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思维能力概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095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思维能力概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思维能力概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思维能力概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思维能力概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思维能力概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思维能力概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思维能力概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思维能力概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思维能力概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思维能力概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思维能力概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思维能力概述Word文档格式.docx

《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思维能力概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思维能力概述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思维能力概述Word文档格式.docx

著名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三大需要:

安全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人脑的潜力是无限的,实际上只发挥了20%,还有80%尚处在沉睡状态。

教育是人生能量开发的重要手段。

21世纪的基础教育应该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以及为适应未来社会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能力的初步形成列为最重要的任务。

②人本以心理学认为:

“发挥人的潜能、超越现时的状态,是每个人的基本要求,学校要提供维护和发展的条件,把教学目标确定在挖掘学生的潜能上。

③学生的潜能越是得到开发,其思维能力就越是得到发展。

一、创设环境,让学生放胆思维

学生思维能力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环境。

马克思指出:

“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④法国著名教育家黑尔维修说:

“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菲尔变成画家。

”⑤教师要将学生置于一个有尊严、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位置上,营造平等密切配合的教学氛围,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

学生在安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才能有自信。

身心才能健康地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轻松愉悦的环球部,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才会变得敏捷,这样能力加速知识的接收、贮存、加工、组合及提取的进程,知识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

1、密切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心里距离缩短,感情相通,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把他们放在平等的的地位上,用科学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对学生倾注无私和理智的爱。

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学生会从教师的言行中逐步体会到,释放出巨大的生命能量。

反之,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唯我独尊,居高临下。

认为学生是“蠢猪”、“死脑筋”之类,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被禁锢。

久而久之,真的成为预言中的不幸。

因此,教师应密切师生关系,使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严父慈母。

2、建设互助互勉的班集体。

优秀的班集体是让学生潜能发挥的良好环境。

小学生特别需要周围人们的尊重、理解,同学之间互相尊重、互助互勉,他们感到在同学心目中有地位,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他们的思维就活跃。

如果同学之间互相妒忌、猜疑、讥笑、挖苦,他们的自信心受打击就会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思维。

教师应引导学生确立奋斗目标,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团结协作,使每个学生都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以利教学中顺利点燃其思维的火花。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思维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要让学生乐于思维,必须激发兴趣。

皮亚杰指出:

“所有智力学而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⑦兴趣是思维的动力。

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注意力就集中,求知欲就旺盛,思维就敏捷。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兴趣的本质是需要。

需要是人们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当人们有某种需要,就会产生需要,就会产生愿望,寻找满足需要的办法。

人的潜能主要是欲望和潜在的需求,人的需求大部分是后天形成的,每个学生的需要都要经历从小到多、从弱到强、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欲望和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

如获得知识的需要,享受美的需要,好奇心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被人疼爱的需要等。

实现需要的欲望越强烈,可能发挥出来的潜力就越大。

原有的需要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需要,推动人们去努力。

兴趣的激发是指把学生的学习需要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

教学生学习,其本质是教学思维。

托尔斯泰指出: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

”⑧要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教师必须了解其兴趣特点,他们对学习过程中的外部活动易产生兴趣,对具体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对游戏性的活动,对生动离奇、惊险的故事饶有兴趣,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知识和抽象的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学习兴趣需要激发。

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是他们思维的过程。

1、教学设计设悬布疑,吸引学生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其思维能力的主渠道,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从问题开始的。

语文教学,教师应恰当地运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此外,还应注意根据教材的特点,循着课文的思路步步设疑,使学生产生旧悬念。

因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在兴趣发展的初级阶段,易被新奇和新颖的事物吸引,这时的兴趣有直观性,但往往是短暂的、不稳定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调动其积极情绪,使其兴趣走向稳定。

我们知道小学生特别具好奇心,布疑则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形成探究反射,产生强烈的求知需要,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这样,就能有效地调动学习动机的“指挥性功能”,使始终沿着既定目标前进,保持经久不衰的探索兴趣。

课开始兴趣生;

课进行,趣更浓;

课结束,趣犹存,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设置怎样的悬念呢!

这要求所提的问题难易适度,面向全体学生,让全班绝大多数同学都有思考问题的需要。

认知心理学认为:

当一个指定的实验情境已经得到完全适应,某人已经全部了解这个问题时,那么,他对这个问题是没有兴趣的;

一个全新的情境,它和某人的认知结构毫无关系,同样是不会引起兴趣的。

只有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的情境既有适应因素,又有不适应因素时,这种不平衡性才能激发起建立新的平衡的欲望,这时的兴趣水平才是高的,所以教师设的疑太难或太易都不利吸引学生的兴趣,应落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上,即“跳起来摘桃子”程度。

2、教学导入,讲究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努力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生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⑨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导入应灵活、新颖、有目的、有针对性、启发性、直观形象。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及心理特点,或创设情境、或操作演示、或以旧引新、或设疑问难、或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或展示学习前景,进行目标激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思维。

导语应简洁、声情并茂,尽快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中。

如一位教师教学《赤壁之战》,先板书“战”字,提问:

“看这个字,你们想到些什么?

”“你知道哪些战争?

”学生答后,教师说:

“我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就有三万人战胜八十万人的,这就是本课我们要研究的‘赤壁之战’。

”教师把课题补充完整,追问:

“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教师这样导入,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积极思考,纷纷提出问题。

三、导学引探,让学生发展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⑩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布鲁纳强调:

“学生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参与知识的建立过程能不断提高智慧潜力。

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在导学引探上多下功夫。

1、引导学生自读生疑,提出问题。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差,就会直接影响其思维的发展。

阅读就得“读”,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让他们读。

读是思维的导火索,我国语文教育家蒋仲仁先生说过:

“就语文,朗读最重要。

”阅读教学应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读为根本,练为主线。

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开展多渠道、多方式、多角度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思维、感悟、发现问题。

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平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指发现对象特征、捕捉存在问题的能力,是创造思维的关键。

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凭借观察。

梁启超说:

“凡科学上的重大发明都是由于善于观察。

学生要问需有疑,教师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联系平时的观察及生活、学习、经验,大胆质疑。

读后引导学生发现、归纳问题。

如教学《田忌赛马》,一位教师简介了田忌及古时的赛马情况后,让学生读题、审题、提出问题:

“田忌与谁赛马?

”“谁胜谁负?

”“为什么?

”学生急于寻找答案,如饥似渴地看起课文来。

了解到田忌与齐威王赛马,初赛失利,再赛反败为胜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读课文有关段落,学生又提出问题:

“田忌为什么能转败为胜?

”“他们怎样赛的?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抽象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多设“动”境。

教育家皮亚杰指出: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一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向前发展。

”(《福建教育》2000年第9期第40页。

)小学生大多好奇、活泼好动,什么都想看一看、试一试。

因此,能让学生动的,应让学生合理的“动”,在“动”中学习、理解、运用知识、发展能力。

眼“动”,培养观察兴趣和能力;

耳“动”培养信息接收能力;

口动,培养阅读、口头表达能力;

手动,培养实践操作、书面表达能力;

脑“动”提高思维素质。

教师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情境中的有得因素,让学生多种感官和思维器官协同发挥作用。

必要时适当地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材料和线索进行启发诱导。

如,教学《田忌赛马》,我引导学生探究田忌为什么能转败为胜,他们是怎样赛马的,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动手画比赛双方初赛、再赛马的出场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再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段落,让学生发现田忌初赛失败的原因。

3、引导学生联想想象、形象思维。

想象是智力的翅膀,是发明创造的先导。

爱因斯基指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学生的联想能力强,想象丰富,他们发散思维的品质就高。

首先应启发学生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世间的事物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人与事物、环境、时间的联系,注意事物在发展,时间在推移,环境在变化,想象应合理。

如观察单幅人物画面,可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人物之间的联系。

想象画外的人与物、情与景、因与果,使学生从形中把握到神,从静中见到动,从人物表象的动态中看到内在情感活动的起伏和变化。

学生想象,对旧形象的加工改造,其实是形象思维的过程。

教学《田忌赛马》,我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品味“胸有成竹”等词及孙膑的话,引导学生想象孙膑的形象,认识他善于观察、分析、比较,通过品味“得意、夸耀、讥讽”等词及齐威王的语言,引导学生想象齐威王的形象,认识他的骄傲自大,以致再赛失败,“目瞪口呆”。

4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辩证思维。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下,讨论、交流。

因儿童的思维常以事物外部的个别的特征为依据,很难作出全面的本质的分析。

“人脑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分,但都需要辩证。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提示主观和客观、事物的孤立和联系、量变和质变、表象和实质、片面和全面的问题。

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学习气氛,调动群体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它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使思维和信息多向交流。

这样,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会更绚丽,学生的自信和成就感也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

5、引导学生合作竞争,多路思维。

华东师大杨再隋教授指出:

“评价一堂课,不仅要看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还要看教学思想是否端正。

其核心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确立,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否体现,学生的主题活动过程是否优化,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否深入,是否发展了他们的智慧潜能,展示了他们生命的活力。

”我认为:

引导学生合作竞争、辩证思维,能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创造条件,提供契机,变主体的单数为互主的复数是组织学习小组,组内学生合作学习,组外竞争发现,班中集体评价的教学方式。

因为,争强好胜是儿童的天性。

然而,要参与竞争,必须不断充实自己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达到这点,他们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进行自主探究。

要提高探究效率,就得与老师合作、与同学合作。

集体的动力理论告诉我们:

集体内各个成员良好的合作会对每个成员产生多方面的“增值效应”,它可以使合作团体呈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能力结构、不同认知风格,不同智慧水平的人的特长和优势显现,各成员之间能互相取长补短,“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这样,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发挥潜能的舞台,通过竞争,实现思维和智慧的碰撞,引放学生巨大的生命能量。

教学《田忌赛马》,我让学生探究到田忌初赛失败的原因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竞争发现,可获胜的方案(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选择最佳方案,再引导学生竞争发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是获胜所需的条件。

6、诱导学生触发顿悟,立体思维。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

“凡有创造经验的同志都知道,是靠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不能创造,不能突破;

要创造要突破得有灵感。

他认为灵感思维是体形的。

脑科学的实验研究也表明,抽象思维发生于显意识,借助于概念实施其严格的逻辑推理。

形象思维主要发生在显意识,同时也有潜意识参与活动,它不像抽象思维那样遵循固定的逻辑程序,而是多路径、多层次的意识活动;

而灵感思维主要蕴育于潜意识活动之中,有显意主宰。

在潜意识活动中立体交叉,综合发生,形成创造思维活动。

所以抽象思维是线形的,形象思维是面形的,灵感思维是体形的。

学生处于良好的竞学氛围,进入问题的的意境之中,使之无意识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

他们的灵感才能被触发、才能顿悟,教师应针对学生知识的淤塞处调动“原型”去加以疏通和诱导,让学生自己从“原型”中获得启示,再激活学生的心灵,让其驰骋想象,进入审美境界。

这样学生面临新的情境,或遇到困难时,“原型”便不召径来,帮助学生活跃联想、催化、迁移、类比等逻辑思维过程,让学生灵犀骤通。

教学《田忌赛马》,我让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中,深究田忌和齐威王为什么没有想到而孙膑想到了“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的好主意,启发学生读课文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联想、想象,让学生悟出孙膑善于观察、分析、比较,足智多谋。

有些学生竟有这样的感悟:

“田忌笨,明知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自己的强,还那样比赛。

”“田忌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四、导用促创,让学生善于思维

1、引导学生感悟学法,形成能力。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是人所共知的。

叶圣陶先生指出:

“学生要学的不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各科学习中学会自学的本领。

每人都有超载他人的欲望,而要超载,必须自己会学、活学。

古人说: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

授人以渔,可享一生。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把握自己知识的生成过程,感悟科学的思维方法,比学到的知识本身更重要。

教师只有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导以明确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学法,并导其练习运用,在用中进一步感悟,使之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才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缩短“学会”到“会学”的距离。

学习方法也就是运用思维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方法,如语文学习中的理解词句、概括段意、归纳中心等方法,实际上就是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的体现。

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将知识纵横、联系、学法迁移,使之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积极鼓励学生回顾、交流、探索学法,组织学生分析、比较、总结,让学生领悟、完善学法,诸如预习方法,复习方法,观察方法、记忆方法、阅读方法等。

教学《田忌赛马》中,我板书课题后,存而不答地向学生提问一句:

“看课题,我们可以怎样去学?

”目的是提醒一下学生注意学法,指导学生学习第一段后,我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段,学生选出最佳的“马的出场顺序”的方案后,引导学生回顾:

你是怎样确定这方案是最好的?

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2、引导学生积累运用,积极创新。

语文是工具性非常突出的学科。

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切实进行语言实践。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的脑力劳动一刻也离不开语言。

教师要诱导学生学习、感悟课文用准确的语言反映思维的条理性,用严密的语言反映思维的逻辑性,用生动的语言反映思维的创造性,不断丰富词汇,发展语感,学以致用。

教师可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合作创新展示成果,使学习群体的思维与智慧被全班这个学习整体所共享。

让学生把积累及所学灵活地实践运用,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现,如游戏、小品、画画等,既可说出来、演出来、也可画出来,既可独立去做,也可小组合作创造。

有一次,我针对本班的一些情况向学生推荐《马虎画家》一书,学生读后,有表演的,有画画的,有写读后感的,其中一个同学写道:

“许多同学说马虎先生画马似虎,画虎似马,折了儿子又赔马,太笨了。

我认为他不是笨,而是太粗心,以致酿成大错,自食其果。

因为,如果他笨,怎能成为画家呢?

”他又写了一篇题为《马虎画家不马虎了》的作文,写到马虎先生吸取教训、刻苦钻研画艺,被令人们称为“认真先生”“画影画师”(画艺高超,能见影画人),击败了想想侮辱我国的不可一世的外国画王。

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把“马虎画家”马虎时和“亡羊补牢”后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绘得惟妙惟肖。

五、评价激励,让学生自我超越

学生的自我超载是其潜能得到发挥的明显特征。

这,不仅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还需要欢欣鼓舞的心情。

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智力的激励力量。

情感智商是人的高度智能。

大脑是情感中心,与长期的记忆存贮系统相连,它是既是信息整合的中枢,更是潜能组织的中枢,感情丰富的人拥有巨大的创造力。

我国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教授分析说:

“我们经常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思路开阔,解决问题迅速;

而心情低沉或郁闷时,思路阻塞,动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突然出现的强烈情绪会骤然中断正在进行的思维加工,持久炽热的情绪则能激发无限的能量去完成任务。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是思维智力的感受和情感色彩,儿童的思维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开的。

”教师拉欣赏的目光、关切的眼神、赞赏的语言、满意的点头、会心的微笑都会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评价进行激励,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热情的导火索,是学生思维的兴奋剂,几乎每个人是受激励而认真做某一件事的。

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表扬他们良好的表现。

如正确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积极的合作行为,不折不挠的毅力,健康的学习情感,勇于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看到同学和自己的聪明才智。

当然,学生在求异创新的进程中,难免会伴随着幼稚,犯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我们应保护他们的好奇心,侍郎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不可以轻易地去否定它,应允许他们“犯错”。

否则,一句漫不经心的责备,一些视而不见的漠视,也会刺伤他们心灵,他们的心灵常遭受失败挫折的体验,就会变得谨小慎微,懒于动手,疏于尝试,以至性格锁闭,泯灭天性。

如,对学生的发言,说错了的,不批评,不斥责,不挖苦,不置之不理,应适当地肯定其发言的积极性,巧妙地指出其错处,导其思考改正,提高认识,有进步及时鼓励;

回答片面的,导其补充完整,精益求精;

对说得好的,恰如其分地说些“你真行”、“你不简单”、“你很聪明”、“说得好极了”、“太棒了”之类的话;

超越教师设想的,大力赞扬。

“数子千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应对学生的闪光点,多加赏识,它是让学生发挥潜能的催化剂。

必要时,可对学生进行“背后鞠躬”,应用“罗森塔尔”效应,让学生保持浓厚的思维激情。

这样,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下,在强烈的情感氛围中学生的潜能就易发挥出来,自觉地进行自我超越。

参考资料:

①《论语·

为政》

②《小学语文教学研究》,2000年第1期第10页。

③《福建教育》,2000年第1—2期第27页。

④《小学德育》,2000年第21期第40页。

⑤《广东教学研究》,1997年第12期第8页。

⑥《论语·

雍也》

⑦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61页。

⑧《福建教育》,2000年第11期第25页。

⑨《小学数学教育》,中国教育学会数学专业委员会刊,1999年第4期第16页。

《福建教育》,2000年第9期第15页。

《小学教学模式及教案示例》,阳春市教育局编第75页。

《小学生创造意识与创造力的培养》,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编委会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30页。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2002年第1期第10页。

《语文》,广东省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试用教材,中册,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第162页。

《广东教学研究》,1997年第12期第2页。

《小学教学模式及教案示例》,阳春市教育局编第42页。

二○○七年一月二十七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