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2345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docx

生物必修一全套实验教案

课型:

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课时)

第一课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能力目标】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技术和制作临时装片的技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

2、归纳比较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三、教学难点

1、高倍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错误纠正。

2、归纳比较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四、教学用具

1、各种实验仪器。

2、教师课件。

3、学生自带观察材料,但使用前应经老师的允许。

4、教师准备观察材料:

五、课前准备

1、课前培训8个学生充当“小老师”协助老师指导同学使用显微镜。

2、教师课前制作好所有已选材料的临时装片(作为示范装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要求

根据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以及使用低倍镜观察的经验,参考P8图,请各小组讨论使用高倍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问题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

为什么?

问题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再把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问题3、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后,再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教师归纳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要求,并用课件展示

步骤:

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降——使镜筒上升——观察——将要用高倍镜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至高倍镜——观察。

小组讨论(学生回忆初中知识,并将其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讨论、整理出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要点。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然后回答

(二)选材

小组成员分别选用上述材料1~2种,也可以选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分工合作,保证每种材料均有人选择。

学生分工合作自选材料

(三)制作临时装片

多媒体课件展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单个细胞或单层细胞的材料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

在载玻上滴清水——用镊子夹起一小块材料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涂匀或展开——盖盖玻片。

2、莲叶等多细胞构成的器官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双面刀片在叶的上表皮划一个小方块——用镊子撕取方块中的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展开——盖上盖玻片。

由每个小组长向组员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每一成员先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再相互观察

(四)实验结果与结论

教师设计一个观察表,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填入下表:

细胞种类

大小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器

细胞核

结论

1

每个学生边观察边记录

(五)讨论

问题1:

试归纳观察到的细胞在形态、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

问题2、出示一个大肠杆菌的照片和结构示意图,问:

它与本实验所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主要区别?

归纳:

1、不同的细胞在形态,大小上千差万别,造成细胞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是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的结果。

2、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

小组讨论回答、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七、板书设计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1)使用步骤:

对光——放置装片——用低倍镜观察——将要放大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用高倍镜观察

(2)注意事项:

2、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

3、实验结果与结论

结果:

(1)不同的细胞,其形态,大小千差万别。

(2)不同的细胞有共同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结论:

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八、布置作业:

九、教学后记:

 

课型:

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

第2课时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能力目标】掌握检测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小组间合作交流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

2.归纳比较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和淀粉鉴定所需的试剂及现象

三、教学难点:

脂肪的检测实验中徒手刀片的使用和显微镜的使用,尤其是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四、教学用具:

1.ppt幻灯片;

2.实验器材:

(1)实验材料:

苹果或梨匀浆、马铃薯匀浆、花生种子、花生种子匀浆、豆浆、鲜肝提取液;

(2)仪器:

双面刀片、刻度试管、试管架、大小烧杯、小量筒、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载玻片、盖玻片、毛笔、吸水纸、显微镜;(3)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

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乙液:

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A液:

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B液:

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3.学生还可自带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

五、课前准备:

准备好分组实验的材料用具、配制好实验试剂及各项准备工作,并做好预备实验。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实验原理

问题引入:

在初中我们学习过淀粉遇碘变蓝,也就是说可以通过特定的颜色反应来检测物质,那么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是否也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做呢?

该用什么试剂呢?

又各自会产生哪些特定的颜色反应呢?

老师向学生详细介绍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检测试剂及实验原理。

要特别注意:

1.生物组织中的化合物与某些试剂能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2.根据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来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存在;3.斐林试剂只能鉴定还原糖,不能鉴定非还原糖;4.可用班氏试剂代替斐林试剂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和现象与斐林试剂相同,但班氏试剂往往用于动物组织中还原糖尤其是尿糖的鉴定。

学生回忆初中化学知识和生物知识,理解本实验的原理。

(二)选取材料

生物组织中一般都有糖类、脂肪、蛋白质,又该如何选取材料呢?

可让学生仔细比较马铃薯、花生、大豆和猪肝的成分,尤其是各成分的含量比较,除此以外,还有哪些材料可用?

思考讨论:

平时吃的甘蔗茎可否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学生自主选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三)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原理和方法:

1.入2mL待测组织样液;

2.管注入1mL斐林试剂;

3.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特别注意两点:

1.甲液、乙液须混合后才能注入;2.须加热观察。

分小组按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注意相互合作、配合,同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原理和方法:

切片—制片—观察。

特别注意两点:

1.徒手切片的使用方法;2.制片时选最薄的切片→滴2~3滴苏丹

染液,染色3min→吸去染液,滴加1~2滴50%的酒精染液→吸去酒精,滴加一滴蒸馏水→完成制片。

分小组按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注意相互合作、配合,同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原理和方法:

1.向试管内注入待测组织样液2mL。

2.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

3.向试管内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4.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特别注意两点:

1.先加A液,后加B液;2.不需加热。

 

分小组按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注意相互合作、配合,同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原理和方法:

1.用试管取2mL待测组织样液;

2.向试管内滴加2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分小组按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注意相互合作、配合,同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七)实验结果与结论

教师设计一个记录表,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填入下表:

还原糖

脂肪

蛋白质

淀粉

加入试剂

颜色变化

(八)讨论

问题1:

斐林试剂的颜色怎样?

还原糖遇到斐林试剂是如何发生颜色变化的?

问题2:

双缩脲试剂为什么能与蛋白质发生反应?

归纳:

1.还原糖遇斐林试剂形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2.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的关键是与蛋白质中的肽键发生反应。

因此凡是有肽键的物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特定的紫色。

小组讨论回答、理解还原糖与斐林试剂的反应原理、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的原理。

七、板书设计: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1)斐林试剂+还原糖→砖红色沉淀

(2)苏丹Ⅲ+脂肪→橘黄色(显微镜下)

苏丹Ⅳ+脂肪→红色(显微镜下)

(3)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

(4)碘液+淀粉→蓝色

2.实验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

苹果和梨

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

0.1g/ml的NaOH乙液:

0.05g/ml的CuSO4)

颜色变化: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

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颜色变化:

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

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试剂:

双缩脲试剂(A液:

0.1g/ml的NaOHB液:

0.01g/ml的CuSO4)

颜色变化:

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

马铃薯

试剂:

碘液

颜色变化:

变蓝

3.实验结果与结论

(1)实验结果

(2)实验结论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可以某些试剂进行检测。

 

八、布置作业:

九、教学后记:

 

课型:

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2课时)

第1课时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能力目标】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独立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合作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

三、教学难点: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

四、教学用具:

1.ppt幻灯片;

2.材料用具

(1)材料: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也可用其他动物或植物细胞代替);

(2)仪器:

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3)试剂: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取A液20mL、B液80mL配成染色剂,使用时现配。

A液:

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g,加入100mL蒸馏水中溶解,放入棕色瓶中备用。

B液:

取乙酸钠16.4g,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

取乙酸12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取稀释的乙酸纳溶液30mL和乙酸20mL,加蒸馏水50mL,配成pH为4.8的溶液),蒸馏水。

五、课前准备:

1.课前准备好在教学中用到的多媒体课件;2.课前准备好实验的材料、仪器和试剂,并做好预备实验。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实验原理

问题引入: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两者都同在细胞内,该怎么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呢?

从而引导学生讨论、分析DNA和RNA在细胞中的观察办法。

教师归纳:

由于两者同在细胞内,要观察它们的分布,势必要利用一些可以产生特定颜色的试剂来进行观察。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问题:

混合染色剂该如何进入细胞内呢?

而且DNA存在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又是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该如何将DNA和蛋白质分离呢?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学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二)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制片的方法和步骤。

特别注意:

1.实验之前应先漱口;2.要用消毒的牙签刮取口腔上皮细胞;3.制片时应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4.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必须烘干。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分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小组间注意相互合作和配合。

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实验结束后实验器材的回归原位)。

(三)水解、冲洗涂片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水解和冲洗涂片的方法和步骤。

特别注意:

1.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须在大烧杯的30℃水温中保温5分钟;2.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分组实验。

(四)染色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染色的方法和步骤。

特别注意:

1.染色之前应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2.染色剂必须是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3.染色后应吸去多余染色剂,再制片。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分组实验。

(五)观察

要求学生认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要规范每个动作,做到准确无误。

观察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先对光后观察;2.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然后换用高倍镜观察,这时候只能调细准焦螺旋,千万不能调粗准焦螺旋;3.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可以适当增大光圈;4.不能污染显微镜的载物台。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分组实验。

老师来回检查指导。

(六)实验结果与结论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1.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现绿色,细胞质呈现红色。

2.结论: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学生交流讨论。

七、板书设计: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

1.实验原理:

(1)甲基绿+DNA→绿色吡罗红+RNA→红色

(2)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方法步骤:

(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2)水解;

(3)冲洗涂片;

(4)染色;

(5)观察。

3.实验结果、结论:

(1)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现绿色,细胞质呈现红色。

(2)结论: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八、布置作业:

九、教学后记:

 

课型:

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

第三课时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能力目标】通过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巩固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加强学生对细胞微观结构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与小组合作实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

制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

四、教学用具:

准备20台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消毒牙签,新鲜黑藻叶,1%的健那绿染液等。

五、课前准备:

1、采集新鲜的黑藻叶;配置新的1%的健那绿染液

2、教师课前制作好作为示范装片。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制作藓类临时装片

教师引导学生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①取材:

用镊子取一片藓类的小叶(只有一层细胞),或撕取菠菜叶的下表皮而稍带些叶肉,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②制片: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将所取材料展平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学生动手制作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

(二)观察叶绿体

①用低倍镜找到叶片细胞。

细胞内充满呈椭圆形的绿色颗粒,即叶绿体。

将要观察的部位移到视野的中央。

②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细胞为止。

仔细观察细胞内叶绿体形态和分布。

用显微镜观察。

记载和描述观察现象。

(三)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①取材: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

②制片: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染液中涂抹几下,盖上盖玻片。

学生动手制作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四)观察线粒体

①用低倍镜观察:

在低倍镜下找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并把它移至视野中央,调至清晰,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②换用高倍镜下观察:

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光圈,直到看清楚细胞为止,仔细观察细胞内蓝色的小颗粒即线粒体的分布及形态。

用显微镜观察。

记载和描述观察现象。

(四)实验结果与结论

在显微镜下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正是由于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大量叶绿体,所以植物的叶子是绿色的。

可以看到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线粒体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并参与交流,倾听总结。

知道了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和形态;对微观世界的细胞有了初步的认识。

(五)讨论

描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根据实验效果、评价操作的优缺点

小组讨论回答、评价操作的优缺点

七、板书设计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方法步骤:

(1)制作藓类临时装片

(2)观察叶绿体

(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4)观察线粒体

2、注意事项:

3、实验结果

(1)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的、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

(2)线粒体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线粒体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八、布置作业:

九、教学后记:

 

课型:

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2课时)

第1课时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能力目标】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培养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2.实验变量的控制方法。

三、教学难点:

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判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判断

四、教学用具:

1.ppt幻灯片;

2.材料用具:

(1)材料:

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如猪肝、鸡肝)研磨液;

(2)仪器;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试管夹,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

(3)试剂:

新配制的保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五、课前准备:

1.课前准备好在教学中用到的多媒体课件;2.准备好分组实验用的各种材料、仪器和试剂,做好预备实验。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实验原理

提出问题:

在学习化学知识中,我们为了让一些化学反应更容易地进行,会使用催化剂,氯化铁、二氧化锰、五氧化二矾等都是常见的无机催化剂,那么,与外界的化学反应相比,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有什么特点(条件温和、效率高)?

无机物催化剂和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上、效率上又有什么区别呢?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个实验来比较生物催化剂和无机催化剂哪一个催化效率高。

给学生一些具体数字,分析实验原理,并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做实验时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的突出特点──高效。

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1滴

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1滴

生物催化剂:

过氧化氢酶所含酶的相对数量:

1

无机催化剂:

Fe3+,相对数量:

25万

学生回忆初中化学知识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在分析实验原理时仔细比较表中数据。

(二)控制变量

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除自变量以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那么在我们这个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分别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那么在我们这个实验中,该如何分组?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是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

那么在我们这个实验中,哪些变量是始终保持相同的?

该如何做到?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思考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加深对有关概念和知识的理解,提升能力。

(三)方法步骤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实验方法、步骤。

特别注意:

1.4支试管要用组编号,加入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要相同;2.2号试管要90℃的水浴中加热,并与1号试管作比较;3.3号、4号试管分别加入2滴FeCl3溶液、肝脏研磨液;4.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注意实验安全。

(四)讨论

问题1.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什么不同的现象?

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问题2.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吗?

问题3.3号和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

问题4.3号试管与4号试管相比,哪支试管中的反应速率快?

这说明什么?

为什么说酶对于细胞内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教师归纳:

学生思考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实验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五)实验结果、结论

通过讨论和实验看到的现象,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的结论。

1.实验结果:

4号试管结果产生的气泡多,其次是3号试管,再次是2号试管,1号试管基本不产生气泡。

2.实验结论:

生物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要高。

通过讨论和实验看到的现象,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的结论。

进一步思考,若将肝脏研磨液稀释10倍,结果会如何?

 

七、板书设计: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1.实验原理:

新鲜肝脏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

2.控制变量:

(1)变量

(2)对照试验

3.方法步骤:

4.实验结果:

5.实验结论:

八、布置作业:

九、教学后记: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3课时)

课型:

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总序第个教案

第1课时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2.探究绿叶中含有几种色素。

【能力目标】学会提取、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