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哲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0247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幸福人生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幸福人生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幸福人生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幸福人生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幸福人生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幸福人生哲学.docx

《幸福人生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幸福人生哲学.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幸福人生哲学.docx

幸福人生哲学

幸福人生哲学

哲学首先是和自己谈心

借这个题目和大家谈谈心。

哲学就是谈心,最早的哲学家,比如孔子、苏格拉底,都不开课也不写书,从事哲学的主要方式就是和青年人谈心。

一个人要和别人谈心,首先必须先和自己谈心,哲学首先是一种和自己谈心的活动。

今天我来和你们谈心,其实是说一说我和自己谈心的一些体会罢了。

人都是缺啥说啥,现在幸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正说明大家感到不幸福。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认为问题出在心态,心态不好,怎么可能幸福呢?

这个时候就应该去找哲学。

我搞了一辈子哲学,到头来发现,哲学的真正用处是什么?

就是让你有一个好的心态。

我们平时都过着具体的日子,做着具体的事情,有顺心的时候,也有不顺心的时候,有快乐,也有苦恼、困惑、纠结。

哲学就是让你从这个局部中跳出来,看一看人生的全景,想一想人生的大问题、大道理,人生中究竟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

这就是价值观,哲学对于人生的最大意义就是帮助你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人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就会有好的心态。

你再回过头去看局部,对于重要的东西,你就能看得准、抓得住,对于不重要的东西,你就会看得开、放得下了。

你仍然在过具体的日子,做具体的事情,但心态不一样了,境界也不一样了。

幸福观取决于价值观

亚里士多德说:

幸福是人的一切行为的终极目的,正是为了它,人们才做所有其它的事情。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

他的意思无非是,人人都想要幸福,每个人无论做什么事,最后的目的都是要生活得幸福。

譬如说,有的人想发财,想做官,但发财和做官本身不是目的,他是想通过发财和做官过上他心目中的幸福生活。

有的人不想发财和做官,但并不是不想要幸福,他是认为发财和做官不能使他幸福,能使他幸福的是别的事情,比如搞艺术或做学问。

由此可见,虽然人人都想要幸福,但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很不同的,而重要的就在于这个不同。

幸福这个概念,一般是用来指一种令人非常满意的生活。

然而,什么样的生活是令人满意的呢?

衡量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有的人说,这完全是个人感觉的问题,自己满意就行。

这当然也有道理,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觉得自己不幸福,你当然不能说他是幸福的。

但是,自己觉得幸福,就是幸福的吗?

有一种狂喜型的精神病人,大约谁也不会认为他是幸福的人吧。

可见主观上的满意度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人们往往在想象中把自己最强烈愿望的实现视为幸福,可是,愿望实现了就真的幸福吗?

怕未必。

情况往往是,没到手的时候想得要命,到了手不过如此,预期中的幸福感会大打折扣。

如果愿望只是停留在肉体欲望和物质欲望的层面上,情况就一定是这样。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

人受欲望支配,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他的结论是:

根本就不存在幸福这回事。

如果只在欲望的层面上找幸福,他说的就是对的。

肉体的欲望,食欲、性欲,不满足是痛苦,满足的时候顶多有短暂的快乐,然后就是无聊。

物质的欲望,比如对金钱的欲望,如果你把幸福寄托在钱越多越快乐上面,一定也会落空。

钱少了你痛苦,钱多了,你没有更高的目标,就会无聊。

然后你就要去赚更多的钱,但钱再多也填补不了内心的空虚,即使你富裕得成了一个金钟摆,仍逃脱不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的命运。

问题出在哪里?

就出在停留在欲望的层面上。

精神性质的愿望,就完全不存在不满足就痛苦、满足就无聊的悖论。

比如说,你渴望知识,喜欢读书,你会因此而痛苦吗?

当然不会,这类愿望本身就是令人快乐的。

然后,你去满足你的愿望,你读了一本好书,读了许多好书,你会因此而无聊吗?

当然也不会,你只会感到充实。

所以,一个精神愿望强烈的人其实是充满幸福感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说:

不满足的人比满足的猪幸福,不满足的苏格拉底比满足的傻瓜幸福。

所谓不满足的人和不满足的苏格拉底,就是不停留在肉体欲望的满足上,他有更高的、更丰富的需要,有精神需要,精神上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不会有彻底满足的时刻,但他比光有肉体欲望的傻瓜和猪幸福。

所以,对愿望要做分析,愿望因人而异,而每个人的总体愿望归根到底是由他的价值观支配的,价值观不同的人对幸福的期望是不一样的。

还有的人认为,幸福应该是一种客观状态,为了使这种客观状态有一个衡量的标准,现在兴起了幸福指数的研究。

他们的方法大同小异,大致上是列出一些关键项,比如个人幸福指数包括收入、工作、家庭、健康、交往、休闲等项,国民幸福指数包括公平性、福利、文明、生态等项,然后按照重要程度给每一项规定一个分值,统计出来的总分就代表个人或国民的幸福状况。

这作为一种尝试,当然是可以的,不过,我认为有两个问题要注意。

第一,幸福不是纯粹的客观状态,毕竟包含个人感受的因素,因此难以数据化,幸福指数只具有非常相对的意义。

第二,哪些因素被列为关键项,每一项的分值是多少,价值观起决定的作用,价值观不同,幸福指数的编制就不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把幸福看作主观感受,还是客观状态,抑或是二者的统一,价值观都起了决定的作用。

所以,说到最后,从哲学上来说,对幸福问题的探讨要立足于价值观。

哲学史上的幸福观

在西方哲学史上,幸福问题是讨论得很多的一个问题,大致分两派。

一派叫快乐主义,认为幸福就是快乐,快乐本身就是好的,是人生的目的。

这一派的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到了近代,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经验论者,比如休谟、亚当·斯密、约翰·穆勒。

谈到什么是快乐,这一派强调的是生命本身的快乐和精神的快乐,比如伊壁鸠鲁说:

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你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这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约翰·穆勒更加强调精神的快乐,认为它是比身体的快乐层次更高的快乐。

另一派叫完善主义,认为人身上最高贵部分的满足才是幸福,那就是精神上或道德上的完善。

不过,他们一般并不排斥快乐,承认完善亦伴随着精神上的快乐。

这一派的创始人是苏格拉底,他的学生柏拉图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继承了他的观点,在他之后还有犬儒学派和斯多葛派,近代以来主要是德国理性论者为代表,尤其是康德。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公式:

智慧=美德=幸福。

在他看来,一个人如果想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懂得灵魂远比肉体重要,好好照料灵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从中国哲学史来说,幸福这个词是现代汉语词汇,古代汉语里幸和福这两个字是单独使用的,没有幸福这个词,要了解中国哲学家对幸福的看法,主要依据他们谈论人生境界的那些内容。

我觉得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是保护好生命的本真状态,庄子在这同时还强调精神的自由,崇尚那种与造物者游、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境界。

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是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安贫乐道就是幸福。

在精神生活上是乐道,在物质生活上就是安贫。

孔子说: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又说: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你看他也很强调简朴状态中生命的快乐。

所以,比较两派的观点,我们会发现它们的差异其实并不大,两派的共同点是重生命、轻功利,重精神、轻物质。

完善主义重视精神生活,快乐主义也认为精神的快乐更有品位。

快乐主义重视享受生命的本真状态,完善主义也认为简朴生活才能使人真正享受生命。

历史上没有一个哲学家主张物质欲望的无穷尽满足就是快乐,不会有的,否则怎么叫哲学家呢。

快乐主义者约翰·穆勒说,幸福就是快乐,但快乐是有质的区别的,有层次的高低的,一个人只有品尝过不同的快乐,做过比较,才能判断哪一种快乐是质量更高的。

所有品尝过不同快乐的人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就是精神的快乐要远远高于肉体的、物质的快乐,是更强烈、更丰富、更持久的快乐。

有的人只品尝过低层次的快乐,他陷在里面出不来,从来没有品尝过高层次的快乐,所以才会以为那是世界上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快乐。

如果他以后提升自己,有了更高的追求,就会发现以前的那个状态并不是真正的幸福。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不能只从主观感受来判断幸福,因为主观感受的优劣也必须用价值观来判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哲学史上谈幸福,就是从价值观出发的。

立足于价值观看幸福

谈幸福问题,价值观是绕不过去的,不从价值观出发,幸福问题就没法说清楚。

人生在世,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决定了人生的境界,对幸福的不同理解实际上就导致了不同的人生境界。

有人可能会说,价值观也是因人而异的,没法讨论。

我说可以讨论,评价不同的价值观是有一个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人性。

我们来看一看,人身上什么东西是最宝贵的,是最值得珍惜的,我们让它们处在一种好的状态,让它们的价值得到实现,人生就是幸福的。

我认为人身上有两样东西是最宝贵的,其实这也是多数哲学家的看法,哪两样东西呢?

一是生命,二是精神。

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没有生命什么也谈不上。

同时,人不只是生命,还是精神性的存在,这是人和其他生命的区别之所在。

我写过这样的一段话:

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

那么,怎么算是把命照看好呢?

我认为生命应该是单纯的,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好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

怎么算是把心安顿好呢?

我认为精神应该是丰富的,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聚心灵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

人有两个最主要的身份,一个是自然之子,一个是万物之灵,尽好老天赋予人的这两个主要职责,好好当自然之子,好好当万物之灵,人就幸福了。

所以,幸福就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

这两条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两条,物质的东西再多也不会真正幸福,有了这两条,物质的东西少一点也是幸福的。

从主观上说,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是好的品质,具备这两种品质,也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

从客观上说,是好的状态,如果你二者的状态是好的,那么从客观上评价你就是幸福的。

立足于价值观看幸福,幸福问题就变得清楚简单了,你是可以支配自己的幸福的,因为你可以支配自己的价值观。

用这两条衡量,我觉得我们时代的重大迷误是过分地从外在方面去寻求幸福,把金钱、财富、物质的东西、外在的成功看得太重,大家一窝蜂都在追求这些东西。

当然,你可以追求,但不要忘了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让你的生命和精神有一个好的状态,那才是真正能使你幸福的东西。

如果你为了追求外在的东西把生命和精神的状态弄得不好了、混乱了,你就是因小失大,很划不来,结果一定不幸福。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大家活得很忙很累,但并不幸福,毛病就出在价值观上。

所以,你一定不要随大流,到底什么能让你真正感到幸福,你要去问自己的生命,问自己的灵魂。

(作者:

周国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