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093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格式.docx

A.而刘夙婴疾病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铸以为金人十二

4.下列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B.蹑足行伍之间C.委命下吏D.聚之咸阳

(二)《陈情表》

臣密言: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5.下列句子中重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无应(照应)门五尺之僮臣之辛苦(辛酸悲苦)形影相吊(安慰)

B.躬(亲自)亲抚养外无期(期望)功强近之亲舅夺(改变)母志

C.寻(不久)蒙国恩未曾废(废止)离听(准许)臣微志

D.具以表闻(使……闻)夙婴(缠绕)疾病拜(授官)臣郎中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1)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B.

(1)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2)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C.

(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2)谨拜表以闻

D.

(1)而刘夙婴疾病

(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8.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张良出,要项伯却匈奴七百余里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于嗟鸠兮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而征一国者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D.合从缔交零丁孤苦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三)《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9.下列“乎”字用法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相同的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以吾一日长乎尔

10.下列句式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求人可使报秦者

B师不必贤于弟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金千斤,邑万家

D而君幸于赵王学于余

11.下列“之”字用法,与“辍耕之垄上”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B郯子之徒送孟浩然之广陵

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一僧欲之南海

12.下列划横线字与“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中“日”用法全部相同的是()

A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内立法度

B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C天下云集响应余嘉其能行古道

D雄州雾列俊采星驰急于星火

2、文学常识(6分,每题2分)

13.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C.庠序,指的是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

《孟子》中有: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4.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

经指儒家经典著作;

史即正史;

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

B.沙门,是出家的佛教徒的总称,也指佛门。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意思是“觉者”。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C.在古代中国,名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

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所取,女子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没有取字的权利。

D.《春秋公羊》是《春秋三传》之一,《春秋》是编年体史书,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很难理解。

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

15.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是《诗》《书》《礼》《易》《论语》《春秋》的合称。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就是“六经”。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三、文言断句、实词推断。

(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曹利用,字用之,赵州宁晋人。

父谏,擢明经第,仕至右补阙,以武略改崇仪使。

利用少喜谈辨,慷慨有志操。

谏卒,补殿前承旨,改右班殿直。

帝谓辅臣曰:

“曹利用晓方略,尽心于事,其以为广南安抚使。

”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岭南平,迁引进使。

16.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B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C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D利用至岭外遇贼/武仙县贼持健标/蒙采盾衣甲/坚利锋镝不能入/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遂斩首以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

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

父为郭汜所害。

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

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1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B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C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D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

(3)结合语境推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每题2分)

渤海鲍宣妻者,桓氏之女也,字少君。

宣尝就少君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

宣不悦,谓妻曰:

“少君生富骄,习美饰,而吾实贫贱,不敢当礼。

”妻曰:

“大人以先生修德守约,故使贱妾侍执巾栉。

既奉承君子,唯命是从。

”宣笑曰:

“能如是,是吾志也。

”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

拜姑礼毕,提瓮出汲。

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尝就少君父学就:

跟从B.习美饰习:

习惯

C.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悉:

全、都D.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挽:

乘坐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以女妻之  妻:

嫁给B.装送资贿甚盛盛:

众多

C.更短布裳更:

又D.提瓮出汲汲:

打水

四、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14分)

赵不忧,字仁仲,嗣濮王宗晖曾孙也。

初补保义郎,绍兴二十七年登第,调金华丞。

治县豪何汝翼,械请于郡,编隶他州,邑人慑服。

除永州通判。

郡岁输米,倍收其赢,民病之,不忧言于守,损其数。

帅司檄不忧录靖州狱,辨出冤者数十百人,靖人德之。

除知开州。

开州俗鄙陋,不忧为兴学,俾民知孝义。

民绝斗争,夜户不闭。

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

转夔州转运判官,开州人数千遮城门,不得行。

改成都路转运判官。

适岁饥,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

比至,下令曰:

“米至矣。

”富民争发粟,米价遂平。

唯朱氏独闭籴,邑民群聚发其廪。

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

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吏盗金,减役夫,堰不固而圮,田失水,故岁屡饥。

不忧躬视,操板筑,绳吏以法。

黎州青羌奴儿结反,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

依故事,富人出粮,而下户以力致于边。

不忧曰:

“民饥,不可扰也。

”以籴余米发卒运之。

朝廷命不忧摄制司。

初,官兵败,前制使遣人赂奴儿结以和。

“奴儿结,吐蕃小族也,今且和,若大族何?

”不听。

居官所至有声,立朝好言天下事。

时布衣上书狂悖,多抵罪,不忧谓太上皇帝不罪言者。

帝可之。

既嘉其忠谅,每宴禁中,帝与之饮酒,顾谓皇太子曰:

“此贤臣也。

”不忧性笃孝,生七岁,遭父北迁,每思慕涕泣。

不忧以文行训勉族属,荐其秀杰者,奏新学宫,增广弟子员。

置自讼斋,使有过者读书其中,人人感励。

淳熙十四年卒,年六十七。

赠开府仪同三司,封崇国公。

(节选自《宋史·

赵不忧传》)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诸司交荐,以比古循吏循:

巡视

B.操板筑,绳吏以法绳:

制裁

C.制司调兵往戍,属不忧给饷属:

吩咐

D.朝廷命不忧摄制司摄:

代理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年号是用来纪年的名号,如绍兴、元丰等,后世也曾用来称呼皇帝。

B.登第,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因科举考试中分等第而得名,又称“下第”。

C.军,宋代行政区域名,曾见于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中的“为奉化军节度”。

D.禁中,又叫“禁内”,指帝王所居之处,因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得名。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忧无畏果敢,严厉惩治豪强。

他担任金华丞,惩治土豪何汝翼,将其刑拘后押送到州府衙门,最终使其被其他的州所编管,当地人因此畏惧折服。

B.不忧移风易俗,受到百姓拥戴。

他治理开州,为百姓开办学校,使百姓知晓孝义,开州民俗焕然一新;

在他离任开州时,百姓挡住城门表达不舍之情。

C.不忧明辨是非,遇事思虑深远。

起初官兵战败,前制使以贿赂敌方首领的方式求和,他不同意前制使的做法,认为讲和的对象应该是大族而非小族。

D.不忧关心族人,注重文行教化。

他训勉族人,举荐其中的杰出者,请求开办新的学校;

设立自讼斋,让有过失者在那里读书,人人受到感动和激励。

2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适岁饥,不忧行抵泸南,贷官钱五万缗,遣吏分籴。

(4分)

译文:

(2)不忧抵朱氏法,籍其米,黥盗米者,民遂定。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卢柔字子刚。

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

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

宗族叹重之。

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

司徒、临淮王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

军中机务,柔多预之。

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冠军将军。

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

“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

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

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去矣,策之下者。

”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既知柔所制,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

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

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

赢粮冒险,经数百里。

时属秋霖,士卒冻馁,死者太半。

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

大统二年,至长安。

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

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

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

书翰往反,日百余牒。

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

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中书舍人。

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

后拜黄门侍郎。

文帝知其贫,解衣赐之。

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

孝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

卒于位。

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于世者数十篇。

(选自《周书·

卢柔传》)

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B.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C.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D.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

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邑,又称食邑,是古代君主赏赐给臣子的封地,以此地的租税作为其俸禄。

B.牒,有时指我国古代官府的文书,如“牒文”;

有时指官方颁发的为证明某事的文件,如“度牒”。

C.起居注,是我国古代对帝王言行的记录,多由专人负责,是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中国古代帝王把冬至日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活动,此即“践阼”。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卢柔文笔出众。

他不到二十岁时就懂得写文章,替贺拔胜写的奏表得到武帝的赞美,他有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流传世间。

B.卢柔为人孝顺。

他幼年被叔母收养,虽然叔母待他严苛,但他仍将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因此被宗族看重。

C.卢柔善于出谋划策。

他在贺拔胜手下时,参与很多军事要务,后来又给贺拔胜提供了对付高欢的上、中、下三种策略。

D.卢柔忠于职守。

他冒险跟随大军艰难行军,后来迷失道路险些被冻死。

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百余件文书。

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2)赢粮冒险,经数百里。

(4分)

五、28.理解性默写(24分,每空1分)

(1)《阿房宫赋》中,以“,”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2)《逍遥游》指出,“,”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3)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的芬芳与光彩同时具备,用“”一句表达自己美好的品质没有亏损。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感叹“人生如梦”后的行为表现是“”。

(5)白居易《琵琶行》中“”一句借助对月色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琵琶乐的巨大魅力。

(6)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小楼昨夜又东风勾起作者故国之思,而“”一句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7)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

(8)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9)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来侧面表现洞箫声极富感染力。

(10)在《诗经氓》中,借淇水和低湿的洼地来说明任何事物都有一定限制的两句是“,”。

(11)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急流和瀑布飞泻,发出巨大声响的诗句是“,”。

(12)杜甫在《登高》中目睹苍凉秋景,不由得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的名句是:

“,”。

(13)在《锦瑟》一诗中化用典故鲛人泣珠、良玉生烟的诗句是“,”。

(14)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两句描绘了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画面。

六、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29.在一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多位网络“大咖”坐到一起,回答网民的提问。

其中问题之一:

请问在你们眼中,00后群体最需要的是什么?

网络“大咖”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各不相同:

有的说00后群体最需要的是掌握在网络上学习的技能;

有的说最需要的是要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满足;

有人说00后群体最应该学会的是如何与他人相处;

也有人说他们最需要的其实是个人的独立与自律。

你认为00后群体最需要的是什么?

请联系访谈背景和对象,给00后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理解。

要求: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呼兰一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一、文言基础

1.答案B吝惜

2.答案B名作状/使动/形作名/名作动

3.答案D

4.答案A

(二)陈情表

5.答案:

B解析:

期,指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6.答案:

C解析:

C项中

(1)

(2)都是使动用法,“使……听到”。

A项中

(1)形容词,微小的;

(2)形容词,卑微的。

B项中

(1)副词,特意;

(2)副词,特别。

D项中

(1)副词,早时、向来;

(2)名词,早晨。

7.答案:

D解析:

D项古今意义相同。

洗澡,这里是比喻义。

A项古义是“成人自立”;

今义是“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B项古义是“申诉”;

今义是“说给别人听”。

C项古义是“辛酸,苦楚”;

今义是“身心劳苦”。

8.答案:

B

(三)师说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A

二、文学常识

13.答案B(嫡长子继承制,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14.答案C(“女子没有取字的权利”错。

例如;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

15.答案A(此处“六艺”指的是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三、文言断句与实词推断

(一)16.A

【参考译文】曹利用,字用之。

曹利用少年时喜谈善辩,胸怀大志,刚正有节操。

父亲曹谏死后,他补任殿前承旨,后改任右班殿直。

皇帝对辅佐大臣说:

“曹利用这个人精晓策略,又办事尽心,一定要任命他做广南安抚使。

”曹利用前往岭外,在武仙县遇上强盗。

强贼手持锐利的标枪,护着彩色的盾牌,衣服盔甲坚实,锐箭也射不进。

曹利用让士兵手持大斧长刀先将盾牌砍破,才将强盗斩首示众。

岭南平定后,升任引进使。

(二) 

17.B

【参考译文】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

世代有美好的品德,是西州的大户人家。

他的父亲被郭氾所害。

鲁芝从小流离失所。

十七岁时迁居雍地,致力于文化思想研究。

被郡守举荐为上计吏,后被州郡征召为别驾。

魏车骑将军郭淮是雍州刺史,非常敬重鲁芝。

被举荐为孝廉,被授予为郎中。

后被封为鲁芝为骑都尉、参军事、代理安南太守,再后来又升任为尚书郎。

曹真亲自督促关右军务时,鲁芝又参与大司马府的军机大事。

曹真去逝后,宣帝代替曹真督促关西军务,于是任命鲁芝参与骠骑军事,后调任天水太守。

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人口一直在下降,盗贼四起。

鲁芝竭力镇守防卫。

又建立集市贸易,几年的工夫,被掠夺的土地都收复了。

(三)

【参考译文】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渤海鲍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儿,字少君。

鲍宣曾经跟随少君的父亲学习,少君的父亲看重他的清贫刻苦,因此把女儿嫁给了他,陪送(给女儿)的嫁妆非常丰厚。

鲍宣不高兴,对妻子说:

“你生在富贵人家,习惯穿着漂亮的衣服和佩戴着漂亮的装饰,可是我实在贫穷低贱,不敢担当大礼。

”妻子说:

“我父亲因为您有修养,品德高尚,信守约定,所以让我拿着毛巾梳子(服侍您)。

既然侍奉您,(我)听从您的命令。

”鲍宣笑着说:

“(你)能这样,这是我的心意了。

”少君就全数退回了那些侍从婢女及服装首饰,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汉代贵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长衫),与鲍宣一起拉着小车回到家乡。

(她)拜见婆母礼节完毕后,就提着水瓮出去打水。

(她)修习为妇之道,乡里的人都称赞她。

18【解析】选D。

D项,挽:

拉。

19【解析】选C。

更:

改穿、换。

(一)文言文1

20.A(“循”的意思是“遵守”。

“循吏”是指循礼守法的官吏。

21.B(“下第”错,它与“落第”都是科举考试不中的意思。

22.C(“讲和的对象应该是大族而非小族”错,原文并未表达认同讲和特别是认同与大族讲和的意思。

23.

(1)适逢饥荒年份,不忧前往泸南,借入五万缗官钱,派吏人分别买进粮食。

(“适”“贷”“籴”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2)不忧使朱某伏法,没收他的米,把抢米者处以黥刑,百姓于是安定。

(“抵……法”“籍”“黥”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参考译文】

赵不忧,字仁仲,是嗣濮王赵宗晖的曾孙。

不忧最初补了保义郎官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及第,调任金华县县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