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25432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8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docx

科粤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单元巩固训练题教育文档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

一、选择题

1.在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Ca2+Na+CO32﹣Cl﹣                                      

B. Na+K+OH﹣Cl﹣

C. Cu2+K+Cl﹣NO3﹣                                          

D. H+Na+OH﹣SO42﹣

2.小王同学往厨房的纯碱中滴加白醋,发现有气体生成。

已知白醋里含3%~5%的醋酸(CH3COOH),醋酸与盐酸的化学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白醋里含有氢离子                                              

B. 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 白醋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 白醋与纯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3.下列溶液或悬浊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一定变成淡红色的是(  )

A. 稀盐酸                           

B. 食盐水                             

C. 氢氧化钠溶液                          

D. 浓肥皂水

4.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 Fe+CuSO4=FeSO4+Cu                               B. 2H2+O2

 2H2O

C. CO2+2NaOH=Na2CO3+H2O                    

D. NaOH+HCl=NaCl+H2O

5.下列物质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 NH4H2PO4                           

B. NH4Cl                           

C. K2SO4                           

D. CO(NH2)2

6.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Zn粉中含少量的ZnO:

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O2中混有HCl,通过饱和的NaHCO3溶液

C. Na2SO4溶液中含少量H2SO4:

加入足量Ba(OH)2充分反应后过滤

D. CaCO3固体中含少量Na2CO3:

加入足量稀HCl充分反应后过滤

7.下列图示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气密性检查                               

B. 

pH测定

C. 

浓硫酸稀释                              D. 

滴加液体

8.潍坊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氯化钠占整个海洋盐类的80%以上。

下列有关氯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室温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钾         B. 取出部分上层清液,可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

C. 可用硝酸银溶液鉴别氯化钠和氯化镁溶液           

D. 将100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10%,所用的仪器有:

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9.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正确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B. 

电解水

C. 

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水

D. 

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同种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稀硫酸质量的关系

10.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可用盐酸除铁锈

B. 炒菜时油锅中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C. 自行车的钢架可用刷油漆的方法防止生锈

D. 硝酸钾是复合肥料,过量施用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11.我国化工先驱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利用饱和食盐水依次吸收氨和二氧化碳最终制的碳酸钠等产品,该法的主要反应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方法制得的是火碱

B. 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NH4Cl

C. 配制饱和食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D. 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能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12.人体内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表.在这些液体中一定呈酸性的是(  )

血浆

乳汁

唾液

胆汁

胰液

胃液

pH范围

7.3~7.45

6.6~7.6

6.6~7.1

7.1~7.3

7.5~8.0

0.9~1.5

A. 血浆                                     B. 胃液                                     C. 乳汁                                     D. 唾液

13.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B

测定某地雨水是否为酸雨

加紫色石蕊,观察颜色变化

C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加无色酚酞,观察颜色变化

D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14.下列实验中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 将硝酸铵溶于水中                                              

B. 将氯化氢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C. 将光亮的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                         

D. 向

溶液中滴加

溶液

15.向NaOH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溶液,溶液的pH随所加盐酸溶液体积而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6.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放出气体X,同时生成固体Y.X气体靠近火焰点火时,能燃烧或发出爆鸣声.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4H2O

4X+Y.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Y的化学式为________.

17. 空气、水和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护它。

(1)由于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土地出现沙漠化,导致了沙尘暴。

沙尘暴使空气中增加了大量的________ 。

(填字母,下同)。

 

A.可吸入颗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硫

(2)鱼类可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含有一定量的________ 。

  

A.氧原子    B.氧元素   C.氧气        D.氧分子

(3)在水的净化过程中,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 ,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ClO2)消毒,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

(4)在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___ 。

18.欲进行下列实验,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提供的试剂有:

盐酸,Ca(OH)2溶液,Ba(NO3)2溶液,NaCl溶液.试回答:

进行此实验应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欲检验NaOH溶液中的Na2CO3是否除净,可将加入试剂后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取滤液少许,逐滴加入________,如果无气泡出现则Na2CO3已完全除净.

19. 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活塞b,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盐酸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__ 。

(2)当观察到烧杯中________ (填实验现象)时,说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然后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然后关闭活塞b,轻轻振荡集气瓶。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________ ,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3)小红认为仅做上述实验有不足之处,应利用上图装置做一个对比实验。

该对比实验所选的试剂是________ ,产生的现象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是________ 。

20.人在剧烈运动之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

C3H6O3),其水溶液呈酸性,使肌肉酸痛,放松一段时间之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试回答下列问题:

(1)乳酸溶液的pH________7(填“<”、“>”、“=”中之一).

(2)在人体内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

(3)上述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

21.现有白纸、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A)、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H2SO4溶液(B)和10%的紫色石蕊试液(C),设计“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

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取(填序号,下同)________画上花,在蘸取________画上叶.将白纸挂起来,用________向纸上喷洒即可.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20%的NaOH溶液呈________性,因此________.10%的H2SO4呈________性,因此________.

22.称取NaCl和BaCl2的固体混合物32.5g,加入100g蒸馏水,完全溶解后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的Na2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BaSO4沉淀________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SO4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 g。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精确到0.1%)________。

23.今有①肥皂水②食盐水③杨梅汁④白糖水⑤蒸馏水五种液体,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其中pH<7的是________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显________色;pH>7的是________ (填序号),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显________色。

24.在牙膏和一些药品中,常用碳酸钙粉末作填充剂或载体.人们通常将石灰石燃烧制得氧化钙,再将氧化钙加水制成石灰乳,然后将净化石灰乳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碳酸钙.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饮食与节气密切相关。

夏至将至,北方素有夏至食面的习俗。

酱、卤食材中的蛋类、瘦肉富含的营养素在胃肠道里与水反应生成________,其中的一部分重新组成人体所需的各种蛋白质,维持人体的________。

面粉在夏季高温、潮湿的条件下,易滋生________。

夏季饮食宜清淡,蔬菜、水果不仅富含维生素,还含有糖类中________,虽不能被人体消化,但却在消化过程起特殊作用。

为提高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可适度施用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的有机肥的化学式是________。

除化肥外,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也具有重要作用,但农药使用不当会带来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6.课堂上,同学们开展了如下“溶液酸碱性检验”的实验活动:

(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甲所示方法,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表所示:

溶液

白醋

盐酸

食盐水

草木灰水

石灰水

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

红色

红色

紫色

绿色

绿色

据上表推测,紫薯汁能做酸碱指示剂,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________.

(2)用pH试纸测定图甲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

草木灰水pH>7,属于____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

(3)图乙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A”、“B”或“C”).

27.在学了生活中常见盐的性质以后,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测定Na2CO3和NaCl混合固体中Na2CO3含量的探究实验,他们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1)如图甲所示(铁夹夹持的仪器是注射器),把一定量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测定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________;

(2)小明同学提出用图乙代替图甲中的收集装置,则所测CO2气体的体积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有同学对乙装置中的缺陷提出三种改进方案.

A方案:

将广口瓶中的水改为饱和的CO2水溶液;B方案:

将广口瓶中的水改为氢氧化钠稀溶液;C方案:

在广口瓶中的水面上覆盖一层植物油.你认为错误的方案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广口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3)小宇同学用图丙装置测定CO2的质量.则图丙实验装置主要存在哪些缺陷?

这些缺陷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请写出其中两点主要缺陷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①________;②________.

四、综合题

28.请仔细观察下面溶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1)浓硫酸的颜色是________.

(2)B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________.

(3)把浓硫酸换成氢氧化钠固体________(填“是”或“否”)出现图B中相同现象.

(4)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

29.“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某校科研小组的同学设计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其基本过程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

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1)“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在整个“捕捉”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3)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填序号)      

A. 该技术可有效减少碳排放

B. “反应分离”过程中,分离物质的基本操作是蒸发结晶和过滤

C. 能耗大是该技术的一大缺点

D. “捕捉”到的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尿素、甲醇、碳酸氢铵和纯碱等.

30.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B的名称:

________ .

(2)请你用上面仪器中的①________ (填仪器标号)组装一套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可选用图中的②________  (填仪器标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________ .

(3)实验开放日,小江抽到了有关金属性质的实验.

①他将铝片投入稀硫酸中,没有明显现象,则在投入之前铝片已发生 ________ (填化学方程式)反应.

②将一定量的铝粉和铁粉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为无色,则一定发生的反应是:

________ (填化学方程式).

(4)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铁架台等仪器省略)制备CO2和验证CO2与NaOH反应.

 ①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小组同学分析实验装置后,发现用E装置收集CO2有明显不足,需将装置E中的导管________ (填“a”或“b”)加长至接近集气瓶底部方可.

②改进装置,打开止水夹K1,检查气密性,加入药品开始实验,当观察到装置F中的现象是________ ,可确定装置E收集满CO2,同时证明CO2能H2O发生反应.

③当装置E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D中50ml浓NaOH溶液压入装置E中,观察到装置F导管内液柱逐渐上升的现象时,即能证明CO2与NaOH反应.但有同学认为此现象是CO2溶于水的结果,为了进一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反应了,你在上述现象结束后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A、C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B、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但Cu2+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正确.

D、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溶液呈无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2.【答案】D

【解析】A、醋酸属酸,含有氢离子,正确;A不符合题意;

B、酸能与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白醋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属盐。

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故白醋与纯碱发生的反应不属中和反应,错误。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物质,由于它们含有相同的氢离子,故化学性质相似。

酸可以与酸碱指示剂。

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发生反应;

3.【答案】D

【解析】A、稀盐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变红,故错误;

B、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故错误;

C、烧碱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但不一定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淡红色,故错误;

D、浓肥皂水呈弱碱性,一定能使酚酞变淡红色,故正确;

故选D.

【分析】无色的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在中性和酸性时不变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淡红色的是弱碱性.

4.【答案】D

【解析】A、属于置换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属于化合反应,B不符合题意;

C、既不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也不是复分解反应,C不符合题意;

D、属于复分解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在反应中有水或沉淀或其他生成,特点是:

双交换,价不变;

5.【答案】A

【解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故选A

6.【答案】B

【解析】:

A、Zn粉和ZnO均能与稀H2SO4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HCl能与饱和的NaHC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H2SO4和Na2SO4溶液均能与Ba(OH)2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和CaCO3固体均能与稀HCl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B.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7.【答案】B

【解析】【解答】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A不符合题意;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符合题意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B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C不符合题意;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烧杯内或接触烧杯内壁,应垂直悬空在烧杯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测之前不能将试纸用水打湿,也不能将试纸浸入待测液中;

8.【答案】D

【解析】【解答】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室温下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但能溶解其它的可溶物质,A不符合题意;

B.溶液是均一的,溶液各处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取出部分上层清液,不能改变溶液的状态,B不符合题意;

C.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和氯化镁溶液都能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C不符合题意;

D.将100g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10%,需要量取100mL水,并与原溶液充分混合,所用的仪器有:

烧杯、量筒、玻璃棒和胶头滴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对于其他物质而言是可以溶解的。

9.【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向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时,不能立即产生沉淀,因为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只有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再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应该是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后才产生沉淀,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不正确;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

1,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应该是1:

8,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不正确;

C、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水时,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不正确;

D、铁、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Fe+H2SO4═FeSO4+

H2↑、

Zn+H2SO4═ZnSO4+

H2↑,

56

2

65

2

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对应关系可知,当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时,消耗的锌较多,所以当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同种稀硫酸反应时,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大于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正确.

故选:

D.

【分析】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当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再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

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

1;

C、稀释溶液时,溶质的质量不变;

D、铁、锌都能够和稀硫酸反应,分别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锌和氢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生成氢气的质量.

10.【答案】D

【解析】【解答】解:

A、可用盐酸除铁锈,正确;

B、炒菜时油锅中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正确;

C、自行车的钢架可用刷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