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382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 十一五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五章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22

(一)海洋资源保护22

(二)海洋生态保护24

第六章对策措施25

(一)增强海洋意识25

(二)加强组织领导25

(三)实施“科技兴海”25

(四)加大资金投入26

(五)建立低保渔民生活保障机制26

2010年路桥区海洋经济100亿元总产出构成情况表27

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2005~2010)主要建设项目一览表28

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海洋经济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给海洋大省的浙江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

首先是国际海洋产业结构进入大调整、大转移时期,尤其是海洋工业结构、海洋捕捞作业结构、海洋养殖结构等正加快调整速度,大调整孕育着大发展的机遇。

其次是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率越来越突出,海洋科技得到了空前发展。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科技进步率已达到80%左右,我国海洋科技进步率约为30%。

2003年我国制定颁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八八战略”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台州市出台了《中共台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若干意见》。

路桥区位于浙江中部沿海,大陆海岸线总长26公里,大小岛屿25个,岛屿海岸线49.81公里,浅海滩涂宽广,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巨大潜力。

路桥区委、区政府充分认识到海洋经济对发展经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意义,提出了建设海洋济强区的目标,并结合路桥实际,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实施,为路桥海洋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为更充分、合理地开发现有的海洋自然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台州市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台州市路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围绕路桥区的经济发展目标,遵循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明确措施,并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特制定《台州市路桥区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一章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条件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台州市路桥区地处浙江省的中部沿海,东部濒临东海之滨,南接温岭市,北靠椒江区,西部毗邻黄岩区。

陆域总面积27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12平方公里。

地理坐标28°

27′~28°

38′N,121°

13′~121°

40′E。

2.区位条件

路桥区位于我国沿海开放城市宁波与温州之间,以台州市的椒江、黄岩中心城区为依托,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路桥城区现已成为浙东沿海的重要商贸城市。

对外交通便捷,距海门港仅14公里,该港有班轮直达香港、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地;

距宁波港仅200余公里,全国南北大通道——沿海高速公路通过本区。

区内河网密布,内河交通发达,有路椒、路金、路温等航线;

岛屿邻近大陆,大陆与海岛之间、海岛与海岛之间有轮渡相通。

陆上交通除高速公路以外,另有104国道、75省道穿境而过,可直接连接全国公路网,每天有客运班车发往全国各地。

正在建设的甬台温铁路也将通过本区。

空港——台州机场就在路桥境内,已开通通往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郑州、深圳、西安、厦门等全国各地的航线。

3.自然环境特征

路桥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浙闽隆起带的东部边缘,临海——温州槽凹区。

全区背山面海,西部边界为2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中东部为河网平原,属温黄平原中心部位。

地势低平,河川纵横交错,素有“水乡泽国”之称。

区内属金清水系的大小河流有100余条。

水源来自黄岩长潭水库和金清港。

平原面积为227.35平方公里,海拔2~4米,平原占陆域面积的83%,是主要的农业基地。

黄琅以北滩涂为三山涂,环境开阔;

黄琅以南金清河口滩涂为黄礁涂,外有白果、道士冠、黄礁等岛屿为屏障,环境隐蔽。

4.气候特征

四季分明,雨水充足,光照适宜。

多年平均气温18℃,年日照时数为1805—2036小时,年辐射取值在112—103.2千卡/厘米,年均降水量1502.9毫米。

5.海洋水文

潮汐、潮流:

海洋潮汐性质为正规半日潮型,黄琅平均大潮潮差494cm,小潮平均潮差206cm。

附近海域潮流平稳,黄琅外海域曾测得大潮涨潮最大流速101cm/s,落潮最大流速102cm/s,垂直平均流速55.6cm/s。

风暴潮:

路桥沿海是浙江受台风暴潮威胁较严重和频繁的地区之一。

根据1951—1983年33年海门港资料统计,共发生台风增水173次,平均每年5次,其中增水大于100cm者有20次,大于50cm者81次。

波浪:

路桥区海域东部波浪较强,且波浪主要以混合浪为主,涌浪主要集中在ENE和SSE向,风浪则以N-NE向最多。

泥沙:

东部海域为台州浅滩一部分,水体混浊,含沙量高,时空变化明显,冬春季高于夏秋季,大潮高于小潮,底层大于表层。

大潮全潮平均表层为0.5kg/m3,底层为0.89kg/m3。

小潮悬沙含量降低,表层为0.15kg/m3,底层为0.46kg/m3。

6.社会经济状况

路桥区在台州全市的经济地位十分突出。

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7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3.8%。

路桥制造业发达,浙江路桥工业园区、台州滨海工业新城路桥区块相继启动建设,培育了一大批全国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其中上亿元企业达到61家,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如汽摩制造业、模具与塑料制品业、电气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机械制造业等。

商贸市场繁荣,年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市场13家,形成了以中国日用品商城为龙头的生活资料市场群和以台州机电五金城等为主体的生产资料市场群,工业、商贸和城市化良性互动的局面初步形成。

(二)海洋经济的发展基础

1.海洋经济现状

现有海洋产业主要包括海洋渔业、港口和海洋运输业、船舶制造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批零贸易及海洋涉渔工业等。

2005年全区海洋经济总产值为22.98亿元。

其中,海洋渔业3.77亿元;

运输产业值7.06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11.29万吨;

海洋船舶修造业总产值为2.78亿元,稍具规模的船舶修造企业5家;

滨海旅游业5.89亿元;

其他海洋产业3.48亿元。

(1)海洋渔业

路桥区现有两个渔业镇,九个渔业村。

2005年有4450个渔业户,渔业人口16830人,渔业劳动力11684人,全年渔村人均收入7381元。

海洋捕捞是路桥区渔业的支柱产业,占全区海水产品总产量的75%以上。

2005年海洋捕捞产量57094吨,捕捞产出19177万元;

全区拥有机动渔船488艘,总吨位36539吨,总功率77433千瓦。

(2)临港型工业

路桥区临港工业主要有船舶制造业和水产品加工业。

普遍存在“低、小、散”的问题,工业大项目较少,产业结构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层次较低。

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高科技产业。

路桥区主要船舶修造企业有金海岸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安达船舶制造有限公司路桥海祥船舶有限公司、远征船舶修造有限公司金清分公司和永顺船舶修造厂,2005年造船合计75艘,造船总吨位5.97万吨,全年造船完工综合吨位为11.45万吨,产值2.78亿元,已形成一定规模。

全区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15家及零星水产加工户,年水产加工能力约6.85万吨。

2005年,全年水产品加工总量为33500吨,其中水产品冷冻28200吨。

(3)海洋港口运输业

路桥距海门港近,海上交通方便。

金清新闸建成后,船闸通航能力为500吨,金清五丰闸码头港区有200吨和100吨级码头各一座。

西门口现有1000吨级码头和3000吨级供油码头各一座,琅玑山北端还有500吨级油码头一座,剑门渔港建有100吨级码头一座。

路桥渔港,经农业部[1990]农(渔政)第19号文公布认定的有以下四个:

剑门、海滨、五洞闸和五丰闸渔港。

90年代,随着金清新闸排涝工程的兴建和投入使用,五洞闸和五丰闸两个渔港已变成金清港区内陆渔港,因受金清新闸进船条件限制,在台风季节避风或休渔期间,可供部分渔船进港避风停泊。

2005年全区拥有海洋运输船42艘,海洋运输、港口业产值70629万元。

(4)海滨旅游业

路桥依山傍水,气候宜人,具有开发旅游业的潜力,黄琅具有独特的海湾、岛屿、渔市、山海风光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开发滨海、沙滩、海岛旅游休闲度假区的自然条件。

但目前由于缺乏国家级、省级的风景名胜,重点文物保护等旅游资源,在国内或省内外知名度不高,缺乏历史人文景观或文化底蕴,因此旅游收入在本区的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极小。

以海洋为依托的旅游项目仅有4家规模不大的休闲渔业。

2.海洋资源状况

路桥区具有212平方公里的海域,其中浅海面积147.2平方公里,滩涂面积较大,有59.29平方公里,沿海岛礁较多,岛屿面积5.75平方公里,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广阔的前景。

(1)渔业资源比较丰富

路桥区海洋渔业资源比较丰富,耕海牧渔得天独厚。

近台州湾捕获鉴定的鱼类有211种,主要经济鱼类有:

海鳗、鳓鱼、鳀鱼、鲷鱼、白姑鱼、黄姑鱼、小黄鱼、梅鱼、方头鱼、带鱼、鲐鱼、鲳鱼、马面鲀、马鲛鱼、鲻鱼、龙头鱼、金枪鱼等;

甲壳类中的虾,主要有毛虾、鹰爪虾、虾蛄;

蟹的主要品种有梭子蟹、青蟹等;

头足类主要有乌贼、鱿鱼等品种。

(2)海涂资源相对充裕

路桥区滩涂宽阔平缓,还处于缓慢淤涨状态。

目前,全区滩涂养殖面积达34800亩,围塘养殖面积8565亩,浅海养殖面积1995亩。

全区养殖产品已有鱼、虾、贝类、蟹、藻等五大类,20多个品种。

三山涂、黄礁涂围垦及滨海工业新城的建设,造成全区浅海滩涂养殖、海水围塘养殖面积锐减。

(3)港口资源不足

全区虽有大陆海岸线总长26公里,岛屿岸线长49.81公里,但可建港的岸线不多。

尤其是建深水港,深水岸线资源先天不足,并受到海涂的逐渐淤涨,围涂造田以及建造金清新闸的影响,因此,港口和水运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4)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全区的旅游资源可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和市场旅游资源。

路桥的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组合为特点,山清水秀,独具魅力。

自然景点主要分布在滨海、黄琅沿海及临近岛屿。

主要有琅玑山、金清新闸观潮台、黄礁岛、白果岛、鹅冠山、道士冠等。

但由于交通条件、景区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等相对比较落后,知名度不大。

(5)海洋能源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海洋能源包括潮汐和海岛风能。

按路桥区沿海自然条件,能开发潮汐的可能性不大。

路桥沿海岛屿众多,有效风时高达7000小时/年以上,具有开发和利用风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三)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海洋经济的质量有待提高

海洋开发投入不足,海洋经济的规模不大,尤其是远洋捕捞业的发展滞后;

渔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渔民的转产转业任务还很艰巨;

水产品加工还处于粗放式经营,水产品精深加工所占比例很小;

产品质量认证有待加快;

水产品经营状态落后;

海洋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2.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路桥区的大量陆源污染物排入河网、近海,使近海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海洋生态环境恶化,近海渔业资源衰退,东海海域的赤潮时有发生,海洋灾害有加剧趋势。

目前,河网水道普遍属于V类或劣V类,由于大部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没有达标排放所致。

根据2004年6月份台州市环保局路桥分局统计,水环境容量测算与核定污染源调查表的数据,在全区137个有污水排放的企业中,只有27个企业污水是达标排放,10个镇(街道)只有路桥、路北、路南三个街道的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其它的街道、镇的污水未经处理而分散排放。

3.海洋科技力量薄弱

全区海洋科技水平不高,高科技人才和海洋经济高层管理人才缺乏,新兴的海洋生物、海洋化工、水产品精深加工、港口及海洋运输、滨海旅游等产业,在海洋经济中,尚处于起步阶段或空白状态。

第二章海洋开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根据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八八战略”部署以及全省第三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个统筹”和“陆海联动”要求,依托路桥现有的海洋经济基础,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充分挖掘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引导和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把“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作为“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重点发展海洋渔业、滨海临港工业、滨海旅游业等海洋产业,成为全市的海洋经济强区。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将全区的滩涂、岸线、渔港区、滨海旅游区、海岛生态保护区等海洋资源,统筹规划与建设船舶修造、水产品深加工、水产品交易、海水增养殖等区域,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海洋经济发展区块。

陆、海产业互动。

要建设海洋经济强区,必须依托现有的、具有强大支撑作用的陆域经济作后盾。

因此,整合陆海资源、规划实施陆海产业互动架构,陆海产业统筹布局,重点基础设施联动建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努力使海洋资源的开发与陆域经济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海域项目建设。

根据路桥区经济发展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选择重点涉海项目,在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增大投入,加快涉海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及重点实施对渔港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和布局。

开发与保护并重。

要做到海洋资源规范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严格保护。

在对现有海洋资源开发的同时,坚持海洋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实现海洋资源的有序开发。

加强海岸带开发管理,对新项目建设,实行“三同时”,海洋开发由资源消耗型向可持续发展型转变。

政府依法管理与引导,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发展海洋经济,既要采取市场运作,又要将市场运作过程由政府部门引导并依法管理。

在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等投入的同时,应充分发挥有经济实力的民营企业等的投资积极性,实现海洋经济体制的创新,政府部门依法管理与引导,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总体战略目标

到2010年,全区海洋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率34.2%,增加值35亿元,占全区GDP的11%(GDP为316亿元)。

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提升一产,主攻二产,发展三产,继续推进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使海洋一、二、三产业产值的比例达到6:

41:

53,增加值的比例为10:

32:

58。

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方向,促进资源、生态和渔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同时全面建设“五大基地”,即:

建成区域性的国际集装箱运输物流基地,现代渔业基地,临港工业基地,滨海特色旅游基地及海洋高新技术培育基地。

海洋经济发展的区域布局:

结合路桥区现有的规划及海洋经济的现有格局,未来的陆上和海洋经济区域布局,可概括为“一带,四区”。

一带,是指滨海工业区带;

四区:

即渔港经济区、临港工业区、海涂开发区、滨海观光旅游区。

到2010年,海洋经济强区的优势地位基本确立。

第三章主要发展的海洋产业

海洋产业的发展规划应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进一步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及海洋环境保护起指导作用。

同时应该与现有的海洋开发功能区划保持一致。

(一)海洋渔业

发展海洋渔业要主动与浙江省及台州市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衔接,海洋渔业按“坚决压缩近海捕捞、积极稳妥拓展远洋渔业,提升海水养殖,主攻水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发展休闲渔业”的发展思路。

重点建设金清渔港经济区,达到对金清、蓬街等渔业乡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健康的捕捞业,水产养殖业较发达,水产品加工业得到提升、流通较活跃,休闲渔业欣欣向荣的既定目标。

1.海洋捕捞业

实行由海洋捕捞为主,向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相结合,由近海捕捞为主向近海捕捞与外海、远洋捕捞相结合的方向调整,到2010年海洋捕捞产值达2亿元,年递增率2%。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表明,占全球面积70%以上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尽管近年世界上60%多的传统捕捞品种已被充分或过度捕捞,有的近岸资源品种已严重衰竭,但世界上还有30%多其它品种的鱼类资源尚未充分利用,世界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潜力在2亿吨左右,公海中上层鱼类、软体动物和鳞虾被称为“海洋三大潜在资源”,远洋渔业有着极其广阔的开发空间。

积极发展外海、远洋捕捞,鼓励、引导渔民和捕捞企业向外海、远洋渔场发展、拓展生产领域,同时增添先进的助渔导航和通讯设备,推广先进的渔具渔法,不断提高生产能力。

对现有的船队进行整合的同时,要抓住远洋国际分工重新整合的机遇,确立集团化经营、多元化投资、规模化发展思路,稳步发展外海、远洋捕捞,支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组建远洋捕捞船队,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重点发展以太平洋常温和超低温结合的项目,提高海洋捕捞、海上运输及加工的综合效益。

在拓展外海、远洋捕捞的基础上,探索国际合作、或在国外建立渔业基地,以减轻近海捕捞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

2.海水养殖业

海水养殖,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的原则,加快老鱼塘改造,发展设施养殖,进一步推进优势、特色水产养殖品种产业带建设。

要积极拓展养殖新领域,根据路桥养殖海域水深不足,海水混浊度较高的现状,积极发展浅海小网箱养殖和浅海笼养,提升海水养殖业;

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渔业;

重点渔区可改造利用现有养殖设施,探索发展休闲渔业和观赏鱼养殖等的新途径。

到2010年,全区水产养殖产量达到3万吨,养殖产值3.5亿元,苗种产值5000万元。

为使海水养殖上规模、上档次,应加快实现基地化、产业化进程,有利于苗种、病害防治、饲料、冷藏、加工、运销及科枝、信息等服务。

针对浅海滩涂资源较丰富的特点,要有计划地扩大养殖面积及养殖规模,更要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建立特色养殖基地。

重点发展浅海养殖,围塘精养,放养经济附加值高的鱼种、贝类、藻类等等,把更多高经济价值的渔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1)浅海养殖区

选择水深条件适宜,波浪、流速较小,饵料生物丰富,水质好的浅海区域布设网箱。

金清新闸以外近海,主要分布在琅玑山东侧海域、白果山至东廊岛、西廊岛之间及黄礁岛东侧的背浪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米为浅海养殖区。

该深水区域发展鱼、虾、蟹小网箱和笼养模式。

可选择养大黄鱼、石斑鱼、鲈鱼、美国红鱼等优质鱼类品种;

浅水区域建立牡蛎、贻贝、海带、裙带菜、扇贝等品种的筏式养殖;

因三山涂、黄礁涂围垦工程的实施,原在黄礁涂围垦区内的紫菜养殖业基地可向东、向北外移至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区域。

随着三山涂围垦工程的展开,浅海养殖条件可得到改善,因此可开辟新的浅海养殖基地。

因现有的紫菜养殖区全部处于已动工的黄礁涂围垦区内,需开发新的养殖海域。

因此,在金清浅海海域,建立紫菜养殖示范园区。

开发面积5000亩,并将发展成紫菜育苗、养殖、加工一体化服务的养殖示范园区。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应以养殖坛紫菜为主。

(2)滩涂养殖区

滩涂养殖区主要指沿海潮间带区域进行养殖开发活动的区域。

对三山涂、黄礁涂等滩涂和浅海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开辟新的养殖基地。

重点发展浅海养殖,对滩涂开发,主要稳定提高贝类、藻类养殖以及扩大围塘精养。

同时加快种苗工程建设与投入。

对具有特色优势的大黄鱼、青蟹、对虾、蛏子、泥螺、紫菜等按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要求培育与发展。

全区可供滩涂养殖的总面积约3.75万亩。

但随着三山涂、黄礁涂围垦工程的开工实施,有3.49万亩在养面积在围垦区内,因此围垦后的滩涂养殖地点往南转移至道士冠及五百屿南面的滩涂,适养主要品种有泥螺、蛏子、泥蚶、彩虹明樱蛤等贝类品种。

中高潮区可推广低坝蓄水养殖技术,提高单产和效益。

主要发展区域应扩展到已围垦的土地、盐场、黄礁涂及十塘河等区域。

对现有对虾、紫菜及贝类育苗厂进一步改善条件,不断优化与扩大。

同时发展名贵鱼品及优良品种的培育,以提高经济效益。

(3)海水围塘特色养殖区

建立海水围塘养殖区。

海水围塘养殖在一线海塘内,标准高、规模大,是养殖的重中之重。

随着台州市滨海工业新城的规划建设,原有海水围塘面积将大大减少,对剩有的围塘必须加紧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对道路、进排水设施、引水渠道等方面的投入,调整池塘的结构布局,改善鱼塘生产条件,加强围塘滩涂养殖基地的建设。

同时要积极探索养殖区的防灾减灾措施,优化养殖方式,加强水产苗种基地和病害防治体系的建设,扩大名特优新良种覆盖率,降低养殖病害风险,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进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健康、生态、安全的特色养殖业。

在金清围塘养殖区,目前以贝类、虾类混养为主。

建设南美白对虾养殖示范园区。

同时逐步发展中国对虾、长毛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刀额新对虾等的养殖,进一步提高产业层次,增加产品科技含量。

在已有基础上,规范养殖操作,完善养殖管理,并要加强病害防治能力。

王屿围塘养殖区,是目前养殖条件最好的围塘,也是省级水产养殖示范园区之一。

目前共有围塘3000亩,已形成了以贝类、蟹类为主,兼养虾类、鱼类的高产精养园区。

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大面积,进一步规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围塘精养水平。

同时,建立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鱼、虾、蟹、贝综合立体精养基地,发展若干个海水围塘养殖示范基地、多个无公害产品基地。

在白沙堤发展鱼、虾、蟹、贝海水围塘养殖1000亩;

三山涂围垦区海水围塘精养区9238亩;

黄礁涂围区发展鱼、虾、蟹、贝海水围塘精养区7000亩。

对现有黄琅围塘养殖区,扩大规模与面积,向园区化、规模化及产业特色化发展。

蓬街十塘建立青蟹养殖示范园区以养殖青蟹为主,兼养鱼、虾等品种。

规划基地面积1500亩,“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1000万元,建成集青蟹育苗、养殖、销售一体化的养殖示范园区,并达到省级标准化示范园区要求。

同时,今后要推广实施绿色生态型现代水产养殖模式,积极开展养殖技术、操作工艺、塑料开发、病害防治、鱼药管理、品种培育等领域的探索研究,把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做得更具体、更扎实,将健康养殖技术、优良品种送到养殖渔民手中,提高渔民增收能力。

(4)培育苗种产业

苗种,是发展水产品增养殖的关键,因比,必须规范苗种生产,实行苗种许可证制度,加快苗种产业发展。

根据现有的育苗鱼种和天然种质资源现状,扩大、改造、规范现有水产育苗厂,实现种苗生产良种化、操作规范化、经营管理制度化。

在充分发挥现有资源和技术优势的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加大新品种苗种繁育技术研发。

引进技术人员,形成以鱼类、虾类、贝类及蟹类为主导产品的育苗中心。

加快建设紫菜、缢蛏、青蟹等的苗种繁育基地,严格苗种生产操作,制订统一技术标准,注册品牌。

对鲜有经济鱼类、贝藻类建立海珍品育苗基地,实行苗种工厂化生产。

到2010年,苗种产值争取达到0.5亿元左右。

3.海洋渔业结构的调整与渔民转产转业

目前,全区的主要海洋经济主要依赖于传统产业,而且不同程度的面临投入产出比例小,生产手段比较落后,经济效益不高的现实。

而新兴海洋产业起步晚,规模小,尚未形成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