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练习题新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2142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练习题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语文练习题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语文练习题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语文练习题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语文练习题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练习题新版.docx

《大学语文练习题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练习题新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语文练习题新版.docx

大学语文练习题新版

大学语文练习题(新版)

        大学语文思考与练习  原君  一、填空题  1.《原君》的作者  是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2.黄宗羲和  、  并称清初三大思想家。

  二、单项选择  1.对下列语句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B.以博我一人之产业C.视之如寇雠  D.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三、解释下列语句中的黑体字      A.入而又去之者  B.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C.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D.而使天下释其害  四、今译下列句子  1.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

  3.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五、简答题  《原君》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它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容忍与自一、单项选择  1《容忍与自》的中心论点是。

  A.没有容忍,就没有自  B.勿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  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D.容忍比自更重要2作者认为"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观点。

A.不正确B.有一定合理之处C.完全对D.有争议  3根据《容忍与自》中的观点,《王制》中的哪一个字正是中国专制政体之下禁止新思想、新学术、新信仰、新艺术的经典的根据?

  A.骂  B.想C.诛D.哭  4作者叙述自己五十年前主张"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的事,目的是要说明自己的年纪越大,就越觉得。

  A.自比容忍更重要B.容忍与自变得都很重要  C.容忍比自更重要D.容忍与自变得都不那么重要  5对于"必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的态度,胡适觉得是。

A.很不容忍的态度B.很容忍的态度C.很不自的态度D.很自的态度二、多项选择  1.胡适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

    1    A.诗人B.小说家C.文史学者D.思想家E.革命家2.《容忍与自》所指出的错误态度有  。

  A.喜同恶异  B.心理上总觉得自己“不会错”  C.承认“绝对之是”D.不承认“绝对之是”  E.认为“容忍是一切自的根本”。

  3.以下观点,作者所认同的有  。

  A.年纪越大,越觉得容忍比自还更重要;  B.没有容忍,就没有自;  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恶异;D.“必以吾辈之主张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很不容忍的态度;E.“必以吾辈之主张为绝对之是”的态度是可取的态度。

  三、名词解释    和而不同四、问答题  1.胡适为什么要引用《礼记·王制》“四诛”的全文?

通过对“四诛”的现代阐释,胡适巧妙地阐明了自己的什么思想?

  2.胡适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容忍比自还更重要”的论断的?

他所提倡的“容忍”与他所追求的“自”,各自的内涵是什么?

  五、作文  有容乃大  要求:

1.中心明确;2.语文通畅;3.层次清楚;4.联系实际;字左右。

    一、单项选择  1.《谏逐客书》选自  。

  A.《左传》B.《汉书》C.《战国策》D.《史记》E.《后汉书》2.《谏逐客书》中的“客”指的是  。

A.客人B.客卿C.说客D.商人E.本国士大夫  3.《谏逐客书》能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是  。

A.排比对偶连篇,文章气势雄浑  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C.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  D.论证切中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要害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

  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2.民以殷盛,国以富彊,百姓乐用。

.....3.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

4.王者不却众庶。

.....  三、区别下列多义词的意思。

  1.强①至今治强。

②强公室,杜私门。

2.服①诸侯亲服②服太阿之剑。

四、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白话文  1.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2.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3.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    谏逐客书  2    明其德。

  4.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5.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五、阅读下面文字,并回答相关问题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②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③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④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  1.这段文字可分几个层次?

概括每层的大意,并分析几层之间的关系。

  2.开头三个句子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各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解释这段文字中有下划线的词语。

六、名词解释:

  《史记》七、阅读理解题  阅读余秋雨《都江堰》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  1.通过对长城和都江堰的对比,作者表达了对二者怎样的情感?

  2.这段文字历数了长城和都江堰的哪些品格?

  3.都江堰灌溉的是成都平原,为什么说都江堰“灌溉了中华民族”?

    我有一个梦想  一、单项选择  《我有一个梦想》中的“一位伟大的美国人”指的是  。

A.华盛顿  B.杰弗逊  C.艾森豪威尔  D.林肯  二、多选选择    《我有一个梦想》的主要内容是  。

  A.争取人权    B.张扬了亲如兄弟的社会理想  C.大无畏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D.现代政治斗争的理性精神  E.动员黑人进行暴力革命。

  三、简答题《解放黑奴宣言》是什么?

四、名词解释: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五、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边的问题: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  3    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

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和正义的保障。

”  1.文中说的“诺言”指什么?

2.“空头支票”的准确含义是什么?

  3.“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兑现支票”的意义是什么?

    二月兰  一、多项选择题:

  1.在《二月兰》中,多处用了“反复”修辞手法,其作用有:

A.渲染气氛  B.突出意象  C.强化情感D.使文章首尾呼应2.《二月兰》所突出的二月兰的特点是  A.不被人注意的朴实B.紫气直冲霄汉的气势C.把花开遍大地的勇气D.无喜无惧的恒定E.开花有大年小年之别  二、填空题  《二月兰》通过对二月兰的描写,联系自己人生遭遇,真切地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并阐发了的感慨。

行文中透露出对人格的高蹈、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的叩问。

  三、简答题  分别解释下列两句话中“悲”与“欢”的含意。

  我感觉到悲,又感觉到欢。

  我感觉到欢,又感觉到悲。

    四、阅读《二月兰》第7自然段,并回答相关问题  “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我注意到小山上的二月兰。

这种野花大概也有大年小年之别的。

碰到小年,只在小山前后稀疏地开上那么几片。

遇到大年则山前山后开成大片。

二月兰仿佛发了狂。

我们常讲什么什么花‘怒放’,这个‘怒’字下得真是无比奇妙。

二月兰一‘怒’,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一定要把花开遍大千世界,紫气直冲云霄,连宇宙都仿佛变成紫色的了。

”  1.这段话主要写了二月兰的什么品格?

  2.“仿佛从土地深处吸来一股原始力量”有什么深意?

  3.解释本段文字中“怒放”的“怒”字。

4.本段文字可分为几层,每层各写了什么?

  听听那冷雨  一、填空题  1.余光中是中国台湾的当代学者,和,《听听那冷雨》选自散文集。

  2.《听听那冷雨》一文的主旨,其实就是,是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和思念。

    4    3.“惊蛰一过,春寒加剧”一句中“蛰”字的读音应是。

二、简答题  1.有人说《听听那冷雨》这个题目有常识错误,听怎么能听得出雨的“冷”,对此,你学习了这篇著名散文后怎么看?

  2.还有一个独到之处:

通篇用“他”,写“他”的思想和感受、现实与经历,这似乎与抒情散文的写作惯例相悖。

但人人都明白,“他”其实就是余光中自己。

作者这样处理有什么道理。

  三、词语解释  1.米家山水  2.灰色星期三  3.孺慕之情四、阅读题  阅读《听听那冷雨》第7自然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

听听那冷雨。

听雨,只要不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

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

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

饶你多少豪情侠气,怕也经不起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

二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

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十年前,他曾在一场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

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

”  问题:

  1.这一段主要写作者“听雨”,从听觉上来说,作者听出了什么?

2.作者写岛上听雨比大陆听雨更多了一层凄迷,这是为什么呢?

3.作者借南宋代蒋捷《听雨》词写自己听雨,表明了作者什么的情感?

    蒹葭  一、单项选择  1.学界一般认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

  A.《楚辞》B.《乐府诗集》C.《离骚》D.《诗经》  2.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是  。

  A.古诗源诗经  B.古诗源楚辞  C.诗经楚辞D.乐府诗经  二、多项选择  1.《蒹葭》中的“伊人”可以理解为  。

A.恋人B.贤人C.理想D.福地E.圣境2.《蒹葭》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  等方面。

  A.虚幻难实、神秘莫测的朦胧意境  B.意在言外、连类无穷的象征格局C.一唱三叹、层层推进的美感形式  D.精雕细刻、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  E.深刻细致、鞭辟入微的心理描写  三、解释下列黑体词  1.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2.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  四、默写并今译《蒹葭》  五、名词解释: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