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0515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4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docx

精编完整版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遵义市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报单位:

遵义农丰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

遵义市红花岗区生产力促进中心

编制时间:

2009年5月28日

一、项目总论

(一)项目摘要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三)编制内容及范围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三、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一)市场发展概况

(二)市场需求现状与预测

(三)目标市场分析

(四)市场竞争力分析

(五)市场风险分析

四、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五、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一)项目区资源条件分析

(二)场址建设条件

六、工程方案、技术方案和经营方案分析

(一)猪群结构

(二)主要工程建设方案

(三)饲养管理技术方案

(四)饲料生产工艺

(五)质量控制方案

七、环境保护

(一)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因素分析

(二)综合利用与治理方案

(三)环境影响评价

八、劳动安全与消防

(一)劳动安全措施

(二)消防

九、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

(一)项目组织管理

(二)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十、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一)建设工期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十一、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二)资金筹措方案

十二、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预测

(二)国民经济评价

(三)财务评价

十三、社会评价

(一)项目实施对社会影响分析

(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

(三)社会风险分析

(四)社会评价结论

十四、风险分析

(一)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二)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建议

十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十六、附件

遵义市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总论

(一)项目摘要

1、项目名称:

遵义市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建设

2、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农业类养殖项目

3、项目建设单位:

遵义农丰科技有限公司

4、项目法人代表:

袁富强

5、项目建设地点:

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

6、项目主管部门:

遵义市红花岗区农牧水产局

7、项目建设期限:

三年(2009年7月-2012年6月)

8、项目投资估算及效益情况

项目投入总资金2230.7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561.52万元,流动资金669.22万元。

项目建成后,年均销售收入2539万元,年均销售利润935.34万元,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52%,投资回收期三年。

9、项目建设规模及目标

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建成后,原种猪存栏400头,二元杂交种猪存栏2000头,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的模式,由公司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饲养技术规程和统一产品销售,形成年出栏30000头(公司猪场出栏10000头、农户出栏20000头)优质生态猪养殖基地。

其中年生产原种种猪2000头,年生产二元杂交种母猪4000头,年生产二元杂交商品仔猪4000头,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生态商品猪10000头。

每年共计生产三元杂交商品仔猪30000头。

项目建设目标:

项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打造优质“农丰”生态猪品牌,运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10、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优质生态猪肉年总产量

项目总投资

万元

2230.74

其中:

建设投资(含建设期利息)

万元

流动资金(铺底)

万元

669.22

年均销售收入

万元

2539

年均总成本

万元

年均增值税

万元

年均销售利润

万元

投资利润率

%

投资利税率

%

投资回收期

5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

52

十一

净现值

万元

1311.3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年中央1号文件);

2、《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

3、《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

4、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03]14号)

5、贵州省农业厅《关于印发<贵州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黔农发[2003]153号)

6、贵州省农业厅、贵州省发展计划委员会、贵州省财政厅、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州省畜牧业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黔农发[2004]40号)

7、《遵义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市发[2002]2号);

8、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红花岗区2006年度畜牧水产工作意见〉的通知》(区府办发[2006]34号)

10、有关设计规范

(三)编制内容及范围

本报告根据国家对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对项目建设的依据、必要性、可行性和条件进行论述,对建设目标、土建工程、环境保护、安全防护、生产工艺、项目管理及运行、项目实施进度、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和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性分析,为项目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都对肉类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大,猪肉消费总量也日益增加,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安全、生态、绿色优质猪肉的销售将呈现更大的市场空间,优质生态肉猪生产将迎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当前,畜禽粪便及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其自身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也对畜产品的安全构成威胁。

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国畜产品的质量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严峻的挑战。

由于受饲料成本、疫病等影响和农副产品价格的更改回归,国内市场猪肉价格由2006年下半年来持续上杨,并且一涨再涨,长期困扰我国广大农民养猪低效,猪肉市场长期低迷的不利态势已经过去,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资金和人力资源不断投入其中,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的猪场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项目建立的生态猪场,将强调生物链建立,推广“三改两分再利用”治理技术,使规模养殖场户粪污染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实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生态环保,以环境友好、动物福利和产品安全为目标,全面实现生态化养殖、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发展的模式,向社会提供安全、优质、生态的“放心肉”。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实施该项目是为了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构建和谐社会。

2、是提高畜牧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在当前,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采用高新技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养猪生产上饲养优良品种和利用优良品种进行多品种、多品系杂交生产优质商品猪,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肉质好,市场竞争力十分强。

在我区,一是生猪出栏率和个体平均产肉量低:

二是存栏生猪的平均产肉量低:

三是饲料转化率低:

四是发展速度慢。

实施该项目,是为了提高生猪出栏率和产肉量,提高生猪肉品质量,提高饲料转化率,加快生猪产业的发展。

3、是发展生态畜牧业,培植我区农村畜牧经济支柱产业的需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为我省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的战略决策,并把建设优质畜禽生产基地作为重点建设内容,为全省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勾画出了美丽的蓝图。

长期以来,区委、区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大力发展生猪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实施该项目,为我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带动相关加工业、服务业、饲料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培植我区农村畜牧经济支柱产业,加快我区畜牧产业化发展进程均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4、是完善畜牧产业链,培育畜牧产业化建设的需要

截至2006年底,全区生猪存栏166484头,其中三元杂交商品猪200093头;出栏248497头,其中三元杂交商品猪163277头。

从2003年开始,我区成功实施了生猪养殖示范村建设、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加大了技术培训和指导,引导农户从传统养殖向现代畜牧养殖转变,并已取得可喜成绩,奠定了较强的养殖基础。

实施该项目,提高畜牧养殖水平,完善畜牧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并基本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管理、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格局。

综上所述,建立红花岗区优质肉猪生产基地,这不仅符合国家有关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精神,也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践行“三个代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体现。

项目建成后,将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本项目建设符合中央的有关精神。

一是2007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建设农业的重要内容。

必须下决心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局面。

加快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千秆、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

发展健康养殖业,健康养殖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二是《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实行标准化规模饲养是生猪生产的发展方向”。

三是2008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

“进一步要求强化各项扶持政策措施落实,加强畜牧业基础建设和生态牧场建设,加快恢复生猪生产,确保猪肉市场供应不脱销、不断档”。

2、本项目建设符合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趋势。

当前,随着规模化饲养比例逐步提高,畜产品生产方式已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畜产品消费由消费型进入追求质量安全阶段。

因此,建设生态牧业园区,走节约型、无污染的循环经济模式,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畜牧业生态学原理设计建设的一种新型畜牧业组织形态,它具有资金集中投入、展示高新技术、实现人畜分离、实行集约管理、龙头企业带动、生态环境良好、畜禽产品优质、经济效益等特点,是集繁育、养殖、加工、技术开发、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标准化现代化牧业园区和优质生态猪肉生产基地,具有极佳的发展前景。

3、本项目建设符合市场的需求。

据权威部门统计,2007年1-11月我国猪肉出口同比减少50.57%,出口额减少了31.06%,而进口量同比增加2.35倍,进口额增加4.06倍。

随着劳务输出量的不断扩大,占我市养殖总量75%的散养户逐渐下降,在全市及至全国都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城市猪肉需求量在不断增加。

项目建设符合遵义市生猪生产实际,符合国际国内市场对优质生态猪的需求,对促进养殖健康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4、具有强有力的技术力量保证。

项目单位以遵义市红花岗区农牧水产局为技术依托单位,聘请区域内相关专家为技术顾问。

红花岗区现有一支具备相当实力的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及管理人才,目前,全区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42人,经过严格招考的村级兽医80余人,其中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5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9人。

这批人才不但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在长期的工作和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完全有能力承担本项目建设任务。

5、交通、通讯便利,水、电、路等设施完善。

全区已实施“农网改造工程、人畜饮水工程、村村通工程”,移动通讯网、联通网覆盖全区镇乡,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项目实施地点距遵义城区16公里,距交通主干道2公里,电视、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通讯四通,基础设施条件完善。

三、市场需求分析及预测

(一)市场发展概况

目前国际先进国家的生猪生产早已走上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道路,从生猪饲养、出栏、宰杀直到猪肉包装,再到送住超市、饭店,都是“一条龙”式的作业。

由于是“规模化经营”而不是“家庭式散养”,其生产经营的规模也就更易于按照预测的市场需求量来调控,从而避免生产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市场供求平衡,保持肉价相对稳定。

同时,也可节省生产经营成本,减少浪费和污染的环节,更便于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检疫、质检等方面的监管,降低其生产经营的风险,减少因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由此带来的市场需求不足。

在现代规模养殖中,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物的使用使畜禽单位产量和产品数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获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和回归自然的意识不断增强,人们渴望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食品。

因而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经验,进一步加大生猪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打造优质生态猪,是避免生猪生产出现恶性循环的有效途径和长远之计。

(二)市场需求现状与预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畜产品生产国,猪肉产量及人均占有量均名列前茅,但产品主要供国内消费,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相当低。

2006年全国猪肉产量为5197万吨,比上年增长4.23%,占生产总量的99.67%。

全年人均猪肉占有量达到39.6公斤,比2005的增加1.3公斤,人均消费量比2005年增加1.23公斤,国内猪肉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到2010年,全国人口将突破14亿,专家预测猪肉消费量年增长3-5%,我国肉类消费还存在着成倍增长的空间。

目前,虽然猪肉价格有小幅下降,但随着我国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城镇化已必将加快发展步伐,城镇人口增长,猪肉产量和消费量仍将呈现较快增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优质生态猪肉将是国际和国内消费的趋势。

(三)目标市场分析

近期目标市场: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养猪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地区的养猪生产已逐步由过去分散型的传统家底副业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生产方向发展,但我国养猪结构仍以农户散养和小规模化饲养为主,市场稳定和供应能力偏弱。

据统计,目前,我国规模养猪增势趋缓,农户养猪仍占多数,由于散养户饲养的品种落后、技术落后、饲养条件差,抵抗市场风险和疫情风险的能力非常差。

就目前国内的生猪饲养结构及生产水平来看,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肉类产品的消费量将增加,优质、高效、安全猪肉和猪肉制品将是国内消费主流,对优质生态猪肉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而周边地区还没有类似产品,所以优质生态猪养殖将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远期目标市场:

目前,我国猪肉产品以出口俄罗斯市场为主的格局不会改变。

输往港澳的活猪,因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变化和猪肉替代品的增多,呈缓慢下降趋势,具有吸引力的出口市场是日本。

日本因养猪成本优势的丧失,成为亚洲最大的猪肉进口国,主要从台湾进口,其次从丹麦和美国进口。

我国具有邻近日本的区位优势和比较成本优势,因而只要在卫生、品质方面增强竞争能力,打造优质生态猪肉品牌,就有可能增加对日本和东南亚市场猪肉的出口,最终进入欧美市场。

(四)市场竞争力分析

我国肉类结构中,猪肉占肉类比重达65%以上,国内肉类消费也以猪肉为主,2007年全国猪肉生产达5970万吨,人均消费猪肉33.8kg。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保健和回归自然的意识不断增强,“瘦肉精”、“三鹿奶粉”等事件的发生,促使人们更加渴望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生态动物产品,此类产品各地市场价格每公斤比普通猪肉高0.8-1.5元左右,经深加工后效益会进一步提高。

本项目采用标准化养殖,生产出来的猪肉光泽红润,瘦肉率高,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竞争力比较强。

(五)市场风险分析

任何项目投资都是存在有风险的,特别是养殖业,涉足因素多,受制约的条件也多。

2007年以来,全国生猪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一是饲料价格上涨;二是受前几年生猪价格低迷的影响,养殖存栏量减少,内需增加;三是随着国家对户籍制度的改革,城市人口增加,特别是大量农民工涌入发达地区和城市,对肉类产品的需求量正逐年上升;四是企业生产,特别是肉类食品加工数量的增长。

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加大,生猪规模化、良种化的进程加快,养殖结构逐渐转型,生猪市场将越来越稳定,猪价涨跌幅度将越来越小,周期也会越来越短,养猪业将慢慢进入稳定利润时期,利润空间将处于20%-30%之间。

我省仔猪、肥猪、猪肉市场价格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上扬,至2007年10月,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仔猪价格20元/千克,肥猪价格10.13元/千克,猪肉价格15.38元/千克。

2008年6月以来,生猪价格一路下滑,至2008年11月份仔猪、肥猪、猪肉价格已降至17个月以来的最低点。

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畜产品价格从12月份开始回升,红花岗区生猪毛重7.4元/千克,猪肉价格还会逐步走向高价位并持续2年以上,现在投资畜牧养殖正是大好机遇。

四、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遵义市农丰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注册资金50万元,法人代表袁富强。

目前,农丰公司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及经营管理人员组建精英团队,致力于优质生态猪肉的开发。

五、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一)项目区资源条件分析

遵义市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地处遵义市红花岗区,位于东经106.54-107.01,海拔高度850米,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黔北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交通中心,是西南重要物资集散地。

区内山清水秀,生态良好,2002年经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监测,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环境”,区内已建设完善的动物冷链体系,动物疫病防、检、治体系严密,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年平均气温13.5-15℃,年降雨量条件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繁殖。

(二)场址建设条件

1、项目建设地自然条件

遵义市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周边无工农业污染,水质良好,水电供应有保障。

场内空气环境和猪舍区生态环境质量符为黄粘土,土壤酸碱度呈微酸性接近中性,土层厚适宜多种果蔬经济作物的种植,更适合饲料作物的种植,为养殖场青饲料的供应提供了保障。

2、项目建设地社会状况及场地现状

遵义市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地界十字界限清楚,权属明晰,与周边农户无任何地界纠缠。

场地为黄色粘土缓坡地,由两个相邻的缓坡组成,面积达1400亩。

可开垦面积800亩,场地有可利用建筑1000平方米,不可再利用建筑面积120平方米。

水、电、路、通讯四通到场,水为提灌供水,现有实施不太完善,需抽水机械和修建蓄水池;电为照明专线到场,无动力专线;路为入场300米沙石路与镇级公路相接;通讯方面有线电话布线到场,联通、移动通讯网络覆盖场地,电信小灵通网络在场地局部地段信号良好。

3、项目建设地的初步评价

综合项目建设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现状以及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结合养殖场建设选址的有关技术要求和相关规定,所选场地距交通要道、公共场所、居民区、学校1km以上,远离学校、化工厂、矿厂、屠宰场、其它畜禽养殖场、垃圾处理场等污染源2km以上,场址排水良好,易于隔离防疫,是遵义市绿色无公害生态种猪示范养殖场项目建设理想的建场选址地。

六、工程方案、设备方案及技术方案分析

(一)、猪群结构

以长白、大约克、杜洛克为基础猪种,自繁自养,生产杂交瘦肉型优质生态猪。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和现有生产水平,考虑场地占地面积和能容纳生猪数量,年产30000头肉猪生产线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方式,采用先进饲养工艺和技术,其设计的生产性能参数和结构见表:

3万头商品猪场工艺参数

项目

参数

项目

参数

妊娠期(d)

114

每头母猪年产活仔数

哺乳期(d)

35

出生时(头)

19.8

保育期(d)

28~35

35日龄(头)

17.8

断奶至受胎(d)

7~14

36~70日龄

16.9

繁殖周期(d)

159~163

71~170日龄

16.5

母猪年产胎次

2.18~2.29

每头母猪年产肉量(活重kg)

1571

母猪窝产仔数(头)

10

平均日增重(g)

窝产活仔数(头)

9

出生~35龄

194

成活率(%)

36~70日龄

486

哺乳仔猪

90

71~170日龄

722

断奶仔猪

95

公母猪年更新率(%)

33

生产育肥猪

98

母猪情期受胎率(%)

85

出生至目标体重(kg)

公母比例

1:

150(人工授精)

初生重

1.2~1.4

圈舍冲洗消毒时间(d)

7

35日重

8~8.5

生产节律(d)

7

70日龄

25~30

周配种次数

1.2~1.4

90~100

母猪临产前进产房时间(d)

7

母猪配种后原圈观察时间(d)

21

3万头猪场猪群结构

猪群种类

饲养周期(周)

组数

(组)

每组头数

(头)

存栏数(头)

备注

空怀配种母猪群

5

5

151

755

配种后观察21d

妊娠母猪群

12

12

121

1452

泌乳母猪群

6

6

115

690

哺乳仔猪群

5

5

1035

5175

按出生头数计算

保育仔猪群

5

5

983

4915

按转入的头数计算

生长育肥猪群

13

13

963

12519

按转入的头数计算

后备母猪群

8

8

37

296

8个月使用

公猪群

52

19

不转群

后备公猪群

12

6

9个月使用

总存栏数

25827

按人工授精计算

(二)主要工程方案

1、规划布局

场址位于红花岗区深溪镇,本项目场址总用地面积1400亩,有可垦面积800亩,场地有可利用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不涉及基本农田,以土地流转租赁形式供养殖使用。

养猪场拟占地面积80亩,场区布局做到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生活管理区严格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

生产区内的各类猪舍,按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排列(见附件三)。

2、主要建设内容

序号建(构)筑物名称单位工程量

一公司猪场

1核心车间猪舍平方米3600

2扩繁车间猪舍平方米16000

3商品猪车间猪舍平方米4600

4引种隔离舍平方米200

5兽医室平方米40

6病猪隔离舍平方米800

7排污沉淀池立方米400

8沼气池立方米20×4

9办公、生活等用房平方米320

10水池立方米

二饲料加工、仓库等平方米1000

三肉联加工车间平方米1000

四养殖户商品猪舍平方米20000

(三)饲养管理技术方案

1、标准多点式生产工艺

实行全进全出口饲养模式,6栋饲养舍之间相距10米以上。

各区域配有专门化猪舍、设备和生产管理人员。

严格做到各生产单元以周为单位全进全出,严格猪群周转和各舍的大小以及规格布局,按设计要求系统安排,形成稳定的生产流水线,使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动态管理。

生产工艺

2、饲养管理

(1)日常管理

①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A、仔猪出生后立即用干净纱布抹去口腔粘液,擦干全身,断脐带。

及时吃足初乳,调教固定奶头,将体弱仔猪固定在前面。

B、做好保温,1日龄~3日龄宜35℃~33℃、4日龄~7日龄32℃~30℃、8日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