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74639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docx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docx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地理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作者:

范圣强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年第22期

        摘要:

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只有正确理解地理概念,才能正确理解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

地理概念来自地理事物、地理现象,要正确理解地理概念、掌握其内涵,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設教学情境、组织野外考察还原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形成过程,加强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同时还能加强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中学地理;地理概念教学;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

G633.5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1-0016

        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同为地理知识的基本要素,正确理解地理概念是掌握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前提。

但是在当前的地理教学中,尤其是初中地理教学,教师往往只注重地理现象的教学,对地理现象的原因、形成过程分析要求不高。

部分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地理概念更是一带而过,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导致学生对地理概念一知半解,对于地理规律更是不能深刻理解。

当学生升入高中时,其地理理解能力、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不足之处就会暴露出来,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障碍。

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地理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十分必要。

        一、中学地理概念教学策略研究的必要性

        1.加强地理概念教学是由中学地理概念的特点决定的

        中学地理概念学术性强不易理解,如“锋面系统”这个概念,课本表述为“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它们之间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作锋面”。

在理解这个概念时,一要明确冷暖两种性质的气团在温度、湿度、气压上有何区别,二要明确为什么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向冷空气一侧倾斜,只有对“锋”的概念理解透彻了,才能将“冷锋、暖锋”过境前后、过境时的天气区分清楚。

        中学地理概念众多,有自然地理概念,又有人文地理概念;有相似概念,又有矛盾概念,如果照本宣科,学生无法透彻理解概念的内涵,不易区分相似概念,甚至混淆矛盾概念。

例如“天气”与“气候”,初中学生在描述天气与气候特征时常常出现错误。

再如“水资源”与“水力资源”学生也经常混淆,在解答“某地区的水力资源丰富”时错答成“水资源丰富”。

在解答“水力资源丰富”时,“落差大”又常常回答成“海拔高”,这透露出学生没有明白“落差”与“海拔”这两个概念的不同。

除了相似概念学生经常出错,矛盾概念学生也经常混淆,如“背斜与向斜”“寒流与暖流”“冷锋与暖锋”……不仅自然地理概念,人文地理概念学生也容易出错,如“城市与城市化”“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与环境合理容量”“农业区位条件与生产特点”“工业集聚与分散”等概念。

        2.加强地理概念教学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

初中阶段要让学生接受抽象的概念,需要用感性的具体的材料进行支撑补充。

        例如,在“梅雨的形成”的教学中,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难度较大,教师可先提供视频让学生对梅雨形成感性的认识,从而降低难度,然后再进行接下来的教学。

又如,在讲授“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出现在7月,海洋最高温出现在8月”时,仅让学生强记硬背,学生非常容易忘记。

教师可通过播放“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对比实验视频”,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海洋的最高温、最低温比陆地晚一个月。

        二、中学地理概念有效教学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重现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

        讲授地理景观概念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一些景观图片或视频,这样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如讲授“热带雨林”时,如果仅靠教师语言描述“树木高大,有板状根,有滴水叶尖现象,物种丰富……”这样的讲授太抽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热带雨林的图片或简短视频,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热带雨林景观,然后对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等景观,学生就可以总结出从赤道向两极的植被变化,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又如,“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常常混淆这些很少接触的地貌名称。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呈现这几类地貌的景观图,并且分别解析它们的形成原理,学生就会很容易辨识这三种地貌。

        2.情境创设区分相似概念、矛盾概念

        很多学生都认为光照丰富的地方热量就充足,混淆“光照”与“热量”这两个概念,针对此问题,教师可以设置“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气温低。

”,引导学生从影响光照的因素分析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

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空气洁净,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较多。

再引导学生从“近地面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的保温作用”等方面来分析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加上冰雪反射强、风速大,所以气温低。

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可以明确光照充足不等于热量丰富。

        3.组织野外考察,印证地理知识

        野外考察不仅能让学生印证地理知识,加强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还能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交往能力得到锻炼、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这与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理念是相符合的。

        总之,地理概念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组织野外考察重现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使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地理概念,知道地理概念的内涵,为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晓军.地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及策略——从“清明时节雨纷纷”谈起[J].地理教学,2014(4).

        [2]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雷建国.浅谈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地理教学,2016(9).

        (作者单位:

福建省寿宁县鳌阳中学3555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