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11081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21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docx

黄冈文科综合测试题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1年秋季高一期末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命题人:

李文雄  方正章  郭文倩

1、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度

2、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在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组织演变发展问题时,将古代中国划分为三个相继的时代,即“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应是( )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3、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4、“讳法,自周以前无之,至周公立制。

人生既冠,以字易明。

及有爵者,死而定谥,则固以弥文矣。

后世遵之,其法愈严。

……汉吕后讳雉,改雉名野鸡。

”由此推断,“周公”立“讳法”的真正目的是( )

A.维护皇权的不可僭越    B.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

C.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    D.维护儒家的伦理纲常

5、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扩大统治区域       B.镇压地方反叛

C.巩固西周统治       D.构建交通网络

6、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室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7、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8、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晴七十年》一书中写道:

“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

9、在我国古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开始形成于( )

A.商朝           B.周朝

C.秦朝           D.唐朝

10、“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 )

①三省六部制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1、秦始皇说: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为解决上述问题,他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修筑长城

C.攻打匈奴         D.推行郡县制

12、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说“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这可能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评价?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公九卿制        D.王位世袭制

13、秦统一后设置的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中,统率百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九卿

14、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监察制度         D.统一货币

15、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

“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这反映了( )

A.皇权至高无上       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C.秦律严苛细密       D.丞相大权独揽

16、许多学者认为,秦朝的建立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过去的贵族政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官僚政治”的最基本特点应该是( )

A.颁布《秦律》,依法治国

B.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C.丞相掌握大权

D.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系统

17、下列有关秦朝郡县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秦始皇是郡县制的创立者

B.郡是最高地方行政机构

C.郡县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

D.曾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

18、有的史学家认为:

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置郡县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C.废丞相,设内阁      D.确立三省六部制

19、西汉初年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国并行      B.实行郡县制

C.实行行省制        D.设宣慰司

20、从汉景帝到汉武帝时期,西汉政府( )

A.推行郡国并行制      B.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C.实行州县两级制      D.大力实施科举制度

21、北京大学出台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拒招不孝敬长辈的学生。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古代的“孝廉”。

以孝廉为标准选拔人才的制度,始于汉代,在东汉成为求仕者必由之途。

这种制度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制

22、据史料记载,仅从元朔二年至元朔六年(前127年-前123年),封侯的数目多达121个,元鼎元年至后元二年(前116年-前87年)又有44人封侯,甚至一日之内竟有24人同时封侯(注:

元朔、元鼎、后元均为汉武帝年号)。

武帝此举符合他采取的何种政策( )

A.罢黜百家独尊儒      B.推恩令

C.附益之法         D.消除藩镇割据

23、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

A.品行、才学        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         D.考试成绩

24、1870年美国人史皮尔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说:

“它没有世袭等级,它没有财富的权力,它不主张任人唯亲,它也不去迎合世俗的偏见和利益,它通过考试选拔具有公平性。

”这里的“它”指的是(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5、《唐太宗实录》、“文景之治”、《贞观长歌》这三个专有名词中的“太宗”“文景”“贞观”分别指的是( )

A.谥号、年号、年号     B.庙号、谥号、年号

C.年号、尊号、庙号     D.尊号、谥号、庙号

26、唐代科举考试,到中唐时候有个习惯,要考判案的能力。

白居易曾出模拟题考自己。

题目大意是:

某州府举荐入京应试者,其中有人是“市井之子孙”,吏部依据当时科考制度表示反对。

而州府申辩说:

“群萃之秀出者,不合限以常科。

”该如何判断这一案件呢?

白居易在判词中写道:

“惟贤是求,何贱之有?

……拣金于砂砾,岂为类贱而不收?

”这表明了( )

A.白居易称赞科举制能够选拔出真正人才

B.唐朝时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较高

C.白居易主张公平选拔人才

D.白居易抨击科举制选拔出的人才名不符实

27、“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

……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

……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

”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28、宋太祖去世前立遗嘱说:

你们子孙相传,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

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 )

A.宋代吸取前朝教训,重文轻武

B.宋太祖重视教育

C.文人受理学熏陶,忠君思想浓厚

D.宋太祖是文人出身

29、北宋政府将地方赋税大部分通过转运使收归中央,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

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

30、北宋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的主要意义是( )

A.提高了文官的政治地位

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提高了地方的工作效率

D.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

31、《元史·地理志》载: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为统治如此广阔地域,元实行( )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行省制          D.土司制度

32、据《南台备要》记载:

“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

……(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从便区处。

”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

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

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

3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 )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34、“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说这句话中皇帝应该是( )

A.汉高祖          B.唐高祖

C.宋高宗          D.明太祖

35、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

A.设立中朝         B.设立丞相

C.设立内阁         D.设立军机处

36、“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

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37、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38、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39、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不断完善和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列按其相同职能分组不正确的是( )

A.御使大夫、刺史      B.丞相、参知政事

C.太尉、军机处       D.郡县、行省

40、在中国古代无论中央或地方,无论行政机构或官僚机构,其变化无不折射着某个时代的政治特色,反映着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请按产生时序排列以下中国古代官职( )

①参知政事    ②土司    ③节度使

④御史大夫    ⑤阁首    ⑥军机大臣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⑤④①②⑥

C.⑤②③④①⑥       D.④③①②⑤⑥

41、封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设立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使掌管财权

D.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

42、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主要是因为( )

A.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B.建立五百人议事会

C.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D.成年男子可以担任一切公职

43、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

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

A.妇女地位低下,属于奴隶阶层,无权参政

B.全体男性共同分享城邦权力,承担社会义务

C.男人参军,保家卫国,确保城邦的安全

D.公民皆为男性,是城邦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力量

44、在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中,收入分为五百麦斗、三百麦斗、二百麦斗、不及二百麦斗的四个公民等级,这种按照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规定始自( )

A.梭伦改革         B.庇西特拉图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      D.伯利克里时期

45、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

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入选陪审团?

( )

A.10岁雅典男童       B.雅典贵妇

C.40岁雅典男性公民     D.来自波斯的商人

46、苏格拉底曾说:

“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苏格拉底批评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B.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C.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

D.知识等同于法律

47、“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

A.人民主权         B.轮番而治

C.少数服从多数       D.代议制

48、梭伦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

A.都发生在公元前8世纪

B.都设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四个血缘部落

C.都设立了五百人议事会和十将军委员会

D.都打击了氏族贵族制度,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49、在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所有的官职(除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抽签选举的方式担任政府中的各级官职。

这表明雅典实现民主政治的主要方式是( )

A.直接民主         B.间接民主

C.人人平等         D.机会至上

50、“民主”一词源于古希腊语“demos”,意为人民。

在我国先秦经典《尚书》中也曾多次提到“民主”,如“天唯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

这说明( )

A.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B.古代中国的民主政治源于西方

C.商朝政治具有民主特色

D.古代东西方的“民主”存在本质区别

51、下列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52、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其他要素关系正确的是( )

A.平行于等压线       B.垂直于等压线

C.平行于地转偏向力     D.垂直于地转偏向力

53、北半球的盛行西风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54、7月份,北半球的气压中心没有( )

A.印度低压         B.夏威夷高压

C.冰岛低压         D.亚速尔高压

55、1月份,中南半岛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56、冷锋过境时常见的天气没有( )

A.刮风           B.下雨

C.冰雹           D.降温

57、不属于台风破坏力的引发因素的是( )

A.强风           B.暴雨

C.风暴潮          D.冻害

58、对暖锋过境时降水描述正确的是( )

A.巴山夜雨涨秋池      B.清明时节雨纷纷

C.寒雨连江夜人吴      D.东边日出西边雨

下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

回答59—61题。

59、O、P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

A.4℃           B.3℃

C.2℃           D.1℃

60、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61、下图中与MPN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见下图),回答62—63题。

62、下面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正确的是( )

6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处气压比②处高

B.甲地为陆地,乙地为海洋

C.甲处气温日较差小

D.乙处多阴雨天气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据此回答64—66题。

64、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65、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66、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读图,回答67—68题。

67、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 )

A.Pa>Pb;Ta>Tb          B.Pa

C.PaTb          D.Pa>Pb;Ta

68、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则理论上,c、d两地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风向)为( )

A.东风           B.东北风

C.南风           D.西南风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

若此时反映的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的冬季状况。

读图,回答第69题。

69、图中A、B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

A.西北风和东南风      B.西风和东风

C.东南风和西北风      D.西南风和东北风

  下图是某日北半球某平原地区500hPa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

m)。

回答70—72题。

70、图中A、B、C三地气压p相比较( )

A.pA>pC>pB            B.pA

C.pC>pB>pA            D.pA=pC=pB

71、此时A、B两地近地面的天气特征( )

A.A近地晴朗,B近地晴朗   B.A近地阴雨,B近地阴雨

C.A近地阴雨,B近地晴朗   D.A近地晴朗,B近地阴雨

72、C点近地面吹(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读“山谷风示意图”,见图,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为等温线。

回答73—74题。

7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此图表示的是夜晚  ②此图表示的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4、图中甲地当天多雾,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夜晚,山上冷空气下沉,近地面气温低,空气对流弱

②谷地空气下沉,近地面水汽不易扩散

③当天夜晚谷地地面冷却快

④盆地封闭,水汽和杂质不易扩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④

75、下图中表示北半球中纬西风的是( )

76、当北半球某纬度近地面大气等压面呈下图中状态时,正确的是( )

A.亚洲高压势力强盛季节

B.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季节

C.阿留申低压强盛季节

D.冰岛低压强盛季节

77、下图四幅图中表示极地东风,其中正确的画法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8、7月份,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断成块状,是因为该气压带( )

A.被阿留申低压切断     B.被冰岛低压切断

C.被印度低压切断      D.在太平洋上被切断

79、我国许多地区,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是因为( )

A.纬度影响         B.地形影响

C.洋流影响         D.冬季风影响

80、地球上的气压带有: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其中同属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1、下列有关北半球低纬环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上空风向是东北风

B.近地面风向在30°N附近已偏转成了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大气在30°N附近的上升运动所致

D.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

82、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是( )

A.1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B.7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C.纬向的气压带南半球比北半球明显

D.冬、夏的高低气压中心很稳定,不随季节变化

83、如图所示的四幅西风和信风风向示意图中,正确的一组是(虚线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实线表示风向)( )

A.①是北半球西风   ②是南半球信风

 ③是北半球信风   ④是南半球西风

B.①是南半球西风   ②是北半球西风

 ③是北半球信风   ④是南半球信风

C.①是北半球信风   ②是南半球西风

 ③是北半球西风   ④是南半球信风

D.①是南半球西风   ②是南半球信风

 ③是南半球信风   ④是北半球西风

84、下列关于季风成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和季节移动形成的季风在东亚最典型,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B.冬季,东亚盛行来自亚洲高压前缘的偏北风

C.形成季风环流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D.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环流的唯一原因

请仔细分析下表,回答85—86题。

地区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7月

1月

8月

2月

85、甲、乙两地的位置( )

A.甲、乙均在北半球

B.甲、乙均在南半球

C.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

D.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86、甲、乙两地气候( )

A.都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B.都具有明显的大陆性

C.甲具有明显的海洋性,乙具有显明的大陆性

D.甲具有显明的大陆性,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87、下列对风向描述正确的是( )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

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某日“南半球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带。

读图回答88—90题。

88、该日,北半球正处于(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