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24841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治水计划资料.docx

防治水计划资料

 

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金佳矿

2015年度防治水工作计划

 

编制:

审核:

科长:

地测副总:

总工程师:

 

2014.12

目录

第一章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自然地理情况6

第二章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8

第三章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12

第四章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13

第五章矿井历年涌水量14

第六章2015年采掘接替计划15

第七章各掘进、回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采取安全技术措施18

第八章矿井排水22

第九章水情水害预报22

第十章防治水隐患排查23

第十一章防治水工程项目23

第十二章水灾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改、演练的时间安排24

第十三章防治水知识培训24

第十四章防治水灾避灾路线24

 

为了确保做好我矿防治水工作,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公司发《矿井防治水管理补充规定》及《盘江股份公司矿井防治水工作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根据我矿采掘接替计划,特编制我矿2015年度防治水工作计划。

成立金佳矿防治水工作管理机构。

一、防治水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矿长

副组长:

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采煤副矿长、机电副矿长、基建副矿长、经营副矿长

成员:

地测副总、采掘副总、安全副总、通风副总、机电副总、技术科科长、调度室主任、安监科科长、通风区区长、机电科科长、采煤一区区长、采煤二区区长、佳竹箐项目部经理、供应科科长、企管科科长、救护队队长

1.矿长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随时听取总工程师、分管生产副矿长、分管采煤副矿长、分管安全副矿长及技术和安监部门对防治水的工作汇报。

督促和检查防治水工作计划、规章制度、主要安全技术措施、资金等的落实情况。

及时做出防治水工作的决定与指示。

2.总工程师对本单位防治水工作负技术责任,负责建立健全防治水工作制度,组织制定防治水工作计划及防治水措施并监督实施。

3.生产副矿长负责具体落实水害防治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分管范围内的防治水工作计划,组织落实防治水措施。

4.采煤副矿长负责具体落实采面水害防治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分管范围内的防治水工作计划,组织落实防治水措施。

5.基建副矿长负责具体落实基建井巷工程水害防治工作,负责组织实施分管范围内的防治水工作计划,组织落实防治水措施。

6.机电副矿长对排水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实施分管范围内的防治水工作计划,确保排水系统正常运转。

7.经营副矿长对地面防治水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实施分管范围内的防治水工作计划,搞好地面防治水工作。

8.安全副矿长对防治水工作负监察责任,督促实施防治水工作计划,督促排查水患。

9.地测副总、采掘副总、安全副总、通风副总、机电副总在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工作,负责协助总工程师开展好各自分管范围内的防治水工作,对总工程师负责;帮助、监督、督促各自业务下属部门做好防治水工作。

10.采煤区区长对本单位的防治水工作负主要责任,组织实施分管范围内各项防治水措施,严格按探放水设计施工,切实做好防排水工作。

11.佳竹箐项目部经理对本单位的防治水工作负主要责任,组织实施各项防治水措施,严格按探放水设计施工,切实做好防排水工作。

12.供应科科长在经营副矿长的领导下,负责对本矿的防治水工作计划提供设备、物质的保障,并有一定的储备量,确保防治水工作的有序进行。

13.企管科科长在总工程师的指导下,参与制定本矿的防治水工作计划,并根据工作计划对全矿的防治水工作作出科学的、合理的安排部署,并对防治水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汇报。

14.技术部门在总工程师领导下,作为防治水的主要工作机构,要加强防治水工作的专业化管理,设立稳定的防治水工作小组,搞好水体调查分析,提出防治水方案,制定防治水措施,进行水文观测,收集整理水文资料,督促实施防治水工作计划。

15.机电科在机电副矿长的领导下,对全矿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负检查、督促、跟踪的责任,负责分管范围内主要排水设备的正常运行。

16.探放水队伍由通风区建立,并将名单上报矿防治水工作领导小组。

17.安监科对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保证职工具备必要的防治水知识,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

负责防治水隐患的排查及措施的监督、督促、落实;

18.为应付紧急情况,保证抢险救灾的需要,由矿救护队组织防治水工作抢险队伍。

19.防治水办公室设在技术科,科长任主任、副科长任副主任,负责防治水技术措施的制定及监督落实,随时跟踪落实矿防治水工作进展情况,

20.矿相关部门应加强水情、水患的排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向矿防治水办公室汇报。

 

第一章矿井所在位置、范围及四邻关系,自然地理情况

一、位置、范围

金佳矿位于贵州省盘县红果镇小冲村,矿区铁路专用线至红果编组站2.68km,红果镇至六盘水市210km,至贵阳市373km,至昆明市275km。

地理坐标为:

东经104°27′53″~104°34′13″,北纬25°37′40″~25°45′02″。

我矿隶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国有大型矿山企业)。

开采深度:

+1400~+2010m标高,井田面积30k㎡,矿区面积41.6741k㎡。

二、老窑及周边煤矿

1、老窑

金佳矿范围内,小煤窑众多,且历史悠久。

一般开采1、3、7、9、10、17号煤层。

开采旺季为冬春季节,开采方式多为沿煤层掘进的斜巷和平巷,一般开采范围小、深度不大,且互不相通。

据生产小窑调查资料,巷道长一般小于70m。

沿煤层走向开采的有沿塘33号生产窑,其井巷长为63m。

我矿在开采7号煤层准备巷道时,在J9-2线北150m处遇老窑,其巷道沿走向长达400m,现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无证小煤窑已全部关闭。

2、周边煤矿

经省国土资源厅和盘县人民政府协调,目前金佳矿矿权范围内的有证地方煤矿有三对:

即小关河边煤矿、樟木树煤矿和佳竹箐煤矿。

其中,小关河边煤矿位于第二块段,开采标高为1920—1750m。

樟木树煤矿位于第三块段,开采标高为2050—1900m。

佳竹箐煤矿位于第四块段,开采标高为2050—1850m。

此外,根据95年达成的协议,另划出二个块段(第一、第二块段)供地方乡镇煤矿开采,其开采范围如下:

第一块段:

金佳矿主平硐南侧保护煤柱边界以南,至F39断层之间,+1750m标高以上。

第二块段:

3号勘探线以北至井田边界之间,+1770m标高以上。

三、四邻关系及自然地理

金佳矿井由金竹坪井田、佳竹箐井田两井田合并而成。

南接梓母嘎井田,北接黎明井田,东至煤层露头,西至+1400m水平。

经贵州省国土资源厅、盘县和盘江煤电(集团)公司三方商定,以地方煤矿矿界范围协调会议纪要《黔国土资矿管函[2003]487号文》,将浅部老窑破坏区一部分(一、二、三、四区块)划归盘县地方煤矿(小关河边煤矿、樟木树煤矿、佳竹青煤矿),其余范围均属金佳矿范围。

矿区地处贵州高原西部,属低—中山地貌,山脉多呈北东-南西向延伸,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

飞仙关组地层形成区内最高山脉,山高坡陡,沟壑纵横。

永宁镇组分布区则岩溶地貌发育。

含煤地层呈条带状缓坡或凹地,其下部多成沟谷,中上部多呈反向坡,村落密布,植被发育,第四系掩盖严重,煤层露头一般标高为1800~2050m。

玄武岩多形成缓坡山。

区内,地形起伏大,最高点为中部老鬼山山顶,海拔2405.73m。

最低点为北部边界附近之河谷,海拔1700m左右。

最大相对高差达705.73m。

区内无大的越境河流,由于地形高差大,沟壑纵横,区内形成五个自然汇水(泄水)区:

即核桃园、背午甲、沿塘、麻峰岩汇水(泄水)区、下寨汇水(泄水)区,均属珠江水系。

本地气候属亚热带夏湿春干温暖气候。

受低纬度高海拔的影响,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本地区气候特点是“四季无寒暑,一雨变成冬”。

年最高温度+34.5ْC,最低温度-6.4ْC,年均温15.2℃,1月均温3~6.3℃,7月均温19.8~22℃。

全年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200~1500mm,年最大降雨量2105mm,降雨量和季节性变化明显,雨季多出现在5~10月份,雨季降雨量为年降雨量的87.4%,12月~翌年3月为枯季,降雨量仅占年降雨量的6.1%。

无霜期200至300天。

年均日照时数为1594.3小时。

最大风速14m/s,风向主要为东南风。

根据1:

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烈度为Ⅵ级。

第二章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及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一)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NE30°~50º,倾向NW,倾角11°~39°,一般20°~24°。

含煤地层倾角稍陡,24°左右,其浅部断层较发育,构造较复杂;矿区中、深部,倾角逐渐变缓,一般20°左右,构造较简单。

褶曲不发育,仅中深部地层沿走向和倾向略有起伏。

本区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

矿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二迭系龙潭组,峨嵋山玄武岩为煤系基底,水文地质特点为地表水迳流条件好,地下水相对较少。

地下水类型以碎屑岩裂隙水为主,局部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或灰岩岩溶水。

区内无湖泊,水库等大型常年地表水体,地表水主要为河流、沟溪及井泉,河流属山区季节性河流。

河水直接受大气降雨补给,河床粗糙,比降大,水流变化突出。

雨季山洪飞瀑,河水暴涨暴落,枯季流量微小,直至干涸。

由于地貌型态特征、地形高差的变化,以及纵横交错的沟谷发育,矿区形成了五个自然汇水(泄水)区。

1、核桃园汇水(泄水)区

背午甲以北至矿区北界,煤系及两侧新老地层之泉水、地表水,形成核桃园汇水区,它是西冲小河的发源地,向北流经盘县城。

1967年7月7日在团山包附近(距矿区北界约7公里),河水流量为1974.000升/秒,1968年4月29日流量为156.200升/秒。

2、背午甲汇水(泄水)区

背午甲以南小扒山以北溪沟之水,形成一椭圆形汇水区。

该水流经玄武岩峡谷注入山寨小河。

1981年6月11日,在1号断面测得流量为5496.870升/秒,同年12月5日,测得流量为9.998升/秒。

3、沿塘汇水(泄水)区

沿塘附近之水,顺玄武岩“V”字型河谷,穿过阳新灰岩注入水塘小河。

1981年6月11日,在3号断面测得流量为988.715升/秒;同年5月1日,测得流量为1.200升/秒。

4、麻峰岩汇水(泄水)区

矿区内唐家沟之溪水,沿煤系地层流经小关口至麻峰岩与佳竹箐矿区之溪流汇合,称麻峰岩小河。

1981年5月1日及6月12日,先后测得流量为23.786和10220.400升/秒。

河流坡降1.771%(洪3—洪33),河流枯洪变幅429.70倍。

5、下寨汇水(泄水)区

上、中、下寨以东至矿区东南界,煤系及两侧新老地层之泉水、地表水,形成下寨汇水区,向南迳流排泄于区外。

核桃园、背午甲、沿塘及下寨四个汇水区之水,在南板桥汇合后称索桥河,东流至三板桥附近转北流汇入北盘江。

麻峰岩汇水区之水,注入拖长江后汇入北盘江,金佳矿北东侧紧邻拖长江,其河床为矿区相对侵蚀基准面,河床标高1515~1520m、故矿区内相对侵蚀基准面标高约1515m。

(二)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1.矿区含、隔水层

区域内可溶性岩层有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中统关岭组中上段。

可溶性岩层含裂隙溶洞水,富水性强,是重要的含水层。

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属非可溶性岩层,其充水空间不发育,含水性和透水性均弱,是上述含水层之间的相对隔水层。

各含、隔水地层水文地质特征见表

区域地层富水性一览表

地层代号

厚度

(m)

岩性

水文地质概述

第四系

Q

0-41

冰川沉积及坡积、残积、冲积层等。

含孔隙水,因厚度小且分布零星,泉点少,流量小,无供水意义。

关岭组

T2g

T2g1

118-182

下段薄层泥岩及粉砂质泥岩,中段泥灰岩,上段角砾白云岩及白云岩。

中、上段含裂隙溶洞水,暗河发育,常见大泉,钻孔涌水量为153.8-1363.4m3/d,富水性强。

水质为重碳酸钙型水;下段泉点稀少,含水性弱,有隔水作用。

T2g2

192-352

T2g3

>100

永宁镇组T1yn

T1yn1-4

303-550

薄、中厚层灰岩、泥岩及粉砂质泥岩、薄层灰岩及白云质灰岩。

角砾状白云岩及泥质灰岩。

本组第二段含水性弱,有隔水作用。

其余各段岩溶发育,含裂隙溶洞水,泉点及暗河多见,流量大,一般为10-4904.96l/s。

钻孔涌水量为57.46-2780.4m3/d,富水性强。

水质为重碳酸钙(钙镁)型水。

飞仙关组T1f

T1f1-6

450-590

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夹泥灰岩。

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

含裂隙水,泉流量随季节性变化,一般流量小于1.0升/秒,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0109-0.0525l/s.m,富水性弱,为一相对隔水层。

水质为重碳酸钠型水。

龙潭组

P2l

P2l1-3

250-380

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及煤。

既是相对隔水层又是直接充水含水层。

含裂隙水,泉流量一般小于0.50l/s,个别达4-7l/s,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0766l/s.m(P2l1)、0.00002-0.243l/s.m(P2l2),0.0000363-0.102l/s.m(P2l3),富水性弱。

峨嵋山

玄武岩组

P2β

65-597

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玄武岩及砂质泥岩。

为P1q、P1m与P2l之间相对隔水层。

一般含水性弱,有时含裂隙水。

泉流量一般为0.1-1.0l/s,枯季迳流模数为0.73-1.80l/s.km2,钻孔涌水量为17.0-267.8m3/d。

茅口组

P1m

237-360

中厚层状含燧石团块及白云质灰岩。

为区域主要岩溶含水层之一,赋存碳酸盐岩溶洞水,岩溶管道发育,含水性极不均一。

大泉及暗河一般流量10-7670升/秒,枯季迳流模数5.23-11.26l/s.km2,钻孔涌水量为4.15-979.80m3/d,富水性强。

水质为碳酸钙型水。

栖霞组

P1q

70-187

2.含水层与煤层的关系

煤系地层上覆含水层为永宁镇组灰岩岩溶水,富水性强、水量大,但距煤层远,其间有飞仙关组相对隔水层阻隔。

煤系地层下伏含水层为茅口-栖霞组灰岩岩溶水,富水性强、水量大,其间有峨嵋山玄武岩相对隔水层阻隔。

故煤系地层的上覆、下伏岩溶含水层对煤层的开采均无影响。

煤系地层中的直接含水层以细岩为主,一般厚度较薄,含裂隙水,其富水性弱,水量小,对煤层的开采影响不大。

 

第三章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一)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1.区内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矿井的涌水量随降水的增减而变化。

2.地表水以麻峰岩小河最大,其它沟溪之泉水在下煤组附近沿地层走向径流,对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

其充水途径是岩石风化裂隙和塌陷裂隙。

3.区内煤层露头地段小煤窑甚多,开采历史长久,长度多在70米以内,一般30—50米,垂深15米左右。

老窑多有积水,外溢者不多;老窑以滴水淋水为主,老窑水与大气降水密切相关,如61号老窑流量0.014—1.196升/秒,枯洪变幅86倍。

因此,小窑积水是矿井主要充水因素之一。

4.煤系下伏P2m灰岩岩溶水

茅口灰岩是区域强含水层,对矿井底板突水存在一定危险,但本矿区内茅口灰岩上覆有数百米含水性极弱的玄武岩隔离,亦未发现有断层切割使茅口灰岩与煤系接触的现象,故矿区内茅口组岩溶水突入矿井的可能性极小。

5.滑坡水:

矿区内滑坡发育,以小关口、小扒山等较大滑坡体为代表,这些滑坡体掩盖于煤系地层之上;滑坡一般含水性和透水性较强,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季节性变化明显,其水量以贮存量为主,对浅部煤层的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6.断层含水微弱,在无较大补给水源的条件下,一般不致造成水患。

(二)井田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1.老窑:

区内煤层露头地段小煤窑甚多,开采历史长久,坍塌倒闭至今无窑口可寻者亦为数不少。

开采层以上、中煤组为主,以3、7号煤层居多。

开采方式为平硐及斜井,多在煤层露头附近掘进。

巷道长度多在70米以内,一般30—50米,垂深15米左右。

2.我矿采空而成的老窑采空区:

自2000年5月投产以来,动用煤层为1#、3#、7#、9#、181#、18#、22#七层煤,采空区在11、12采区的1700m标高以上。

第四章矿井涌水量的构成分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

1、矿井涌水主要煤系地层及煤系顶底板地层中的为断层、裂隙水、老空积水,其次为地表水通过断层、裂隙和采动塌陷裂隙等通道进入采掘巷道,补给水源为大气降雨,涌水量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

2、我矿从投产至今,没有发生过突水情况,矿井水主要为断层、裂隙水,巷道揭露导水的断层、裂隙时涌水量大,一般流3—5天就变小,最大的裂隙水主要在+1721m运输大巷的玄武岩中,最大时Q=80m3/h;其次是揭露的老窑积水,2004年6月20日,1174风巷掘进417米时探出1172采面采空积水,出水总量612m3;2008年11月2日,1272采面回风巷于掘至27#测点前68米,探出小煤窑老巷积水,涌水量为45m3/h。

3.钻孔封闭:

补勘阶段117个钻孔,有3个孔(B1113、B126、J162)因涌水而未封闭;有2个孔(B52、B61)未完全按设计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封闭,质量较差,B1113、B126、J162均在佳竹箐井田内,B52、B61在金竹坪井田内,B61钻孔在1233采面已回采过,没有出现涌水情况,以后在以上5个钻孔附近进行采掘作业时,要预留20米的隔水煤柱,坚持探放。

4.随着采掘活动范围的扩大,矿井涌水量会随着增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会由中等变复杂,要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工作。

5、每到雨季(5-10月份)涌水量大时,我矿主平硐排水沟断面小,排水能力不够,造成主平硐巷道被淹,建议加大主平硐排水沟断面或安装排水管路等其他措施。

 

第5章矿井历年涌水量

2010年至2014年,矿井涌水量见下表

年度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平均

最小(M3/h)

168.6

294.5

312.1

345

490

322

最大(M3/h)

1028.9

1085

1098.2

1586

1730

1305

平均(M3/h)

622.3

674.8

698.6

677.4

760

686

从以上表格看出,2010年至2014年矿井涌水量最大为1730m3/h,最小为168m3/h,正常涌水量为686m3/h。

 

第六章2015年采掘接替计划

(1)掘进工作面接续

一)金一采区掘进计划

工程名称

总工程量(m)

剩余工程量(m)

备注

112运输石门甩车场

75

75

21截流水仓

50

50

21轨道下山

1070

1070

212运输石门甩车场及附属联巷

180

180

212运输石门

700

700

11225高位巷

860

63

11227运输瓦斯治理巷及联巷

1300

1300

11225切眼

85

35

212运输石门反掘联巷

400

400

1177运输巷

990

990

11171运输巷

850

850

1177回风巷

842

224

1177切眼

146

146

1177运输巷反掘

990

990

11171回风巷

820

820

11171切眼

118

118

 

2)金二采区掘进计划

工程名称

总工程量(m)

剩余工程量(m)

备注

金二集中运输上山

647

587

124运输石门

823

717

11224回风瓦斯治理巷

1000

1000

1235高抽巷

400

400

上煤组回风上山

480

480

123运输石门延伸巷

180

180

1296回风巷

810

126

1296切眼

125

125

1296运输巷反掘

780

780

1237运输瓦斯治理巷

1300

1300

1235运输巷(外段)

946

54

12224运输瓦斯治理巷

1000

1000

1275运输巷

977

977

1296回风改造巷

100

100

1296外上山

118

118

1296运输联巷(岩石)

80

80

1296运输巷

780

780

1296回风联巷(揭煤)

51

51

1275回风巷

992

992

1275切眼

150

150

 

3)佳一采区掘进计划

工程名称

总工程量(m)

剩余工程量(m)

备注

1721水平联络巷

440

440

131运输后石门

198

198

矸石仓

32

32

131运输石门

88

88

1721变电所

100

100

煤仓

32

32

130轨道石门

140

140

中煤组运输上山

308

308

(2)采煤工作面接续

一)金一采区采煤工作面接续

1、1137→11225→1177采面

二)金二采区采煤工作面接续

1、1195→1235→1296采面

以上各工作面水文地质类型均为中等类型

第七章各掘进、回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1)采煤一区需探放采空区积水的工作面

工程名称

总工程量(m)

剩余工程量(m)

积水体名称

积水长度(m)

积水量(m3)

探放水循环(次)

探放水孔总长(m)

探放水费(万元)

11171回风巷

820

820

老窑积水

820

3200

21

7350

29.4

1177运输巷

990

990

1137老空区积水

350

3200

8

1280

5.1

合计

8360

34.5

 

(2)采煤二区需探放采空区积水的工作面

工程名称

总工程量(m)

剩余工程量(m)

积水体名称

积水长度(m)

积水量(m3)

探放水循环(次)

探放水孔总长(m)

探放水费(万元)

1296回风巷

810

126

1294老空区积水

126

870

4

2644

10.5

1296运输巷

780

780

1276老空区积水

780

20133

15

600

2.4

合计

3244

12.9

 

(3)佳竹箐采区需探放采空区积水的工作面

1、无

金佳矿在掘进过程中需施工探放水钻孔合计11604米,探放水工程费47.4万元。

以上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需严格按《探放水设计》及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执行。

确认采空区积水放完,施工验证孔验证,经矿防治水评价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