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一.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1335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一.docx

《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一.docx

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一

2014年福建省信息技术高考总复习材料

第一部分:

信息获取

(一)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

(1)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2)根据具体事例描述信息中包含的主要内容

(3)根据具体事例描述信息的基本载体形式

(4)根据具体事例描述信息的传播途径

(5)根据具体事例描述信息的接收方式

(6)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7)能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信息的特征

1、信息概念的几种说法

(1)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2)信息是区别于物质和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3)利用文字、符号、声音、图形等形式作为载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的信号、消息或报道等内容,都可以称之信息。

(学会区分信息(内容)和载体(物体))

(4)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2、信息的传播过程: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源) (信道)    (信宿)

3、信息的载体形式:

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符号、视频、动画等

例:

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可以承载信息,这些是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常见表现形态。

而纸张可以承载文字和图像,光盘可以承载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所以,纸张和光盘也称为信息的载体。

4、信息的基本特征(能够根据实例分析信息的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另外,信息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

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同一信息同时或异时、周地或异地被多个人共享,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5)普遍性—普遍存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6)真伪性: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诸葛亮“空城计”

(7)可处理性(可增值性):

玉不琢,不成器。

孟浩然的诗词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

(8)传递性:

一传十,十传百。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列举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4)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5)了解身边的信息技术

(6)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7)描述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8)了解信息技术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1、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T:

InformationTechnology)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

2、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先后顺序

①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信息技术)

②文字的创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③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⑤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①虚拟现实技术

利用三维图形生成技术、多传感交互技术、以及高分辨显示技术,生成三维逼真的虚拟环境,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

如:

3D游戏、电子宠物、三维全景图片、虚拟试验

②语音技术

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语音识别技术(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

语音合成技术(Text to Speech)是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③智能代理技术

主动根据人的需要完成某些特定的任务。

在教育、娱乐、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诸多方面得到应用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信息技术产品走向了个性化和集成化的发展方向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成本的降低和性能的提高;知道电脑的主要性能参数:

cpu、硬盘、内存、显示器

4、信息技术对个人的影响

数字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数字化已经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①给个人带来了便利和实惠

②深刻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③对个人就业产生影响

④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数字化生活(如:

数字手机、数字电视、电子订票售票系统、家庭自动化、小区智能化、社区信息化等)

5、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①促进科技进步

②加速产业的变革

③创造新的人类文明

例:

经济发展(如:

电子商务),

社会发展(如:

政务信息化、社会事业信息化)

附文:

信息技术对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也正在发生转变。

由于信息化建立了一个系统规模庞大、四通八达的网络通讯平台与体系,从而信息作为最有效、最有价值的资源,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第一,通过网络体系,人类的观念大大地流通、渗透、互相影响,这将有利于人们按照共同利益协调行为。

第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工作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人不离家照样能办事;居家上班,一部分人可以由原来的按时定点上班变为可以在家上班,通过网络体系处理各种资料和信息。

第三,远程医疗,医生可以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患者进行诊断,使病人在家里便能及时得到医治。

第四,远程教育,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传递文本、图形、声音、动画等信息,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手眼耳的协调动作,刺激大脑兴奋,从而强化记忆。

因此,多媒体技术使人类获得了一种与自己的自然本性和自然状态更加一致的信息积聚与交流的方式。

随着多媒体教学走向普及,教育方式的个性化、远程化,使得人们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学习方式更为灵活。

第五,人们的访友、交友、购物、会议、娱乐等许多事情都可能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网络把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连成一体,形成“地球村落”。

通过计算机与网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会晤亲友,交流谈心;进行网上购物,坐在电脑前,可以自由地从国内外购买商品,使购物更方便;远程视频会议、网上洽谈生意以及网上娱乐等等。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人们可以透过互联网尽情游览缤纷的世界,这已成为当今人们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

6、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信息技术在给人类带来许多好处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及消极后果,我们必须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设法消除其不利影响。

(1)、信息泛滥、信息污染。

一方面是信息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是人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却找不到有用的信息,信息的增长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导致信息泛滥的出现。

一些错误信息,虚假信息,污秽信息等混杂在各种信息资源中,使人们对错难分,真假难辨。

人们如果对信息不加分析,便容易上当受骗,受其毒害。

(2)、知识产权侵权。

网络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使传统著作权的主体、客体以及邻接权主体都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通过网络媒体进行的知识产权侵权,尤其是著作权侵权现象非常严重。

(3)信息犯罪。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人们对信息体系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信息安全已成为日趋突出的问题。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及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进行高科技犯罪活动,如利用网络窃取信息,进行信息欺诈,窃取银行的钱,搞经济诈骗,通过网络贩卖色情,以及信息攻击和破坏等,使得个人隐私、企业秘密难以保全,黑客攻击甚至造成通信中断、网络瘫痪等等,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4)对人们身心健康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人们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信息识别能力,就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及毒害,从而导致了一些个人行为偏差。

如果过多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媒体,人们阅读书本,亲身实践,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容易被弱化。

网络环境中的虚拟世界,网络中的匿名化活动,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容易使人产生双重人格,现实生活中是一种身份,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又扮演另外一种身份。

对于少数人长期沉溺于上网,若不加以合理、有节制地控制使用网络,以致会产生诱发实际生活中的社交恐惧症等,甚至对身心健康都将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复习题

一、选择题

【考点】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涉及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二节

■这是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信息。

能够随意举出身边的信息,了解信息的定义,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物质、能量、信息。

●例题1.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是()

A.知识、经济、能源B.信息、能量、物质

C.工业、农业、轻工业D.物质、材料、通信

●例题2:

下列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A.报上刊登的广告B.高一的《信息技术》教科书

C.电视中播放的刘翔打破世界纪录的新闻D.半期考的各科成绩

■信息的一般特征:

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⑤真伪性⑥可处理性,

能够根据具体的信息,能判断出其体现了信息的哪个或哪些特征。

●例题3:

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性的以31枚金牌的成绩获得金牌总数第二名的好成绩,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这说明信息具有(    )。

A.传递性  B. 时效性    C.真伪性  D.价值相对性

●例题4.南方中学要组织义务植树活动。

同学们通过网上搜索,获得“3月12日是植树节”、“根据南方的气候条件,三四月份植树最有利于树苗的生长”等信息,从而确定了植树的日期。

这件事说明信息具有()

A、共享性和价值性B、共享性和真伪性C、价值性和真伪性D、时效性和真伪性

●例题5:

下列有关信息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只有以文字的形式才能长期保存信息

B.数字信号比模拟信号易受干扰而导致失真

C.计算机以数字的方式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

D.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以逐步被模拟化技术所取代

●例题6.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来重新观看奥运比赛节目,从信息的特征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B.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和传播

C.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受并且多次使用

D.同一条信息只能依附于同一个载体

●例题7:

下列说法中不表示信息具有价值性的是()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C.书中自有黄金屋D.一寸光阴一寸金

●例题8:

案例:

某公司进行促销活动,你的手机号码中了×××万现金大奖,请速汇现金×××元到××××账户上,我们将给你寄出现金。

这显然是一条虚假信息。

关于如何判断这是一条虚假信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这条信息的来源不明B.获奖时间不明确

C.税金为什么不能从奖金中扣除D.以上说法都不对

■信息技术的定义及范围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Technology)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分析和利用等技术。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的核心)、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传感技术。

●例题9:

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与支柱是()

A、计算机技术B、液压技术C、通信技术D、微电子技术

●例题10:

下列不属于信息技术范畴的是()

A.计算机技术B.微电子技术C.通讯技术D.勘探技术

●例题11:

现在我们常常听人家说到(或在报纸电视上也看到)IT行业各种各样的消息。

那么这里所提到的“IT”指的是(  )。

A、信息   B、信息技术   C、通信技术   D、感测技术

■信息技术的历史。

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发生过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①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②文字的创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首次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

③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保证

④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⑤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

要求理解每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标志及出现的顺序。

●例题12: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语言的使用B.印刷术的发明

C.文字的创造D.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例题13.王院士主持研制了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其处于信息技术发展历程的()

A.第二次革命时代B.第三次革命时代C.第四次革命时代D.第五次革命时代

●例题14.下列属于信息技术应用的例子是()

①远程电话②IP电话③电子警察④GPS全球定位系统⑤民航联网售票

A、①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向人性化和大众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

大众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①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技术支持:

虚拟现实技术、语音技术、智能代理技术

②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③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例题15:

下列不属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是:

()

A.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B.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C.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D.越来越高昂贵的价格

■信息的传递:

时间上(我们可以通过书本了解发生在几百年前的事)与空间上(我们可以通过电视知道发生在美国发生的事情)传递

●例题16:

人们可以通过电视了解到发生在远方的事件,这主要体现了信息可以通过()

A.时间传送B。

电缆传送C。

信道传送D。

空间传送

 

二、问答题

2009年某中学高一艺术类15位学生的单科成绩如下图所示,放置于工作表sheet1中。

第18题—1图

(1)标题“艺术类学生单科成绩统计表”所在位置是A2,若要使标题处于A1:

F2的正中间位置,则可以对此进行的操作是。

(2)在‘成绩差值’列中,在E4的位置录入“=D4-C4”后回车,结果显示“=D4-C4”,如图所示,无法显示相应数据。

该单元格的数字分类可能是。

(3)在工作表sheet1中,用公式计算‘相对变化分值’

(提示公式:

相对变化分值=中考成绩—(中考成绩平均值*入学成绩/入学成绩平均值)),在F4单元格中填入相应的公式是。

按回车确认后,自动填充该列其它各数据。

(4)对整个数据表进行排序,按‘入学成绩’由高到低排序,‘入学成绩’相同的由姓名升序的'笔划排序'而定。

那么,则需要对第18题—2图中的、进行相应

设置。

第18题—2图

第18题—3图

(5)现以工作表sheet1中的姓名和成绩差值两列数据区域为数据源,建立一张反映高一艺术类学生单科成绩变化情况图,如图所示,则两次考试成绩变化最小的学生姓名是。

三、填空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