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2436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00 大小:5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0页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0页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0页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0页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0页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0页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0页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0页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0页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0页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0页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0页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0页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0页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0页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0页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0页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0页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0页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2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docx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汇总

主要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序号

名称

类别或项别

及UN号与CN号

物化性质

危险特性

健康危害

1

第3类易燃液体

CN号:

32050

UN号:

1114

分子式:

C6H6

相对分子质量:

78.11

化学类别:

芳香烃

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味。

相对密度(水=1)0.88

相对密度(空气=1)2.77

饱和蒸气压(kPa)13.33(26.1℃)

燃烧热(kJ/mol)3264.4

临界温度(℃)289.5

临界压力(MPa)4.92

熔点(℃)5.5

沸点(℃)80.1

闪点(℃):

-11

爆炸下限(%):

1.2

爆炸上限(%):

8.0

最小点火能(mJ):

0.20

最大爆炸压力(MPa):

0.880

引燃温度(℃):

560

易燃。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易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灭火剂: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高浓度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

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

慢性中毒:

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症;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

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皴裂、皮炎。

可导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泄漏应急处理

防护

储运

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呼吸器,穿消防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如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自吸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时,戴氧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禁止吸烟。

注意个人防护。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曝晒。

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

2

甲苯

第3类易燃液体

CN号:

32052

UN号:

1294

分子式:

C7H8

相对分子质量:

92.14

化学类别:

芳香烃

物化性质

危险特性

健康危害

无色透明液体,有类似苯的芳香气味。

相对密度(水=1)0.87

相对密度(空气=1)3.14

饱和蒸气压(kPa)4.89(30℃)

燃烧热(kJ/mol)3905.0

临界温度(℃)318.6

临界压力(MPa)4.11

熔点(℃)-94.9

沸点(℃)110.6

闪点(℃):

4

爆炸下限(%):

1.2

爆炸上限(%):

7.0

最小点火能(mJ):

2.5

最大爆炸压力(MPa):

0.666

引燃温度(℃):

535

易燃。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流速过快,易产生和聚集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灭火剂:

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

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

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症,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

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泄漏应急处理

防护

储运

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呼吸器,穿消防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如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自吸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时,戴氧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禁止吸烟。

注意个人防护。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离、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3

甲醇

第3类易燃液体

CN号:

32058

UN号:

1230

分子式:

CH4O

相对分子质量:

32.04

化学类别:

物化性质

危险特性

健康危害

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相对密度(水=1)0.79

相对密度(空气=1)1.11

饱和蒸气压(kPa)13.33

(21.2℃)

燃烧热(kJ/mol)727.0

临界温度(℃)240

临界压力(MPa)7.95

熔点(℃)-97.8

沸点(℃)64.8

闪点(℃)11

爆炸下限(%)5.5

爆炸上限(%)44.0

最小点火能(mJ)0.215

引燃温度(℃)385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时无光焰。

灭火剂: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属中度危害毒物。

对呼吸道及胃肠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对血管神经有毒作用,引起血管痉挛,形成瘀血或出血;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使视网膜因缺乏营养血坏死。

急性中毒:

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酸中毒和视神经炎为主,可伴有粘膜刺激症状。

病人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狂燥不安、共济失调、眼痛、复视或视物模糊,对光反应迟钝,可因视神经炎的发展而失明等。

慢性中毒:

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有头晕、无力、眩晕、震颤性麻痹及视神经损害。

泄漏应急处理

防护

储运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

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相应的防护服。

戴防护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4

乙醇

第3类易燃液体

CN号:

32061

UN号:

1170

分子式:

C2H6O

相对分子质量:

46.07

化学类别:

物化性质

危险特性

健康危害

无色液体,有酒香。

相对密度(水=1)0.79

相对密度(空气=1)1.59

饱和蒸气压(kPa)5.33

(19℃)

燃烧热(kJ/mol)1365.5

临界温度(℃)243.1

临界压力(MPa)6.38

熔点(℃)-114.1

沸点(℃)78.3

闪点(℃)12

爆炸下限(%)3.3

爆炸上限(%)19.0

最大爆炸压力(MPa)0.735

引燃温度(℃)363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时发出紫色火焰。

灭火剂: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人长期口服中毒剂量的乙醇,可见到肝、心肌脂肪浸润,慢性软脑膜炎和慢性胃炎。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先作用于大脑皮质,表现为兴奋,最后由于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受到抑制而死亡,呼吸中枢麻痹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急性中毒:

表现为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睡期,严重者深度昏迷。

血中乙醇浓度过高可致死。

慢性影响:

可引起头痛、头晕、易激动、乏力、震颤、恶心等,皮肤反复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泄漏应急处理

防护

储运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空间内的易燃性。

用沙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带防毒口罩。

穿工作服。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5

丙醇

第3类易燃液体

CN号:

32064

UN号:

1274

分子式:

C3H8O

相对分子质量:

60.10

化学类别:

物化性质

危险特性

健康危害

无色液体。

相对密度(水=1)0.80

相对密度(空气=1)2.07

饱和蒸气压(kPa)1.33

(14.7℃)

燃烧热(kJ/mol)2017.9

临界温度(℃)263.6

临界压力(MPa)5.17

熔点(℃)-127

沸点(℃)97.1

闪点(℃)15

爆炸下限(%)2.0

爆炸上限(%)13.7

引燃温度(℃)392

易燃。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接触高浓度蒸气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

口服可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倦睡、昏迷甚至死亡。

泄漏应急处理

防护

储运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沙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

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如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高浓度接触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

注意个人防护。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的损坏。

6

醋酸

甲酯

第3类易燃液体

CN号:

32126

UN号:

1231

分子式:

C3H6O2

相对分子质量:

74.08

化学类别:

羧酸酯

物化性质

危险特性

健康危害

无色透明液体,有香味。

相对密度(水=1)0.92

相对密度(空气=1)2.55

饱和蒸气压(kPa)13.33

(9.4℃)

燃烧热(kJ/mol)1593.4

临界温度(℃)233.7

临界压力(MPa)4.69

熔点(℃)-98.7

沸点(℃)57.8

闪点(℃)-10

爆炸下限(%)3.1

爆炸上限(%)16.0

引燃温度(℃)454

最小点火能(mJ)0.40

最大爆炸压力(MPa)0.860

易燃。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

接触本品蒸气引起眼灼痛、流泪、进行性呼吸困难、头痛、头晕、心悸、忧郁、中枢神经抑制。

由其分解产生的甲醇可引起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和视神经萎缩等。

泄漏应急处理

防护

储运

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呼吸器,穿消防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如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戴空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

注意个人防护。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定期检查是否有泄漏现象。

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的损坏。

7

醋酸

乙酯

第3类易燃液体

CN号:

32127

UN号:

1173

分子式:

C4H8O2

相对分子质量:

88.10

化学类别:

羧酸酯

物化性质

危险特性

健康危害

无色澄清液体,有芳香气味,易挥发。

相对密度(水=1)0.90

相对密度(空气=1)3.04

饱和蒸气压(kPa)13.33(27℃)

燃烧热(kJ/mol)2244.2

临界温度(℃)250.1

临界压力(MPa)3.83

熔点(℃)-83.6

沸点(℃)77.2

闪点(℃)-4

爆炸下限(%)2.0

爆炸上限(%)11.5

引燃温度(℃)426

最小点火能(mJ)0.46

最大爆炸压力(MPa)0.850

易燃。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吸入可引起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

持续大量吸入,可导致呼吸麻痹。

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

慢性影响:

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浑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泄漏应急处理

防护

储运

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呼吸器,穿消防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如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戴空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

注意个人防护。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定期检查是否有泄漏现象。

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的损坏。

8

醋酸

丁酯

第3类易燃液体

CN号:

32130

UN号:

1123

分子式:

C6H12O2

相对分子质量:

116.16

化学类别:

羧酸酯

物化性质

危险特性

健康危害

无色透明液体,有果子香味。

相对密度(水=1)0.88

相对密度(空气=1)4.1

饱和蒸气压(kPa)2.00(25℃)

燃烧热(kJ/mol)3463.5

临界温度(℃)305.9

熔点(℃)-73.5

沸点(℃)126.1

闪点(℃)22

爆炸下限(%)1.2

爆炸上限(%)7.5

引燃温度(℃)370

易燃。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会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灭火剂:

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有麻醉作用。

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流泪、喉痛、咳嗽、胸闷、气短等,严重者出现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症状。

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角膜上皮有空泡形成。

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干燥。

泄漏应急处理

防护

储运

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呼吸器,穿消防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用大量水冲洗,洗液稀释后放如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戴空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防苯耐油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

注意个人防护。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定期检查是否有泄漏现象。

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的损坏。

9

乙苯

第3类易燃液体

CN号:

32053

UN号:

1175

分子式:

C8H10

相对分子质量:

106.16

化学类别:

芳香烃

物化性质

危险特性

健康危害

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

相对密度(水=1)0.87

相对密度(空气=1)3.66

饱和蒸气压(kPa)1.33(25.9℃)

临界温度(℃)343.1

临界压力(MPa)3.70

熔点(℃)-94.9

沸点(℃)136.2

闪点(℃)15

爆炸下限(%)1.0

爆炸上限(%)6.7

引燃温度(℃)432

易燃。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与氧化剂接触会强烈反应。

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起回燃。

灭火剂: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本品对皮肤、黏膜有较强刺激性,高浓度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蹒跚、轻度意识障碍及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及呼吸循环衰竭。

可有肝损害。

直接吸入本品液体可导致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慢性中毒:

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神经衰弱综合征。

皮肤出现皲裂、脱皮。

泄漏应急处理

防护

储运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呼吸器,穿消防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如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乳胶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注意个人防护。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的损坏。

10

氯茆(古马隆)

第3类易燃液体

CN号:

32101

分子式:

C8H6O

相对分子质量:

118.1

化学类别:

芳香烃

物化性质

危险特性

健康危害

无色油状液体,有芳香气味。

相对密度1.072

熔点(℃)<18

沸点(℃)173-175

闪点(℃)56

折射率1.566

不溶于水及碱性水溶液。

能与苯、石油醚、乙醇、醚混溶。

易燃。

遇明火、高热、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灭火剂: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雾状水。

对皮肤有灼伤。

泄漏应急处理

防护

储运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呼吸器,穿消防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活性炭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如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戴空气呼吸器,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工作服,戴乳胶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

注意个人防护。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