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1419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x

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旅游资源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第二节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了解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2.掌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主要内容。

3.结合实例,学会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方法。

一、资源价值

1.自身评价指标

2.其他评价指标

二、地理位置与交通

1.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2.评价

三、客源市场

1.地位:

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

2.评价:

基本指标包括客源地、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

3.当前国际上客源地多是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4.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

四、基础设施

1.内容

(1)公共设施:

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

(2)配套设施:

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

2.意义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或比较落后,则会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1.只有自然旅游资源才具有美学价值,人文旅游资源不具有美学价值。

(×)

2.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

(√)

3.客源市场评价的指标是指游客人数、游客量的季节变化,不包括游客的年龄。

(×)

4.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完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景区的经济收入。

(√)

5.下列有关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B)

A.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不影响其开发价值

B.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C.优越的位置和方便的交通,能增加旅游者的心理顾虑

D.偏远的地理位置,游客相对较多

6.有关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具备了较高的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其游览价值一般较高

B.旅游活动区的规模是由当地开发部门决定的

C.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其开发价值一定高

D.艺术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其功能一般表现在科学考察方面

[总结深化]

开发旅游资源时,首先要对旅游资源本身的质量进行评价,看其是否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资源价值

含义

资源类型

实例

美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价值,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

自然旅游资源

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的形象美,北京香山红叶的色彩美,山为水动、水为山转的动态美,瀑落深潭、幽林鸟语的听觉美

科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具有某种典型性,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演变机制等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自然旅游资源

夏威夷的火山,东非的大裂谷,北欧的冰川地貌,泰山、庐山的断块山,路南石林的典型喀斯特地貌,黄山的高山花岗岩地貌,长江三峡的典型河流峡谷地貌

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古迹对于研究历史上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工程建筑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人文旅游资源

中国的长城、故宫,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凡尔赛宫

经济价值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2015年,美国以1780亿美元的国际旅游收入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旅游收入为1140亿美元,位居第二;西班牙收入达570亿美元,位居第三。

[拓展延伸]

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时,不应只关注某处单项旅游资源的资源价值,还需要考虑该地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和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有些旅游资源虽然有一定的质量,但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只是孤立的景点,而无法与其他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这样的旅游资源开发的价值不大。

有些资源尽管有较高的美学或历史文化价值,但在同一区域内有特征相似而且质量比其更胜一筹的其他资源,那么该资源游览价值就会大大下降,开发的价值也不会太大。

[对点演练]

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据此回答1~3题。

1.“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指旅游资源的(  )

A.科学价值       B.经济价值

C.游览价值D.社会价值

2.某旅游点要具备较高的游览价值所必需的条件是(  )

①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

②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孤立存在

③具备较突出的个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④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能与其他不同景观特征的旅游点协同存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3.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取决于(  )

A.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的高低

B.旅游区与消费市场的距离

C.旅游区的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D.基础设施条件

解析:

1.C 2.C 3.A 第1题,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资源的质量上,只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高质量旅游资源才有吸引力。

第2题,孤立存在的旅游景点,其游览价值较小。

第3题,旅游资源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游览价值的高低。

4.下表中的旅游资源各自具有不同的主要价值,请你在认为合适的价值格内划“√”(选取每个景观两个重要的价值)。

内容

美学

价值

科学

价值

历史文

化价值

经济

价值

北京故宫

黄果树瀑布

八达岭长城

都江堰

京杭运河

赵州桥

承德避暑山庄

峨眉山

黄山

长江三峡

解析:

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主要是针对自然旅游资源而言的,而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是针对文物古迹而言的,所有旅游资源一经开发,就具备经济价值。

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都江堰、京杭运河、赵州桥、承德避暑山庄是人文旅游资源,黄果树瀑布、峨眉山、黄山、长江三峡是自然旅游资源。

答案:

 

内容

美学

价值

科学

价值

历史文

化价值

经济

价值

北京故宫

黄果树瀑布

八达岭长城

都江堰

京杭运河

赵州桥

承德避

暑山庄

峨眉山

黄山

长江三峡

[问题探究]

1.读教材P22图2.12,探究下列问题。

(1)西双版纳地处我国________省的南部,我国的西南边境,地理位置偏远。

(2)西双版纳以前游客稀少,近年来游客大增,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双版纳的主要景观有哪些?

答案:

(1)云南

(2)交通条件的改善(飞机通航)

(3)热带原始森林景观,少数民族风情等。

2.读教材P23图2.13,探究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居民旅游的客源市场随距离的____________而衰减,80%的出游市场集中在距离客源地________以内的范围内。

(2)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

(3)该图说明具备什么条件的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高?

答案:

(1)增加 500千米

(2)旅游地与客源市场

(3)对旅游地来说,它与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越近,开发的价值越高。

[总结深化]

1.地理位置与交通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地理位置和交通是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

旅游资源所在地及交通条件,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2.旅游地与客源地的距离对客源市场的影响

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直接影响游客出行往返的费用和时间,可从旅游地与客源地两个层面分析,如下所示:

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要考虑在其最优吸引半径内的客源市场。

3.基础设施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

决定旅游地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公共设施和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

其影响如下:

[指点迷津]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与开发利用价值的区别与联系

价值

含义

制约因素

二者关系

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本身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的高低及其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

资源的质量(即美学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

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是旅游开发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游览价值,就不会有开发利用价值。

但是,游览价值高的旅游资源并不意味着它的开发利用价值就一定高,因为旅游的开发利用价值还受到其他四个因素的制约

资源的集群状况

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开发利用价值

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即在旅游市场上能获得的经济收益

游览价值

市场距离

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地区接待能力

旅游地的环境承载量

[学法指导] 评价与分析旅游客源市场的方法

 客源市场状况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

对客源市场的分析与评价是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

(1)时间方面:

分析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变化,以及可能形成的旅游淡旺季,这与旅游资源所在地的气候特征有一定关系。

(2)空间方面:

①分析客源范围、客源层次、最大辐射半径、旅游者的特点等,具体包括:

客源地在哪里,旅游地与主要客源地的距离及交通条件、客源地人口特征及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②客源市场多是经济发达地区。

[对点演练]

安徽天柱山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遗产,但多年来却没有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恰如余秋雨散文中所说“寂寞天柱山”。

据此回答1~2题。

1.安徽天柱山成为“寂寞天柱山”,游人稀少的原因是(  )

A.风景一般,游览价值不大

B.与经济发达地区距离较近

C.宣传力度不够

D.交通不便,地区接待能力不够

2.近年来,安徽潜山县天柱山游客大量增加,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创造了较多的人文旅游资源,增强了吸引力

B.天柱山所在的周边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提高

C.改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服务质量

D.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开通使天柱山景区交通条件大大改善

解析:

1.D 2.D 天柱山位于安徽潜山县境内,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山上“峰无不奇,石无不怪,洞无不杳,泉无不吼”,兼有雄、奇、灵、秀等美感特征,说明该旅游资源本身具备美学价值。

天柱山之所以游人稀少是因为所处的位置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使地区接待能力有限。

近年来由于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修建,游客大量增加。

3.古诗云:

一队风来一队沙,有人行处没人家。

该地区景观独特,但前来观光的游客比较稀少,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差

B.环境差,吸引力弱

C.交通闭塞,进出不畅

D.客源市场距离遥远

解析:

选D 由古诗可知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为大漠风光,虽然环境较差,却具有较高的美学和科学价值,游客少的主要原因应该是距离经济发达地区远。

旅游资源开发受多种外部条件的制约。

据此回答4~6题。

4.北京故宫最主要的游客来自河北、天津,主要原因是(  )

A.河北、天津地处故宫的最优吸引半径内

B.河北、天津交通位置的优越性

C.北京的接待能力有限

D.故宫的环境承载量和接待能力是无限的

5.北京的雍和宫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到北京的游客中,很少有人到雍和宫游览,是因为(  )

A.可进入性差

B.接待能力不足

C.旅游环境承载量不足

D.景观地域组合状况较差

6.黄河壶口瀑布可以说“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但到此旅游的人并不多,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游览价值不高

B.交通、位置和可进入性差

C.基础设施落后

D.旅游环境承载量有限

解析:

4.A 5.D 6.B 第4题,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第5题,雍和宫在景观特征上雷同于故宫,相对于故宫而言,其景观地域组合状况较差。

第6题,壶口瀑布位于陕西与山西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

7.读有关毛里求斯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毛里求斯每年接待约130万人次海外游客,近两年来中国游客人数达每年8~9万。

2017年,毛里求斯吸引10万余中国游客,毛里求斯旅游部有信心在未来几年,达到每年15~20万人次。

材料二 毛里求斯略图和普莱桑斯气候统计图。

(1)试从气候角度分析毛里求斯5~11月为旅游最佳季节的原因。

(2)简述毛里求斯近年来吸引大量中国游客的原因。

解析:

(1)题,根据普莱桑斯气候统计图可知,毛里求斯5~11月气温较低,气候较凉爽;5~11月降水量较少,有利于旅游出行。

所以毛里求斯5~11月为旅游最佳季节。

(2)题,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来分析。

自然条件:

中国和毛里求斯的纬度差异较大,所以毛里求斯的热带海岛风光,对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人们吸引力强。

社会条件:

毛里求斯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服务质量高;交通通达性强(航空、邮轮)。

答案:

(1)5~11月气温较低,气候较凉爽;5~11月降水量较少,有利于旅游出行。

(2)中国大部分为温带地区,而毛里求斯为热带海岛风光,旅游资源吸引力强;毛里求斯基础设施完善,接待能力强,服务质量高;交通通达性强(航空、邮轮)。

开发旅游资源时,首先要对旅游资源本身进行评价,即要评价资源的质量,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读四幅景观图,完成1~2题。

1.白头山天池、华山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游览,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

A.历史文化价值     B.经济价值

C.美学价值D.科学价值

2.上图中的景观,既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又有较高的美学价值的是(  )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1.C 2.C 第1题,旅游资源的价值中,自然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原因主要是美学价值。

第2题,在自然景观中一些旅游名胜区往往代表某种典型的地质构造或水文特征,具有地学上的科学价值,如白头山天池是典型的火山口积水形成的火口湖,华山是典型的断块山。

读有关材料,回答3~5题。

材料一 图甲是上海市民出游比率等值线图。

出游比率指某地到某旅游目的地的市民占该地出游市民总数的百分比。

材料二 图乙为某旅游目的地2004~2014年接待游客人次数年内变化图。

3.上海市民到北京的出游比率达20%以上,高于距上海同距离的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地区人文旅游资源主要具有以下哪方面特征(  )

A.观赏性B.重复使用性

C.多样性D.地域性

4.图乙所示的旅游目的地是(  )

A.深圳锦绣中华B.北京颐和园

C.苏州周庄D.九寨沟

5.从图甲中可看出出游比率等值线自上海向外变小,原因是(  )

A.旅游客量有限

B.地区接待能力有限

C.旅游地的最优辐射半径有限

D.经济容量有限

解析:

3.C 4.D 5.C 第3题,A、B、D选项是所有旅游资源都具备的特性,而北京的人文旅游资源种类、数量丰富、品质高,故观赏性强,吸引力大。

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该旅游地的旅游旺季为每年的6~11月,即夏秋季节,且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可判断该旅游资源为自然旅游资源,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

第5题,游客从出发地到旅游目的地再返回出发地所用的时间和费用,称为经济距离,经济距离越长,旅游时间越短,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

可见,旅游地的最优辐射半径是有限的。

下图是北京、昆明两地某年游客流量统计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昆明旅游旺季长是由于(  )

A.气候条件较好B.市场距离较短

C.交通通达性较强D.接待能力较强

7.两地客流量差异较大,最主要是由于(  )

A.气候环境的差异

B.自然旅游资源的差异

C.人文旅游资源的差异

D.环境容量的差异

解析:

6.A 7.C 第6题,昆明的旅游旺季要长于北京,这是因为昆明地处南方地区,气候条件相对较为优越;而北京的纬度相对较高,冬季较为漫长,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第7题,图中可以显示出,北京的客流量远远大于昆明,这是因为北京不仅是我国的首都,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有着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且这些旅游资源有突出的非凡性,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大。

8.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西欧的荷兰是著名的低洼之国,荷兰人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围海造陆工程。

13世纪海水冲进内陆,把湖泊变成了海湾——须德海,于是荷兰开始了首次造陆工程。

这时造的陆地大多低于海面,全靠成百上千的风车日日夜夜、长年累月地排水。

1916年荷兰再次发生水灾,国家决定开发更大规模的拦海工程,1932年建成巴里尔大坝。

1953年荷兰又谱写拦海保地的动人乐章,他们制定“三角洲计划”,在各海湾口和许多分岔河口筑起堤坝和水闸,风车再次欢快地运转起来。

(1)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通常将旅游资源划分为(  )

A.山水景观和建筑景观

B.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C.地貌景观和气象景观

D.生物景观和风土景观

(2)根据材料,分析荷兰旅游资源的开发以何种景观为主?

试列举其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不少于三个)。

(3)旅游业已成为荷兰重要的国民收入之一,试从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角度分析其开发旅游资源的有利条件。

解析:

(1)题,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通常将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题,联系荷兰相关知识,推测其相关旅游资源。

第(3)题,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从区位条件、客源市场条件和其他开发条件等分析。

答案:

(1)B

(2)人文景观。

风车、鲜花生产基地、拦海大坝、牧场等。

(3)从客源市场看:

靠近经济发达地区;从交通条件看:

西欧高速交通发达。

同时荷兰风车景观的美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资源价值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江苏省昆山市水乡古镇周庄,是一个有着9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镇,它以悠久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清澈的河水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成为一个极有诱惑力的旅游胜地。

据此回答1~2题。

1.江南古镇周庄具有的旅游资源价值有(  )

A.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

B.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C.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D.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

2.古镇周庄的旅游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应(  )

A.提高其资源价值

B.提高其旅游资源的组合性

C.大力兴建现代旅游设施,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D.改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

解析:

1.C 2.D 第1题,周庄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风景优美的古镇,故其有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并经过旅游业的开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第2题,旅游地本身的质量和其地域组合状况是其固有的属性,很难人为改善,但是我们可以改善交通和基础设施,以此来提高游览价值。

读下列两幅苏州景区图片,回答3~4题。

     苏州虎丘塔  苏州园林太湖石

3.苏州园林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是因为其(  )

①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③地域组合状况好 ④位置偏僻,满足静态游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苏州园林的游客主要来自上海,究其原因是(  )

①上海处于苏州的最优吸引半径内 ②具有交通位置的优越性 ③苏州的宾馆数量居全国首位 ④苏州园林对上海游客的容纳能力强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3.A 4.A 第3题,影响游览价值大小的因素主要有旅游资源本身的价值及地域组合状况等。

苏州交通便利,位置优越。

第4题,苏州与上海市场距离近,交通便利。

5.下列风景旅游区中,具有较高的科学考察价值的是(  )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解析:

选A 科罗拉多大峡谷为典型的河流峡谷地貌,路南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两者都具有较高的科学考察价值;敦煌莫高窟和卢浮宫都为人文景观,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读图,回答下题。

6.该地区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在于(  )

A.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

B.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特点

C.地处热带,风景优美,环境承载量大

D.水陆交通通达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径大

解析:

选A 景观图中千峰插地,应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能吸引大量游客,从而使该地成为著名的旅游地。

喀斯特地貌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该地貌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季节变化不明显。

下图为庐山某年旅游客源地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各客源地人数占总游客数的百分比)。

读图回答7~8题。

7.对庐山旅游消费市场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本省的游客所占比例最大,主要因为经济距离近

B.来庐山旅游人数随经济距离的增加而均匀减少

C.庐山旅游消费市场均分布在1000km以内的最优吸引半径内

D.该山以西地区客源相对较少的最主要原因是交通通达性差

8.庐山在1100m的高度处有一个宽敞的平台,建有小镇。

与黄山相比,庐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是(  )

A.庐山是世界文化遗产,知名度较高

B.庐山周围旅游景点多,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好

C.庐山地域范围大,开发时间比较早

D.庐山旅游环境承载量大,旅游设施完善

解析:

7.A 8.D 第7题,由图可知,去庐山的游客大多集中在1000km等距线内,且各旅游客源地分布不均,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游客相对较多,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相对较少。

第8题,镇上设施齐全,生活、游览都很方便。

读材料,回答9~10题。

材料一 

材料二 a城是该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县城,它是由完整城墙和街巷、店铺、庙宇、住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这些古老的城市建筑既是该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传统建筑方式,也是古代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化、艺术乃至风土民情的一种折射和凝结。

9.a城至今能够保存大量古建筑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外力作用微弱

B.运用中西方的建筑技术和先进材料,经久耐用

C.交通闭塞,受外部影响小,城镇发展缓慢

D.巨额旅游业收入投入保护维修

10.关于该地区旅游资源评价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旅游资源的价值较高,故游览价值也高

B.该地区的区位条件差,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

C.该地区的经济背景差,制约了旅游资源的开发

D.旅游交通落后,决定了该地区的可进入性差

解析:

9.C 10.A 第9题,a城交通闭塞,受外部影响小,城镇发展缓慢,所以,古建筑保存较完整。

第10题,该地区旅游资源地域组合和集群状况差,所以游览价值不高。

二、综合题(共5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铁路,由法国政府在1910年修建,全长854km,因轨距为1m,被称为“米轨铁路”,沿途保留了中国最早的邮电局、海关等众多旧址。

目前,“滇越铁路”旅游资源的开发已提上议事日程。

如图为滇越铁路示意图。

(1)列举“滇越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的优势。

(10分)

(2)分析“滇越铁路”沿线旅游开发的不利条件。

(8分)

解析:

(1)题,“滇越铁路”沿线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风光好,同时经过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地区之一,民族风情多彩多样,美学价值高;铁路沿线保留了众多旧址,历史文化价值高;悠久的历史,涉及中国、越南、法国三国文化背景,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奇特的民族风情有机结合,地域组合和集群状况好。

(2)题,“滇越铁路”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地势起伏大,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铁路经过我国西南经济欠发达地区,并且越南也为发展中国家,旅游资源距离客源市场远,地区接待能力有限。

答案:

(1)①旅游资源种类多:

多样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风情;丰富的物产。

②旅游资源数量多,集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