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416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马克思主义著作经典语录Word文档格式.docx

11、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

12、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3、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4、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8年)

15、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

16、在现代历史中至少已经证明:

任何政治斗争都是阶级斗争,而任何争取解放的阶级斗争,尽管它必然地具有政治的形式(因为任何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着经济解放进行的。

17、人是最名符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

导言》(1857年)

18、消费创造出生产的动力;

它也创造出在生产中做为决定目的的东西而发生作用的对象。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

19、分配的结构完全取决于生产的结构,分配本身就是生产的产物,不仅就对象说是如此,而且就形式说也是如此。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

20、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彷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

21、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22、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马克思:

《<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23、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

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马克思:

24、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25、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

“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

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26、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

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隶属于这个阶级的。

――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

27、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这就是为这种联合创造各种物质条件,把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1846年)

28、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只有不断地注视生成和消逝之间、前进的变化和后退的变化之间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80年)

29、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的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念形式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

30、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

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

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

31、生产力归国家所有不是冲突的解决,但是它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的线索。

32、那时,资本主义的占有方式,即产品起初奴役生产者而后又奴役占有者的占有方式,就让位于那种以现代生产资料的本性为基础的产品占有方式:

一方面由社会直接占有,作为维持和扩大生产的资料,另一方面由个人直接占有,作为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

33、只要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就是说,只要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

34、随着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消失,国家的政治权威也将消失。

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

35、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的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36、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给威·

白拉克的信>

》(1875年)

37、“劳动只有作为社会的劳动”,或者换个说法,“只有在社会中和通过社会”,“才能成为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

38、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中心问题,就是用延长工作日,或者提高生产率,增强劳动力的紧张程度等等办法,来增加这个无偿劳动。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1875年)

39、随着阶级差别的消灭,一切由这些差别产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也自行消失。

40、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

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41、我已经说了,我已经拯救了自己的灵魂.

42、在历史上出现的最初的阶级对立,是同个体婚制下的夫妻间的对抗的发展同时发生的,而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发生的。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

43、如果说在文明时代的怀抱中科学曾经日益发展,艺术高度繁荣的时期一再出现,那也不过是因为在积累财富方面的现代的一切积聚财富的成就不这样就不可能获得罢了.

44、在这个循环中,物质的每一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或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45、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

46、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

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47、万事开头难,每门科学都是如此。

――马克思《资本论》

48、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49、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决定的目的,同样,富的程度不是由产品的绝对量来计量,而是由剩余产品的相对量来计量。

50、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

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但是,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马克思《〈黑格尔哲学批判〉导言》

51、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

――恩格斯《反杜林论》

52、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只有不断地注视生成和消逝之间、前进的变化和后退的变化之间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

53、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1847年)

54、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

55、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仅仅适应于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阶段,这种状态是一切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56、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将使两性关系成为仅仅和当事人有关而社会无须干预的纯粹私人关系。

57、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

58、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

人类的天性本身就是这样的: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过得完美.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59、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

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60、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1913年)

61、马克思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

62、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无论老的或新的)的经验,使工人中一年比一年多的人清楚地看到了马克思这一学说的正确性。

63、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

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1915年)

64、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

65、而僧侣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当然有认识论的根源,它不是没有根基的,它无疑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

66、在小农国家内实现本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其正确政策是要用农民所必需的工业品去换取粮食。

只有这样的粮食政策才能适应无产阶级的任务,只有这样的粮食政策才能巩固社会主义的基础,才能使社会主义取得完全的胜利。

――列宁《论粮食税》

67、流转就是贸易自由,就是资本主义.它有助于克服小生产者的涣散性,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助于同官僚主义作斗争,在这一限度内,流转对我们是有利的。

68、我们不需要死记硬背,但是我们需要用对基本事实的了解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因为不把学到的全部知识融会贯通,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就会成为一块空招牌,共产主义者也只会是一些吹牛家。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

69、你们当前的任务是建设,你们只有掌握了一切现代知识,善于把共产主义由背得烂熟的现成公式、意见、方案、指示和纲领变成能把你们的直接工作统一起来的活生生的东西,把共产主义变成你们实际工作的指针,那时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70、你们应当把自己培养成共产主义者。

青年团的任务就是要这样来安排自己的实际活动:

使团员青年在学习、组织、团结和斗争的过程中把他们自己和那些以他们为带头人的人都培养成共产主义者。

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

71、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72、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从1917年起,这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证实.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年)

73、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

――列宁《怎么办?

(我们运动中的迫切问题)》(1901年-1902年)

74、革命家的组织应当包括的首先是并且主要是以革命活动为职业的人(因此,我说是革命家组织,我指的是社会民主党人革命家).既然这种组织的成员都有这种共同的特征,那么,工人同知识分子之间的任何区别也就应当完全消除,更不用说他们各种不同的职业之间的区别了。

――列宁《怎么办?

75、地方报刊比中央报刊占优势,这既可以是贫乏的表现,也可以是富裕的表现。

当运动还没有创造出从事大生产的力量时,当运动还拘泥于手工业方式,还几乎完全沉溺于“工厂生活琐事"

中的时候,这就是贫乏的表现。

而当运动已经完全能够执行全面揭露和全面鼓动的任务,因而除了中央机关报之外,还需要有许多地方机关报的时候,这就会是富裕的表现。

76、我们到我国专政根基最深的地方去发掘新的力量.

――列宁《我们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1923年)

77、可见,恩格斯的这个公式,对那些以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消灭现存经济规律和创造新经济规律的人们,决不是有利的.恰恰相反,这个公式所要求的不是消灭经济规律,而是认识它们和善于运用它们。

――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78、在自然科学中,发现和应用新的规律或多或少是顺利的 

与此不同,在经济学领域中,发现和应用那些触犯社会衰朽力量的利益的新规律,却要遇到这些为量的极强烈的反抗.

79、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

80、我们应当说,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81、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82、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

83、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先有情况的了解,然后才会有好的处理.

84、革命斗争中的某些时候,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在这种时候,困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利是其次要方面.然而由于革命党人的努力,能够逐步地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的局面让位于顺利的局面。

――毛泽东《矛盾论》(1937年)

85、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86、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87、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

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88、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然而这种情形不是固定的,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

89、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

90、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91、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

92、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93、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94、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

95、我们的原则性必须是坚定的,我们也要有为了实现原则性的一切许可的和必需的灵活性。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

96、因为这样,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给他们工作做,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使他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来.

97、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

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98、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99、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

100、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

101、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

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