴出图片:

芳芳和弟弟)。

星期天一大早,芳芳的妈妈就带着她们姐弟俩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

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也来算一算吧!

  学生看卡片口算:

4+1

  +2

  -2

  8-2

  0-4

  3+4

  

  +3

  7+1

  3-1

  6-2

  6-6

  7+3

  师:

一路上,芳芳看到车外的橘子黄了,地里的辣椒红了,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不一会儿,她便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喂鸡呢!

芳芳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鸡。

引出例1。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两位小朋友去乡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的情境,相机进行口算练习,既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说图意。

演示小鸡图(动态)。

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

小鸡也想和我们交朋友,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只小鸡在吃米,先跑来了两只,又跑来了一只。

  

(2)师:

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只小鸡?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

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

(加法)为什么?

  

(1)随生答板书:

(1)+2=7

  7+1=8

  

(2)+2+1=8或+1+2=8

  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师:

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2+1=8和+1+2=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

(生回答)

  (师恍然大悟状)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还可以直接把、2、1三个数加起来!

  

(2)读算式。

(师:

刚才的小朋友读得真不错,你也跟着他读一读吧)

  (3)比较不同。

  引导学生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有三个数,两个加号,让学生给这样的算式起名字。

指出:

数学上叫做连加(板书:

连加)生齐读。

  (4)说算理:

  师:

+2+1=8的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先讨论,再汇报)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

或是先算+2=7再算7+1=8……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

是呀,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师指板书:

+2=7),算出得数7(将7填到框中)然后再把算出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板书:

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探究连减

  师:

你们帮小鸡解决了难题,他们可高兴了,过了一会儿,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掉了2只,又跑掉了2只,)

  指名说图意(同连加)

  师:

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小故事来考考大家吗?

(学生同桌先讨论,再交流)

  师:

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会列式吗?

这个算式怎么读?

8表示什么?

2表示什么?

还有一个2呢?

8-2-2表示什么?

得数4你是怎么算的?

(指名学生答后齐说,师随学生回答将板书填写完整)

  师:

看看这道算式又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你也会给它取个名字吗?

(板书:

连减)生齐读

  指出:

计算连减时一般也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也就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初步小结:

帮完了奶奶喂鸡,小朋友也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

都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连加、连减,在计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的。

  【设计意图:

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

创设情境是现实生活与计算教学沟通的桥梁。

在新授部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芳芳给奶奶喂鸡的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情景,既生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又让学生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更让学生感受到连加、连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其间,采用由扶到放、小组或同桌合作讨论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想想做做第1题

  师:

下面看老师摆出的图,你们会列式计算吗?

  操作:

(1)先摆4根小棒,再摆3根,再摆1根

  

(2)先摆10个正方形片,再用线划掉3个,再圈出个)

  学生看教师操作过程分别在书本72页上列式计算。

  提问:

4+3+1你是怎么算的?

  0-3-同上教学并提问:

为什么用10去减呢?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

喂完了小鸡,芳芳来到了奶奶家后面的小河边,看到小河边有一棵高高的树,一群小鸟正在上面快乐地飞翔呢!

(多媒体出示动态的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

看了这幅图,小朋友能自己列出一道连加算式吗?

(板演齐练)指名问:

4+3+3表示什么意思?

10表示什么?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

小河边有高高的树,清澈的小河里,还有着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游玩呢!

(出示图片)谁知道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啊?

你会列出一个连减算式吗?

9-2-4表示什么意思?

得数3表示?

为什么从9里面去掉呢?

  4、给小鸭子找家

  师:

小鸭子们在河里游玩了一会都上岸了,可是,它们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他们找一找吗?

(出示图,小鸭子身上写着得数,小房子上写着相应的算式)

  学生上来给小鸭子找家,个别提问:

你是怎么算的?

  师:

还有谁找不到家啊?

哦,老师帮得数是1的小鸭子造了一座房子,但只完成了一半,小朋友们能帮它造完吗?

(学生交流方框中应填几)

  师:

你们真棒!

咦?

这里还有一只小鸭子,它为什么这么伤心啊?

那怎么办呢?

谁愿意给它造房子?

(学生给得数是4的小鸭子造房子,指名反馈,教师将相应的连加或连减算式板书)

  【给小鸭子找家的游戏活动,既活跃了堂气氛,又在其间渗透一些需逆思考的题目,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也让学生体验到学知识,用知识的快乐。

  、想想做做第题

  师:

夕阳西下,芳芳跟着妈妈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奶奶家,小朋友们跟着他也一起学会了许多的新知识。

现在啊,有一群小动物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知识学得怎么样呢,小朋友们,愿意接受小动物们的挑战吗?

好,我们来看图,请你看图后把算式写完整,看谁写出的算式多!

(出示图片)

  生独立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指名学生说出算式,并说说分别是怎么想的?

(进行相应的反馈)

  【学生欣赏的角度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既关注学生思维的个性化,又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实现了“思维共享”。

  (四)全总结、延伸外

  师:

今天,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

指出:

在以后的计算中,小朋友们要慢慢学着把第一步的得数记在脑中,不写出来,直接写最后一步的得数。

  指出:

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

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

  布置作业:

后找找身边的连加和连减故事,比比谁找的多!

  【设计意图:

通过布置后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连加与连减故事,让学生体验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九、板书设计、

  0以内的连加连减

  +2+1=8

  8-2–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