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0304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x

语文选修高一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咸阳百灵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的历史基础

程方平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

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进入21世纪,在全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本土传统文化的

价值进一步凸现,成为构建各国教育特色的重要基础。

此时适逢中国近代教育走过百年历程,如

何传承与发展本土文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的理论争鸣与各类尝试风起云涌,故需要认

真思考和积极探索来规范和引领未来的教育发展,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教育体系,

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奠定重要的历史基础。

中国教育尊重传统,不仅在思想和精神领域重视“道统”,各行各业的人才培养和标准规范

都非常关注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然而,自百年前开始,在西方模式和标准的影响下,我们的教

育缺少自信,我们以往用于反思和自省的自我批评变成了盲目和全盘自我否定的依据。

历经1300

年探索实践的科举制度,就有许多可资借鉴的遗产。

国外的研究与实践非常认同中国的科举对文

官制度的影响,认为这是中国在制度文明上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体现了人才评价选拔方面最公平

合理的实践探索。

再从中小学的语文、数学教学来看,中国的传统在形式、内容、方法、观念和

评价等方面,相对于源自西方的各类教学法,许多方面更适合于中国学生及中国知识的具体情况。

百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中国的传统教育绝非可以简单地用机械灌输来概括,中国历史上人才辈

出亦是与中国教育的传统息息相关。

在中国教育传统的思想与实践中,不仅有“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知行合

一”、“活到老,学到老”等与西方教育源流和现代教育理念相似、相通的原创教育思想,也有独

具特色的家学、书院、师徒制、耕读习俗、学术争鸣、树立思想流派的传统等。

中国教育传统中

永恒的、富有创新潜力的价值早已受到国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深切关注,不仅数百年前影响了法

国思想家伏尔泰,近年来创立“多元智能”理论的哈佛教授加德纳也多次强调他的思想曾借鉴了

中国的教育传统。

可见,中国教育传统的精髓需要国人认真反思、汲取和弘扬,全面否定和浅尝

辄止均是对历史、民族与未来不负责任、缺乏基本文化素养的表现。

需要铭记的是,一个不知道

尊重自己传统的民族难以受到其他民族尊重,也难以真正自信、自强。

传承和弘扬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非机械地重复和照搬,更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经典的死

记硬背。

容纳、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仅在其“形”,更重要的是其“神”,即中国传统的内在精

神、思维方式和笃行实践。

每个时代都应有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认真审视和深远思考,并以此

来指引实践,找到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节选自2011年7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改动)

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化是指某个民族在其文明发展历史上的各种思想、观念的总体表征。

B.传统文化属于一种民族文化,它集中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特质和风貌。

C.传统文化是世界各国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构建自己教育特色的重要基础。

D.传统文化对中国教育发展可起到规范和引领作用,否则中国教育就缺少了特色。

2.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教育尊重传统”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教育在思想和精神领域重视“道统”.在人才培养和标准规范方面也非常关注对传统

的继承与发展。

B.中国的中小学的语文、数学教学,在形式、内容、方法、观念和评价等方面更适合于中国

学生及中国知识的具体情况。

C.中国教育既注重“有教无类”、“教学相长”等教育思想,也有家学、书院、师徒制等教育

传统。

D.中国教育传统中永恒的、富有创新潜力的价值,早己受到国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深切关注,

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科举制度,在评价选拔人才方面是最公平合理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重大贡献,需

要我们重视继承和发扬光大。

B.中国教育传统中永恒的、富有创新潜力的价值影响了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哈佛教授加德纳

电是借鉴中国的教育传统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

C.中国教育的传统需要我们尊重和弘扬,全面否定和浅尝辄止都是不对的,都是缺乏基本文

化素养的表现。

D.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能靠对经典的死记硬背,不能机械地重复和照搬,而重在传承弘扬

其内在精神、思维方式和笃行实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最后的犁

刘剑飞

秋天的田野,空旷高远。

靠近河滩的田地上,几个身影在阳光下晃动,那是刘桥村最后的耕耘者。

“吁——喔——”根生老汉手举鞭子,高声吆喝着牲口。

苍老的声音,在秋风中一颤一颤,像是一曲悠长的牧歌。

老黄牛拉着一架犁,在前面不紧不慢地走着;老根生手扶犁把,走在中间;后面,是他10

岁的孙子壮壮,正挎着一只竹篮子,朝犁沟里撒肥料。

喝足了秋后的一场透雨,田里的土酥酥的、软软的。

明晃晃的犁铧插进土里,将一块块带着湿气的黑土翻上来,枯黄的衰草和豆叶便被掩在土下。

犁完一趟,调转头,扎好了犁,老根生便折回身来,帮着孙子撒肥料。

竹篮有些沉,孙子趔趄着身子,努力挎着,小手麻利地抓起一把把肥料,撒进新翻的犁沟。

看着眼前这个可爱的小家伙,根生老汉的心里蓦地生出了一种暖意。

老伴去得早,几年前,儿子儿媳

又都到南方打工去了。

整个家里,就只剩下这一老一小两个人了。

有时候,老根生就想,幸亏留下了这孩子。

不然,自己会多孤单呢!

将肥料撒到地头,担心累着孩子,老根生问,“壮壮,累不累?

累了咱就歇一会儿。

“爷爷,我不累。

天晚了,咱还得多犁几趟地呢!

“好嘞,要是不累,咱就再干一会。

”说着话,老根生扶起犁,喝了声号子。

老黄牛就又不紧不慢地走动起来。

正是秋种翻耕的时节,大片的田野里却冷清清的。

蓝天黄土之

间,一头牛,一架犁,两个人,排成一个小小的队伍。

一来一去,一去一来,在秋日的夕阳下,定格成一帧发黄的影像。

又犁了好几趟,见孙子脑门上已沁出密密的汗珠,根生老汉便喝住牛,扎稳犁,让这小小的队伍就地休息一会。

温润的泥土被太阳晒得暖暖的。

壮壮拣了一堆土块,跪在地上,玩垒房子的游戏。

老根生就坐在新翻的土上,不紧不慢地燃着一支烟,日有所思地静静地看这空旷的田野。

有风吹过,河滩对岸隐约传来机器的轰鸣声。

老根生知道,那是推土机在推对面村里的房子。

年前,镇里村里就开过几次会了,说是市政府要在这里流转土地,建什么工业园区。

这一带的几个村子要全部迁走,迁到城市郊区的还原小区。

并且还安排年轻人到附近的厂里上班,老年人进敬老院养老。

政策一下,村里人就一拨又一拨的拿着拆迁费走了。

可根生老汉一直没走,他跟村支书讲好了,无论如何也要等他再种完这最后一季庄稼。

村支书尽管很不理解,但终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了。

这些天来,夜夜睡不着觉,一季庄稼也就几十天,就怕日子一溜烟似的过了,因为他实在不愿离开这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以及伴他耕种的这头牛、这架犁。

一群大雁排成“人”字,鸣叫着从天空飞过。

老根生心中一酸,大雁飞走了,明年还能再飞回来,而自己呢?

明年还能再回到这里吗?

想到这,老根生长长叹了一口气,有泪水顺腮边落下。

“爷爷,你怎么了?

是想奶奶了吗?

”听到根生老汉的叹息,玩得正欢的孙子停下来问。

老根生摇摇头,又点点头,擦拭着眼泪,“没事,你玩吧,爷爷没事。

孙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说,“我知道了,爷爷一定是在愁搬家的事呢。

爷爷别愁,听咱村的杠子叔说,那新家里有超市、有学校,还有能喷水的小公园呢,可好玩啦!

小家伙转动着两个乌溜溜的大眼睛,说得很是兴奋。

根生老汉狠抽了一口烟,心想,小孩子家哪会想那么多,咱农民种了一辈子地,土地就是自己的亲人一般,这一旦离开了土地,今后的日子可咋过呢?

夕阳斜射下来,将整个大地染成一片暗红。

地边的草丛里,秋虫子断断续续地叫着,声音发着颤,有些凄婉和孤零。

老根生掐灭了烟头,站起身,招呼孙子,“壮壮,来,歇好了,咱再接着干。

最后一季庄稼了,可得好好种啊!

(选自《羊城晚报》)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篇诗意小说描绘了农耕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中一位老农人的内心世界,小说底色中自然注入了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B.对面河滩的机器轰隆声,推土机推民房,市政府要建工业园,这些描述流露出作者强烈的反感,批评强拆乱建的做法。

C.老根生叹气流泪,不是想去世的老伴了,而是对搬家之事发愁,是因为他不喜欢孙子描述有超市、有学校、有喷泉的新家。

D.小说语言别具一格,虽不圆熟浓郁,却也清新淡雅,艺术性思想性上更侧重情理交融,“桃源”般的画面呈现出时代的印迹。

5.文章倒数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5分)

6.结合小说内容,概括、分析老根生形象特点。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

“我国节能环保市场潜力巨大,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

什么叫支柱产业?

产业产值达到GDP的2%,就可以作为支柱产业。

2016年,我国GDP突破74万亿元,按照2%计算,支柱产业年产值应该在1.5万亿元左右。

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提出要推进“绿色环保产业不断增长,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不过,在产业总产值之外,看一个产业是否足够强大,还要看产业中单个企业的产值。

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带动和影响作用是巨大的。

国家发改委在上述《意见》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的环保企业”。

从2016年的情况看,城投控股、光大国际、亿利洁能、三聚环保、启迪桑德等业内知名的上市公司,还没有一家产值能够达到百亿规模,72家知名环保公司总营收只有不到1700亿元。

而同期,世界五百强企业——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的营收已达239亿欧元,相当于1800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规模地开展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努力提升环境质量,环保产业赶上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测算,“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将达到17万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3倍以上,环保产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然而,环保产业要成为支柱产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瀚蓝环境总裁金铎认为,促进产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必须通过提高环保标准和严格执法,倒逼出环保产业的市场空间。

其次,在“倒逼”的同时,对节能环保方面表现优异的企业,政府要给予优惠,这样才能促进整个生产环节的绿色化。

近年来,环保产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无序现象。

低价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率大幅下降,进而在治理环节偷工减料,不少环境治理企业甚至沦为集中排污地,令公众极端愤慨。

已在业内摸爬滚打了近30年的金州环境集团董事长蒋超对此颇为感慨,他认为,国内环保产业竞争的无序,既损害了环保企业本身的利益,也损害了公众利益。

    (摘编自孙秀艳《环保产业何时能成经济“台柱子”》)

材料二:

我国环保产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众多,分布较分散,生产社会化协作尚未形成规模。

环保行业与政策关系密切。

环保产业是一个具有公益性,同时也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的产业,其发展与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政府干预、引导密切相关。

环保行业不会随宏观经济的周期起落而相应变动,但其变动与政策出台情况紧密相关。

    (摘编自《中国环保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材料三:

近年来环保板块营收增长表现

  

 

(摘编自《2017年环保产业上市公司年度报告》)

材料四:

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并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体现“绿色税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单行税法,这意味着我国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收费制度将退出历史舞台。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2013年到2015年,我国国务院非常重视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B.我国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那么该产业年产值应在1.5万亿元左右。

C.我国已有城投控股、光大国际等节能环保产业的上市公司,2016年这些公司产值都没有过百亿。

D.据有关部门预测,“十三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将快速增长,环保产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环保产业要成为强大的支柱产业,不仅其总产值要达到GDP的2%,而且龙头企业的产值也要大,要达到几百亿甚至千亿的规模。

B.从2016年的情况看,中国的知名环保公司虽然多,但中国的72家大型环保企业的总营业收入没有外国某一环保企业的营业收入多。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在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在我国法律史上有特殊意义,体现了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D.近几年,环保产业中节能减排和环境修复板块营业收入增速强劲,反映出市场需求旺盛,其他板块营业收入表现较稳定。

9.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

“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

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

“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

“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欲身不病,得乎?

”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

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

至是,帝密谕之。

对日:

“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一日,帝从容问:

“蔡京何如人?

”对曰:

“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

“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

“吾府之积若干?

”曰:

“八千缗。

”蒙叱曰:

“安有更革而吾不知!

”明日,制下。

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

“侯蒙亦如是邪?

”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帝曰:

“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①王恢:

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

汉武帝大怒,日:

“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②子玉:

楚成王时为令尹。

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白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

天神、地祗、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日崩,诸侯死日薨,大夫死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日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

侯蒙不肯越境禀报,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

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白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

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

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

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蒙晓之曰:

“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5分)

  

(2)“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②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③真。

已诉征求④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呈:

呈送。

吴郎:

杜甫吴姓亲戚。

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

②转须:

反而更应该。

③甚:

太。

④征求:

指赋税征敛。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写作者过去放任邻妇扑枣,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诗人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

B.颔联紧接一二句,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C.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

D.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E.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语言沉郁顿挫而又不乏幽默。

15.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劝说吴郎的?

请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

(2)李商隐在《锦瑟》中的“                 ,                 。

”这一联中连用了两个典故,精当地概括出了自己陷入困境,又无力自拔寻求寄托的真实心态。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

荀子《劝学》篇中的“                ”印证了这句俗语。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寒假结束,新学期开始,突然从悠闲的假期生活,转入紧张的学习作息,孩子们难免会有不适应,有不少同学对学习心有余悸。

②有五千年厚重积淀的中华经典诗文可谓字字珠玑,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情感认同。

③某市的路边摆放密集的垃圾桶,据称这是“为了倡导市民养成不要乱扔垃圾的好习惯”,但很多市民认为,此举有缘木求鱼之嫌。

④高速磁浮作为一种新型尖端轨道交通技术,其优势昭然若揭,已被越来越大的国家关注,德国、日本等国已推出了多种磁浮交通运输方案。

⑤随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方式粉墨登场,出门只带手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主要提供取现服务的ATM机正慢慢淡出舞台。

⑥这家曾获得众多荣誉的特大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项目招标中出现如此严重、如此低级的造假行为,真可谓匪夷所思。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建立健全海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有利于涉海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的质量.加大涉海企业损害生态系统的经济成本和社会责任。

B.几百万年来,美国弗吉尼亚鹿种延续了一种有效的生存办法——保存了灵活的本性和迅速适直环境,这使弗吉尼亚鹿成为现存最古老的一种鹿。

C.陕西省开展大规模的渭河综合治理,一场关系数百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串起关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会战拉开帷幕。

D.中国证监会发布《养老目标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的初衷是,对养老基金向公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养老金融服务具有重大意义。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王诚回复朋友陈挚:

前日拜读兄长大作,细细品味,忽而有感,不揣愚昧,拙见附后,无意冒犯,还望海涵。

B.小明最近工作比较辛苦,总是早出晚归,但不管早晚,母亲总是恭候在客厅,送出去迎回来,给了他满满的力量。

C.张教授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刘校长接着说:

“张教授的刍议很深刻,希望大家后续的发言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精彩。

D.年龄越来越大,白发越来越多。

人到老年,经常被人问及自己的贵庚,我觉得也是一仵尴尬的事情。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6分)

过去,睡眠呼吸暂停的女性患病人数少于男性。

但近年来,无论男性还是女性,①       。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会升高。

目前的情况是,尽管睡眠呼吸暂停对人体可以产生如此广泛、长期、严重的危害,然而 ②         。

必须强调的是,如果患者具有患睡眠呼吸暂停的高危因素和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夜间睡眠打鼾、憋气,晨起口干,白天嗜睡等,③         ,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21.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古训,它们不仅寓意深刻,而且对人们有警示作用。

请根据示例向大家推荐一条你最喜欢的古训并说明推荐的理由,要求语言简明连贯。

(5分)

  示例:

  古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推荐理由: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凡有所成解的人,往往都善于以别人之长补自己所短。

所以我们要谦虚好学,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才更利于自己的发展。

(1)我最喜欢的一句古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推荐理由:

(不少于4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老农挑着一根扁担,扁担上挂着一个盛满豆汤的壶。

他不慎跌了一跤,壶掉在地上摔得粉碎,而这位老农爬起来后却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

这时,一个人匆忙跑过来对他说:

“你不知道你的壶摔碎了吗?

”“知道。

”老农说。

“那你怎么不转身看看该怎么办呢?

”“壶已经碎了,豆汤也流光了,你说我能怎么办?

”壶摔碎,豆汤流光固然可惜,但毅然决定放弃无用的东西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其实,在学习和生活上,我们也应该学会放弃,应该把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