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1485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5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0小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光伏鱼塘采用上层光伏发电,下层鱼塘养殖喜阴凉水产品的模式,实现“一地两用,渔光互补”。

下图为光伏鱼塘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推广光伏鱼塘模式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丰富B.光伏产业发达C.资金实力雄厚D.鱼塘面积广阔

2.实施光伏鱼塘模式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提高鱼塘饵料自然生产力B.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C.降低投资成本D.增加水产养殖品种

3.光伏鱼塘建成后,最需要人工调整的鱼塘环境因素是

A.水温B.含氧量C.盐度D.浮游生物量

【答案】1.C2.B3.B

【解析】

1.光伏鱼塘采用上层光伏发电,下层鱼塘养殖喜阴凉水产品的模式,仅光伏产业发达,或仅鱼塘面积广阔不是实现一地两用模式的优势,B、D错。

推广光伏鱼塘模式需要的资金多,我国主要优势条件是资金实力雄厚,C对。

劳动力丰富与光伏鱼塘模式关系不大,A错。

2.实施光伏鱼塘模式,将发电功能与养殖功能共同发挥,一地两用,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B对。

遮光后,鱼塘饵料自然生产力可能下降,A错。

增大了投资成本,C错。

在水面上建光伏发电,不能增加水产养殖品种,D错。

3.光伏鱼塘建成后,鱼塘光照减少,水温较低,选择适宜的鱼类养殖,不用调节水温、浮游生物量,A、D错。

鱼塘蒸发减少,盐度没有明显变化,不需要调整盐度,C错。

水体含氧量影响鱼类养殖产量,最需要人工调整的鱼塘环境因素是含氧量,B对。

点睛:

光伏鱼塘采用上层光伏发电,下层鱼塘养殖喜阴凉水产品的模式,一地两用,需要投入的资金多,我国主要优势条件是资金实力雄厚。

一地两用,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选择适宜的鱼类养殖,不用调节水温、浮游生物量。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该地风的风速、风向日变化的大小随季节有显著改变。

下图为珀斯位置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关于珀斯的风,推测较为合理的是

(1)l月风向日变化较大

(2)l月风速较大(3)7月当地盛行西南风(4)7月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A.

(1)

(2)B.

(1)(3)C.

(2)(4)D.

(2)(3)

5.珀斯风向日变化较大的时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临川一中正值低温少雨的季节B.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正忙于剪羊毛

C.享受珀斯海滩阳光浴的最佳季节D.澳大利亚南北温差较大

6.风力发电机不仅可以发电,用来辅助测量风速、观测风向,该地区风能开发利用比重小,其原因最可能是该地

①煤炭、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丰富,风电优势较小②地价较高,开发利用成本高③地处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电能的市场需求较小④风向不够稳定,利用难度较大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

【答案】4.B5.B6.C

【解析】

4.读图,珀斯位于大陆西岸,西临海洋,东连大陆上面积广大的沙漠。

(1月份)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

白天,陆地沙漠地区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往陆地。

夜晚,沙漠地区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往海洋,所以风向日变化较大,A正确;冬季(7月)西风带北移,南北温差大,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劲。

珀斯位于30°~40°S,西临辽阔海洋,且地势平坦开阔,因此风力强劲,且风从海洋吹向陆地,BCD错误。

故答案选A。

5.由上题分析可知,珀斯风向日变化较大的季节为夏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北半球的冬季,河北正值寒冷干燥的季节,A错误;墨累-达令盆地的农民正忙于剪羊毛的季节为冬季,B错误;波斯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是享受珀斯海滩阳光浴的最佳季节,C正确;

夏季,澳大利亚南北温差较小,D错误。

故答案选C项。

6.本题主要考查风力发电比重较小的原因。

图示地区位于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能源需求量少。

根据图例,图示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的开发成本低。

区域的风能密度低,不稳定,风电成本高,因此①③正确,故答案选B项。

从气候学上讲,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算作冬季。

下图为我国冬始日期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冬始日期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C地入冬日期可能为12月2日

B.A地地势高,B地纬度高,入冬日期相近

C.海南岛虽然属于无冬区,但存在季节更替现象

D.受地形影响,沿海地区比同纬度内陆地区入冬晚

8.影响我国地势第三阶梯冬始日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纬度C.海陆分布D.光照

【答案】7.A8.B

【解析】试题分析:

7.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若在两条等值线间有一条闭合等值线,则其内的数值只可能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由图中C地附近的闭合等值线数值等于大值,所以C地的冬始日期是大于12.1而小于12.15,A错。

A地为横断山区纬度低但地势高,B处华北平原地势低但纬度高,由图中可看出,两地冬始日期都约在10.15,B对。

由于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发生季节移动,从而导致各地的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形成四季的更替;所以全球都有季节变化,只是海口纬度较低,季节更替现象不太明显,C错。

沿海地区比同纬度内陆地区入冬晚,主要是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海洋的比热容大,降温慢,陆地比热容小,降温快,所以冬天沿海地区气温比内陆地区气温较高,入冬也就比内陆地区晚,D错。

故选B。

8.根据题意,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算作冬季,可知冬始日期的早晚主要是受当地的气温的影响;再结合图示,可看出我国地势第三阶梯冬始日期分布是自南向北(沿着纬度变化方向)冬始日期越来越早,因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所以冬始日期就越早,可判断影响我国地势第三阶梯冬始日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纬度。

故选C。

考点:

影响气温的因素

“汉大司马张仲议曰:

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

而民竟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

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以其噎不泄也。

”这是《水经注》中关于“河水”的一条描述。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下列因素与“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有关的是

①降水集中②土质疏松③河流落差大④植被覆盖率低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0.“而民竟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即引水灌溉造成河流不能通航,其原因是

A.灌溉时将过滤的泥沙投入河中B.位于上游,流速快

C.流量减小,泥沙淤积D.修筑引水工程容易阻塞河道

11.“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三月出现河水决堤的原因是

A.正值雨季,降水量大B.泥沙沉积,水流不畅

C.高山冰川融水量大D.冰凌消融,阻塞河道

【答案】9.D10.C11.D

【解析】

9.与“河水浊,清澄一石水,六斗泥”有关的是降水集中,河流水量大,侵蚀能力强,水浊,①有关。

土质疏松,水土流失多,②有关。

河流落差大,侵蚀能力强,流速快,携带泥沙量大,③有关。

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多,④有关。

D对,A、B、C错。

10.“而民竟引河溉田,令河不通利”,即引水灌溉造成河流不能通航,其原因是引水灌溉,河流的流量减小,泥沙淤积,淤浅航道,C对。

灌溉时将过滤的泥沙可能固堤,不可能投入河中,A错。

河流上游多是山区,灌溉活动少,B错。

修筑引水工程不会阻塞河道,D错。

11.“至三月(农历),桃花水至则河决”,三月出现河水决堤的原因是春季冰凌消融,阻塞河道,该地可能有凌汛现象,D错。

三月是春季,我国雨季是夏季,A错。

桃花水水至则河决堤,泥沙沉积不是主要因素,B错。

高山冰川融水量夏季最大,C错。

如下图是对三峡工程建成后三峡大坝下游某河段冲刷发展过程的预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关于该河段冲刷发展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40-50年范围内冲刷速度比10-20年范围内小②在三峡大坝建成60年后累计冲刷量达最小值③水库运行100年范围内,冲刷量先减后增④在大坝运行60年后开始缓慢淤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3.图示时段内,可推测该河段

A.一直以侵蚀作用为主B.先侵蚀为主后以沉积为主

C.一直以沉积作用为主D.先沉积为主后以侵蚀为主

14.按此推测,三峡水库蓄水后一段时间,荆江河段河床不断加深的合理解释是

A.汛期流量较以前增加,侵蚀加剧B.上游来水含沙量较以前增加,侵蚀加剧

C.上游来水含沙量较以前减少,侵蚀加剧D.枯水期流量较以前减少,泥沙沉积减少

【答案】12.C13.B14.C

【解析】

12.该河段冲刷发展过程中,40-50年范围内累计冲刷量比10-20年范围内小,冲刷速度应较小,①对。

在三峡大坝建成60年后累计冲刷量达最大值,②错。

水库运行100年范围内,冲刷量先增后减,③错。

在大坝运行60年后冲刷量减小,开始缓慢淤积,④对。

C对,A、B、D错。

13.图示时段内,可推测该河段累计冲刷量先增大,后减小,说明先侵蚀为主后以沉积为主,B对。

A、C、D错。

14.按此推测,三峡水库蓄水后一段时间,荆江河段河床不断加深的合理解释是上游来水含沙量较以前减少,侵蚀加剧,C对。

水库的调节作用,汛期流量较以前减小,侵蚀减弱,A错。

泥沙在库区沉积,上游来水含沙量较以前减少,B错。

枯水期流量较以前增加,D错。

浅层地热能是埋藏于地下一定深度的地热能资源,以地下水为载体,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与地球梯度增温。

浅层地热能可用地温梯度(每百米增加温度)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埋藏越深温度越高。

图为我国某区域地温梯度等值线分布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5.该区域浅层地热能(

①该区域浅层地热能中西部高,东部低②绿港浅层地热能最高③离县城越远浅层地热能越低④受地形起伏影响最大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6.目前该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市场需求不足B.资源不易再生

C.埋藏深,开采难D.基础设施薄弱

17.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大规模开采浅层地热能,可能导致

A.全球气候变暖B.地下水生生物减少

C.地下水位上升D.开采区地下水污染

【答案】15.A16.D17.D

【解析】

15.地温梯度即每百米增加温度,浅层地热能可用地温梯度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埋藏越深温度越高。

根据图示等值线,该区域浅层地热能中西部高,东部低,①对。

绿港浅层地热能最高,②对。

县城与绿港方向,离县城越远,浅层地热能升高,③错。

埋藏于地下,受地形起伏影响小,④错。

A对,B、C、D错。

16.图示区域以乡镇为主,目前该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基础设施薄弱,D对。

我国能源供应紧张,市场需求量大,A错。

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与地球梯度增温,资源易再生,B错。

浅层地热能资源,埋藏浅,开采难度小,C错。

17.浅层地热能以地下水为载体,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大规模开采浅层地热能,要大量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C错。

可能导致开采区地下水污染,D对。

利用地热能,减少化石能源使用,全球气候变暖减轻,A错。

浅层地热能涉及的地下水水体中生物量很少,B错。

点睛:

浅层地热能可用地温梯度来表示,该区域浅层地热能中西部高,东部低。

图示区域以乡镇为主,浅层地热能资源未能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基础设施薄弱。

传统方式大规模开采浅层地热能,要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导致开采区地下水污染。

近年日光温室鲜切花产业发展较快,但反季节栽培郁金香、百合等鲜切花生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下图为冬季某地日光温室晴天、雨天、多云、雪天四种天气条件下,室内外温度的日变化。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8.该日光温室可能位于

A.福建B.安徽C.海南D.黑龙江

19.图中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分别对应的天气为

A.多云雨天雪天晴天B.晴天多云雨天雪天

C.雪天晴天多云雨天D.雨天雪天晴天多云

【答案】18.B19.B

【解析】

19.图中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①图室外昼夜温差最大,对应晴天。

②图室外昼夜温差较大,对应多云。

③图室外昼夜温差小,且室外温度较高,对应雨天。

④图室外温度最低,对应雪天。

B对,A、C、D错。

黄土高原西南部某地(海拔2000m左右)利用高原夏季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大力生产优质蔬菜,引导农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结合该地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20.该地生产的优质蔬菜病虫害极少,其原因主要是

A.现代工业少,污染小B.空气干燥,紫外线强

C.地形封闭,空气流通不畅D.昼夜温差大,高温期长

21.该地发展高原夏菜种植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光照B.水源C.热量D.地形

22.目前该地夏菜已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东南亚、加拿大等地的餐桌上,这主要得益于

A.广阔的市场与耕地面积B.充足的化肥与农药

C.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设备D.发达的信息与交通

【答案】20.B21.B22.D

【解析】

20.依据图文信息可知,当地干燥少雨,不利于害虫的生长繁殖;海拔高,紫外线强,有杀菌(虫卵、害虫)的作用。

现代工业少,污染小,空气洁净,是病虫害较少的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

该地为高原地形,地形开阔,便于空气流通。

该地昼夜温差大,但高温期不长。

21.依据该地光照年变化规律可知,夏季日均日照时间在5小时以上,故光照不是种植高原夏菜的制约因素;该地位于黄土高原西南部,纬度偏低,热量条件能满足夏菜生长的需求;该地为高原地形,地势平坦,利于夏菜种植;该地年降水较少,且为高原地形,地下水埋藏较深,故其主要制约因素为水源。

22.该地地处黄土高原西南部海拔2000m左右处,耕地面积较小,经济相对落后,无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设备及充足的化肥与农药;该地夏菜能销往东南沿海及海外主要得益于发达的信息和交通。

读我国某地生产要素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茶叶加工厂应当接近

A.消费市场B.研发基地C.廉价劳动力D.原料产地

24.图中饮料企业一体化相对前店后厂经营模式更有利于

①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②适应市场,增强应变能力③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④省略中间环节,提高经济效益

A.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④

【答案】23.D24.B

【解析】试题分析:

23.读图,图中茶叶加工厂布局靠近花园,新采摘的茶叶不易远距离运输,且运费高。

加工后的茶叶适宜远距离运输,所以加工厂应当接近原料产地,B对。

A、C、D错。

24.图中饮料企业一体化相对前店后厂经营模式更有利于

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①对。

更利于适应市场,增强应变能力,②对。

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不是一体化的目的,③错。

图中不能显示省略中间环节,④错。

A对。

考点:

读图能力,工业指向类型及特征,企业一体化优势。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NAB)的研究团队称,印度经济于2016年喜迎开门红,跻身全球经济主引擎之列,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欧美、日本、中国等国家及地区的资本和产业的进入。

而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带动下,印度经济还将继续快速增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中国资本和企业进入印度主要考虑的是

A.能源、市场B.市场、劳动力

C.劳动力、技术D.技术、能源

26.资本和企业进入印度会产生的影响是

A.加大印度经济危机的风险B.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进入不利于产业升级

C.严重冲击印度国内市场D.缓解印度人口众多引起的就业压力

27.印度参与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有

①自然资源丰富,利于经济发展②经济较为发达,国内资金充足,利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③濒临太平洋,对外交通便利④人口众多,利于参与全球分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25.B26.D27.B

【解析】

25.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印度高,印度人口众多,产业转移首先转移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国资本和企业进入印度主要考虑的是市场、劳动力,B对。

能源、技术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A、C、D错。

26.资本和企业进入印度会产生的影响是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缓解印度人口众多引起的就业压力,D对。

就业增加,减少印度经济危机的风险,A错。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进入经济落后地区,利于当地产业升级,B错。

能促进印度国内市场发展,C错。

27.印度参与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有自然资源丰富,利于经济发展,①对。

印度经济较为落后,国内资金不足,不利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②错。

濒临太平洋,对外交通便利,③对。

人口众多,利于参与全球分工,④对。

B对,A、C、D错。

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条件,选择攀缘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

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是将体型较大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上方,体型较小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下方。

该类型植物墙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土壤和种植基质,以管线方式传输水分和养料维持植物生长。

图甲示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结构,图乙为植物墙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

A.减少建筑能耗B.丰富城市景观

C.延长建筑寿命D.增加绿化面积

29.体型不同的植物布局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交通安全B.土壤与温度

C.景观协调D.光照与水分

30.目前高层建筑没有大规模采用植物墙的原因可能是

A.技术不够成熟B.安装维护费高

C.破坏建筑景观D.市场需求不足

【答案】28.D29.D30.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功能和城市建设规划。

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更好地利用自然规律改善人类的生活。

做题要考虑自然方面的原因,也要考虑社会方面的原因。

28.改善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已成为当今城市的当务之急,在地面绿化日益被侵蚀的今天,垂直绿化成为一种节省空间的绿化趋势,植物墙应运而生。

29.自然界中,由于长期对环境的适应,岩石上部阳光充足、干燥的地带经常生长着灌木类植物物种;而下部潮湿、光线晦暗的地方常常是附生植物生长的场所。

体型不同的植物布局更加接近自然形态的垂直绿化景观。

故选择D。

30.植物墙设计已经形成了初具成效的系统,相关安装维护技术成熟;植物墙设计崇尚美观高雅,推崇环保自然,又兼具功能性及实用性于一身,市场需求旺盛;但是由于各种情况的复杂性和安装与维护的高费用,使植物墙普及难度较大。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4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1.材料一 污染密集型产业是指污染物排放相对更多更密集的产业。

如图为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变化图(左图为2000~2009年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规模及速度图,右图为部分城市污染密集型产业对工业贡献率图。

材料二 文化创意产业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或灵感,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

近年来,长三角经济圈文化创意产业崛起,杭州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投资银行,引进文化创意专业人才,杭州在长三角42个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排行中位居前列。

如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示意图。

(1)结合材料一,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变化特点。

(2)结合材料二,综合分析杭州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利条件。

(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①相对于中西部其他省份,安徽省承接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有哪些?

②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变化特点:

污染密集型产业发展规模持续增长;发展速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00~2003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增长速度快,2004年以后增长速度下降。

污染密集型产业对工业的贡献率除了无锡、绍兴明显下降外,其他城市基本无变化或者明显上升

(2)地方政策支持,吸引大量专业人才;经济发达,资金雄厚;市场广阔;信息通达度高;交通便利;高等院校多,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元素多样(3)①临江近海,紧邻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东西部的接合部位;自然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劳动力充裕;市场潜力大;交通便利。

②大力发展科技,发展高端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保险、物流、技术服务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根据区域差异各地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和产业转移的影响。

文化创意产业为技术指向型工业,分析其区位要突出劳动力素质、技术、信息通达度等;产业转移的影响要从对产业结构、区域分工、区域地理环境、劳动力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

(1)应主要从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规模、发展速度、时间变化特征等角度去分析。

读图其产业规模增加;增长率总趋势下降,说明发展速度放慢,2000-2003年增长率最大,增长最快;根据右图污染密集型产业对工业的贡献率绝大部分2015年比2010年有所上升,无锡、绍兴下降。

(2)主要从政策、经济基础、信息、交通、科技水平等角度进行分析。

杭州为浙江省会城市,经济发达,人口稠密,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政策、资金、科技、高素质劳动力、市场、交通、以及信息通达度等支持。

(3)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应主要从地理位置、资源、劳动力、交通和市场等角度分析,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应主要从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等角度进行分析

..................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橄榄为著名亚热带果树和重要经济林木,盛产于地中海气候(左图)区。

有些品种的橄榄树在-10℃至-8℃的短时低温也不致受到伤害,但不能长时间低温。

在接近0℃温度至少持续几十个小时,有利于它的花芽分化,为丰收打下基础。

在疏松透气且PH值在6.5-8.0的土壤中,油橄榄会生长更好。

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昆明市郊林场引种一批来自地中海沿岸的油橄榄树苗,初来乍到的油橄榄树生长迅速,但同时出现了挂果率低,饱受病虫害折磨等“水土不服”现象。

20世纪70年代,甘肃陇南地区(右图)引进油橄榄试种,经过科研论证,发现白龙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及半山地带为我国油橄榄最佳生长区。

目前,油橄榄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医疗、美容、化工等行业,2015年我国累计进口橄榄油3.86万吨。

陇南市油橄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0万亩,鲜果产量占全国的91%,橄榄油产量3000多吨,占到全国的93%,成为全国最大的初榨橄榄油生产基地。

(1)说明地中海沿岸的油橄榄树种在昆明地区“水土不服”的自然原因。

(2)试解释白龙江流域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及半山地带为我国油橄榄最佳生长区的原因。

(3)始于兰州,经白龙江河谷至重庆的兰渝铁路即将全线贯通。

说明兰渝铁路建成后对该地区油橄榄产业的积极影响。

【答案】

(1)昆明地处云贵高原,冬季气温较高;夏季多雨,光热不足;土壤偏酸性;土壤透气性差

(2)年降水量为400-800mm(半湿润地区),光照和水分条件优越;冬季气温为0℃左右(暖温带),有利于油橄榄树的花芽分化;海拔1500m以下的河谷地带,可减少冬春季寒潮冻害;河谷两岸山坡地及冲积扇土壤肥沃;坡度大,土质疏松透气(3)铁路贯通,利于引进资金和技术,扩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