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9871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1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docx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

有线电视前端设备常见故障汇总

基本常识

我国采用标准PAL—D/K制,相应的电视信号参数为:

FH=15625HZ(即625行)、FV=50HZ、色同步4.43MHZ、(在75欧姆负载情况下)、同步头幅度0.3V、白电平幅度0.7V。

频道资源情况。

550MHZ系统能传输59个频道、750MHZ系统能传输79个频道,目前国内有线台一般传30-40套模拟节目,故有线台一般是从可供使用的频道中挑选好用的30-40个频道

调制器

有线台前端的调制器就是将视音频基带信号搬移到射频,以便于远距离传输。

为保证传输质量,调制器由两部分构成:

调制模块是先将图像调制在38MHZ图像中频、伴音调制在31.5MHZ伴音中频,经过残留边带滤波后输出(标注为IFOUT);

经过环节进入上变频模块(标注IFIN),该模块将输入的中频信号搬移到某个频率,这种方式也叫二次变频的调制方式。

我国规定:

图像信号采用负极性的残留边带的调幅AM方式调制,伴音信号采用调频FM方式调制,伴音载波比图像载波高6.5MHZ,伴音电平比图像电平低12-18dBuv。

每个电视频道带宽8MHZ,一般用图像载波作为该频道的标注频点,如一频道(DS1)为49.75MHZ,伴音载波比图像载波高6.5MHZ

伴音(A)载波的幅度(也叫场强,单位是dB)要比图像(V)载波的幅度小15dB(即相当于1/7)。

换算公式是:

20log10N=dB。

该参数用场强仪测试。

调制器的作用是将众多的视音频信号(0-6MHZ),调制到中频38MHZ,经过残留变带滤波后再上变频到某一规定的频道,以便于多路同时长距离传输

1.调制器的种类

固定型:

即出厂时射频输出已固定在某一频道,不能由有线台自行更改,优点是相对于捷变型调制器指标较高。

捷变型:

象Jerrold—MC550一样,可由有线台从49.75-550M(或860MHZ)自行通过拨码设置,优点是频道更改方便

2.调制器的要求:

由于前端是在中频环路上进行同步抑制,故要求调制器必须外带中频接口。

目前调制器绝大多数都带中频环路,但略有差异。

一种是频率差异,如绝大多数调制器中频频率是38MHZ,而“优力卡”调制器是500MHZ以上,如果碰到高中频500MHZ必须重新定制加扰机;

一种是信号差异,大多数调制器是图像中频(IFP)和伴音中频(IFS)分两路输出环接,也有图像、伴音中频混合成一路输出环接。

对于前一种,中频加扰盒串接在图像中频环路中即可,伴音中频不动;而后一种,中频加扰串接在混合中频环路中。

为适应这一特性,中频加扰提供两种接口:

有38MHZ滤波、无38MHZ滤波,在实际使用时优先用有滤波的输出,只有在有滤波的输出有问题时才使用无滤波输出的接口。

3.调制器指标

A/V比,在调制器的的面板标识有“A/V”或“SOUNDCARRYLEVEL”的孔,是用来调整本机频道输出的图像载波(V)与伴音载波(A)的比值。

国标规定为A/V=-15dB,即伴音电平比图像电平低10-15DB,调节时应通过场强仪观察,并设定在10DB-15DB之间。

图像调制度,在调制器的的面板有标识有“VIDEOLEVEL”的孔,调制度数值规定是(B-A)/B×100%。

测试方法可以输入彩条电视信号,用100MHZ的示波器量调制器的图像中频输出口。

国标规定调制器的图像调制度为87.5%,即留12.5%的余地,所以可以调节视频调制度直至出现上述比值的波形。

欠调制,此时由于没有有效发挥调制器的能量,电视画面会偏暗。

过调制,画面过亮,甚至白的地方失真变黑,伴音啸叫。

如果没有仪器测试,也可用主观评价方法调试图像调制度,调整方法为:

调整调制器的“V调制度”电位器,使画面亮度适当,高亮度画面部分不反白即可;有些调制器带“过调指示灯“,可以观察指示灯,偶尔闪一下为宜

以产生同频正交极化分量的干扰。

重新调准馈源的极化位置后干扰消失。

(3)同一付卫星天线上的几套节目信号全部中断。

经检查发现,其中一台向卫星接收天线高频头供电的卫星接收机内保险丝或电容烧坏(该机第一次保险丝烧坏,更换后,第二次电容烧坏)。

分析原因主要是该机没有接在稳压电源上,后半夜市电电压过高而烧坏该机。

该机电源接到稳压电源上后,再也没有烧坏。

(4)前端开路接收东方台20CH和本系统内南通台20CH产生同频干扰。

东方台接收20CH向下用6CH传送,时常出现同频干扰条纹,开始以为是周边地区发射台的同频干扰,在天线下加装滤波器,还是没有效果,经分析可能是本系统内南通台20CH的干扰,关闭20CH的调制器后干扰果然消失。

开始估计是前端机房内的辐射干扰,于是机房内重新加接了地线,各输出空端加接了假负载,还是没有消除干扰,经分析确定干扰源是在前端附近传输网络中。

解决的方法是加强网络各处的屏蔽,着重检查前端较近处各放大器、分支分配器的空端是否接上假负载,接地是否符合要求等。

另一种方法是远离干扰源接收信号,确保质量。

因南通市接收东方台20CH信号质量比较稳定,放在南通向本台传送的几套数字光纤信号中加入东方20CH,送到本台机房,从而有效地消除同频干扰。

(5)自发电与市电倒电时,机房内设备出现的故障。

①如电视信号矩阵选择器在突然倒电时会出现死机现象,面板显示混乱,且按键功能失效。

解决的方法,关闭电源开关,必要时可拔下电源插头,而后重新开机,就能恢复正常。

原因是该选择器内的集成芯片在突然倒电时,不能正常退出和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而出现程序上的混乱而死机。

②如一次突然倒电时,发现本台的自办节目问道不能恢复正常,开始认为是矩阵选择器出现故障,把这个频道经过矩阵的输入、输出视频信号线对接后还不能恢复正常,这就排除了矩阵选择器的故障;而后怀疑是该频道调制器有故障,更换该调制器后还不能恢复正常;最后分析确定是广告插播器的一路通道出现故障,采用双通接头对接后,该频道信号恢复正常。

(6)目前有线台普遍都在多个频道上插播游字广告,有时也会对电视信号造成干扰。

如一段时间有少数频道在插播游字广告时,出现信号过调制并且伴有咝咝声。

这是因为游动字幕的视频信号强度比所叠加在该道上的视频信号强,造成该频道调制器视频信号过调制。

解决的方法是降低游动字幕的亮度,或适当调整调制的调制度。

 

有线电视系统前端设备调试与故障排除

有线电视系统的前端是该系统的心脏,它包括卫星接收机和前端设备。

网络所传输的各种信息质量关键就在前端设备工作是否正常、稳定、可靠。

其故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卫星接收天线系统的故障

1)日凌现象的发生及干扰当卫星、太阳、地面接收站三者成一条直线时,即,当卫星接收天线对准卫星的同时也对准了太阳,强大太阳的噪声使电视信号受到强烈干扰,严重肘电视信号中断。

这就是日凌现象对静止同步卫星产生的影响,它对模拟信号影响小,而对数字信已影响大,时间也长,据有关资料介绍,日凌现象一般每年发生两次,每次连续3-6天,时间不等,每天最长时间达到10min,北半球的地面发射和接收站一般发生在春分日前。

秋分日后的23天内。

但各个地区每个地面站发生日凌的时间不同,可根据各地面站位置的经纬坐标来计算出每年出现日凌的时间,以便提前通知用户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电视信号的正常传输。

2)太阳黑子对卫星信号的影响有线电视系统前端有时出现各频道图像的信号强度逐渐减弱的现象,画面出现黑白杂波点,雪花点逐渐增多,甚至于全屏无图像,伴音噪声显得格外明显。

这种现象的出现长达半小时,短时则几分钟。

这并不是卫星接收设备出现故障,也不是因为卫星接收天线偏离或卫星略微漂移所导致的现象,而是太阳黑子的出现对电视信号产生了干扰和严重衰减所造成。

如果太阳黑子的活动能量大,时间长,就会使卫星电视信号立即中断,使各频道场强指标下降较多,甚至降为0dB,已持续的时间也会越长。

当太阳黑子活动消失,卫星电视信号的强度将逐渐恢复。

该现象不论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都会受到同样的影响。

3)雨雪天气对KU波段节目的收视影响使用Ku波段的用户都遇到过大气气候不同时,如浓云密布、雾气冲天、狂风暴雨、下冰雹等,都会对卫星上下行信号造成一定影响。

频率高低不同产生的信号损耗也不一样,从平时观察情况看,一般对Ku彼段比对C波段的影响要大得多,特别是雨水冲刷大线盘面时,造成物理性卫星讯号散射,导致信号中断。

从有关资料获知,遇到影响电波发射和收视时,其场强信号增益急剧卜降,对Ku波段节目的收视产生一定影响。

特别是下雨或下大雨时会造成信号急剧下降和中断。

在北方下雪是常事,但下雪比下雨的信号损耗相应要轻得多,可以讲,下雪天Ku信号不会受到较大的损害。

如果是雨夹雪气候,它会导致信号大幅度减弱或中断,如果高空中有浓厚的雨层也会导致Ku波段信号减弱或中断。

总之,Ku波段对气候是非常敏感的,这也是电视工作者最头痛的问题。

卫星接收天线安装的稳定和牢固性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因为它会严重影响天线的方向性。

而无线的方向性对接收的模拟和数字信号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刮大风时,若天线稳定性不好,安装在高层顶上的天线会摇晃得很厉害,其至偏离卫星使接收到的信号不稳定,噪波大。

天线安装完毕,底座固定车靠后,在天线的四方均应安装拉线,使天线不会摆动。

另外天线本身的设计强度一定要达到十二级风力的抗压强度。

若前馈式高频头的固定不牢靠,因风力导致聚焦尺寸发生变化,就会在电视屏幕上出现噪被点。

4)“马赛克”现象在接收卫星数字压缩频道节目时,有时画面出现全马赛克和部分马赛克。

该现象是在接收数字卫星电视信号时,由于传输误码引起的,“马赛克”现象会严重影响电视信号的收视效果。

如果注意适当地选择数字卫星接收用的LNB和接收入线,它能改养或基本消除这种“马赛克”现象。

数字接收机采用QPSK调相方式传输,信号的解调是根据相让实现的。

若LNB的相让噪声过大,会造成检测误差而导致误码率增加,误码率超过规定值后,就会使接收的图像产生“马赛克”现象。

另外,所选择的LNB的频率稳定度越高,其相位噪声就越低,产生误码的概率就低。

5)雨雪天对后馈式C波段接收天线的影响在下雨,特别是雷阵雨时,雨水易浸入接收天线的波导日,经波导流入高频头,造成接收的所有节目出现噪波点。

若高频头内积水较多,全部节目信号会中断,屏幕出现全雪花。

这时应关掉卫星接收机电源,卸下高频头,放掉积水,然后用干布擦掉水份和潮气,重新安装后信号恢复正常。

为避免进水,可用一块玻璃罩盖上天线波导口,然后用防水胶粘牢。

2前端伴音故障

(1)各频道伴音不一致,在换频道时出现声音大小不均匀,是各有线台常有的现象。

电视用户对该现象反映强烈,故障原因是:

1)若同用一台接收机,分别接收不同卫星上的电视节目,用YZC-3音频测试仪测其伴音电平,发现所测电平差异较大,说明卫星系统本身存在着各套电视节目伴音电平不一致的问题。

若各卫星与地面距离位置、转发器发射功率不同、抛物面无线口径大小不一样、上行站设备本身原因都可致使伴音不一致。

2)因地面接收站所在经纬度不同接收天线尺寸不一样大,安装后的卫星接收机忽视了伴音输出值的测试和调整,也会导致伴音不一致。

因此安装后的接收机都应对输出伴音进行测试和调整。

伴音电平应控制在低于前端调制器最大输入电平之内。

3)选用不同的调制器,它的伴音最大输出电平也不一样,当伴音为100%调制时,其最大输出电平为一6dB,由于各调制器灵敏度不同,则要求的a幅度也不同,如安装后进行伴音电平调整,全系统终端用户肯定会产生伴音大小差异过大,产生阻塞失真。

4)除上述几种原因外,还有原带在前、后期制作时,录入音量大小不一致,该原因只有在生产节目时按国家规定的统一伴音电平录制。

(2)处理办法:

1)将各套卫星接收机的伴音输出电平调整一样。

2)在完成调整卫星接收机的输出电平后,用PJ-2型频偏仪校准各套中频凋制器的伴音调制深度(频偏)为±50KC。

3)市面上有一种进口的声音均衡器,它可直接安装在前端茶一设备信号源的输入端,能起到伴音大小不一致时,自动均衡后达到伴音一致的目的。

(3)设备应有频率的稳定特性前端设备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指标是稳定可靠性,显然前端调制器的频率稳定度将直接关系到系统质量问题,大家都知道,电视伴音的载频与图像载频仅相差6.5MHz,电视伴音的频率受音频调制,若频率偏移大于10kHz,播出的伴音就会产生失真。

(4)前端干扰源若前端机房周围有恒定的干扰源,则即使采取一系列措施,电难免阻止干扰浸入机房前端信号内。

因前端设备是低电不小信号系统,运行频带较宽,各种干扰进入系统后很难消除,干扰源如下:

1)干扰源从开路发射台直接送来同频电视信号,该信号进入前端机会影响系统中旬开路信号相同的频道,便画面产生同频干扰,严重的甚至无法收看。

如果安排与调频广播相近的电视频道,干扰信号会直接进入,影响该系统的传输质量。

除此之外,还有本地区的传呼台、无线调度台,微波信号源也作常容易干扰电视频道节目。

2)武警水电指挥部驻地北京市六里桥地区,因周围有电器辐射干扰,特别是无线电来波(邮电微波网、寻呼台及周边机械造成的辐射干扰和汽车等产生)的辐射都会影响信号的传输。

因此,前端机房应尽量远离这些干扰源。

3)高低压电源和其他干扰:

因前端机高高、低压配电室、电梯较近,当强大电流通过时,会在机房周围产生强磁场,若前端设备紧靠这些干扰源,会很容易通过机房侵入信号。

4)若前端机房靠近大型供热、供水站、高速铁路和公路,它会产生强烈的或持续的机械振动。

另外,机械振动变成电路系统中的寄生调幅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应尽量远离振动源。

搞好有线电视前端的调整

前端机房是有线电视系统的核心,也是整个网络的心脏。

不管是同轴电缆网还是光缆传输网,如果前端信号处理不好,信号质量不高,线路传输、用户分配系统再优良也无济于事。

因此,提高前端信号质量至关重要。

前端信号的优劣是一个综合因素,牵扯到多个环节,既有设备因素,又有人为因素,但只要我们抓住主要环节,优质播出将始终如一。

1卫星接收系统

卫星接收信号的好坏决定于天线、高频头、接收机的选用和人为操作。

比较大的有线网、地(市)以上台,在接收场地不受限制时。

在选用卫星天线尺寸上,应尽量选用直径大的接收天线。

如目前接收的亚太1号A星,其C波段每个转发器发射功率为16W,亚洲2号星C波段每个转发器发射功率为55W,Ku频段为115W,用2m的专用Ku天线接收Ku段信号,普通3m天线接收亚洲2号C波段信号,信号质量相当不错。

但要用同样的3m普通天线接收亚太1号A星C波段信号,效果就差一些。

主要由于两个星上转发器的发射功率不同,在同一接收区域其卫星辐射有效功率(EIRP)不同,要相差1OdBW以上。

因此,接收亚太1号A星的节目,最好选用5m以上的天线。

选择好了天线,还要配用优质的高频头,为了提高接收信噪比,应采用噪声温度低的高频头,如25°K、20°K,现在还有17°K产品。

目前采用较多的为美国嘉顿牌高频头,对早期使用的高频头,因噪声温度都较高应换掉。

对接收模拟信号来说,如亚太1号A星上的节目,用同一付天线,使用信噪比高、质量好的高频头,接收到的图像,画面细腻,亮点颗粒小,无杂波,画面质量接近数字信号画面;使用信噪比低的的高频头,则图像画面粗糙,亮点颗粒大,呈雪花样,图像质量有明显差别。

所以,使用质量指标化的高频头,相当于增大了接收天线的半径,提高了天线增益。

为了能让一付天线接收不同极化不同频率的卫星信号,现在厂家生产出了双极化、双波段的馈源,如“C/Ku一体化四口馈源”,一付天线可代管两付或四付天线,减少了天线的资金投入和场地占用。

但双极化天线的安装调试较单极化天线难一点,要将两个极化两个波段的每个频率都调到最佳效果很不容易。

如接收亚太1号A星上的模拟信号,一个极化上的所有频道调好后,另一极化的接收频率总有个别频道调不好,达不到收转要求。

因此,目前对大网来说,接收模拟信号宜用单极化天线接收为好。

天线的安装调试必须使接收信号达到收转要求。

接收信号不好,就会影响转播质量,特别是收转频道的载噪比指标主要取决于天线接收部分和调制器的好坏,而天线调整是提高前端信号质量的第一步。

天线安装调试是一项极为细致的工作,在根据接收地的经纬度计算出天线的方位角和仰角后,要反复微调天线的方位角和仰角以及高频头的极化和焦距。

按接收极化大概固定一下高频头,用罗盘对天线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做好标记,然后在较大范围内改变天线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寻找更好的接收点,避免将天线的第一旁瓣(副瓣)对准卫星。

天线的方位角和俯仰角调好后,将天线位置固定好,再调试高频头,即进行极化和焦距的调整,直至信号电平最大,使图像与声音质量最佳为止。

相对模拟信号来讲,数字信号的接收并不是很容易,除非一开始天线的方位角和俯仰角对的很准,但由于目前我们所接收的数字节目,主要集中在亚洲2号卫星上,而该卫星上有CCTV—4模拟号,我们可以先用模拟接收机接收模拟信号,模拟信号接收调好后,再连接数字接收机,对接收机的接收参数,如下行频率、字符率、前向纠错(FEC)、极化方式、接收波段进行相应的设置,按角度大小微调无线就可收到数字信号。

而一般数字接收机都具有信号接收电平监测功能,可根据接收电平的大小调整天线。

如飞利浦数字接收机,不但有电子数字显示而且有按电平大小发出不同的鸣叫声,当接收电平较大时,就会发出断断续续、频率较高的声音,使调整天线极为方便。

2前端调制器

前面讲了前端机房是有线电视系统的核心,那么前端机房的核心便是电视调制器,调制器性能的高低决定了网络信号的质量好坏。

性能好的调制器,给人画面感观图像清晰、逼真、色彩不失真、图像画面有层次;性能差的调制器,图像灰淡,层次不清,给人以朦胧感觉,用再好的监视器收看也不能令人满意。

当然,调制器的性能指标有多项,应以仪器测评,需要提及的是,除了认定性能优的调制器外,还应注意调制器有固定频率调制器和捷变频调制器之分。

作为有线网,捷变频调制器应少用或不用,因捷变频调制器采用宽带滤波器输出,当传输频道较多时,会使系统噪声叠加。

当然,捷变频调制器因其输出频率可调,给使用带来方便,可购一两台作备份使用。

在调制器的使用中,对输出电平、A/V比、图像调制度及音频的调试是非常重要的。

2.1输出电平调整我们知道,输出电平的大小和平坦度直接影响到三项指标和传输级数。

对前端来说除按线路设计控制输出电平外,高低电平差的大小也要控制好,频道间电平差调的越小,频率线性就越好,或平坦度就好。

一般前端频道间电平差不要超过±0.5dBμV。

当前端加有宽频带放大器时,为不降低前端输出载噪比,应将宽带放大的输出电平调小。

须将各调制器的输出电平调到要求值,使宽带放大器的信号放大量最小,因调制器的指标要比宽放高的多。

在满足输出电平的条件下,前端最好不加宽带放大器,增加一级宽放就是增加了一级线放,从而降低了指标。

2.2A/V比调整有的调制器,厂家在生产时已将A/V比大小在机内调好锁定,面板上再无调整钮。

作为对调制器的技术要求,面板上应设有10~20dBμVA/V连续可调钮。

在邻频传输系统,为避免伴音干扰图像,A/V比数值应调至大于或等于17dBμV左右,最大20dBpV,太大会降低伴音载波功率,因我们送给用户终端的图像载波电平一般为70dBμV左右,那么伴音载波电平仍有5dBμV,完全满足要求。

A/V比调的太小,伴音会干扰图像。

2.3调制度调制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图像效果。

调制度太深,图像会泛白、刺眼,甚至在伴音中出现噬噬的噪声。

调制度太浅,图像显得灰暗,一般调至75%~85%左右,最大87.5%。

当然,要视被接收信号的图像情况而定,边看图像,边调试大小。

在没有仪器的条件下,将电视机的亮度、对比度、色度调适中,通过目测调整视频调制度,使图像达最佳效果。

有些智能型调制器其调制度可按信号源的变化自行调整,如比利时巴可(BARCO)前端调制器,指标高、性能优、调整直观方便。

2.4伴音调整伴音的调整主要控制其音量,使用户听到的所有台伴音逼真宏亮、音量大小统一。

不然用户换台时,伴音忽大忽小,高低不一,给用户带来不便,影响收看效果,从技术上讲也不规范。

有些卫视台,其音量没有自动控制,随着节目的变化音量忽大忽小,无法控制。

因此,要将几十个频道的音量完全调至一样大小,也并非容易,必须调试两三遍,最后监视器监听一遍。

调制器的音量调整必须和接收机的音量调试结合起来,一般将接收机的音量调至较大位置。

目前市售的多路音频均衡器,能自动调整伴音电平,使每个频道的音量大小输出平衡。

3前端真它设施

3.1电源为了用电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现有机房都使用稳压电源,但都仅仅是一般的稳压电源,没有隔离和抗干扰作用。

由于有线电视传输频带宽,会有各种频率的用电设备干扰通过电源引入机房,造成某个频道或某段频带的干扰,影响播出质量。

采取的措施是除了使用1:

1的隔离变压器外,稳压电源本身还必须具有抗干扰功能,或根据系统电源的分路情况酌情考虑。

3.2信号连接线由于机房设备多,环节多,因此大量使用视音频连接线。

电缆质量差就会影响信号传输,产生互相串扰。

其主要表现为:

画面图像出现右重影,部分频道上有杂乱网纹干扰。

右重影是因电缆的阻抗与设备的阻抗不匹配、与75Ω偏差较大所致。

而网纹干扰是因电缆的屏蔽金属编织网太稀疏,起不到有效的屏蔽和良好的接地通路作用所致。

芯线太细且屏蔽层稀疏的电缆,对信号的损耗必然也大。

因此,机房技术人员,必须认购高质量的电缆。

音频线同样要注意阻抗匹配问题,不得乱用,特别是视频线和音频线不能相互替代。

要注意对所有调制器、放大器测试口、混合器剩余口、功分器插口等全部用75Ω终端负载封口,请绝相互串扰和其它频率的干扰。

3.3机房地线工作地线是机房的重要环节,不管是广播发射机房还是电视发射机房,都十分重视对工作地线(网)的技术处理。

有线机房同样,地线不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设备性能的充分发挥,影响传输效果。

地网可按地理条件、土质情况做成带状或环状,地网半径应尽量大。

接地极要选接触面积大,使用持久的材料,如100mm角钢或100mm以上的槽钢等,然后用φ16mm以上的钢筋相互焊接起来。

电线最好选用30×5mm左右的铜排引人机房。

有的选用铝排或其它材料,但毕竟铜排的电阻率相对要小得多。

铜排与地网连接处要采用铜焊,尽量不用螺丝连接,减少接地电阻。

地网如果做得好,接地电阻可小于10Ω。

关于地网的埋设处理技术有专门的资料介绍。

前端电视调制器和接收机的接地尤为重要,除了机架接地外,设备之间要用截面大的铜质线连接至一点接入地线——铜排。

机房其它设备,尽量短距离集中接地,避免长线多点接地而形成分布电容。

CATV网络常见及疑难故障的分析处理

有线电视网由于线路长、接点多、用户多、放大器、分支器也较多,使得其故障也多,而且故障的花样也很多。

如何准确快速地处理呢?

我认为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外还要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平时注意经验的积累和讲究一定的方法也是一个关键。

1讲究方法

(1)有线电视网故障的一个特点是其不可逆,即后面的故障不会影响到前面(如供电故障)这样在处理故障中基本上可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对没有信号的故障是完全适应的,但对信号不好的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2)分段测试检查,某级(如比说第八级)放大器以后的用户反映信号不好时,故障可能就在这一级,但也可能在这之前几级,因为放大器输出电平的变化、特别是变大时,不会马上影响到该级用户的正常收视(甚至有时信号反而更好)而在几级后才能表现出来,电平变化越大,其反应也越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