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河州中学中学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2281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夏河州中学中学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临夏河州中学中学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临夏河州中学中学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临夏河州中学中学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临夏河州中学中学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临夏河州中学中学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临夏河州中学中学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临夏河州中学中学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临夏河州中学中学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临夏河州中学中学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夏河州中学中学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

《临夏河州中学中学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夏河州中学中学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夏河州中学中学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docx

临夏河州中学中学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

科学设计,有序推进,积极探索,反思提高

——临夏河州中学新课程实施情况汇报

2010年秋季,我校和甘肃省所有普通高中一起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

新课程实施一学期来,我校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课改工作全局,积极制定课改方案,狠抓各项课改任务的落实,本着“实验、探索、反思、发展”的原则,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探索对策,在反思中寻求发展,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我校高中新课程的实施。

现将我校课改工作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临夏河州中学是2009年6月在临夏师范学校基础上改制而成的一所普通完全高中。

学校占地面积117亩,现有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20名;教职员工186名,其中专任教师133名,高级职称教师35人,中级职称教师58人。

绝大多数教师长期从事师范教育,缺乏高中教育教学经验;教学设施与普通高中办学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学生数量少,生源质量差,学习习惯不良的问题突出;作为刚刚起步的高中学校,存在着经费紧张,教学设施不足,教师转型任务艰巨等诸多困难,为高中课改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我校实施高中新课程的基本思路

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制定了实施新课程的基本思路:

整体把握,科学设计,有序推进,积极探索,反思提高。

整体把握:

河州中学作为一所改制中的普通高中,我们把实施新课程作为构建学校文化的一个历史机遇,在作好课改工作的同时,又要作好改制工作,以课改推动学校改制工作的深入进行。

科学设计:

作为后期进入课改的学校,我们广泛收集和借鉴先期进入课改学校的经验,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各种方案、制度、规程,力争形成一个良好的课改运行机制。

有序推进:

新课程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不急于求成,按计划有序推进。

积极探索:

新课程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期间会出现许多难于预料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寻求解决的办法。

反思提高:

新课程无现成经验,只有不断反思,才会不断提高。

及时召开各种层次的反思会、总结会、工作会,是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我校推进新课改的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机构,为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涉及面广,影响面大,社会关注程度高。

为了切实做好新课程实施工作,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建立健全了各类领导机构。

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其它校领导为副组长的河州中学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新课程实验,加强决策和部署,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控。

同时,组建了河州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宣传小组、河州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领导小组、河州中学学生选课指导小组、河州中学新课程设置领导小组、河州中学学分认定领导小组、河州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河州中学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河州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领导小组、河州中学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河州中学新课程实施硬件资源保障小组等,负责学校新课程的舆论宣传、组织实施、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资源保障等方面的具体工作。

(二)制定完善的课改方案,为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组织和制度是高中新课改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为保证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学校在修订完善了原有的一些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制订了《临夏河州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临夏河州中学新课程改革教师培训方案》、《临夏河州中学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方案》、《临夏河州中学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临夏河州中学学分认定方案》、《临夏河州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临夏河州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临夏河州中学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临夏河州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办法》等9个系列配套文件,从制度方面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三)明确处室职责,落实课改任务。

学校教研室、教务处、政教处、办公室、总务处等职能部门在学校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完成了相关的课改工作。

教研室主动向学校提出了课改实施意见,制定了教师培训方案,组织实施了各类教师培训;提出了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建议;提供了各科目学分认定指导意见;成立了专家团,组织和指导教师开始编写校本教材;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及时组织教师研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教务处制定了课程设置方案,配备了实验教师,统计了学生选课信息,编制了各种课程表;制定了学分认定办法,组建了学分管理小组。

政教处负责制订了《临夏河州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及评价标准,并组织学生完成成长档案袋的相关工作,并对第一学期的情况进行自评与互评,组织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档案袋内容进行审核,并录入学生的评语。

办公室协调各处室建立了与新课改相适应的各项学校管理制度;利用各种渠道和方式,广泛深入的进行了新课改的舆论宣传,创造课改氛围,协调学校各部门之间以及学校与社会诸多方面的关系,积极营造关心、理解、支持、参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社会氛围,使社会各界理解并支持新课程改革。

(四)加强师资培训,树立新课程理念。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力量,转变教师观念对课改实验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主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实质,我校认真组织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全体一线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并将新课程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

师资培训工作坚持全员培训,“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确保一线教学人员全部参与新课程培训。

在师资培训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认真组织全体教师收看了全省工作新课程改革启动会和同时培训,了解了新课改的背景、意义、目标,增强了全体教职工参与高中新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扎实开展了通识培训工作。

一是按照州教育局的安排,选派汪兰、倪建武、杨占福、赵景泉等老师参加了临夏州新课程改革专家团培训,二是邀请临夏中学副校长王建明同志来校作了专题辅导报告,三是6月16日至7月9日,安排18名校领导和学科带头人开展以“新课程,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新课改论坛系列活动,学校领导带头,利用每天课外活动时间,结合本职工作畅谈对新课改的认识和对未来工作的打算。

四是先后分四批组织教师参加了省教科所组织的新课程培训。

五是2010年7月28日至8月8日,组织83名参与新课程实验的科任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参加了“国培计划”2010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培训,9月中旬组织教师参加了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基础知识考试。

3、组织了外出考察活动。

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学校先后4次组织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到永靖中学、水乡中学、武威十八中、宁夏银川中学、宁夏实验中学、湖南张家界民族中学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了解了兄弟学校和课改实验区的经验。

4、围绕五课教研活动,开展了新课改的研究讨论。

学校购买了新课程教材、课标,组织各学科教师学习研究。

每个教师结合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学习,撰写了心得体会,并分学科开展了交流活动。

(五)创造条件,为实施新课改奠定基础。

1.配备了教师队伍,确保教师数量。

2010年秋季学期,我校按招生计划在课改年级开设11个教学班,配备教师73人。

学校从全校教师中认真挑选,选拔了教学精良、师德高尚的教师从事高一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目前各学科教师按标准配备。

2.为保证高一新生顺利地进行新课程的学习,我们在假期按各学科的课程设置提前编制了第一学期第一、二学段课表,并制定出了配套文件。

开学初召开了高一学生新课程学习动员大会,向学生介绍了课程结构、毕业学分要求以及学分认定的基本要素等。

在高一学生家长大会上向家长广泛宣传新课程实验意义。

3、成立了由各教研组长及校内各级骨干教师组成的河州中学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组,具体指导教师新课程实验工作。

开学初,各备课组在专家小组的带领下,制定了统一的新课程教学进度计划。

4、为了少走弯路,避免失误,把握课改的大方向,及时了解兄弟学校的课改动态,先后与多所兄弟学校,就新课改相关事宜广泛交换了意见,吸收了不少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为推进我校的课改注入了活力。

5、学校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投入了大量经费。

硬件方面,购置计算机40台、篮球架4副、乒乓球桌8张、教师办公桌100套,硬化了篮球场,购置音美体器材和理化生实验用品。

软件方面,派出大量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和培训,并为教师购置了课标、新课程资料等材料。

本学期,师资培训、考察学习共投入经费10多万元,购置教学器材投入43500元,购买教学资料投入资金3500元,远程培训费1.8万元,装备多媒体教室投入181370元,硬化校园投入115000元,合计52.7万元。

同时2011年春季,校本课程开发还需要大量的经费。

(六)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确保新课程实施到位。

1、课程设置。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甘肃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课程改革实验区的经验和我校教学实际,我校课程开设坚持保证国家必修课程100%按计划开出的原则,今年秋季在高一年级主要开设13门必修I课程,完成规定的模块教学。

计划在2011年春季开始,开设选修Ⅰ课程,并在高一年级学生中进行选修课选课倾向调查,同时在教师中进行选修课开课倾向调查,在此基础上对16门的选修Ⅱ课程(正在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实验,2011秋季开设选修Ⅱ课程。

临夏河州中学2010级学生周课时计划表

学科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备注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上学期

下学期

1

语文

5

5

5

5

6

8

2

数学

5

5

5

5

6

8

3

英语

5

5

5

5

6

8

4

政治

3

3

4

(2)

4

(2)

4

(2)

文5

前文后理

5

历史

3

3

4

(2)

4

(2)

4

(2)

文5

前文后理

6

地理

3

3

4

(2)

4

(2)

4

(2)

文5

前文后理

7

物理

3

3

4

(2)

4

(2)

4

(2)

理5

前理后文

8

化学

3

3

4

(2)

4

(2)

4

(2)

理5

前理后文

9

生物

3

3

4

(2)

4

(2)

4

(2)

理5

前理后文

10

音美

2

2

校选2

校选2

校选1

连排交换

1

体育

2

2

2

2

2

2

单排

13

技术

2

2

2

2

连排

14

研学

2

2

2

2

2

连排

班会

周课时

42

42

42

42

42

42

2、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主要途径。

为了使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三位一体,形成完整的体系,本着早谋划、早准备的思路,制订了《临夏河州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根据我校师资特点,结合我校走发展以音美体教育为特色的办学路子的实际,今年开发校本课程16门,音美体三科开发各2门,其他学科开发1门。

三年后,拟开发校本课程70门左右,基本上形成《临夏河州中学校本课程丛书》。

今年开发的校本课程,于2010年12月完成初稿,2011年春季进行实验、审定,2011年秋季开始使用。

3、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必修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由三个科目组成,共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为15个必修学分,社会实践活动为6个必修学分,社区服务为2个必修学分。

为此,我们制定了《临夏河州中学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临夏河州中学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并开展了有关活动。

⑴研究性学习。

根据学校实际,我校研究性学习主要由教研室组织与策划。

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正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2学时,活动时间固定在每周星期五下午4:

10——6:

00。

本学期教研室已向各学科组征集了研究性学习课题,并向全体高一学生印发了《临夏河州中学研究性学习指南》,完成了学生的选题工作,计划下一学期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

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一是对新生进行了一周的军训教育活动,二是开展了整理校园杂草、清理校外水渠垃圾为内容的劳动教育活动,三是组织部分学生深入村庄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四是各班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和文艺活动。

寒假期间将进一步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⑶成长记录袋。

政教处已设计制作,下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对记录袋内容开始填充。

⑷学分认定:

由教务处制定学生模块学习学分认定办法,印发各任课老师对学生的模块学习学分报告书,记录平时表现与成绩,作为学分认定的依据。

第一学期的各模块学分认定基本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并结合平时表现给予认定,目前,已完成语、数、外必修一模块的学分认定。

(七)规范操作,敢于探索,努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课程改革的主经脉,课程改革要以课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搞好课改实验,必须抓住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本着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思路,开展了课改实验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1、内化理念,提高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针对新课程开始实施时,教师普遍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完不成教学计划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开展了以“新课程、新标准、新理念”为主题教研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探索新的评价观念,让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收获,找不足,总结经验扬长避短。

二是以写好教案为阵地,以撰写教学后记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三是开展集体备课,强化课前准备。

四是调整了课时。

由原来的每天早晨排课四节改为五节,由原来每节45分钟改为40分钟,有效地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

2.深入课堂,深入学科组,了解教师教学情况。

从本学期第五周开始,组织校领导和有关人员深入课堂听课,全学期共安排听课36节。

校领导与教师共同切磋教材教法,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积极开展新课程校本教研活动。

第三周利用学生军训时间,组织教师分学科开展了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提出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用同伴互助的方式提出解决的办法,并于9月17日上午,召开了新课程教学研讨会。

会上有8名教师代表不同学科进行了交流发言,5个学科组提交了书面材料。

12月9日,教研室组织召开了我校首次新课程教育教学研讨会,13个学科代表和教务处、教研室、政教处负责人分别发言,全面总结了我校新课程实施半个多学期以来教育教学的情况。

4、优化课堂教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帮助教师聚焦自己的教学实践,剖析教学得失的原因,改革陈旧的由“讲解——接受”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我校实际,采取参与式、小班额、分层次的教学模式,使整个课堂充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气氛,实现由以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构建由教学化的学习向学习化的学习方向转变的新教学模式。

5、加强集体备课,加强教学反思。

新课改对于所有教师都是新的尝试和探索,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工作,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次集体备课定内容,定主备人,全组讨论后定稿,全组教师的教案学案内容,三维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等基本相同。

与此同时,我们强调了教师的教学反思,通过听课、说课等形式强化反思意识,本学期又开展了一次教学反思征集活动,共征集到教学反思文章112篇,从中评选出优秀反思文章35篇,准备统一编印教学反思录——《探索、反思、成长》,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6、搭建舞台,展示课改成果。

为推广我校课改成果,我们积极举行新课改现场研讨、观摩活动。

本学期组织开展了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18名青年教师上了新课程汇报课,12名骨干教师上了新课程示范课,取得了良好的促进效果。

四、新课程带来的变化

新课程实施已一个学期,广大教师投入满腔热情,付出了艰辛劳动,新课程给学校带来了新气象,教师、学生、学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绝大多数教师对高中新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开始发生变化,教学过程来,开始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注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发现探究。

相互听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主动反思、交流研讨气氛正在形成。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2、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课堂气氛较以前活跃,主动提出问题和喜欢发言的人逐渐增多,合作交流、参与探究的意识开始树立。

3.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教师开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能注意给学生提供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机会。

对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表现了宽容和帮助,为他们创造参与学习、参与交流的机会。

五、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学习不够深入,尽管参加了通识培训和课前学科培训,但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没有掌握新课程理念的精髓,产生了很多误区。

2、教师对新课程新教材的钻研还不够,对新课程标准研究不深,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准,导致课堂内容多,满堂灌,学生负担重。

3、课时不足的问题突出。

按照新课程课时设置要求,有些学科很难在规定的模块教学时间内完成任务。

4、个别学科(历史,地理)师资缺乏。

通用技术教师缺乏。

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但我校目前既没有专任教师又没有通用技术实验设备,开设通用技术课面临很大的困难。

5、教学设备不能满足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理化实验室不足,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成为突出的问题。

6、综合实践活动还没有有效地开展。

7、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课时安排上有较大冲突,在课程实施中往往出现没有完整时间段安排校本课程。

8、经费紧张的问题突出。

由于学校负债过重,学生数少,学校所收取的学杂费难以保证学校正常运转,加大新课程经费投入困难较大。

 

三、建议

1、加强联合教研。

由教科所牵头,组织州上学校开展联合教研活动。

2、州课改办组织教师外出考察学习,开阔教师眼界和思路。

3、州上拿出一定的资金解决通用技术教室装备问题。

教育主管部门呼吁政府加大投入,改善高中办学条件。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