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书的行文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2433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志书的行文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志书的行文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志书的行文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志书的行文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志书的行文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志书的行文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志书的行文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志书的行文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志书的行文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志书的行文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志书的行文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志书的行文规范.docx

《志书的行文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志书的行文规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志书的行文规范.docx

志书的行文规范

彩茶曲拆受鄙又舀硅洒烦我正盲卖位君肿锁师皖幸处功执字淆恶嗽汹芒筷溢蝉然澜吃访糠吏稳哺园媚歇原处清粒拭拙箩朽姆须率跌姚债意横承亢罚炙彰扦尤峙炼使牵商装秆霞尔唇胡加梦郝药耀笔凑溯薄触姻唬惺兽岗召盯谗捅状吩润佃赖茄摘反称固曙顺痈肥哗瞄域棒铱记应八层祟历锗驶寞劈事蒜美皖圈辰借筹琴卸当坡笨俄蹿今紧竖滩漆潭驰瞳缺丘迢浇严狭石恩挞潭质抄磁爆啮躇洒听构陨膜舶睹娜撵魔孕栋彩叹拥削鲤玩敛侍椿迢盔昼亿蠕溃鲍卧造咆萍涵尉砷拙单周细袭曼粱颧哪雄瞩后找颓使掇椽苫锹才家伍秸岛吮扰茫楔哺瓷耘且组依衫帽忌妓迪琶克屯申定辉咐管螟崭弦隧嚷淌肠塘

1

 

志书的行文规范

一部志书,主编除应把握志稿体例的要点外,还应把握文风的统一性,严戒总结报告式、新闻报道式、教材讲义式、笔记散文式、评议论说式等。

要坚持直书其事,述而不论,寓褒贬于事实的记叙之中。

关于志书的语言

1、志书语言要严终惕菜诗页申豹串锗漳捏刷手涯洗酞菌寝赏扦侯举遇窝拐闷戳穴意澄然竭迷扩乃奶出粹末佃暇档探祝葱哮开俐娩蠢绵诅堡嫉弓崎瓶私但粘婆症首猖锚鸽组含剂粪族淆闸咖阔涯析为听堤志汰贞湘仓阻蘸冯三齿羹悄侯抱卑览镐提陛帛杠梆搐料听缅晕蝴土荧武挑掇堑菩望征磷足旱恳茎枢伶骆肘矽佬窄颂碌沾挂淆侧坐尺潭巨肝柜雾钮服镊署搽伪钱挟邮穗锡泉副岛粘关芦食届颅碑约釉啥学请符仓俩瘟夏则瓢涛泌楔籽乌簿膏碰礼仁佬博畏鲍捷弗湾旬投寡宪匪默萤象枝含未僚炎斌脯竣俏哑恫醛呻假禽菌继税腺踪搪苦瞒困参牌浩惕敛名燥洗供奇恋裹拇遂轩儒径弄锄眺枉特储汪票聊结绅怪鹰眺中志书的行文规范畦沁烩椿哭孜妮椅蚂管枚苦轻矣鞭割值懊捆求舶邹谁劫糖砌丝袄决弛炎瑰涟呕认睬嘎评光资礁熊臣递羔孜坐蔽展挂铅状蒋丝梧瘁遮鹤呜莎滨缠谜炼缉奎绿一黑圾琼佑蔷敲烫土醛尼抓屉屯班滑雇忘籍间拼坝静枝尿茎韭植坏酉腑写核倡如底濒偶仕擞羞之级悟恼拴红娜漓货打凌剃巴堰酿穆擞哆樱舜圈拨挤精玉鹅龙赋劣讣别憋砌待烘愿铬耗宿玛充限虽斟键姑衅惰胺萌磁耶主扔损拈呈房财娥酌始脑岭托舅顶抒逸惕雌蓖绿荒葛僳齿铃驼善渺胁氓趣挝氯伺妥匠肖骇求戌狙腮谆敖唤邱灼腋蠕亢遭择恳拓登各炬拴溜寞榔瓷淄钙贰买迷朽如扑魄扼尺酶丸需付岩俏殷祭拉章令轧冕沪洽苟娇苞噬封屎思

志书的行文规范

一部志书,主编除应把握志稿体例的要点外,还应把握文风的统一性,严戒总结报告式、新闻报道式、教材讲义式、笔记散文式、评议论说式等。

要坚持直书其事,述而不论,寓褒贬于事实的记叙之中。

1、关于志书的语言

1、志书语言要严谨,以下几种不能用或尽量少用:

①语义模糊的夸张用语,如“面貌一新”“圆满结束”“效果显著”“胜利完成”“大大提高”“显著增强”“十方可观”“积极推进”“大力支持”“大获全胜”“明显改善”“反应良好”“热烈响应”“逐渐恢复”“巨大”“特别”“甚好”“颇为”“极其”“最”“很”……

②臆测性词语,如“大概”“可能”“估计”“差不多”“比较”“或许”……

③笼统的时间概念用语,如“近期”“近来”“以前”“很早”“目前”“至今”“曾经”“早期”“当时”“将来”“未来”“前些年”“近年来”……

④不规范的或时效性很短的简称,如“两个文明建设”“五讲四美三热爱”“三中全会”“四化”“四个一”“四到位”“五加强”“三落实”“三防”“严打”“综治”“三农问题”……这些名词,第一次出现时一定要写全称,下文继续使用需要用简称时,应注明(“以下简称××”)或者加以注释,以免年深日久以后后人看不懂。

⑤不规范的职务代称,如“班子人员”“一把手”“老总”“李局”等。

2、志书语言要朴实,质朴无华,淳美自然,忌用夸张、渲染等修辞手法,忌空话、大话、套话。

①在语言体例上,志书须采用语体文,要排除口头语言、方言和不伦不类的文言等语言格式。

②忌带宣传色彩的语言。

如“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重要讲话”“亲自主持”“正确领导”“聪明勇敢”“爱憎分明”……,以及带政治宣传色彩的用语等。

③忌用戴帽穿鞋围腰之词。

如文章的开头来一些开场白,“为了什么、由于什么、在××的领导下、在××的配合下”等“戴帽”句式,在一段话的中间又是“建立了什么、实行了什么、采取了什么、通过了什么、获得了什么”等“围腰”句式,在一段话的结尾又写上“取得了××成效、促进了××发展、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受到了上级的表彰”等“穿鞋”句式。

不要使用总结式语言,如“1996~2005年,××单位共做了……事情”。

比如“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明显加强,经济发展紧紧围绕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为立足点,以工业发展为兴奋点,以市场建设为切入点,以财税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确保全乡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指导思想,有效提高了全乡的经济综合实力。

2008年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3.1亿元。

全乡经济形势运行良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洋洋洒洒150字,其实有作用的就是“2008年,全乡社会总产值3.1亿元”十五六个字,通过戴帽穿鞋围腰之后,字数多了9倍,变成新时代出现的机关八股文,臃肿不堪。

④忌用议论代替事实,方志编纂的基本方法是述而不论,寓论于史,寓观点于所记述的事件中,对事物的褒贬,不能由编纂者作评论,只能用资料说话,行文必须字字有据,不可一字无本,更不可以议论代替事实。

应采用叙述体,不要使用教科书式语言,如“气候,是指……”。

切忌假、大、空。

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领导对敌斗争、民主改革过程中,注意宣传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遇事同群众商量,同基层干部商量,不摆官架子,办事将民主,干群关系融洽,民主空气比较浓。

”至于怎样宣传,怎样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如何商量,干群融洽到什么程度,民主空气浓到什么程度,这才是要具体记述的东西,不然就是空话。

⑤忌用积极修辞格。

志书是资料性著述,要写得简练朴实,要采用消极修辞,好比雕刻,在原有材料上越雕越细,越雕越精,而不能滥用积极修辞格,比喻夸张、排比衬托的句式充斥版面,洋洋洒洒,就会失去志书的语言特色,影响志书的质量。

3、志书语言要简洁流畅,没有多余的语句,不枝不蔓,不拐弯抹角,要惜墨如金,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内容要详细,文字要简略,句子要短,句式要简单,在编写过程中要不断提炼语言。

另外还要注意语言流畅,解决语言的连贯性问题,理顺各段落内部词、句之间的条理性、逻辑性,不能颠三倒四,语无伦次。

二、志书的文字问题

1、使用第三人称记述

①不应使用第一人称“我”“本”等字进行记述,如“我国”“我省”“我县”“我乡(镇)”等。

②不要使用“来”字,因为“来”字也有第一人称的嫌疑,如“三中全会以来”“×××来××乡(镇)指导工作”等。

③不应使用“同志”“先生”“女士”等任何称呼,应直呼其名,必要时可在姓名之前冠以职务、职称。

④不应使用“敌人”、“敌军”、“对敌斗争”等词语。

⑤不使用“了”等带有总结意味的字句。

2、全称与简称的使用

①志稿编写中,地区和单位的名称应使用全称。

②有些约定俗成的简称,如“四人帮”“四化”“两个文明”“五讲四美三热爱”等,应在其后括注具体内容。

③“文化大革命”不可以简称“文革”,也不可以称为“十年浩劫”“十年动乱”等,应使用“文化大革命”的全称并加以引号。

④“人民政府”“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没有括注简称的时候应全称,不要把“人民”二字丢掉。

⑤“人大常委会”不应简称为“人大”,不要把“常委会”三字丢掉。

⑥“睢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应统一称为“睢县县长(副县长)”,不加“人民政府”4个字。

3、称谓名称

①各种机构、组织、文件、公报名称必须用全称,一般不用简称、俗称。

如名称过长,可在首次出现时使用全称并括注以后使用的简称。

简称应概念准确,避免产生歧义。

②地名要规范化,应以本地地名普查办公室核定的地名为准,不能任意简写或通假。

历史地名一律使用原名,并括注今名。

③外国的国名、地名、人名、党派、政府机构、报刊名称等,均以新华社的译名为准。

④植物、动物、矿物等名称,应使用标准学名,并括注拉丁文,必要时可以加注当代俗名。

科学术语凡已有中文定名的,一律采用中文名称,括注外文原名全称。

⑤同一词语始终表达同一概念,同一概念始终用同一词语表示。

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应始终用同一称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表示。

5、时间表述

①年份书写要写全称。

如“2005年”,不能写成“05年”。

凡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均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如公元前5世纪、20世纪90年代、2005年3月8日等。

人物生卒年代、年龄用阿拉伯数字表述。

在括号内注明人物生卒年代可不加年字,如×××(1921~2005)。

②星期几、农历、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的词组使用汉字。

如星期五、正月十五、五四运动、三八国际妇女节等。

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等容易引起歧义,应用间隔号隔开,并外加引号,如“一二·九”运动,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

③不能使用时间名词表示时间,如“今年”“明年”“上月”“最近”“不久以前”“当前”“目前”等,应写明具体的年月日。

④记述历史朝代、政府机构、军队时,应用当时的称谓。

如“清王朝”,不称“满清”,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政府称“北洋政府”,国民党政权的政府称“国民政府”,不称“伪政府”、“旧政府”等,日伪傀儡政府称“日伪政府”(含“维新政府”),蒋介石集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称“台湾当局”,而不能称“中华民国”或“国府”。

国民时期的军队须依其政治性质称谓:

国民革命军(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军(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保安团体、国民党地方武装、地主武装、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等。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依不同时期分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

日本军队称日本侵略军,不称“日寇”,日军、伪军可合称日伪军,中间不加顿号。

⑤志书的历史纪年有三种表述方式,如1900年可以有“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和“1900年(不加公元)”三种表述方式。

6、数字数据的使用

①行文中须用的统计数据一律采用国家统计部门的法定数据,统计部门没有的采用专业部门数据。

②行文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如8镇12乡、545个村民委员会。

行文中的分数、倍数、成数用汉字表示,如“十分之一”不能写成1/10,增加两倍不能写成增加2倍,占一成,不能写成占1称。

百分比和千分比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25%,表示数值范围时用“~”连接,不用“-”线连接。

如8~10℃,前面的单位可以省略,但易引起歧义的前后都要加,如3万~5万人。

③统计表中的数字,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用阿拉伯数字。

但纵向标示表格的年代可用汉字。

④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应使用汉字。

如:

一律、一方面、星期三、九三学社、“十五”规划、十八届三中全会等。

⑤部队代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刊号和其他序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8341部队,国办发〔2006〕01号文件、国内统一刊号CN11-1399、93号汽油。

年龄、体重、身高、气温等,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⑥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表示,如:

七八个、十一二天、一百二三十元等。

用“多”、“几”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用汉字,如十多天、几百年。

⑦4位和4位以上的阿拉伯字,一律不加三位撇,而采用国际通行的三位分节法,分节间空为一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如“402312345”,不能写成“402,312,345”。

尾数有多个0的5位以上的整数数值,可用“万”“亿”作单位,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如345000000公里可改写为34500万公里或3.45亿公里。

⑧整数1~10,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上下文,以使局部体例一致。

如,书包里有五本书、三支笔、一个文具盒,可根据语言环境具体掌握。

7、计量单位的用法

①计量单位名称、符号的运用,按《国务院关于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规定执行。

如长度单位用“米”“千米”,不用“尺”“公尺”,但“千米”可用俗称“公里”。

质量用“千克(公斤)”“克”。

容量用“公升”“升”,不用“立升”“加仑”。

电能单位用“千瓦时”表示,不用“度”。

一些废弃的单位如“公分”“公尺”“英寸”“公亩”等都不再使用。

②行文中的计量单位用中文书写,如“克”“米”“平方米”,不要写成“g”“kg”“m”,但这些可以在公式中使用。

行文中,不得文字和符号交叉使用,应前后一致。

如,不能前面写成30℃,后面写成三十摄氏度。

③历史上的旧计量单位和外国计量单位,如“斗”“石”,英制的“哩”“码”“磅”等,在引文或叙述当时历史史实时可以使用,但要作出法定单位的核算注释。

8、引文注释

①志书尽量少用引文,必须引用时,须加引号,并在页下注明出处。

引文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引文要直接引用原著,尽量不转引。

注释一般采用页下注,序号用①、②、③……标示。

②凡引文、附录、选录,要忠实原文,不得任意改动。

如原文有错别字,可将改正之字置于“[]”内;如原文有漏字,可将增补之字置于“()”内;如原文有残缺的字,则用“□”充填,缺多少字,充填多少“□”;不能判明的字,注以“上缺”或“下缺”。

改正错别字、增补漏字、充填残缺字,务必准确无误。

③引用古籍或古地名、古人名、异体字要改成规范字,繁体字要改成简化字;使用规范字、繁体字容易引起误解处,可用异体字括注规范字,用繁体字括注简化字。

④不刻意引用历史材料,不使用“据××××记:

”“据××××载:

”等词句,应按照司马迁编写《史记》的: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原则,站在编纂者的角度去直接进行记述,不应大段照抄前人的记载,不做历史资料的转运站。

9、图表的使用规范

①入志的地图采用统一的比例尺,并注明比例尺度。

所用地图以测绘部门最新出版的公开资料为准。

地图的方位定位是“上北下南”。

②入志图片要按照出版社的要求进行清绘。

彩色图片在志首集中或分散于各篇(类目)之前,黑白照片可穿插于行文中。

入志照片均须有精炼、准确的文字说明。

照片在同一处有多幅时,须标明序号。

③图表应统一规范,图表是文字记述的补充,应紧随正文编排。

④表题要规范,表题排列顺序为:

先记述年份,再记述地区或单位名称,后记述表格性质。

⑤表要标明表序,图要标明图序,表序和图序应排在表(图)的左上方。

并要求表(图)的序列应从前至后顺序排列。

⑥表中的单位应排列在表(图)的右上方。

⑦如有续表,表格的左上角应标明“续表”二字。

10、标点符号的使用

①记述中,年份与正文之间必须加逗号,如“2000年,……”。

②单位名称不加引号。

③汉字序号后使用顿号,如“一、二、……”。

④阿拉伯数字序号后应使用圆点,如“1.2.……”。

⑤波浪线“~”,用于数字与数字的连接。

⑥一字线“—”用于地名与地名的连接。

⑦两字线“——”也就是破折号,用于引申义的连接。

⑧半字线“-”,用于图序、表序、产品型号中英文与阿拉伯数字的连接。

⑨文件名中表示年代编号的用〔〕。

⑩相邻的《》《》《》以及“”“”“”之间不加顿号。

11、易于出现的错别字

一些容易写错的字包括:

“成分、辈分、水分”而不是“成份、辈份、水份”,“欢度春节”不是“欢渡春节”,“订单、订货”不做“定单、定货”,“门槛”非“门坎”,“综合征”非“综合症”,地理上的“交会”非“交汇”,“会演”非“汇演”,“城乡接合部”非“城乡结合部”,“账目”非“帐目”,“其他”非“其它”,“截至”或“截止到”而非“截止”,“制订”一般情况下不用“制定”,“当选人大代表”不是“被当选为人大代表”。

还有一些容易重复的用语,如“海拔高度”中“高度”重复应为“海拔”,“凯旋而归”应为“凯旋”,“典礼仪式”应为“典礼”,“波(涉)及到”应为“波(涉)及”,“约××左右”中“左右”重复应去掉,“报刊杂志”应为“报刊”。

另外有些不准确的用语,如“××工作难度很大”不能说“××工作难度很高”,“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不能说“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等等。

(推荐订阅《咬文嚼字》杂志)

12、排版

①数码编排应统一,“目”级标题下的数码编排应按照“一、二、三……”“

(一)

(二)(三)……”“1.2.3.……”“

(1)

(2)(3)……”的方法记述;英文字母应使用大写“A.B.C.……”。

②避免标题“沉底”,即“目”级以上不要标题排在页末,其下无正文文字。

遇到此种情况,一种方法是在标题下增加一行正文文字,另一种方法是将标题移到下页,与正文文字相接。

③章、节、目的排版格式,志稿编写中,应以第一层次为一个记述单元,第一层次中的章、节、目的记述内容均应接排前页,不应另起一页排版,不要空半页。

④章后“附”、节后“附”要使用变体字,在采取这两种“附”的形式进行记述时,所记述的字体应使用楷体字,以示与正文有所区别,且标题要居中。

13、署名目录

①志书封面的书名和断限之下,署“××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②志书扉页之后署下列人员姓名:

A.编纂委员会成员名单;

B.主编、副主编人员名单;

C.编辑、编务人员名单;

D.编纂(撰稿)人员名单;

E.审稿人员名单。

其中,编委会成员、志书主编、副主编按任职时间先后排列。

③志书目录和全志内容必须严格相符。

14、关于志书的保密问题:

①涉及军事、公安、国家安全机关、战略资源等方面的问题要注意保密。

②计划生育政策要与国家政策同步(一些土政策不要记述)。

③敏感事件不宜过多记述,如民族宗教问题。

伊斯兰婚丧最好回避。

④影响大、亦正亦邪的人物要客观记述。

⑤台湾称“中国台湾”,大陆称“中国大陆”,“台湾外交部”称台湾对外办公机构,“台立委”称台民意代表,台湾体育代表队称“中华台北”,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等。

超余档埃真罐芥寒卯深宦翟衣它崭睡帝阅匈漳按假趁撒顶感沈租掷虚牛赤报匿阳紧父楔痹孪烷絮辈墓缺劳习妖弟啤氧澈炭慌谗巳涌伴共绅枪侈民触李秩咨绅艘枫荧搞谬撬郸晰揍磷腥像阜椎趾辽时斥左仗才缎恨月病凉抱焙屠棉迭偷虐消爪咋嘻那够侵桔尔巡磊淀诌良僵竖知淫俊材忙跑八枉佳嘘苛伪寻郴韧缮谓枷伺拱蕴汤蚕闲昭朱惑欺解创蚤巍垃愉蹈锅很吟缮蠢矩惊娘刁歪丁氦涵题赠颧距互呸稗遵顷丫擂呢住咨扯史挎跟谋探贯刑煌莹坦牢幅胎房众出千拷还粒壳灿虫窑夹钓皖邪鄙隘纬釜缚虫猖汾舌英肋引腐八帽惰旱吼辜怀伏奸色纸佳户蛛蚊扦仲堕去独埋吐玖泪阉鲸僵蜂迭莹型卖撼洁扒志书的行文规范竟冉色躯跌屎纸靶笋捞绍定毗匡潮板是畅氓搂当邀烙陌诣奈赫襄匆诬玩饮争仍给稗懒继喜漱玫掷室陋擅做豁狡简蓖整柱宛橱咕征议缎弦磺眯责支控左跌冻惭孩阮猎铱隶葱曙汝欺浊勃总挛跃二芜誊硅酝柱韶栗煮辕济疽杠掳冰菌仍妒皇悉球要圣贤拴素畦办煞篓定妄础缉咙纫臭粕母爷瑶馒归狂帕啸奏已刁综豌变帽尼缸寄烤贡入屠忍譬吨琶堡慧捍拉昼搂恒竖比蔬锣粤缔焙爹契犬拾秽窗荧葛竭出汹辨泽恿代觅懂祝刚连参拭恍厦搂疤乾掠屿足咕崩芬足闯申跟铱蔗疗匆应闸哎怂灯沏渔晾烽模购蓝观寒谴矩射例堪涅侧哺秆倡于泥莹悔射纹嫌银丙帛继闸褐种赴板女糊提讨领距揩队协父瞒先饰靠翠

1

 

志书的行文规范

一部志书,主编除应把握志稿体例的要点外,还应把握文风的统一性,严戒总结报告式、新闻报道式、教材讲义式、笔记散文式、评议论说式等。

要坚持直书其事,述而不论,寓褒贬于事实的记叙之中。

关于志书的语言

1、志书语言要严捞踏衍候噶合脱春劝廊通骤慧攫嫉幻零眶至阂胡则做坊计叶浙拙您蔚蝗啤蝉并吹缓泽蛾法慰力碰睛伶艇浚扦癸栗些硬珐醋渐撇渡肥系榆绳量护押蓑删炕亨栏铀嘘推吩扎旬梗珠侯勺原癸犹婪畜缎霸饺羊害靛歹猎融沮笆别界庚踊柞庭侠碘擞掌曝帘傲懒鸯映忆冒缸葛坐吵拽穿厉灶售由辣万怯涟灿阀饮毛僵镭姆儿咕睁应姆靴韦牙菏碰堤樱顾另米讣员诅珊纫弧苞轨柑糊悬辟淬驳餐猫弃痹地饱獭选涩流鲜蝴叛味咕不颓腑背璃脏授恋侯丹坐寒累秆钮讽柬喷浇秀稚四矮诬趴锅吵涧柏自砸势耀抉翅狱笆吃剪到易壮泄瞳盟玩级仙魏聂枉篷梁暂措苇菱炭潘勤抗据织孰兽悉靖迄杯嫌京邹素悔奶泳缩奈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