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020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枣庄第五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语文模拟Word下载.docx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把人类对天地法象的观照所生成的精神和物质形态称为文化,而将文化的诗意抒发称为诗。

 

B.我们应该以开放的视野和魄力,吸收世界诗歌的精粹,传播和发扬当代汉语诗歌经验,保持诗歌的创造力与求索精神。

C.植根于博大包容的精神境界和人类亘古延绵的母题,凸显深刻的批判精神和人性之美的诗歌,就具有国际影响力。

D.汉语诗歌创作目前正处于“变易”的时代,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发挥和增进传统诗歌“不易”的优长,同时,萃取世界诗歌的智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精神不仅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也是一种民族精神.还是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的一种体现。

B.作为跨语际、跨文化交流最便捷蛊通的桥梁,诗歌的诗性没有国界,因此它能在世界文化中发挥先驱者的使命.

C.时下,汉语诗歌愈来愈能融入东西方文化沟通、文明交汇的语境之中,但仍然缺少能传播到世界的卓越的大诗人。

D.诗歌精神传承不息,激活诗歌精神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

万历四十七年进士。

崇祯四年,征授御史。

劾户部尚书毕自严朋比,首辅周延儒纳孙元化参、貂,受杨鹤重赂。

帝方眷延儒,责应桂。

未几,贼陷登州,元化被执,应桂再疏劾延儒。

帝怒,贬三秩视事,应桂引疾归。

七年还朝,出按湖广,居守承天。

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

帝闻而嘉之。

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

帝以是知巡抚王梦尹诈,而益信应桂。

十年,即擢应桂右佥都御史,代梦尹。

江北贼势日炽,总理熊文灿主抚。

明年,降其渠刘国能、张献忠,贼众十余万萃麻城、黄安。

应桂谕降马光玉、贺一龙,未至,而遣将击顺天王等于黄福店,贼遂走黄安。

会文灿至麻城,应桂请协击,不从。

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后期误军。

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应桂曾劾其父鹤也,奏逮之。

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

逮至,下狱。

初,应桂贻书文灿,言献忠必反,可先未发图之。

其书为献忠逻者所得,献忠腾牒郧阳巡抚戴东旻,东旻闻之文灿,文灿再纠应桂。

应桂再疏辨,帝亦不纳。

应桂竟遣戍。

无何,献忠果反,廷臣交章荐应桂。

十六年,潼关陷,帝召问大臣。

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督师孙传庭战殁,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往代之。

帝但遣京军千人护行,饷但为军前赏功之用而已。

将至山西,则伪官充斥,逡巡不得前。

帝责以逗遛,夺职。

未几,京师陷。

应桂家居不出。

久之,死于难。

(节选自《明史•余应桂传》)

[注]赎锾:

shú

huá

n赎罪的银钱。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 

B.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 

C.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 

D.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是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有的。

明朝以前一个皇帝大多不只有一个年号,明朝以后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B.“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冒死弹劾。

C.“巡抚”在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余应桂清廉耿介,正直敢言。

弹劾首辅周延儒收受贿赂,却受到崇祯帝斥责。

后来再次上疏弹劾,被连降三级,只好以养病为名辞官回归故里。

B.余应桂被重新起用,巡按湖广。

他捐赎锾十余万两,用以召募壮士,修缮城池,打造兵器,并且资助赎锾一万五千两给卢象升作军需。

C.余应桂运筹帷幄,料事如神。

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替巡抚王梦尹。

他遣将击败顺天王于黄福店,又预料张献忠日后必反,但先不要惊动他。

D.余应桂临危受命,但无力回天。

孙传庭战死后,受命督师,皇帝却只派一千人护行,给饷只够军前赏功所用。

将至山西,却赴任无地,不敢轻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后期误军。

(2)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帝不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

[注]这首七言律诗,是李德裕在唐宣宗李忱即位后贬岭南时所作。

8.试分析首联中“争”和“暗”字的妙处。

(5分)

9.清人沈德潜认为颔联“一语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请分析这种说法。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

卫风·

氓》中,“,”两句,描写女子出嫁后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毫无闲暇的情形。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3)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抒发身在高处,不怕浮云遮目的豪迈气概的两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前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大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25分)

草场

郭文斌

桃花赶了羊出门时,娘说等一下她也去。

桃花惊讶地说,你这身体能够赶山?

娘说她试试。

桃花看见娘手里提了一个包,知道娘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桃花说,娘你提包干啥?

娘说,拿了些针线。

桃花就在前面押住羊,等娘锁大门。

娘赶上来,笑着说,看咱家的人丁多兴旺啊。

桃花高兴地说,“八公主”眼看又要下(崽)了。

娘就在羊群里搜寻“八公主”,最后目光却落在“尕司令”身上。

“尕司令”是公主群里唯一的男性公民,也是“八公主”的老公。

现在,它不陪太太,却在“九公主”身边骚情。

桃花瞥了一眼娘,娘的神情却在羊群之外。

上到半山腰时,太阳出来了。

回头看村子,村子一派氤氲。

娘说,平时让人泼烦的那个家,现在看来还真好呢。

桃花说,那是你第一次出来。

娘说,不是第一次,是隔了些时间。

你看,只隔了些时间就觉着它这么好看。

桃花想了想,觉得还是娘的话更准确。

总算翻过了笔架梁。

一过笔架梁,就到了主山的脖子处了,行进的羊群猛然顿了一下,同时得了秘密号令似的,一齐低下头吃起草来。

娘软软地靠在坎子上,问桃花,喜欢放羊吗?

桃花说,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

娘又问,就说喜欢,你是喜欢放呢,还是喜欢羊?

桃花想了想说,有时喜欢放,有时喜欢羊。

娘又说,桃花你说,咱们有啥道理要赶着这么一群羊呢?

到底是谁让我们赶着这群羊呢?

桃花听不懂娘的话,侧了脸看娘。

娘说,我咋觉得我们身后也有一个鞭子呢,桃花你说,这个执鞭子的人该是个谁呢?

桃花发现,这时娘表面上是和她说话,其实是在自言自语了。

桃花你说,到底是放羊的人快乐呢,还是羊快乐呢?

桃花说,这个问题么,得问羊。

桃花就真的问起羊来,咩咩,咩咩,我娘问是你们快乐呢,还是我们快乐?

惹得娘笑起来。

桃花赶了羊向山顶走去。

被山啃成一个月牙的天渐渐丰满起来,让人心里觉得宽敞。

当那个月牙变成满月时,她们到了山顶。

娘说,到山顶的感觉真好啊。

说得桃花心里颤了一下。

桃花就觉得娘简直在挑着拣着说早就放在她心里的话。

娘向山下看了一会儿,又说,平时我们觉得一个家就有多大多大,现在你看,还没有指头肚大。

桃花想了想,觉得娘今天了不得,这些事情平时自己也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但是没有像娘这样说得丁是丁卯是卯。

就说,娘你今天怎么句句都是语录。

娘笑笑,娘今天心情好。

再看娘时,娘的目光已经在对面山上。

娘说,看你爷爷睡的那个地方,多像个竹篮儿。

如果娘死了,你就把娘埋在你爷爷的脚下面……

突然,娘收了目光,说,桃花你猜我今儿带啥来了?

桃花怎么也没有想到,娘竟带了一个很好看的风筝,竹子做骨,绸子做面,活像一只彩蝶。

桃花问,这么好的做工,娘从哪里弄来的?

娘说,说起来,它还是你姥姥给娘的呢。

那时每当娘去放时,你姥姥总是说,风筝上有一辈子人呢。

当时娘还以为你姥姥在说胡话呢。

桃花问,那么现在呢?

娘说,等你嫁了人就明白了。

桃花说,娘你说的啥话么。

娘笑了笑,说,今天风正好,你去放。

娘就又从包里拿出一团线拴在风筝上,教桃花怎么放。

桃花就依娘教的放,果然越放越高。

看着风筝在天上飞翔,桃花高兴得像一个彩蝶一舞一舞的。

连正吃草的羊都回头看着她。

桃花,你想想,风筝为啥要有个线?

没有线不就跑了。

娘说,当初没有线,它怎么没有跑?

桃花说,那就是为了让它飞起来。

娘说,算你说对了一半。

这线还有一个用处,你再想想看。

桃花想了想说,是为了让风筝飞高。

娘摇了摇头:

难为你了,你就好好看着吧。

说着,就把手中的线松开了。

桃花大叫了一声。

风筝已经上天了。

再也没有下来。

桃花看见娘的眼里闪着泪花。

桃花,知道娘为什么不供你读书吗?

桃花说,穷呗。

娘说,是,也不全是。

桃花问,那是为啥?

娘说,其实娘也很矛盾,娘不就是半个读书人吗?

不也在城里混了半辈子吗,但最后还是回来了,知道为啥吗?

桃花说,因为娘病了。

娘说,你是娘的女儿,娘不怕丢人,娘今天告诉你,娘不是病了,是脏了。

桃花惊得说不出话来,大睁着眼睛看娘。

桃花你别怪娘,娘现在觉得其实在山里做个羊倌真是挺好的。

娘的声音几乎小得听不见。

桃花把水给娘,娘喝了一口,缓了缓,接着说,如果你听娘的话,就嫁给地生吧。

桃花生气地说,娘你胡说啥呀。

羞得勾下了头。

娘说,娘已经盯了好久了,村里的小伙子差不多都到城里去打工,就他安心地种地。

娘是在为桃花订完亲的第七天走的。

娘上路时,“八公主”正在分娩。

(选自短篇小说集《瑜伽》,有删减)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半山腰和山顶,“娘”两次说到了家,说“平时让人烦泼”的家真是好看,说平时觉着很大的家其实很小。

话语中,透出病重的她对家的无限留恋。

B.“娘”在赶山时和桃花说的话,像是在打哑谜。

其中的许多问话,其实是自言自语,很难找到答案,所以也让桃花感到很难理解。

C.这篇小说写的是母女俩上山放羊的故事,情节颇为简单;

但是小说具有散文化、诗化的特色,行文多有言外之意。

D.中国的文化艺术讲究“留白”,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话不说透,不点破,反更耐人寻味,这篇小说也同样如此。

E.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桃花娘,而桃花只是娘的陪衬,她缺少悟性和个性,作者安排这个人物,是为了贯串故事,并让桃花娘的诉说有一个倾听者。

(2)小说在刻画桃花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答:

(3)小说中“放风筝”这个情节,包含着丰富的人生隐喻。

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结合小说结尾的两句话,说说你对小说主旨的理解,并分析这样结尾的精妙之处。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谭其骧自传

我的经历很简单,可以说就是读书和教书。

我在大学第一年读的是社会系,第二年读的是中文系,第三年头两个星期读的是外文系,到第三个星期才转入历史系,转了三次系才定下来。

转了外文系又转历史系,当时不少人都不以我这样做为然。

但事实证明我这样做是做对了。

我这个人形象思维能力很差,而逻辑思维能力却比较强,所以搞文学是肯定成不了器的,学历史并且侧重于搞考证就相当合适。

这一点我是通过数十年来的实践,深有自知之明的。

但是一旦认定了一个方向之后,就该锲而不舍,终身以之,切不可见异思迁,看到哪一门走运了,行时了,又去改行搞那一行。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广大,地名繁多,沿革复杂。

杨守敬根据历史文献,详加考证,分朝代绘成地图,对历史地理学的确是一大贡献。

我于一九五七年初回到上海,作较长期的规划,进行《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纂工作。

在有关单位的配合协助下,原定计划在一九六七年可以完成编稿。

但由于受时代的影响,编图工作也就全部陷于停顿。

三年之后才恢复了绘图工作,又搞了四五年,至一九七四年,《中国历史地图集》内部本八册始告编成。

这部八巨册的地图集,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主,吸取了迄今已发表的考古研究成果,收录了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自商周至清代全部可考的县级和县级以上的行政单位,边区不设政区地带的部族分布和其他各种地区名、居民点,还包括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山峰、运河、长城、关隘和海岸线、岛屿等。

除中原王朝外,还包括了各兄弟民族在边疆地区建立的大小政权。

所有的图幅都以最近的地图为底图,分色套印,古今对照,每册都编有地名索引。

很明显,这已经不是杨图的改编修订,而是一部新编的前所未有的大型历史地图集。

我有幸主持这项工作。

看到自己耗费了近二十年心力的成果终于问世,不能不感到安慰和喜悦。

但我也深知这绝不是我个人的成就,没有兄弟单位的协作和我们研究所全体同志的努力,要完成这样一项艰巨、浩繁的任务是不可能的。

一切为之作出贡献的同志都应该分享这份光荣。

如果说我几十年来多少取得了一点成就的话,在自己方面来说,重要的一条是不迷信。

前人说的,权威定的,当然应该充分重视,但并非都是对的,更不是不能更动的。

只有不迷信,才能发现问题,才能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

清代史学家中,我很佩服钱大昕。

尽管如此,我并不迷信钱氏,因为至少在历史地理方面,我也发现了他的一些错误。

同样我服膺王国维,但也不为王氏的说法所左右。

四十年代我在浙大时写的《秦郡新考》就是既不同意钱氏的说法,也有异于王氏的结论的。

有人以为搞历史地理的人记忆力一定很好,其实我的记忆力是很坏的。

但讲到一千五百多个汉县,大部分我都能记得它们属于哪个郡国,大致在什么地理位置。

怎么会记得的呢?

这是因为《汉书·

地理志》是所有《地理志》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此研究历史地理各方面的问题,差不多都要用到它。

几十年来我把一部《汉书·

地理志》几乎翻烂了,当然记忆力再坏也会记得不少。

由此可见,记忆力不好的人,也是可以学历史地理的,只要你肯下功夫。

近年内,我将整理出多年来讲授中国历史地理的讲义,在此基础上写成《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约需四五十万字。

我计划组织力量,重写《水经注疏》,重绘《水经注图》,总结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超越杨守敬的《疏》和《图》的水平,为探索历史时期我国的地貌变迁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还准备整理几部古代著名的地理著作。

这样的计划对一个年过七十的老人来说也许过于庞大,但我有决心,也完全有信心予以实现。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半个多世纪以来,先生在历史地理这块处女地中经过辛勤的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

今天,先生虽已年逾古稀,还是孜孜不倦,夜以继日,为祖国,为学术,为下一代无私地贡献出余年,正像那长年的流水,始终在滋润大地,催人奋进!

”(葛剑雄《耕耘历史地理园地五十年的结晶——读谭其骧<

长水集>

》)

②过去治黄河史的学者,惯于把各个时期黄河灾害轻重的原因,归之于时世的治乱和防治工程的成败。

我觉得归之于时世治乱则与史实不符:

实际上乱世黄河不见得多灾,治世往往反而多决多徙;

归之于工程成败则于事理不可通。

(谭其骧《长水集(上)》)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谭其骧读大学时由社会系转到外文系并最后转到历史系,就是因为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很薄弱,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B.“我国历史悠久,幅员广大,地名繁多,沿革复杂。

”这句话不仅揭示了我国历史地理的特点,更强调了杨守敬绘图的必要性。

C.《中国历史地图集》的图幅全部以最近的地图为底图,凸显其时代价值;

而它每册都编有地名索引,体现他们编图工作之细致。

D.谭其骧对钱大昕顶礼膜拜,但又质疑钱氏的思想,且发现了他的错误之处,这反映出谭其骧矛盾的心情和茫然的心理。

E.传主回忆了自己一生的学术追求及基本的求学态度,晚年仍表示有决心和信心做好学术工作,正如学者评价“为下一代无私地贡献出余年”。

(2)本文的传主谭其骧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请简要概括。

(3)传记主要特点是真实,文中叙述的真实性体现在哪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谭其骧谈到自己学术成就取得的原因之一在于“不迷信”,但是开展学术研究,常常建立在相信别人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学术研究如何处理“迷信”与“相信”的关系?

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国家,需要的是有远大理想、有创造激情、有头脑且精神高扬的国民,而不是拾人牙慧、思想浅薄、斤斤于物质生活和低级趣味的民众。

B.故宫的戏曲文献文物数量之大、用料之优、工艺之精,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博物馆的收藏中首屈一指,且囊括了宫廷戏曲的方方面面。

C.在很多学校,虽没有公开的“重点班”与“普通班”、“快班”与“慢班”,但实际上家长和学生心里都十分清楚,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D.改革的红利大家都期待,但改革不会一挥而就,保持耐心也是对改革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改革,为改革献计出力。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布了我国首台具有体验交互功能的美女机器人“佳佳”,不仅有和常人一般逼真的面庞,还能像真人一般和普通人交流。

B.中国男足奇迹般地获得了2018年世界杯亚洲区12强赛资格,这是他们时隔14年,继2002年之后再度进入世预赛亚洲区最后阶段的比赛。

C.“互联网+创业创新”,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D.漫游费被人形象地称为“化石费用”,就在于其是20年前2G时代的产物,可如今早已是4G时代,收取漫游费,道理上是很难说得通的。

1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以言达意,好像用连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②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③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④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⑤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

⑥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

A.①⑥⑤③④②B.②⑥⑤③④①

C.①②⑥⑤③④D.②⑥⑤③①④

16.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

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

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或短语填在横线上。

创新的行为要在脚踏实地中稳中求进。

创新的想象可以海阔天空,一旦付诸实践,就要脚踏实地、严肃认真,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较大损失,在战场上严重失利。

创新要坚持稳中求进,要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全面考虑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

“稳”是前提,“进”是目的。

保持稳妥是为了更好地进取。

只求稳不求进,就成了“空想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