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310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腔科学总结详细版Word下载.docx

牙颈—牙冠和牙根交界处。

(2)牙根的数目

牙因咀嚼力的大小和功能不同,牙根的数目和大小也不相同。

一般切牙、尖牙、双尖牙为单根,但上颌第一双尖牙多为双根。

下颌磨牙一般为双根,近中根和远中根。

上颌磨牙一般为3个根,近中颊根、远中颊根和腭根。

上、下颌第三磨牙的根变异较大,有时融合为单根。

3.牙齿的构成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所构成。

牙釉质:

牙冠表面、乳白色半透明的硬组织。

牙本质:

淡黄色的、构成牙体主体的硬组织。

牙骨质:

覆盖在牙根表面的淡黄色的硬组织。

牙髓:

位于髓腔内的疏松结缔组织。

内含神经、血管、细胞等。

4.牙周组织

是牙根周围起支持、固定和保护作用的组织。

包括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

混合牙列期的概念书上有

第三章口腔卫生与保健

口腔卫生的主要措施:

漱口刷牙清洁牙间隙牙龈按摩龈上根治术

第一节口腔卫生

一、漱口:

清洁水、氟水、氯己定、甲硝唑

二、刷牙

牙刷:

头小、柄直、毛软。

洁牙剂:

主要是牙膏,牙粉和洁牙水等已经较少使用。

牙膏的主要成分是摩擦剂、洁净剂、湿润剂、胶粘剂、防腐剂、芳香剂和水。

有的还有氟化物和某种药物。

其中最多的是摩擦剂。

刷牙方法:

竖刷法和横颤竖向移动法。

刷牙次数与时间:

333制,早中晚3次、每次3分钟、3个牙面。

三、洁牙间隙与牙龈按摩:

牙签、牙线、牙龈按摩

四、龈上洁治术:

手用器械洁治法、超声波洁治法

第二节口腔保健

口腔健康的标准:

“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一、普通人群的口腔保健

1定期口腔健康检查2纠正不良习惯3消除影响口腔卫生的不利因素4合理营养5改善劳动环境

常见的口腔不良习惯及影响口腔卫生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第四章牙体与牙周组织病

第一节龋病

定义:

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在色、形、质方面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的疾病。

我国发病率大约在40%-65%之间;

并发症:

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等局部并发症,甚至成为病灶,影响全身健康。

【病因】

(1)细菌

(2)食物(3)宿主(4)时间(四联因素论)

【临床表现】

色:

即牙冠的颜色由原来的半透明的乳白色,变为白垩色或灰褐色或墨浸状颜色。

形:

在细菌的侵蚀下,牙冠破坏、缺损,形成龋洞,外形不再完整,形态发生改变。

质:

在酸性物质的侵袭之下,牙冠的硬组织无机物脱矿、有机物崩解,质地变软,组织结构发生改变。

(一)按进展速度分类

1.急性龋(湿性龋):

龋损呈浅棕色,质地湿软,病变进展较快,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猛性龋:

又称放射性龋。

多数牙在短期内同时患龋,病程进展很快。

常见于颌面及颈部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口干综合征和有严重全身疾病的患者。

2.慢性龋(干性龋):

龋损呈黑褐色,质地较干硬,病变进展较慢。

临床多见。

静止龋:

是一种慢性龋,是在病变环境和致病条件发生变化,龋损不再继续发展而形成原样。

3.继发龋:

龋病经过治疗后,在原发部位继续发生的龋病。

一般由于充填物边缘或窝洞周围牙体组织破裂,形成菌斑滞留区,修复材料与牙体不密合,形成微渗漏,或治疗时未将病变组织去除干净所形成。

(二)按解剖部位分类

1.合面窝沟龋和平滑面龋:

窝、沟、点、隙和邻面等部位。

2.根面龋:

多发生于牙龈退缩、根面外露的老年人牙列。

3.线形釉质龋:

是一种非典型性龋损,发生于上颌前牙唇面得新生线处,病损呈新月形。

多见于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儿童乳牙列。

(三)按照病变程度的进展分类:

1、浅龋(釉质龋):

分为窝沟龋和平滑面龋。

一般无主诉症状。

龋坏位于釉质层内,仅破坏釉质层。

牙冠变为灰褐色或白垩色或墨浸状颜色,上有浅的小龋洞形成,局部可卡住探针尖,或探查时局部仅有粗糙感。

2.中龋(牙本质浅层龋):

对酸、甜、冷、热刺激会产生酸痛不适的感觉,当刺激去除后不适感立即消失。

龋坏已破坏到牙本质浅层。

牙冠上有明显的龋洞形成,洞内软化的牙本质呈黄褐色或深褐色。

3.深龋(牙本质深层龋):

对冷、热、酸、甜刺激的反应敏感,食物嵌塞时更加强烈,但刺激物去除后,疼痛不适感立即消失,无自发痛。

龋病发展到牙本质深层。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温度测试和电活力测试:

中龋和深龋时,对冷、热刺激、电活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

2.X线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牙冠颜色改变;

龋洞形成;

探针可探查到龋洞,并且龋洞内质地松软;

中龋和深龋时温度测试阳性。

2.鉴别诊断

(1)浅龋应与釉质发育不全、釉质钙化不全和氟牙症相鉴别

(2)深龋与慢性牙髓炎相鉴别。

【治疗】

(一)治疗原则目的:

终止龋病的发展,恢复牙齿外形、功能和美观,保护牙髓,恢复牙齿与邻近软、硬组织的生理解剖关系。

早发现、早治疗。

(二)化学疗法

适应于早期釉质龋、乳前牙邻面及乳磨牙合面广泛性浅龋。

主要有氯化钠甘油糊剂、硝酸银和氨硝酸银。

(三)在矿化疗法

用在矿化液使已经脱矿、变软的釉质发生在矿化,恢复硬度,使早期釉质龋终止或消除的方法。

(四)窝沟封闭

使用窝沟封闭剂使窝沟和口腔环境隔绝,阻止细菌、食物残渣及其酸性产物等致龋因子进入窝沟。

(五)修复性治疗

1.窝洞预备:

(1)窝洞的分类:

Ⅰ类洞:

发生于所有窝沟点隙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Ⅱ类洞:

发生于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Ⅲ类洞:

前牙邻面未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Ⅳ类洞:

前牙邻面累及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Ⅴ类洞:

所有牙颊(唇)舌面颈部1/3处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Ⅵ类洞:

发生于前牙切嵴或后牙牙尖等自洁区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2)窝洞的命名:

以其所在的牙面命名。

(3)窝洞的结构:

由洞壁、洞角和洞缘组成。

(4)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

去净龋坏组织,保护牙髓,尽量保留健康牙体组织。

抗力形:

固位形:

2.术区隔离:

棉卷隔离法、橡皮障隔离法

3.窝洞封闭、衬洞及垫底:

4.充填:

第二节牙髓病

牙髓组织发生的疾病,临床可分为可复性牙髓炎、不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坏死、牙髓钙化和牙内吸收五类。

【病因】

1.细菌:

最常见病因。

2.物理性刺激:

温度、电流、放射性损伤、气压变化、牙外伤。

3.化学刺激:

充填材料、酸、酚。

4.免疫因素:

进入牙髓的抗原物质。

(一)可复性牙髓炎

主要病理变化为牙髓扩张、充血,相当于牙髓组织病理学分类中的牙髓充血。

临床表现:

患牙对温度测试敏感,尤其对冷刺激反应强烈。

刺激去除后症状缓解,呈一过性,无自发痛。

患牙有接近髓腔的牙体硬组织病损。

(二)不可复性牙髓炎

1.急性牙髓炎临床表现

剧烈疼痛:

自发性阵发性剧痛。

夜间加剧。

冷热刺激可激发或加重。

不能定位。

体征:

龋坏(并非所有)。

探痛。

牙髓活力异常。

晚期可有叩痛。

2.慢性牙髓炎临床表现

长期冷热刺激痛或轻微钝痛。

常有轻度咬合痛。

无剧烈自发痛。

患者多可定位患牙。

龋坏、叩痛(+)、牙髓活力下降

A.慢性闭锁性牙髓炎:

检查有深龋洞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疾患,髓腔闭锁,无穿髓孔,无明显自发痛,多有轻度叩痛,有长期冷热刺激痛史。

B.慢性溃疡性牙髓炎:

牙髓已暴露,其表面溃疡,多无自发痛。

受到温度刺激或食物嵌塞时会引起剧痛。

C.慢性增生性牙髓炎:

多见于青少年;

穿髓孔大,根尖孔较粗大,血运丰富;

形成牙髓息肉;

无自发痛,可有咀嚼痛或进食时出血。

3.逆行性牙髓炎:

临床可表现为急、慢性牙髓炎的症状。

同时患牙有长期牙周炎病史,患牙可有松动、咬合无力或咬合疼痛等表现。

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组织破坏和根分叉病变,属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一型。

4.残髓炎:

与慢性牙髓炎的疼痛特点类似。

有牙髓治疗史;

强温度刺激钝痛;

根管探查有疼痛感。

(三)牙髓坏死:

一般无自觉症状,可见牙冠颜色变暗。

常有自发痛史、外伤史、充填治疗史、修复史或正畸治疗史。

(四)牙髓钙化:

牙髓循环障碍,细胞变性,形成钙化物质,或形成髓石或造成髓腔闭锁。

临床可见与体位有关的牙齿自发痛,疼痛可向同侧头面部放射,一般与冷热刺激无关。

(五)牙内吸收:

牙髓组织为肉芽组织所替代,从内部开始吸收牙体硬组织,使髓壁变薄,严重者可形成牙折。

(一)应急处理:

开髓减压、药物治疗

(二)治疗方法:

盖髓术、牙髓切断术、牙髓根治术

第三节根尖周病

发生在牙齿根尖部牙骨质、牙槽骨和牙周膜的病变。

【病因】1.感染:

主要原因。

2.创伤3.化学刺激:

(一)急性根尖周炎:

1.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自发性、持续性钝痛,患牙定位准确,咬合痛,叩痛明显,牙冠可变色,患牙伸长有浮出感。

2.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可称为急性牙槽脓肿,或称为急性根尖肉芽肿。

(1)根尖脓肿:

患牙自发性剧烈、持续的跳痛,牙齿有明显伸长感,牙体叩痛、松动明显。

根尖部牙龈潮红、扪诊有轻微压痛。

相应部位淋巴结肿大、压痛。

(2)骨膜下脓肿:

疼痛最剧烈,患牙高起、松动,叩、触均痛甚。

牙龈红肿,明显压痛和深部波动感。

相应部位软组织弥漫性肿胀,局部淋巴结明显肿痛。

全身症状明显。

(3)粘膜下脓肿:

自发性胀痛和咬合痛明显减轻,全身症状缓解。

患牙仍有叩痛和松动,局部牙龈肿胀、波动感明显,粘膜下脓肿已局限。

最后脓液穿破粘膜或皮肤,形成瘘口排脓,转为慢性根尖周炎。

(二)慢性根尖周炎

(1)根尖肉芽肿:

一般无自觉症状,时有咀嚼不适感,患牙咬合无力,叩诊不适,牙冠变色。

X片:

根尖部圆形透射影,界清,范围小。

(2)慢性根尖周脓肿:

一般无自觉症状,时有叩诊不适感,牙冠变色,或在瘘口处时有脓液排出。

X片:

根尖部阴影,边界不清,形状不规则。

(3)慢性根尖周囊肿:

多数无自觉症状,患牙偶有叩诊不适,根尖部牙龈呈半球状隆起。

根尖部较大的圆形投射区,界清,周围有阻挡白线。

1.牙髓活力测试—对温度测试和电活力测试无反应。

(1)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患牙X线检查无异常表现。

(2)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在X线片上可有不同表现。

根尖肉芽肿根尖囊肿根尖周脓肿

根尖周透影区小圆大圆不规则

透影区边界清晰很清楚不清

根尖周骨质正常或稍致密边界有一圈周围骨质疏松

骨阻射白线呈云雾状模糊

病变范围小,<1cm大小不等较小

3.血常规检查:

急性根尖周炎时可见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增高。

1.诊断要点

(1)急性根尖周炎

①有持续性剧痛和咬合疼痛,叩疼明显,相应部位淋巴结肿大、压痛,牙齿松动。

②根尖部牙龈黏膜压痛明显、色潮红,有牙龈水肿,或面颊部肿胀。

③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应。

④具有牙髓病史、不完善的牙髓治疗史或外伤史等可参考的病史。

(2)慢性根尖周炎

①具有反复肿胀、疼痛及咬合不适等病史。

②牙体变色,牙髓无活力。

③根尖周黏膜或皮肤有瘘管形成。

④X线片检查可协助诊断。

2.鉴别诊断

(1)急性根尖周炎与急性牙髓炎相鉴别

(2)急性根尖周炎与急性牙周脓肿相鉴别

1.应急处理:

开髓引流、切开排脓、安抚治疗。

调合、消炎止痛

2.治疗方法:

牙髓塑化治疗、根管治疗术

第四节牙本质过敏又称过敏性牙本质。

指牙齿受到外界温度、化学、机械刺激时产生一种酸痛不适感觉的症状。

特点:

刺激作用时产生不适感,持续时间短,疼痛尖锐。

【病因】各种原因导致牙本质暴露。

激发痛,刺激去除疼痛消失、无自发痛、能定位患牙、患牙多有牙本质暴露区

检查可找到敏感点或敏感区

【诊断】

1.多数患牙有造成牙本质暴露的各种牙体病,或有由于牙周萎缩而成的牙根暴露等。

2.患牙有激发痛,无自发痛。

3.如牙体完整却有全口牙齿高度敏感症,则应检查是否具有某些全身因素。

探诊时患者的主观反应分4级:

0度:

无不适。

1度:

轻微不适或疼痛。

2度:

中度痛。

3度:

重度疼痛且持续。

1.治疗原则:

封闭牙本质小管,以减少或避免因外界刺激而引起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流动,从而缓解或消除牙本质过敏的症状。

⒉治疗方法:

①氟化物脱敏:

氟化钠甘油、2%氟化钠液。

②碘化银法

③激光治疗④修复治疗

第五节四环素牙

1.病因:

在牙的发育矿化期服用四环素族药物。

2.影响:

主要是着色,初期呈黄色,后逐渐变成棕褐色或深灰色。

有时可合并釉质发育不全。

3.四环素对牙着色和釉质发育不全的影响因素:

四环素族药物本身的颜色。

被降解四环素呈现的色泽在紫外线或日光下变色。

四环素在牙本质内,因结合部位的深浅而使牙本质着色的程度有所不同,越靠近釉牙本质界越易着色。

与釉质本身的结构有关,在严重釉质发育不全、釉质完全丧失时,着色的牙本质较为明显。

【治疗】复合树脂修复、烤瓷全冠修复、漂白法

第六节楔状缺损

不正确的刷牙方法:

尤其是横刷法,主要因素。

1典型的楔状缺损,边缘整齐,表面坚硬光滑,可着色。

2较浅的缺损可无症状,可发生牙本质过敏;

深的可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甚至牙横折。

3好发于前磨牙,尤其是第一前磨牙。

4年龄越大,缺损越严重。

改正刷牙方法。

过敏者脱敏疗法。

缺损较大者,可充填治疗或根治术。

第七节牙隐裂

是指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常不易发现。

裂纹常伸入到牙本质结构,是引起牙痛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发生在上颌磨牙,其次是下颌磨牙和上颌前磨牙。

【病因】:

创伤性合力、牙结构的薄弱环节

1浅隐裂无明显症状。

2深隐裂时有慢性牙髓炎症状。

3定点性咀嚼剧痛。

4染色可见隐裂。

5棉签置于可疑患处,咬合时出现短暂撕裂样疼痛。

【治疗】:

调合。

均衡全口合力负担。

釉质粘结剂光固化处理。

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

根治术。

第五章牙周疾病

第一节牙龈炎

指发生在牙龈组织的炎症,它不侵犯深部牙周组织。

共同的病因:

1.始动因子—菌斑。

2.局部促进因素—局部不良因素:

口腔不洁3.内分泌的改变,尤其是性激素。

一、慢性龈缘炎

病因:

牙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

1.一般无自觉症状。

2.偶感牙龈胀、痒不适。

3.非自发性牙龈出血,在刷牙、咬硬物或吸吮时牙龈可有渗血。

4.检查可见:

游离龈和龈乳头变为鲜红色或暗红色,龈乳头肿胀肥大,表面光亮,点彩消失,假性牙周袋形成,探诊出血。

诊断:

龈沟可加深达3mm以上假性牙周袋形成

治疗原则:

洁治术冲洗龈沟龈沟内上药含漱

第二节牙周炎

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

主要特征是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周袋溢脓、进行性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

是我国成人丧失牙的主要因素。

牙周组织的基本结构

一、慢性牙周炎

原名成人牙周炎、慢性成人牙周炎,为最常见的牙周炎类型,由长期存在的慢性牙龈炎向深部牙周组织扩展而引起。

始动因素:

牙菌斑。

局部促进因素:

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牙列不齐等。

危险因素:

吸烟。

全身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缺陷、某些系统疾病、精神压力等。

1、牙龈炎症和出血。

2牙周袋的形成。

3附着丧失。

4牙槽骨吸收。

5牙松动,脱落。

慢性牙周炎分度

牙周袋深度

结缔组织丧失程度

牙槽骨吸收程度

≤4mm

1~2mm

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的1/3

≤6mm

3~4mm

水平型或角型吸收超过根长的1/3,但不超过根长的1/2。

牙齿轻度松动,轻度的根分叉病变

>

6mm

≥5mm

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2,多根牙有根分叉病变,牙多有松动

伴发病变:

牙齿移位、根分叉病变、急性牙周脓肿、牙龈退缩、敏感、根面龋、食物嵌塞等

牙龈炎和早期牙周炎的区别

牙龈炎症

牙周袋

假性牙周袋

真性牙周袋

附着丧失

有,能探到釉牙骨质界

牙槽骨吸收

嵴顶吸收或硬骨板消失

治疗结果

病变可逆,组织恢复正常

炎症消退,病变静止,但已破坏的支持组织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治疗原则(课件上是系列综合治疗共八点)

目标:

彻底清除菌斑、牙石等病因刺激物,消除牙龈的炎症,使牙周袋变浅和改善牙周附着水平,并争取适当的牙周组织再生,而且要使这些疗效能长期稳定地保持。

1.局部治疗:

控制菌斑。

彻底清除牙石,平整根面等

2.消除危险因素:

戒烟等

3.维护期的牙周支持疗法

二、侵袭性牙周炎

是一组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与慢性牙周炎有明显区别的牙周炎。

可分为局限型(局限型青少年牙周炎)和广泛型(广泛型青少年牙周炎、快速进展性牙周炎)两种。

(一)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

典型的局限于第一恒磨牙和切牙,左右对称,至少波及两个恒牙,其中一个为第一磨牙,除第一恒磨牙和切牙外,其他恒牙不能超过2个。

牙菌斑,世界范围为伴放线放线杆菌(Aa)。

优势菌(亚洲):

牙龈卟啉单胞菌

全身背景:

具有家族性

1年龄与性别:

青春前期~35岁,女多于男

2口腔卫生状况:

破坏程度与刺激物量不成比例

3好发牙位:

典型的患牙局限于第一恒磨牙和切牙,左右对称。

但早期患者不一定波及所有的4切牙和第一恒磨牙,但至少应侵犯1个第一恒磨牙,其他恒牙不能超过2个。

5病程进展快6早期出现牙松动、移位

7X线片:

前牙牙槽骨水平吸收,后牙区牙槽骨垂直吸收,形成典型的“弧形吸收”、牙周膜间隙增宽、硬板模糊、骨小梁稀疏。

牙周破坏程度与局部刺激物的量不成比例

(二)广泛性侵袭性牙周炎

广泛的邻面附着丧失,除侵犯第一磨牙和切牙以外,还侵犯其他恒牙在3个以上。

外周血白细胞/单核细胞趋化功能降低吞噬功能障碍(家族性)

1、30岁以下多见

2、广泛的邻面附着丧失,除侵犯第一磨牙和切牙以外还侵犯其他恒牙在3个以上。

3有严重的而快速的附着丧失和骨吸收,呈明显的阵发性。

4菌斑和牙石量常有

5活动期牙龈炎症明显,呈鲜红色,可有溢脓;

静止期炎症不明显。

牙周破坏程度与年龄不相称(≤35Y大多数牙重度牙周破坏)

【治疗原则】

(早期洁治根面平整牙周手术,定期自查和必要的后续治疗)

早治疗、防复发(基础治疗及牙周手术)。

1抗菌药物的应用2调整机体防御机能3其他:

矫正牙齿移位、修复缺牙,改善咬合

牙周炎与牙龈炎最根本的区别

牙周炎造成牙齿支持组织的破坏,若不治疗,最终导致牙齿丧失,是导致我国成年人牙齿丧失的首位原因。

牙周炎在35岁以后患病率上升。

牙周炎所引起的支持组织破坏经过规范的治疗,可以控制其进展。

牙周病在我国人口中患病率约为70%-85%之间。

第六章口腔粘膜病

第一节口腔单纯性疱疹

单纯疱疹病毒对人体的感染非常多见,口腔、皮肤、眼、会阴和神经系统是常见侵犯部位。

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引起。

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

最常见。

发病年龄:

6岁以下儿童较常见,尤其是6个月-2岁更多。

前驱期

水疱期

糜烂期

愈合期

2、复发性疱疹性口炎:

多见于成年人,原发性疱疹性口炎愈合后复发。

诱发因素:

局部机械刺激、感冒、阳光照射等。

临床特点为:

损害以多个成簇的水疱开始。

损害总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或邻近。

有前驱症状:

疲乏不适、灼痛、刺痛等。

数小时内出现水疱,随后破裂、糜烂、结痂。

涂片查找包涵体电镜检查受损细胞抗原抗体检测

1.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表现和涂片都可以作出诊断。

2.鉴别诊断

(1)与球菌感染性口炎鉴别

(2)与口炎型口疮鉴别(3)与带状疱疹鉴别

(4)与手—足—口病鉴别(5)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6)与多形红斑鉴别

【治疗】1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利巴韦林)2免疫调节剂3局部用药4物理疗法5对症和支持疗法

第二节口腔念珠菌病

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

【病因】病原菌是白色念珠菌;

其次是宿主防御功能降低

(一)念珠菌口炎

1.急性假膜型(又称为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

以新生婴儿多见,多在出生后2-8日内发生。

好发部位为颊、舌、软腭及唇。

黏膜充血水肿、口内有灼热干燥、刺痛等感觉→散在的白色如雪的柔软小斑点,状如凝乳略高出黏膜→相互融合为白色或蓝白色丝绒状斑片,附着不十分紧密,稍用力可擦掉,暴露鲜红的黏膜糜烂面及轻度出血。

涂片可见典型念珠菌菌丝。

治疗

局部药物治疗2%~4%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

0.05%甲紫(龙胆紫)水溶液与1%甲紫醇溶液

第三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

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黏膜病的首位。

好发:

口腔黏膜角化较差的区域。

特征:

孤立、圆形或椭圆形的小溃疡,反复发作,有自限性,一般为7~14日可愈合。

【病因】①免疫功能异常②心理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