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0582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4.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docx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

暑期教师理论学习材料

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充实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那么,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如何定位呢?

概括起来为:

1、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是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第一,老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另一方面教师要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那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怎样去做呢?

(1)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助他们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3)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5)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

(6)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去实验、观察、探究、研讨,使他们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的课堂才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尔泰在《第三次浪潮》中也指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而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我们教师就必须变课堂上的传授者为学习上的引路人。

2、教师将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是教师教得如何,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就会有很多教师为学生成绩提高不上去而苦恼。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就不再单单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著名教育家奥尼舒说:

“教师要把完成活动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独立去获取知识,并补充和扩大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参与所教内容的探索过程,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变单一主体为双主体,在当好导演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活动。

引导的价值是无穷的,因为“给”只是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

很可能,经过教师的努力引导,学生仍然不能知道,但是经过引导和没有经过引导,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很不一样,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都是有效的。

 教师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作为引导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1)以催化者代替领导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以学习者代替无所不能者。

“教学相长”,学生也可能是教师成长的一面明镜。

(3)鼓励学生培养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

(4)以情绪教育代替惟智教育。

重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不能把学生训练成一部应付考试的工具。

(5)以个别创造性代替团体一致性。

重视个人的学习历程与创造才能,激发个人多元智能的真实展现。

3、教师将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进步的协助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是被动的、学习的奴隶。

课程改革中,就要实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的教师:

(1)建立起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师生伦理关系。

要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和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教师首先要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自由充分发展自己,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尊严感和幸福感。

并且还要不断地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同时更要努力加强本身的师德修养,纯化师生关系。

(2)创造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

要建立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首先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品味学习成功的喜悦。

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4、教师将由教材的忠实遵从者变为教材的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教学之外,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了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资料的简单照搬者。

教师一旦离开了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就不知道怎么出考卷。

而在这次课程改革中,由于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并且确立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政策,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要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

基于这种现状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开发者需要怎样去做呢?

(1)教师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

只有对教材烂熟于心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具备教材开发能力。

(2)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不同层次的课程不断丰富,不断完善,采取有效的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我们的学生得到最快的发展。

(3)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能力。

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哪一个学科,如果仅仅是教那么几本教材,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让学生有更快发展的,那些优秀教师都要自己去开发一部分教材,以此来弥补教材本身的不足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锻炼和提高课程开发的能力。

(4)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能力,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领。

教材的开发,是需要教师的知识、能力、水平作基础的,所以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5、教师将由墨守成规的执行者变为教学创新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无法摆脱一些固定教学模式的束缚,结果是教师成为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陈腐观念和制度的忠实执行者,所以有的时候尽管付出了很大努力,结果还是教师教得痛苦,学生学得痛苦,难以出现师生都很愉悦的教学情境。

而课程改革以后,不管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的教学模式如果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桎梏中,不能根据学生的变化与教学观念的变化而创新我们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

所以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了。

教师的创新要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1)体现在教材的处理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会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有突破和创新。

6、教师将由知识的保管者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作为一名想开创出教育教学新领域的教师,应该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

要想成为科研型教师,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

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以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努力去探讨教育教学的规律,研究如何才可以使学生尽快成长的规律,寻找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的规律。

(2)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而寻找到解决的方法。

这就需要我们经常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澳大利亚有一个曾经教了30年物理的中学教师说过:

“在我教学生涯的第一个10年,我认为自己是在教物理。

在第二个10年,我认识到,自己不是在教物理,而是在教探索,教学生如何进行物理方面的探索。

在第三个10年,我认识到我不是在教学生如何探索,而是在对自己进行探索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是在‘提供支持’”。

这位物理教师的话是他实践经验的升华,这种升华就是他不断地用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各种问题的智慧结晶。

(3)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按教学进程进程可以把反思划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仔细斟酌一个问题如何提才能完整地清晰地表达老师的意思,这种对提问方法和策略的思考就是教学前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地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后反思是指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从教育的角度讲,反思性教学能够改进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反思性教学可以全面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使教师成长为研究型的教育者;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才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教师。

树立反思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一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永不满足的意识,不断唤醒自己的内驱力,这样才会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进步。

(4)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出现问题后努力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努力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把问题作为自己不断进步的前进动力,这样问题就会成为你一笔宝贵的财富,就会促使你在教育教学领域内拥有更多的研究硕果。

(5)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

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仅仅做到以上几方面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做一名善于总结经验的“有心人”。

其实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你的教学生涯中都会积累下若干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关键是你会是否把它们整理了出来,你是否把它作为自己资源库里的宝贵资源了,如果还没有,请你马上行动。

教师角色的定位要求我们必须有新的教学行为方式:

做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促进者,做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能的伯乐,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做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做与学生平等相处、和谐发展的知心朋友。

总之,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定位有助于我们尽快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同时有助于我们努力地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事业来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反思一:

新形式下,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

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所谓课堂效益,指在一定时间内课堂教学中产生的效果,学习收获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直接收益。

提高课堂效益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通过师生的默契配合形成合力而达到取得最佳教育教学效果,即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获。

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粗浅地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

有时候我们教师把自己当作演员,只管自己表演,而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讲台上振振有辞,手舞足蹈,而学生在下面很木然,很被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

这里所说的组织者,好比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而不能像维持纪律、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

作为主持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一步步走向学习目标。

要让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习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一种活动,师生关系好,学生便爱听你的课,乐于接受你的观点,对这门课有较高的学习热情,自然课堂效益高。

二、   深入研究,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

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觉得用它来形容教师的工作一点也不夸张。

为什么这样说呢?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目标,研究教法,精选习题等,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情。

要精心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教师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而是要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

学法指导在备课时也要充分考虑好,每节课的学习都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方法、技巧,教师将作怎样的指导,这一点非常重要。

有时侯,为了挑选一个好的习题,要翻阅好几本资料。

如果课备得不精,课堂稀松,没有激情,学生昏昏欲睡,一堂课下来,学生是一问三不知。

有些同学基础差,破罐子破摔,上课心不在焉,甚至睡觉、看小说。

试想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课备得再好又有什么效果呢。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在课堂上批评他们、挖苦他们,而是先了解他们的优点,以此为突破口,课后和他们平心静气地交谈,从而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了课堂效益。

三、优化课堂结构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要有合理而恰当的教学结构和节奏。

课堂结构是指组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配。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进行新课、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这种课堂结构还适用于现在的课堂教学,至今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如果每堂课都按这些步骤安排教学,每个教学环节缺一不可,而且前后的顺序不容颠倒,对各个环节的时间也有大致的规定,这样课堂教学就“模式化”了,就显得过于呆板、没有活力,成了教条主义,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结构进行优化。

坚决去掉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如:

有些知识与旧知联系不太紧密,检查复习可有可无,复习旧知的环节要态度坚决地省去;有的新知在复习旧知过程中就很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此时插入“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就会显得生硬,就会打乱学生的连续思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时的导入新课就显得多余了,此时就要省去导入新课这个教学环节。

合理调整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课前的20—25分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间,所以新知的教学必须要在课前的20—25分钟内完成。

坚决杜绝满堂灌,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看懂的不讲,教师怎么讲学生都不会的坚决不讲。

事实证明,满堂灌的教学效益是极低的,

四、不断反思、永远学习

要不断反思,调整教法,增强教学的适应性,任何优秀教师都不是天生的,他们都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逐步成长起来的。

,作为现代教师要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价值。

教师要善于自我总结,及时了解教学效果。

随时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这是提高课堂效益的现实途径。

有时候,前面班课上的不理想,下课以后就要想一想,下一个班能不能换另一种讲法。

五.探索多种媒体的有机结合

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

课堂上要合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恰当结合使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进行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大大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

如讲细胞分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课堂效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只有正视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前充分备课,课堂上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教师的辛苦换得学生的轻松,从而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益。

反思二:

你打算从哪些方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

师生关系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当前,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师生伦理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

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学生权利经常的不到应有的保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

新课程的强调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

为此,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

其次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

表现为对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第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法制意识淡薄是侵犯学生权利权利现象屡屡发生和广泛存在的内在原因。

所以,教师一定要提高法制意识,明确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

我们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积极性和能力。

同时,也要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而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总之,师生伦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部分,我们应面向新时代,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促进个性发展的师生伦理关系,真正使师生关系发出迷人的光彩。

这将成为本次课程改革最亮丽的风景线。

创造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教师要真诚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心,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

我们相信,教师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第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改进教学活力,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

第三、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

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教师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

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有个性魅力的人。

总之课程改革需要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为此,需要教师全身心的真情投入,需要在完善教学活动和完善个性两个方面共同努力。

反思三:

结合本校、本班实际谈谈你对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看法

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当合作走入课堂,成为课堂学习的重要理念后,合作学习方法不断涌现。

如何组织小组有效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成为当前的主要问题,对此,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希望与同仁分享。

 一、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1.小组的划分

       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我将班内的52名学生分成8个合作小组,1-4组每组8人,5-6组每组10人。

2.小组的建设

       

(1)组内的划分:

为了实施真正的合作,还要缩小规模,小组内再划分为A,B两个小组(以4人一组为主),实施组内竞争;在此基础上我还推出2人小小组的合作形式,即根据学科成绩好坏,取长补短,实施优略互补,成立的2人互帮互助小组,为后进生谋求出路。

这样就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合作组(大组8人、小组4人、小小组2人)。

小组一旦建立,一段时间内要保持稳定,一般不作调整。

       

(2)组长的指导:

组长是小组的灵魂,是教师的好帮手。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组长:

①如何调动、保持全体组员的积极性;②如何把握激励组员的时机;③如何组织实施小组的合作学习;④如何推荐汇报交流的代表;⑤如何对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方法、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⑥如何以身作则、全身心投入小组工作。

       (3)起好组名:

学习小组的命名源于小组成员,凝聚着小组全体成员的智慧,体现了他们对学习、生活的共同认识和向往。

我以为,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在小组的命名上多下功夫,力争在命名上就体现出小组特色。

例如:

3组起名为星耀(群星闪耀之意),可组徽画着杂乱的几颗星,我建议他们:

要画8颗,一大两中五小,大的代表组长,两颗中等的代表小组长,其余五科代表组员,而且要画成扇形,象征着小组的团结与和谐,人人努力发光。

       (4)合理分工:

做到“两个明确,一个到位”。

一是明确小组合作的规则与方法,使学生能合作,会合作;二是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设立了七个岗位,分别是:

仪容仪表;学习态度;文明礼仪;纪律素养;劳动卫生;爱护公物;体育锻炼。

每组组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报岗,对全组其他成员实施管理。

最终实现:

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

一个到位是指及时将合作学习评比结果在固定展示台上公布。

       二、以评价为保障实施动态管理

       1.学习方面评比周最勤奋团队

       

(1)出勤与学习。

早晨到校排在前15位且认真学习的学生,每人次加1分;迟到一次扣2分。

       

(2)课堂上的学习。

①解答问题积分制。

对学生“劳动成果”按照设定好的加分制度及时记录,每节一记录,一天一小结,一周一总结,总结结果要及时上评比台,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不断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出于对学生的尊重,根据前面划分的组号,一号解答问题正确加1分,8号解答问题正确加8分。

这样有利于调动后进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②“订正对方”加分制。

经过一段的实践探索,一些问题令老师们困惑。

课堂上,老师将本节内容分成若干“板块”由各小组分工完成,这时就出现了小组成员只关注本小组的探究内容,对其它小组的内容漠不关心,更有甚者,在小组成果展示时,许多学生不知其它小组展示的内容,课堂实效大打折扣。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是要注重预习内容的分工。

在预习课的前期,没有分工,教学的全部内容也是全体学生预习自学的内容。

到预习的后期,小组再重点突破若干“板块”。

二是要在展示课堂上,每个小组展示的内容是其他小组评价的内容,凡指出一处错误,扣除展示小组1分,加到指正的小组身上,如果别的小组还有更加科学合理的解释,根据“学术价值”进行加分。

这样一来,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关注其他小组问题程度加强了,课堂效率明显提升。

③“创新性答案”奖分制。

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我们都要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采取发散思维方式创新性地整合答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

对于角度新又简洁的答案给予加分奖励。

创新性答案给小组加5分,有新意的答案加3分,照本宣科式的答案加1分。

       (3)课下作业完成情况。

被老师点名批评不完成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