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13072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8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

《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docx

河南省商丘市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word版有答案

河南省商丘市2019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

理综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Mg-24

7.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性,不能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速率

B.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C.用纳米铁粉的吸附性去除污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

D.用高锰酸钾溶液、酒精、双氧水的氢氧化性进行杀菌消毒

8.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80℃时,1L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10-13NA

B.含0.1molNH4HSO4的溶液中,阳离子数目略小于0.2NA

C.C3H8分子中的2个H原子分别被1个-NH3和1个-OH取代,1mol此有机物所含共同电子对数目为13NA

D.以Mg、Al为电极,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原电池中,导线上流过NA个电子

9.同一短周期元素,浓度均为0.01mol/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pH与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M>N

B.Z的最高价氧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C.X和W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

1

D.Z和R的简单离子半径:

Z3+>R-

10.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用某无色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B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C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

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熔点:

氧化铝>铝

D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红棕色变深

反应:

N2O4(g)

2NO2(g)ΔH<0

11.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2-二甲基丁烷与2,4-二甲基戊烷的一氯代物数目不相同

B.乙烷,苯,葡萄糖溶液均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苯的密度比水小,但由苯反应制得的溴苯、硝基苯、环己烷的密度都比水大

D.与环己醇(

)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含有醛基(-CHO)的结构有8种(不含立体结构)

12.某温度下,体积相同、pH相同的盐酸和氯化铵溶液分别稀释。

平衡时的pH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Ⅱ对应氯化铵溶液

B.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时曲线Ⅰ对应的溶液消耗NaOH溶液体积大

C.b点比c点睡的电离程度大

D.c、d两点的离子积常数不等

13.厨房垃圾发酵液可通过电渗析法处理,同时得到乳酸的原理如图所示(图中HA表示乳酸分子,A-表示乳酸根离子)。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交换膜Ⅰ为阴离子交换膜,A-从浓缩室通过向阳极移动

B.交换膜Ⅱ为阴离子交换膜,H+从浓缩室通过向阴极移动

C.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

D.400Ml0.1mol·L-1乳酸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浓度上升到0.6mol·L-1,则阴极上产生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26.(15分)某化学小组研究盐酸被氧化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1)研究盐酸贝MnO2氧化。

实验

操作

现象

常温下将MnO2和12mol/L浓盐酸混合

溶液呈浅棕色,略有刺激性气味

将Ⅰ中混合物过滤,加热滤液

生成大量黄绿色气体

加热MnO2和4mol/L稀盐酸混合物

无明显现象

①Ⅰ中溶液呈浅棕色是由于MnO2与浓盐酸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②Ⅱ中发货所能了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Ⅲ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可能是c(H+)或c(Cl-)较低,设计试验进行探究(如图1):

将实验Ⅲ、Ⅳ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将实验现象Ⅳ中的i、ii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④用如图装置(a、b均为石墨电极)进行实验Ⅴ:

ⅰ、K闭合时,指针向左偏转

ⅱ、向右管中滴加浓H2SO4至c(H+)》7mol/L,指针偏转幅度变化不大

ⅲ、再向左管中滴加浓H2SO4至c(H+)》7mol/L,指针向左偏转幅度增大

将实验中的ⅰ和ⅱ、ⅲ作对比,得出的结论是。

(2)研究盐酸能否被氧化性酸氧化。

①烧瓶中放入浓H2SO4,通过分液漏斗向烧瓶中滴加浓盐酸,烧瓶上方立即产生白雾,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无明显现象。

由此得出浓硫酸(填“能”或“不能”)氧化盐酸。

②向试管中加入3mL浓盐酸,在加入1mL浓HNO3,试管内液体逐渐变为橙色,加热,产生棕黄色其,经检验含有NO2。

通过实验Ⅰ、Ⅱ、Ⅲ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l2,Ⅲ的操作是。

实验

操作

现象

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伸入棕黄色气体中

试纸先变蓝,后褪色

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伸入纯净Cl2中

试纸先变蓝,后褪色

……

试纸先变蓝,不褪色

(3)由上述实验得出:

盐酸能否被氧化与氧化剂的种类、有关。

27.(14分)工业上利用氟碳铈矿(主要成分CeCO3F)提取CeCl3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eCO3F中,Ce元素的化合价为。

(2)酸浸过程中可用稀硫酸和H2O2替换HCl,优点为;写出稀硫酸、H2O2与Ce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Ce(BF4)3中加入KCl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化学家研究发现,SbF5转化成稳定离子-的盐反应得到,SbF5转化成稳定离子-的盐。

而SbF4很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为SbF3和F2。

根据据以上研究写出以K2MnF6和SbF5为原料,在 423K的温度下制备F2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工业以电解熔融的氟氢化钾(KHF2)和氟化氢(HF)混合物制备氟单质,电解制氟装置如图所示。

已知KHF2是一种酸式盐,写出阴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

电解制氟时,要用镍铜合金隔板将两种气体产物严格分开的原因是。

(5)已知25℃时,HF的电离平衡常数Ka=3.6×10-4,CaF2的溶解积常数Ksp(CaF2)=1.46×10-10。

现向1L0.2mol/LHF溶液中加入1L0.2mol/LCaCl2溶液,通过列式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产生:

28.(14分)

Ⅰ、对N2(g)+3H2(g)

2NH3(g)ΔH<0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改变起始氢气物质的量(用v(H2)表示),实验结果如下图1表示(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1)比较在a、b、c三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2的转化率最高的是______.

(2)若容器容积为1L,n=5mol,T2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60%,则且H2与N2物质的量之比为1:

1,则在起始时体系中加入N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

Ⅱ、煤制天然气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3)反应Ⅰ:

C(s)+H2O(g)

CO(g)+H2(g)ΔH=+135KJ/mol,

①通入的氧气会与部分碳发生燃烧反应。

请利用能量转化及配合移动原理说明通入氧气的作用:

②若反应Ⅰ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说明反应Ⅰ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压强不变b.气体密闭不变c.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d.氢气浓度不变

(4)反应Ⅱ:

C0(g)+H2O(g)

CO2(g)+H2(g)ΔH=-41KJ/mol。

图3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煤气化反应Ⅰ发生后的气化比(水蒸气与CO物质的量之比)与CO平衡转化率的变化关系。

①判断T1、T2和T3的大小关系:

(从大到小的顺序)

②若煤气化反应Ⅰ发货所能后的汽气比为0.8,经煤气化反应Ⅰ和水气变换反应Ⅱ后,得到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3,则反应Ⅱ应选择的温度是(填“T1”或“T2”或“T3”)。

(5)实验室模拟甲烷化反应:

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2molCH4(g)和4.8molCO2(g),发生反应CH4(g)+3CO(g)

2H2O(g)+4CO(g)ΔH>0,实验测得,反应吸收的能量和甲烷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像如图4。

计算该条件下,20s内v(CH4)=,此反应的ΔH=。

35.【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1)GaAs是新型半导体材料,第一电离能AsGa(填“>”或“<”),GaCl3与AsCl3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分别写出一个与它们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

(2)TiO2离子晶体的其中一种晶胞如图1所示,则Ti、O配位数之比为;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类型的因素有、、键性因素。

(3)基态铜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基态铜原子价电子曾排布依据的原理,可用于解释下列事实的是(填标号)。

A.Fe2+易被氧化为Fe3+B.铜丝灼烧时焰色呈绿色

C.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的第一电离能D.NaCl的熔点比KCl的高

(4)铜的堆积方式(如图2)和晶胞结构(如图3)所示。

若晶胞顶点A与堆积方式中的A球相对应,则晶胞中x、y、z三点与堆积方式中C球相对应的点是。

已知铜原子的半径为rcm、摩尔质量为Mg/mol、晶体的密闭为g/cm3(阿伏伽德罗常数取NA)

36.【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15分)

以A和B为原料合成扁桃酸衍生物F的路线如下:

(1)A的分子式为C2H2O3,可发生银镜反应,且具有酸性,A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写出A+B

C的反应类型:

(2)

中①、②、③三个-OH与钠反应活性由强多若的顺序是。

(3)E是由2分子C生成的含有3个六元环的化合物,E分子核磁共振氢谱峰面积之比。

(4)D

F的反应方程式是,1molF在一定条件下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做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mol,符合下列条件的F的所有同分异构体有四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写出其中两种的结构简式:

①属于一元酸类化合物②苯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且处于对位,其中一个是羟基

(5)已知:

,下列流程是A的一种合成方法,写出方框中各物质的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

7.A8.C9.D10.C11.D12.A13.C

26.(15分)

(1)①MnO2+4HCl==MnCl4+2H2O(2分)

②MnCl4==Cl2↑+MnCl2(2分)

③III中没有明显现象的原因是c(H+)、c(Cl-)较低,需要增大到一定浓度才能被MnO2氧化(2分)

MnO2氧化盐酸的反应中c(H+)变化的影响大于c(Cl-)(2分)

④HCl的还原性与c(H+)无关,MnO2的氧化性与c(H+)有关,c(H+)越大,MnO2的氧化性越强(2分)

(2)①不能(1分)②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伸入纯净的NO2中(2分)

(3)c(Cl-)、c(H+)(或浓度)(2分)

27.(14分) 

(1)+3(1分)

(2)避免产生Cl2,不会造成环境污染(1分)

H2O2+2CeO2+6H+===2Ce3++4H2O+O2↑(2分)

(3)Ce(BF4)3+3K+===3KBF4+Ce3+(2分)

(4)2K2MnF6+4SbF54KSbF6+2MnF3+F2↑(2分)

2HF+2e-===H2↑+4F-(2分)氟气和氢气能发生剧烈反应,引发爆炸(2分)

(5)c(H+)=c(F-)=mol·L-1=6×10-3mol·L-1,c(Ca2+)=0.1mol·L-1,c2(F-)·c(Ca2+)=3.6×10-5×0.1=3.6×10-6>1.46×10-10,该体系有CaF2沉淀(2分)。

28.(14分)

I、

(1)c(1分)

(2)3mol(1分);K=0.25(2分)

II、(3)①氧气与碳发生燃烧反应放热,放出的热被可逆反应C(s)+H2O(g) 

CO(g)+H2(g)吸收利用,促进反应正向移动(2分) ②abcd(2分)

(4)①T1

(5)0.009mol•(L•s)-1(1分)+330kJ/mol(2分)

35.(15分)

(1) >(1分)sp2(1分)、sp3(1分) BF3(1分)、PCl3(1分)

(2)2:

1(1分)几何因素(1分)、电荷因素(1分)

(3)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3d104s1)(1分)AC(2分)

(4)y(2分)

(2分)

36.(15分)

(1)醛基、羧基(2分) 加成反应(1分)

(2)③>①>②(2分)

(3)1:

2:

2:

1(2分)

(4) (2分)3(1分)

 

(2分)(任两种)

(5)(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