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012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9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化学与可持续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A)闪电

(B)光化学烟雾

(C)酸雨

(D)臭氧层空洞

*8.使用化学方法可以消除某些环境污染,下列措施属于化学方法的是()。

(A)废旧塑料重熔、重新成形

(B)用多孔吸附剂清理水面油污

(C)在燃煤中加入氧化钙

(D)将垃圾深埋

*9.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则使血红蛋白中Fe2+转化为Fe3+而丧失其生理功能,临床证明服用维生素C可以解毒。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

(A)中毒反应中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B)中毒反应中Fe3+是氧化剂

(C)维生素C能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使其解毒

(D)维生素C能将Fe3+还原成Fe2+,使其解毒

*10.2003年,全国部分地区发生了非典型肺炎,其原因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

不少群众购买醋精用于室内消毒灭菌,这是因为醋精()。

(A)沸点低

(B)具有医疗保健作用

(C)能使蛋白质变性

(D)有酸味

*11.生命起源的研究是世界性科技领域的一大课题,科学家模拟和十亿年前的还原性大气环境进行紫外线辐射实验(当时无臭氧层),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层次是产生了与硝基化合物可能是同分异构体的()。

(A)醇类

(B)羧酸类

(C)糖类

(D)氨基酸

*12.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使菜变得味香可口,炒菜时又加酒又加醋,使菜变得味香可口的原因是()。

(A)有盐类物质生成

(B)有醇类物质生成

(C)有酯类物质生成

(D)有酸类物质生成

*13.一种对脂肪有较强亲和力,通过富含脂肪的禽畜产品对人类造成极大危害的有毒物质是()。

(A)甲醇

(B)硫酸钡

(C)亚硝酸钠

(D)二恶英

*14.我国将全面禁止使用含铅汽油(含铅汽油中溶有能提高汽油抗震性能的四乙基铅),其主要目的是()。

(A)减少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B)提高汽油的燃烧值

(C)消除汽车尾气中的铅对大气的污染

(D)使汽油燃烧得更充分

*15.常见的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

如反应2NO+O2=2NO2中,二氧化氮为二次污染物。

下列三种气体:

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氮,③硫化氢,其中能生成二次污染物的是()。

(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只有①③

(D)全部都是

**16.废电池伴着生活垃圾将是人类环境的新公害。

下列哪种组合中的元素均是废电池中所含的有害元素()。

(A)Hg、Pb、C、Na

(B)Cu、K、S、P

(C)Hg、Pb、Mn、Ni

(D)Br、N、Pb、As

**17.在人体所需的十多种微量元素中,有一种称为“生命元素”的R元素,对延长人类寿命起着重要的作用。

已知R元素的原子有四个电子层,其最高价氧化物分子式为RO3,则R元素的名称为()。

(2003年上海市高考理科综合试题)

(A)硫

(B)砷

(C)硒

(D)硅

**18.世博园地区改造规划的实施将提升上海的环境质量。

位于规划区的一座大型钢铁厂搬迁后,附近居民将不再受到该厂产生的棕红色烟雾的。

你估计这一空气污染物可能含有()。

(A)FeO粉尘

(B)P2O5粉尘

(C)Fe2O3粉尘

(D)SiO2粉尘

**19.另一种常用麻醉剂氯仿,常因保存不慎而被氧化,产生剧毒物光气(COCl2):

2CHCl3+O2→2HCl+2COCl2。

为防止事故,使用前可用于检验氯仿是否变质的试剂是()。

(A)淀粉碘化钾溶液

(B)NaOH溶液

(C)酚酞试液

(D)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20.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

下列名词与环境污染均无关的是()。

①温室效应②赤潮③酸雨④光化学污染⑤臭氧空洞⑥水俣病⑦潮汐⑧大脖子病

(A)②⑥

(B)⑦⑧

(C)③⑥

(D)④⑧

**2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上,其首要原因是()。

【2.5】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的石墨电极

**22.1997年,英国的“克隆羊”备受世界关注。

“克隆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找到一些特殊的酶,这些酶能激活普通体细胞使之像生殖细胞一样发育成个体。

有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B)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选择性和专一性

(C)高温或重金属盐能降低酶的活性

(D)酶只有在强酸性或强碱性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23.为防止水源污染,最近,政府部门决定对市售洗衣粉的成分加以限制,严禁销售和使用的洗衣粉中主要是因为含有()。

(A)蛋白酶

(B)碱性物质

(C)磷的化合物

(D)香料

纵向应用

***1.晚上在密闭的居室内放置大型绿色植物,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主要原因是()。

(2003年上海综合试题)

(A)光合作用吸收O2,放出CO2

(B)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

(C)呼吸作用吸收O2,放出CO2

(D)呼吸作用吸收CO2,放出O2

***2.汽车尾气(含有烃类、CO、Nox、SO2)是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它使CO和NOx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使烃类充分燃烧及SO2转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

(A)CO和NO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xCO+2NOx=2xCO2+N2

(B)上述方法的缺点是由于CO2增多,会大大提高空气的酸度

(C)多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有效控制各种城市空气污染源

(D)汽车改用天然气为燃料或开发氢能源,都会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3.市售“家用消毒液发生器”是以精盐和自来水为原料,通电时,发生器内的电极板上产生大量气泡(同时使产生的气体充分与电解液接触),所制得的混合液具有强烈的杀菌能力,且不致对人体造成伤害。

该发生器配制消毒液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反应条件均略)有()。

①2NaCl+2H2O

2NaOH+H2↑+Cl2↑

②Cl2+2NaOH

NaCl+NaCLO+H2O

③H2+Cl2

HCl+HclO

④Cl2+H2O

⑤2HClO

2HCl+O2↑

(A)①④⑤

(B)①②

(C)③④⑤

(D)②③④

***4.天然气和石油液化气(主要含成分为C3~C5的烷烃)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有一套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现改烧石油液化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减少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入量

(B)减少空气进入量或增大石油气进入量

(C)增大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入量

(D)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石油气进入量

***5.氮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所有生物体均含有蛋白质,氮循环涉及生物圈的全部领域。

以下关于氮的生物体的吸收途径正确的是()。

①氮在大气中含量高达78%,可被生物体直接利用②通过高能固氮可将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硝酸盐和氨,而被植物所吸收③所有植物都具有生物固氮作用,其概况的根瘤菌可使氮气转变成硝酸盐,而被植物吸收④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而获得氮并转化为动物蛋白⑤动植物死亡后,遗骸中的蛋白质被微生物分解成NH4+、NO3-、NH3,又回到土壤中和水体中,被植物再次吸收

(A)①⑤

(B)③⑤

(C)②④⑤

(D)②④

***6.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糯米中的淀粉一经发生水解反应,就酿造成酒

(B)福尔马林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但不可用来消毒饮用水

(C)棉花和某些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D)室内装饰材料中缓慢释放出的甲醛、甲苯等有机物会污染空气

***7.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鱼虾放置的时间过久,会产生难闻的腥臭气味,应当用水冲洗,并在烹调时加入少许食醋

(B)“酸可以除锈”、“洗涤剂可以去油污”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C)被蜂、蚁蜇咬后会感到疼痛难忍,这是因为蜂蚁叮咬人时将甲酸注入人体的缘故,此时若能涂抹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就可减轻疼痛

(D)苯酚皂可以用于环境消毒,医用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其原因是它们都可以杀死细菌

***8.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进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

关于NO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N物质氧化的产物

(B)NO不是亚硝酸酐

(C)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N物质还原的产物

(D)NO是红棕色气体

***9.“白色污染”是指一些难降解的废弃塑料制品,下列塑料品不会造成严重“白色污染”的有:

①聚苯乙烯,②聚氯乙烯,③聚甲基丙烯酸甲酯,④聚丁二酸乙二酯,⑤酚醛树脂,⑥聚已二酸乙二胺,⑦纤维素丁醋酸脂,⑧聚丁二酸酐。

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⑤

(B)③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⑦⑧

(D)④⑥⑦⑧

***10.在探索生命奥秘的过程中,科学家们日益认识到生命的细胞和元素周期律有着密切的关系,约占人体总质量99.97%的11种宏量元素,全部位于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之内,其他0.03%的十多种微量元素中,除F、Si之外也全部位于第四周期,在宏量元素中,除H、N、P外,还有:

(1)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是(填元素符号)。

(2)具有可变化合价最多的元素是;

原子半径最大的是,它的相邻元素是。

(3)剩余的两种元素,它们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且带电量也相同,但符号相反,这两种元素是。

(4)上述宏量元素中能形成AB2型倾倒物R,1molR中含有54mol电子,且其中阴、阳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已知一定条件下:

①R+H2O→X+a+b②X+a→Y+R+H2O③a+b→Z④Y+Z→R+C

(i)试推断R、X、Y、Z、C各是什么物质?

(ii)写出上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6】

***11.正常情况下,大气中含有约78%的N2,21%的O2,还含有少量的CO2、水蒸气以及稀有气体和杂质。

如果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增加,就会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2003年辽宁省高考理科综合试题)

【8】

(1)二氧化碳是共价化合物,它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2)实验室中检验CO2气体最方便的方法,是将CO2气体通往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宇宙飞船和太空站上工作的宇航员,在密闭的工作舱内需要吸入氧气,呼出CO2,飞船内可以使用一种物质,它能吸收CO2,并产生氧气,该物质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

(1)据《科技消息报》报道:

由于废气排放致使地球南极上空的a层出现了400多万平方的空洞,有害宇宙线长驱直入,把b分解,密度较小的氢就会逃逸到宇宙空间,剩下的氧最终会使土壤c,从而使地球表面也会变得像火星那样的尘暴横行、滴比皆无的荒漠,使当今的地球人类正在重蹈火星的覆辙。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22】

1填充:

a,b,c。

②写出a与b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a:

            ,b:

            。

(2)据《中国环境报》报道:

从一份科技攻关课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酸雨区已占国土面积的40%。

研究结果还表明,酸雨对我国农作物、森林等影响区域大。

下图是研究酸雨成因分析的学生实验用的“催化棒”。

用两根外面套有玻璃管的粗导线穿过橡皮塞并固定于粗玻璃管中,在其一端用电热丝连接起来,即制成“催化棒”。

实验时,先接通直流电源,使电热丝红热,然后将红热的电热丝伸入装有SO2和空气的集气瓶中,瓶中立即出现a现象,再往其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又出现b现象。

请回答:

①现象:

a            ,b            。

②以上实验可得出酸雨成因的化学原理是            。

③为了防治酸雨,应降低煤燃烧时间大气排放的SO2,工业上将生石灰和含硫煤混合后使用。

请写出燃烧时有关“固硫”(不使硫化合物进入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比较此法与将“石灰石粉末与含硫煤混合”使用防治酸雨的方法,哪个更好些?

            (填“生石灰法”或“石灰石法”)。

④如每隔一段时间测定某份雨水(酸雨)样品的pH,请作出有关时间与酸雨pH变化的曲线图。

⑤国际上最新采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吸收法”,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3.鸦片具有复杂的组成,其中的罂粟碱的分子结构如右图:

鸦片最早用于药物(有止痛、止泻、止咳作用),长期服用会成瘾,使人体质衰弱,精神颓废,寿命缩短。

已知该物质的燃烧产物为CO2、H2O和N2。

1mol该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及在一定条件下与Br2发生苯环取代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同分异构体的种数分别是(  )。

【5】

(A)23.25mol5

(B)24.5mol7

(C)24.5mol8

(D)26.5mol6

****14.油脂是油与脂肪的名称,它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油脂既是重要食物,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油脂的以下性质和用途与其含有的不饱和双键

有关的是(  )。

(A)适量摄入油脂,有助于人体吸收多种脂溶性维生素和胡萝卜素

(B)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生产甘油和肥皂

(C)植物油通过氢化可以制造植物奶油(人造奶油)

(D)脂肪是有机体组织里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

****15.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常会产生错误的结论。

因此类推出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

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Mg失火不能用CO2灭火,金属Na失火也不能用CO2灭火

(B)Fe3O4可写成FeO·

Fe2O3,Pb3O4也可以写成PbO·

Pb2O3

(C)不能用电解AlCl3溶液来制取金属铝,也不能用电解CuCl2溶液来制取金属铜

(D)Fe与S直接化合可得FeS,Al和S直接化合也可以得到Al2S3

****16.香烟烟雾中有关有害成分的检验可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20】

①蒸馏水,②蒸馏水+2滴新鲜鸡血,③KMnO4酸性溶液,④丙酮,⑤蒸馏水+1mL动物油。

实验时,先点燃香烟并抽气。

当燃完两三支香烟后,观察并依次做部分性质实验。

(1)取①管中的液体3~5滴,做银镜实验,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证明烟气中含有            类物质。

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

(2)烟气过后,可以观察到②管中出现            的现象,证明烟雾中含有CO气体。

(3)③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可证明烟气中存在     类物质,并经反应可能生成            。

(4)进入肺部的众多有害物质中除CO外,还有一种称为尼古丁的剧毒物质,它的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

式中以线表示键,线的交点处代表有碳原子,并用H原子数补足四价,但C、H原子都未表示出来。

为检验尼古丁的存在,取④管中的丙酮溶液,加入HgCl2溶液,可观察到白色浑浊出现。

(i)尼古丁的化学式            。

(ii)写出尼古丁与HgCl2等物质的量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并判断实验中生成的产物(“白色沉淀”)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iii)有关尼古丁分子结构与性质的推论错误的是            。

(A)尼古丁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B)尼古丁分子中的C、N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C)尼古丁分子中的六元环为正六边形

(D)尼古丁固态时形成分子晶体

(E)尼古丁的一氯取代物共有8种

(F)尼古丁既可溶于水,又可溶于有机溶剂

(G)维生素B5

是尼古丁的氧化产物

(5)一支香烟含烟碱6~8mg,足以毒死一只老鼠。

但吸烟的人为什么没有一下子中毒症状?

****7.我国规定饮用水质量标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8】

pH在6.5~8.5之间,Ca2+、Mg2+总浓度<0.0045mol·

L-1,细菌总数<100个·

mL-1。

以下是原水处理成自来水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原水→曝气池

一级沉降池

二级沉降池

过滤池→自来水

(1)原水中含有Ca2+、Mg2+、HCO3-、Cl-等,加入石灰石生成Ca(OH)2,进而发生若干复分解反应,写出其中一个离子方程式:

(2)凝聚剂除去悬浮固体颗粒的过程( )。

(A)只是物理过程

(B)只是化学过程

(C)是物理和化学过程

(3)FeSO4·

7H2O是常用的凝聚剂,它在水中最终生成            沉淀。

(4)通入CO2的目的是            和            。

(5)气体A的作用是            。

这种作用是基于气体A和水反应的产物具有            。

(6)下列物质中,可以作为气体A的代用品的是(  )。

(A)Ca(ClO)2

(B)液NH3

(C)K2FeO4

(D)SO2

****18.阅读下列材料:

(2003年上海市高考试题)

①早在1785年,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O2、N2等已知气体后,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不足总体积1/200的小气泡。

②1892年,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72g·

L-1,而从氨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08g·

L-1。

两者相差0.0064g·

L-1

③瑞利和拉姆赛共同研究后认为:

以上两个实验室中的“小误差”可能有某种必须的联系,并预测大气中含有某种较重的未知气体。

经反复实验,他们终于发现了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惰性气体——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缓慢通过下图a~d装置时,依次除去的气体是(  )。

(A)O2、N2、H2O、CO2

(B)CO2、H2O、O2、N2

(C)H2O、CO2、N2、O2

(D)N2、O2、CO2、H2O

(2)材料①、②中的“小误差”对测定空气组成和氮气密度的实验而言是         (填“主要因素”或“次要因素”)。

(3)材料③中科学家抓住了“小误差”而获得重大发现,说明            。

****19.近年来,乳酸成为人们研究热点之一。

乳酸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也可以由淀粉通过生物发酵法制备。

利用乳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生物兼容性,而且在哺乳动物体内或自然环境中,都可以最终降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

用乳酸聚合的纤维材料非常适合于做手术缝合线,乳酸还有许多其他用途。

【12】

(1)具有60天自行降解功能的绿色食物包装材料聚乳酸C3nH4n+2O2n+1,经测定知,其分子结构中含有支链。

聚乳酸的降解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水解成乳酸单体,然后乳酸单体在微生物和菌的高湿度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请写出聚乳酸自行降解的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2)乳酸可以与精制铁用来治疗缺铁性贫血疾病的一种叫乳酸亚铁的药物。

试写出铁与乳酸反应生成乳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

****20.银器皿日久表面变黑,这是生成硫化银的缘故。

若将一定浓度食盐溶液放入一铝制容器中,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溶液中,过一定时间后,黑色褪色,有臭鸡蛋气味产生,银被还原出来,试用原电池原理解释并写出相关的电极反应。

【10】

横向拓展

*****1.为测定动物的呼吸性质,准备用下图这种装置,根据实验回答以下各问题:

【25】

(1)用这种装置可以测定下面物质中的(  )。

(A)放出的CO2

(B)放出的O2

(C)吸收的CO2

(D)吸收的O2

(2)应选用下面哪种溶液放入装置的试管内?

    

(A)乙醇

(B)碳酸氢钠

(C)淀粉

(D)氢氧化钾

(A)氯化钠

(3)随着动物的呼吸,玻璃管内的红墨水向哪个方向移动?

(4)为什么把装置的广口瓶放入盛有水的槽内?

(从A~C中选出)            。

(A)为了冷却广口瓶

(B)为了使广口瓶内的水蒸气饱和

(C)为了使广口瓶内温度恒定

(5)如何巧妙地使用本装置测定呼吸商,简要说明其做法。

注:

呼吸商(R。

Q)指呼吸时释放的CO2与消耗的O2的分子之比(或体积之比)。

*****2.有机合成是近代有机化学创立的标志,在有机化学发展的历史上有过几次重大的突破。

①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从无机物人工合成了有机物——尿素。

实验过程简述如下:

AgCNO(氰酸银)

②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如右图所示。

抽空后,将CH4、NH3和H2从图中(a)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它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

③1965年9月,我国科学家汪猷等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理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另外,1981年11月,我国科学家又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a、b的化学方程式:

(2)图中A内为模拟            中发生            。

B和C中液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