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068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精品教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

水沸腾,有蒸汽,玻璃片有水滴

1-2

蓝色块状的胆矾

蓝色块状的胆矾变成蓝色的粉末状

蓝色的粉末状胆矾

[归纳]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讨论交流]例举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合作探究二:

化学变化

[演示实验]课本P6[实验 1-3][实验 1-4]

[观察现象]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后的物质

有无新

物质生成

1-3

蓝色胆矾溶液

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

1-4

颗粒状石灰石

二氧化碳气体等

[归纳]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其它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讨论交流]例举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的例子。

[知识迁移]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要了解物质发生的变化,必须从观察入手,在观察中思考,对观察到的变化条件、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地分析和归纳,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

[归纳]这种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说明]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强调]最能说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

[阅读]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归纳]化学反应中伴随的现象有:

发光、发热、变色、产生气体、沉淀,这些可帮助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但有这些现象发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合作探究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提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相互联系的,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讨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否相互联系的?

两者之间关系如何?

[交流与展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三、达标检测

1、下列自然现象中存在着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B形成酸雨C形成沙尘暴D雾的形成

2、下列变化可能是化学变化的是()

A燃烧B爆炸C挥发D汽化

3、成语被誉为中华语言瑰宝。

下列成语中其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死灰复燃B.磨杵成针C.滴水成冰D.积土成山

4、证明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开灯时灯泡先通电后发光B.做家具时木材先锯断后加工

C.水结冰,有液态变为固态D.蜡烛点燃时先熔化后燃烧

5、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B水蒸发C鸡蛋变臭D木材制成桌椅

6、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学习反思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第2学时

1、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能准确区别物质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初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2、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3、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重点1、物质的性质。

2、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难点:

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

预习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回答下列问题:

1、物理性质。

包括:

,如:

2、化学性质,

包括。

如。

二、课堂探究

物质的化学性质

[问题讨论]汽油燃烧、菜刀生绣,这种性质在什么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投影归纳]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交流]生活中,哪些性质表现出物质的化学性质?

[展示]

物质的物理性质

[问题讨论]上述提到的滴水成冰、酒精挥发以及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媒体投影归纳]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属于物理性质。

[阅读]学生阅读有“物理性质的几个基本概念”

[交流]

[展示]⑴熔点和沸点

⑵密度

[强调]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是很重要的。

物质的熔点、沸点和密度以及大气压强等数据,在物理、化学等手册上一般都能查到。

合作探究三:

正确描述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探究活动]实验1—5“展示集气瓶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注意闻气体的正确操作。

[讨论交流]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别它们。

[点拨]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是不能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则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区别方法:

①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火焰熄灭是二氧化碳,烧得更旺的则是氧气;

②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变浑浊的是氧气。

[迁移]我们在生活中了解到很多事实,如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酒精用于燃料,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这些事实都表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固体酒精用于燃料B.用铝做成锅

C.用石墨做电极D.用铜制造导线

2、下列各种物质中,颜色、状态都相同的是()

A.空气和天然气B.铁和铜

C.水和植物油D.酒精和食盐

3、加热少量白糖,白糖先熔化后变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该实验研究了白糖的()

A.物理性质B.变化C.制法和用途D.组成

4、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固体   B.咸味

C.易溶于水  D.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

5、叫做物理性质,如。

叫做化学性质。

6、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

7、钛被称为“21世纪金属”,钛制的坦克、潜水艇、军舰没有磁性,不会被磁性水雷发现,这属于性质(填“物理”或“化学”,以下同)。

钛可以代替不锈钢,抗腐蚀性强,这是钛的性质。

镍钛合金具有“记忆”功能,变形后加热到95℃以上便可恢复原形,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形状记忆反应”,这属于性质。

8、在常温条件下,蔗糖是一种色的固体,它(填“易”或“难”)溶于水。

蔗糖受热变黑,发生了,因为该过程中有生成。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第3学时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2、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3、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预习蜡烛燃烧的现象、蜡烛火焰的构造并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学生蜡烛、火柴等准备情况。

2、蜡烛火焰的构造。

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组成

颜色

状态

密度

硬度

燃烧时

火焰的分层及温度

烛身的变化

生成的产物

熄灭后

二、课堂探究合作探究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课本P13表)

1、陈述:

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秘。

2、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

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

[

(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

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

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

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

(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

1、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

⑴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

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

[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⑵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

[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

如果没有风,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轻微的闪动。

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

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

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

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

⑵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

[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蜡烛是湿热的,而且很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离火焰较远部分蜡烛仍是冰冷的,硬的。

燃烧着的蜡烛顶部受热溶化形成一个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态石蜡储存于凹槽中,浸没着灯芯。

⑶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的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

这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

2、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

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

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1)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

(2)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

(3)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3、指导学生:

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

[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4、提问:

通过探究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

有什么感受?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A.水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水D.灰烬

2.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石蜡

3.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都存在着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给呼吸,人如果长期呆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窒息而死,因此,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会进行灯火实验,原因是:

4.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会。

结论:

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是、  、   。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上(如右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在   处(填字母)的火柴梗的最先碳化。

结论:

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第4学时

3、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能力。

过程与方法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预习①收集一瓶人呼出气体的方法

②验证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水蒸气含量的方法,并回答下列问题:

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有哪些主要区别?

二、课堂探究合作探究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课本P15--16表)

1、进入实验室探究之前,给学生提供三条信息:

(见第14页)

2、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实验仪器放好,然后让学生收集“呼出的气体”。

步骤如下:

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

然后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

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教师演示,让学生根据示范收集“呼出的气体”)另外,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1)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一些;

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

(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

[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燃烧时间要长;

说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或者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

说明书了什么?

[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

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

4、结合上述实验,提问:

以上实验说明了的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

5、总结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人每天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看来实验确实是我们探索问题的好帮手,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认真对待实验,运用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

1.人呼出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A.水蒸气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氮气、水和氧气等D.氧气

2.从冰箱取出瓶装的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3.小明用如图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2是否比吸人的空气中的CO2含量多”的探究实验。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现象,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2)小明想进一步了解人体呼出和吸入的气体中的CO2含量变化的原因,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这是由于在人体内的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了交换。

第三题装置图

4.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

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

实验步骤

验证依据

(1)

(2)

根据

判断CO2含量不同

(3)

判断O2含量不同

(4)

判断水含量不同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1)第5学时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

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2、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

1、在本课题材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2、首先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得到启示,然后学生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自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解。

3、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

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

难点:

使用仪器的注意事项。

你能说出实验室有哪些常见仪器吗?

认识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

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存放药品的仪器:

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加热仪器:

酒精灯

计量仪器:

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分离仪器:

漏斗

取用仪器:

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

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

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媒体投影仪器用途及注意事项

1、试管

⑴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c、收集少量气体

⑵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

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2、试管夹

夹持试管

①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1/3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

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3、玻璃棒

(1)用途:

搅拌、引流(过滤或转移液体)。

(2)注意事项:

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3、酒精灯

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

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

(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4、胶头滴管、滴瓶

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沾污滴管

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④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试剂相互污染)。

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5、铁架台(包括铁夹和铁圈)

用途: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操作。

6、烧杯

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

7、量筒

量取液体的体积

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

8、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

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

②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器。

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毛玻璃片遮盖

③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沙。

9.蒸发皿

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

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三、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仪器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的是()

A.试管B.广口瓶C.量筒D.烧杯

2.取用块状固体可以用(),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可以用()

A.手抓B.药匙C.镊子D.纸槽

3.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 

A.集气瓶  B.量筒  C.试管  D.烧杯

4.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中,正确的操作是( 

A.用镊子 B.用玻璃棒 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直接倒入

5.下列仪器中不可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 B.烧杯 C.燃烧匙 D.蒸发皿

6.实验时,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仪器是( 

A.量筒 B.集气瓶 C.试管 D.烧杯

7.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      ;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      ;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      ;

(6)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