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73275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2.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0页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0页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0页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0页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0页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0页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0页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0页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0页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0页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0页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0页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0页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0页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0页
亲,该文档总共8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8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1.ppt

236261生命体征生命体征生命体征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的观察与护理的观察与护理的观察与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23626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熟悉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熟悉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定义及测量生命体征的意义。

定义及测量生命体征的意义。

掌握生命体征的生理范围、异常变化及其病掌握生命体征的生理范围、异常变化及其病理意义。

理意义。

掌握生命体征的正确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掌握生命体征的正确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掌握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措施。

掌握体温过高病人的护理措施。

熟悉氧疗法、吸痰法的操作步骤、适应症和熟悉氧疗法、吸痰法的操作步骤、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236263生命体征(vitalsigns)定义:

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236264概述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况的可靠指标正常人生命体征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正常人生命体征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变化很小。

而在病理情况下,其变化明,变化很小。

而在病理情况下,其变化明显显观察生命体征观察生命体征了解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活动情况了解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活动情况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预防、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和异常时的护掌握生命体征的观察和异常时的护理理,是临床护理中重要的内容是临床护理中重要的内容236265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体温的观察与护理体温的观察与护理体温的观察与护理体温的观察与护理236266体温体温temperaturetemperature体核温度体核温度coretemperaturecoretemperature体表温度体表温度shelltemperatureshelltemperature是人体新陈代谢和骨骼肌运动等过程中不断产生热的结果。

指身体内部的温度,胸腔、腹腔、中枢神经的温度较高且相对稳定身体表层的温度,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的温度可受环境温度和衣着情况的影响且低于体核温度。

236267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一、正常体温的生理变化体温是怎样形成的?

体温是怎样形成的?

体温是怎样形成的?

体温是怎样形成的?

体温怎样能处于恒定?

体温怎样能处于恒定?

体温怎样能处于恒定?

体温怎样能处于恒定?

体温是怎样调节的体温是怎样调节的体温是怎样调节的体温是怎样调节的?

236268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体温的形成体温的形成体温是由三大营养物质,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而产生氧化分解而产生236269扇面3扇面3热能热能三磷酸腺三磷酸腺苷(ATP)苷(ATP)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维持体温维持体温,并不断,并不断地散发到地散发到体外体外供机体利供机体利用,最终用,最终转化为热转化为热能散发到能散发到体外体外2362610产热与散热产热与散热产热过程产热过程产热过程产热过程体内的热量是由三大营养物质在各组织器体内的热量是由三大营养物质在各组织器官中进行分解代谢时产生的。

官中进行分解代谢时产生的。

人体以化学方式产热。

人体以化学方式产热。

散热过程散热过程散热过程散热过程人体以物理方式散热。

人体以物理方式散热。

2362611产产热热产热主要的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产热增加的因素有产热增加的因素有食物氧化食物氧化骨骼肌运动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甲状腺素分泌增多环境温度增加等环境温度增加等2362612散热散热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70%)呼吸(29%)排泄(1%)人体的散热方式辐射(radiation)传导(conduction)对流(convection)蒸发(evaporation)2362613辐射辐射是机体的热量以热射线形式是机体的热量以热射线形式传给外界与他不接触的物体表面传给外界与他不接触的物体表面的一种散热形式。

的一种散热形式。

辐射散热量与环境温度、辐射散热量与环境温度、有效辐射面积有关。

有效辐射面积有关。

是人体在低温环境中的主要散热方式。

是人体在低温环境中的主要散热方式。

若人体周围温度高于人体体表温度时,若人体周围温度高于人体体表温度时,人体表面则吸收外界物体的红外线,人体表面则吸收外界物体的红外线,散热受到影响,体温反而升高。

散热受到影响,体温反而升高。

2362614传导传导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其接触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其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的温度较低的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机体深部的热量以传导的方式传给机体机体深部的热量以传导的方式传给机体表层的皮肤,再由后者直接传给表层的皮肤,再由后者直接传给其相接触的物体。

根据这一道理,其相接触的物体。

根据这一道理,可利用冰袋、冰帽等给高热病人降温。

可利用冰袋、冰帽等给高热病人降温。

2362615对流对流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是指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来交换热量的一种散热方式。

是传导的特殊形式。

是传导的特殊形式。

对流散热受对流散热受气体或液体气体或液体的流动速度的影响,的流动速度的影响,如吹电扇,由于空气不断如吹电扇,由于空气不断流动将体热发散到空间。

流动将体热发散到空间。

2362616蒸发蒸发指从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中指从液体变为气体的过程中吸收热的散热方式。

吸收热的散热方式。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皮肤温度时,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皮肤温度时,蒸发是唯一的散热方式。

蒸发是唯一的散热方式。

人体蒸发有二种形式:

人体蒸发有二种形式:

不感蒸发和发汗不感蒸发和发汗人体即使处在低温中,没有汗液分泌时,人体即使处在低温中,没有汗液分泌时,皮肤和呼吸道不断有水分渗出被蒸发掉,皮肤和呼吸道不断有水分渗出被蒸发掉,这种水分蒸发称为不感蒸发,这种水分蒸发称为不感蒸发,24h24h为为400400600ml600ml,其中一半是呼吸道蒸发,其中一半是呼吸道蒸发,另一半是由皮肤的组织间隙直接渗出而蒸发的。

另一半是由皮肤的组织间隙直接渗出而蒸发的。

汗腺分泌汗液的活动称为发汗。

汗液的蒸发汗腺分泌汗液的活动称为发汗。

汗液的蒸发又称为可感蒸发。

又称为可感蒸发。

汗液从皮肤表面大量蒸发汗液从皮肤表面大量蒸发可带走大量体热而起到散热作用。

可带走大量体热而起到散热作用。

2362617体温的调节体温的调节体温调节自主性自主性(生理性生理性)体温调节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是指自主性体温调节通常意义上的体温调节是指自主性体温调节2362618方式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外周温度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为游离的神经末梢,分布于皮肤、粘膜和内脏中,包括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它们分别可将热或冷的信息传向中枢分布于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脊髓等部位,包括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可将热或冷的刺激传人中枢下丘脑前部下丘脑后部散热中枢,兴奋时加速体热的散发其生理作用:

血管扩张,增加皮肤表面的血流量,使热量经辐射方式散失;增加出汗和加速呼吸,通过水分子蒸发达到散热目的;降低细胞代谢,减少产热;减少肌肉活动,防止产热过多产热中枢,兴奋时加速机体的产热其生理作用:

血管收缩,减少辐射散热;减少出汗,通过交感神经直接抑制汗腺活动;提高组织代谢率,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刺激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加组织的氧化率;寒战时增加产热2362619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化临床上测量体温常以临床上测量体温常以口腔温度、直肠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腋下温度温度、腋下温度为标准为标准通常直肠温度通常直肠温度口腔温度口腔温度腋下温腋下温度。

温度可用摄氏温度()和华氏度。

温度可用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来表示。

温度()来表示。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换算公式为: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换算公式为:

9/59/53232(3232)5/95/92362620正常成人不同部位的平均温度及范围正常成人不同部位的平均温度及范围部位部位部位部位平均温度平均温度平均温度平均温度正常范围正常范围正常范围正常范围口腔口腔口腔口腔37.036.337.237.036.337.2直肠直肠直肠直肠37.536.537.737.536.537.7腋窝腋窝腋窝腋窝36.536.037.036.536.037.02362621昼夜差异昼夜差异昼夜差异昼夜差异正常人体温在24h内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最低,午后2-8时最高,但波动范围不超过平均数上下0.5-1。

夜间工作者,也可能表现为倒置现象。

生理变动生理变动2362622年龄新生儿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发育不完善,其体温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随之波动儿童由于新陈代谢旺盛,体温略高于成人老年人由于代谢率低及活动量少体温略低于成年人生理变动生理变动2362623性别性别女性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因女性皮下脂肪比男性厚成年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出现规律性的变化,排卵后由于孕激素水平上升,体温可上升0.2-0.3生理变动生理变动2362624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剧烈肌肉活动可使骨骼肌紧张并强烈收缩,产热增加。

小儿哭闹也可使体温暂时升高。

生理变动生理变动2362625药物影响药物影响麻醉药物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麻醉药物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或影响传入路径的活动并能扩或影响传入路径的活动并能扩张血管,增加散热,降低机体张血管,增加散热,降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

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

生理变动生理变动2362626其他其他其他其他体温增高体温增高体温下降体温下降日常生活中沐浴、日常生活中沐浴、进食、情绪激动、进食、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因素精神紧张等因素均可出现体温一时性增高均可出现体温一时性增高安静、睡眠、饥饿、安静、睡眠、饥饿、服用镇静剂后可使体温下降服用镇静剂后可使体温下降生理变动生理变动2362627体温评估体温评估体温过高体温过高体温过低体温过低2362628体温过高体温过高(hyperthermia)(hyperthermia)由于各种原因各种原因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一般认为超过正常值0.5称体温升高。

又称为发热(fever,pyrexia)。

2362629发热原因感染性发热(infectivefever)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fever)常见,主要由病原体引起。

见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由病原体以外的由病原体以外的各种物质引起,各种物质引起,如如变态反应性疾变态反应性疾病病(风湿热、药(风湿热、药物热)物热)无菌性坏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死物质的吸收(大手术后、内(大手术后、内出血、大面积烧出血、大面积烧伤、癌、白血伤、癌、白血病)、病)、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功能失常(颅脑损伤、中颅脑损伤、中暑)暑)2362630发热程度的判断发热程度的判断(以口腔温度为例)(以口腔温度为例)(以口腔温度为例)(以口腔温度为例)002020404060608080100100120120140140160160180180超高热超高热高热高热中高热中高热低热低热37.3-38.038.1-39.O39.1-41.O41.O以上2362631注意注意注意注意人体最高的耐受热为人体最高的耐受热为40.6-41.440.6-41.4,高达,高达4343很少存活。

很少存活。

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直肠温度持续升高超过4141可引可引起永久性脑损伤。

起永久性脑损伤。

2362632发热过程及症状发热过程及症状体温上升期退热期高热持续期特点:

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上升可方式:

骤升渐升骤升:

体温突然升高,在数小时内升至高峰,常伴有寒战,小儿易发生惊厥。

多见于肺炎、疟疾、输液反应等。

渐升是指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多见于伤寒等患者表现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皮肤干燥特点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上趋于平衡,体温维持在较高状态患者表现:

颜面潮红、皮肤灼热、口唇干燥、呼吸和脉搏加快(体温每增高1,脉搏增加1015次/min)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全身不适、软弱无力,尿量减少持续时间因病而异疟疾数小时、肺炎数天伤寒数周特点散热增加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患者表现:

大量出汗和皮肤温度下降退热方式骤退渐退骤退型体温急剧下降渐退型体温逐渐下降大量出汗大量出汗丧失大量体液,丧失大量体液,老年体弱、老年体弱、心血管患者易心血管患者易出现血压下降、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循环衰竭的症状。

等循环衰竭的症状。

2362633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将体温绘制在体温单上,互相连接,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就构成了体温曲线,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

称为热型。

称为热型。

称为热型。

热型热型(fevertype)(fevertype)2362634稽留热稽留热稽留热稽留热(continuedfever(continuedfever(continuedfever(continuedfever)弛张热弛张热弛张热弛张热(remittentfever)(remittentfever)间歇热间歇热间歇热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intermittentfever)不规则热不规则热不规则热不规则热(irregularfever)(irregularfever)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多见于肺炎、伤寒等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体温差在1以上,最低体温仍高于正常水平。

多见于败血症、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体温骤然升高至39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

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

高热与正常体温交替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多见于疟疾等体温在24小时中变化不规则,持续时间不定。

多见于流行性感冒、肿瘤性发热等2362635稽留热稽留热2362636弛张热弛张热2362637间歇热间歇热2362638不规则热不规则热2362639伴随症状伴随症状寒战寒战:

发热前有明显寒战,多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

发热前有明显寒战,多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如肺炎球菌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如肺炎球菌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盂肾炎等。

肾盂肾炎等。

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

局部淋巴结肿大提示局部有急性炎症:

局部淋巴结肿大提示局部有急性炎症,如口、咽部感染常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全身性淋,如口、咽部感染常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要排除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巴结肿大要排除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

出血现象出血现象:

常见于重症感染及血液病。

前者包括流:

常见于重症感染及血液病。

前者包括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

后者包括白血病、急性再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

后者包括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生障碍性贫血等。

2362640伴随症状伴随症状肝、脾肿大肝、脾肿大:

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

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疟疾、肝胆道感染等。

病、疟疾、肝胆道感染等。

结膜充血结膜充血:

见于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等。

见于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等。

单纯疱疹单纯疱疹:

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

见于肺炎球菌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膜炎等。

关节肿痛关节肿痛:

见于风湿热、败血症等。

见于风湿热、败血症等。

意识障碍意识障碍:

头痛和抽搐,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头痛和抽搐,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362641病例病例王王,男,男,2121岁,因急性粒细胞岁,因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于性白血病于20042004年年1212月月2525日收治日收治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正常,但入院,入院时生命体征正常,但1212月月2727日晚,患者突发高热,日晚,患者突发高热,T39.9T39.9,出汗多,患者感到恐惧,若你,出汗多,患者感到恐惧,若你是当班护士,针对该患者采取哪些护是当班护士,针对该患者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理措施?

2362642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降低体温降低体温降低体温降低体温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冷毛巾、冰袋、降温床、降温毯。

温水擦浴冷毛巾、冰袋、降温床、降温毯。

温水擦浴、酒精擦浴、酒精擦浴、0-100-10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将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将病人置于室温较低的房间。

病人置于室温较低的房间。

以以41434143酒精擦浴效果更佳。

酒精擦浴效果更佳。

2362643药物降温药物降温主要是通过增加散热实现降温。

表现为皮肤主要是通过增加散热实现降温。

表现为皮肤血管扩张和出汗增多,因而增加热的散失,血管扩张和出汗增多,因而增加热的散失,使体温下降。

使体温下降。

行降温措施行降温措施30min30min后应复测体温,并做好记后应复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和交班录和交班。

2362644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病情观察病情观察病情观察病情观察生命体征:

一般每日测量体温生命体征:

一般每日测量体温44次,高热次,高热时每时每44小时测量体温小时测量体温11次,待体温恢复正次,待体温恢复正常常33天后,改为每日天后,改为每日22次。

密切观察面色次。

密切观察面色、PP、RR、BPBP,如有异常应及时与医生,如有异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联系。

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伴随症状。

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伴随症状。

2362645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补充水分和营养补充水分和营养补充水分和营养补充水分和营养高热时呼吸加快,皮肤出汗增多,水分大量丢失,高热时呼吸加快,皮肤出汗增多,水分大量丢失,应鼓励多饮水,每日应鼓励多饮水,每日3000ml3000ml,并可促进毒素和代,并可促进毒素和代谢产物的排出,必要时静脉补充。

谢产物的排出,必要时静脉补充。

高热患者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使胃肠蠕动减弱,高热患者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吸收,而机体分解代谢消化液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吸收,而机体分解代谢增加,能量消耗增加,导致机体衰弱、消瘦、营养增加,能量消耗增加,导致机体衰弱、消瘦、营养不良。

应及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不良。

应及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量多餐。

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量多餐。

2362646促进病人舒适促进病人舒适促进病人舒适促进病人舒适口腔护理口腔护理口腔护理口腔护理:

皮肤护理皮肤护理皮肤护理皮肤护理:

卧床休息卧床休息卧床休息卧床休息:

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2362647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体温上升期,病人突然出现发冷、发抖、面色苍白体温上升期,病人突然出现发冷、发抖、面色苍白,会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

应经常探,会产生紧张、不安、害怕等心理反应。

应经常探视病人,耐心解答各种问题,给予精神安慰。

视病人,耐心解答各种问题,给予精神安慰。

高热持续期,应尽量解除高热带来的身心不适,高热持续期,应尽量解除高热带来的身心不适,合理处理病人的要求。

合理处理病人的要求。

退热期,满足病人舒适的心理,注意清洁卫生,退热期,满足病人舒适的心理,注意清洁卫生,及时补充营养。

及时补充营养。

2362648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体温过高的护理措施安全护理安全护理安全护理安全护理高热时病人躁动不安、谵妄,应防坠床、舌咬伤高热时病人躁动不安、谵妄,应防坠床、舌咬伤等。

等。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针对患者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给予相关的知识,如教会病人测量体温的方法、给予相关的知识,如教会病人测量体温的方法、如何进行物理降温等。

如何进行物理降温等。

2362649体温过低体温过低(hypothermia)(hypothermia)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低于正常,称,导致体温低于正常,称体温过低。

体温过低。

体温过低。

体温过低。

体温在体温在353500以下称为以下称为体温不升体温不升。

2362650原因原因散热过多散热过多散热过多散热过多产热减少产热减少产热减少产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体温调节中枢受损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2362651分期分期轻度:

轻度:

32-3532-35中度:

中度:

30-3230-32重度:

重度:

3030,瞳孔散大,对光反应,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

消失。

致死温度:

致死温度:

23-2523-252362652症状症状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频率减发抖、血压降低、心跳、呼吸频率减慢、皮肤苍白、四肢冰冷、躁动不安慢、皮肤苍白、四肢冰冷、躁动不安、嗜睡、意识紊乱。

、嗜睡、意识紊乱。

晚期可能出现昏迷。

晚期可能出现昏迷。

2362653体温过低的护理措施体温过低的护理措施观察生命体征观察生命体征:

每小时监测每小时监测T1T1次,注意次,注意RR、PP、BPBP的变化。

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的变化。

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环境温度:

提高室温在环境温度:

提高室温在22222424;保暖措施:

增加盖被;给予热水袋、热保暖措施:

增加盖被;给予热水袋、热饮料等,以提高机体温度。

饮料等,以提高机体温度。

病因治疗病因治疗:

去除引起体温过低的原因。

去除引起体温过低的原因。

健康教育:

教会病人避免导致体温过低健康教育:

教会病人避免导致体温过低的因素。

的因素。

2362654体温的测量体温的测量2362655体温计种类与构造体温计种类与构造玻璃水银体温计玻璃水银体温计2362656电子体温计电子体温计采用电子感温探头来测量体温,测得的温采用电子感温探头来测量体温,测得的温度直接由数字显示,直观读数,测温准确度直接由数字显示,直观读数,测温准确,灵敏度高。

,灵敏度高。

医院用电子体温计医院用电子体温计只需将探头放入外套内只需将探头放入外套内,外套使用后丢弃,能防止交叉感染。

,外套使用后丢弃,能防止交叉感染。

个人用电子体温计个人用电子体温计,其形状如钢笔,方便,其形状如钢笔,方便易携带。

易携带。

23626572362658可弃式体温计可弃式体温计为一次性使用的体温计,用后弃去。

为一次性使用的体温计,用后弃去。

其构造为一含有对热敏感的化学指示点薄其构造为一含有对热敏感的化学指示点薄片,在片,在4545秒内能按特定的温度改变体温表秒内能按特定的温度改变体温表上点状薄片颜色,当颜色点从白色变成蓝上点状薄片颜色,当颜色点从白色变成蓝色时,最后的蓝点位置即为所测温度。

色时,最后的蓝点位置即为所测温度。

适用于测口温,放在口内适用于测口温,放在口内11分钟分钟23626592362660体温计的清洁消毒法体温计的清洁消毒法目的目的目的目的保持体温计的清洁,防止体温计引保持体温计的清洁,防止体温计引起的交叉感染。

起的交叉感染。

常用消毒剂常用消毒剂常用消毒剂常用消毒剂7070乙醇、乙醇、0.10.1过氧乙酸过氧乙酸、0.10.1有效碘或其他消毒液。

有效碘或其他消毒液。

消毒方法消毒方法消毒方法消毒方法采用带盖的容器盛装消毒溶液浸采用带盖的容器盛装消毒溶液浸泡体温计。

消毒溶液每天更换一次,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