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4885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docx

铁路线路修理规则学习讲课资料

第3.2.1条。

枕下道床厚度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道床厚度(mm)标准表3.2.1

五年内年计划通过总重(Mt)

W年≥50

50>W年≥25

25>W年≥15

W年<15

无垫层的碎石道床

一般路基

450

450

400

350

不易风化的岩石、碎石路基

350

350

300

300

有垫层的碎石道床(碎石/垫层)

300/200

300/200

250/200

250/200

有碴桥面上的碎石道床

Vmax≤120km/h

250

Vmax>120km/h

300

注:

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无垫层时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450mm;有垫层时碎石道床厚度不得小于300mm,垫层厚度不得小于200mm。

第3.2.2条道床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道床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表3.2.2

线路类别

顶面宽度

(m)

曲线外侧道床加宽

碴肩堆高

(m)

边坡

坡度

半径(m)

加宽(m)

线

无缝线路

Vmax>160km/h

3.5

0.15

1∶1.75

Vmax≤160km/h

3.4

≤600

0.10

0.15

1∶1.75

线

年通过总重

不小于8Mt

3.1

≤800

0.10

1∶1.75

年通过总重

小于8Mt

3.0

≤600

0.10

1∶1.75

站线

2.9

1∶1.50

第3.3.1条按表3.3.1

轨枕类型和配置根数标准表3.3.1

五年内年计划通过总重(Mt)

W年≥25

25>W年≥15

W年<15

轨枕配置数量

(根/km)

木枕

1840

1840~1760

1760~1680

Ⅱ型混凝土枕

1840

1760

1760~1680

Ⅲ型混凝土枕

无缝线路

1667

普通线路

1680

混凝土宽枕

1760

1760

1760

第3.3.6条无缝线路轨枕应均匀布置,轨枕间距见表3.3.6—1;普通线路的轨枕间距见表3.3.6—2。

无缝线路轨枕间距表3.3.6—1

轨枕配置根数(根/km)

轨枕间距(mm)

1667

600

1760

568.2

1840

543.5

1920

520.8

普通线路轨枕间距表3.3.6—2

轨型

钢轨长度

(m)

每千米配置根数

每节钢轨配置根数

木枕(mm)

混凝土枕(mm)

c

b

a

c

b

a

75kg/m、60kg/m或50kg/m

12.5

1600

20

440

594

640

540

587

635

1680

21

440

544

610

540

584

600

1760

22

440

524

580

540

569

570

1840

23

440

534

550

540

544

544

1920

24

440

469

530

25.0

1600

40

440

537

635

540

579

630

1680

42

440

487

605

540

573

598

1760

44

440

497

575

540

549

570

1840

46

440

459

550

540

538

544

1920

48

440

472

525

43kg/m或38kg/m

12.5

1440

18

500

604

720

500

604

720

1520

19

500

604

675

500

604

675

1600

20

500

564

640

500

564

640

1680

21

500

559

605

500

559

605

1760

22

500

541

575

500

541

575

1840

23

500

504

550

500

504

550

1920

24

500

513

523

25.0

1440

36

500

622

705

500

622

705

1520

38

500

617

665

500

617

665

1600

40

500

599

630

500

599

630

1680

42

500

554

600

500

554

600

1760

44

500

569

570

500

569

570

1840

46

500

537

545

500

537

545

1920

48

500

509

522

注:

轨枕间距计算方法见附录二。

第3.4.1条线路大修采用的钢轨类型应符合表3.4.1的规定。

钢轨铺设标准表3.4.1

年通过总重(Mt)

W年≥100

100>W年≥15

W年<15

钢轨类型(kg/m)

75~60

60

50

 

第3.4.2条使用的新钢轨应符合相关技术条件;使用的再用轨应符合《铁道旧轨使用和整修技术条件》(附录五)的规定。

表1再用轨分级

伤损项目

伤损限值

一级

二级(整修前)

三级(整修前)

四级

60kg/m

50kg/m

60kg/m

50kg/m

60kg/m

50kg/m

60kg/m

50kg/m

a

垂直磨耗(mm)

<3

<3

<4

<4

<6

<5.5

<9

<8

侧面磨耗(mm)

<5

<5

<10

<10

<13

<11

<14

<12

波浪磨耗谷深(mm)

<0.1

<0.1

<1.0

<1.0

<0.5

<0.5

<0.5

<0.5

锈蚀

轨底边缘剩余厚度(mm)

≥9

≥8

≥9

≥8

≥7

≥6

≥6

≥5

轨腰剩余厚度(mm)

≥14

≥14

≥14

≥14

≥13

≥11

≥12

≥10

轨腰和轨底圆弧过渡处单面蚀坑深度(mm)

<4

<4

<4

<4

<5

<5

<5

<5

轨头下颚透锈裂纹

剥离掉块深度和长度(mm)

深度<0.5;长度

<5

深度<1.5;长度

不限

深度<2.5;长度<15

深度<3.0;长度<15

表面擦伤深度(mm)

<0.5

<1.5

<1.5

<2.0

剥离裂纹深度(mm)

0

<1.5

<1.5

<2.0

轨距挡板卡痕深度(mm)

<3.0

<3.0

<3.5

<4.0

低头及压堆(mm/m)

≤0.5

<1.5

<1.5

≤2.0

一侧肥边(mm)

≤1.0

≤3.0

≤2.0

≤3.0

伤损程度

无轻重伤

无轻重伤

无轻重伤

无轻重伤

a对于经整修后用于速度小于80km/h的线路的整修轨,磨耗限值可适当放宽。

 

表2再用轨使用条件

再用轨分类

使用条件

级别

轨型

速度

km/h

年通过总重

Mt

说明

一级

60kg/m

≤120

≤50

同一类型同等长度的再用轨应连续使用不短于0.5km

50kg/m

≤100

≤30

二级

60kg/m

≤120

≤50

50kg/m

≤100

≤30

三级

60kg/m

≤100

≤30

50kg/m

≤100

≤30

四级

60kg/m

可成段使用于次要站线;每股道应使用同一类型和长度的再用轨,特殊情况下长度应不超过两种

50kg/m

第3.7.1条超高按下列公式计算:

H=11.8

vj=

式中H——超高(mm);

vj——平均速度(km/h);

R——曲线半径(m);

Ni——一昼夜各类列车次数(列);

Qi——各类列车重量(t);

vi——实测各类列车速度(km/h)。

按上式算出后,对未被平衡欠超高和未被平衡过超高分别按下列公式检算:

Hc=11.8

Hg=H-11.8

式中H——实设超高(mm);

Hc——未被平衡欠超高(mm);

Hg——未被平衡过超高(mm);

vmax——线路允许速度(km/h);

vH——货物列车平均行车速度(km/h)。

未被平衡欠超高不应大于75mm,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90mm,但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线路个别特殊情况下已设置的90(不含)~110mm的欠超高可暂时保留,但应逐步改造;未被平衡过超高不应大于30mm,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50mm,允许速度大于160km/h线路的个别特殊情况下不应大于70mm。

实设超高在满足上述条件下,货物列车较多时,宜减小Hg,旅客列车较多时宜减小Hc。

实设最大超高,在单线上不得大于125mm,在双线上不得大于150mm。

第3.7.10条曲线正矢作业验收容许偏差管理值如表3.7.10-1的规定,正矢容许偏差经常保养管理值如表3.7.10-2的规定。

 

曲线正矢作业验收容许偏差表3.7.10-1

曲线半径R

(m)

缓和曲线的正矢与

计算正矢差(mm)

圆曲线正矢

连续差(mm)

圆曲线正矢最大最小值差(mm)

R≤250

6

12

18

250<R≤350

5

10

15

350<R≤450

4

8

12

450<R≤800

3

6

9

R>800

Vmax≤120km/h

3

6

9

Vmax>120km/h

2

4

6

注:

曲线正矢用20m弦在钢轨踏面下16mm处测量。

第3.10.3条中和轨温按下式计算:

式中[Δtd],[Δtu]——允许温降和允许温升(附录六);

Tmax,Tmin——当地历史最高、最低轨温;

[Δtk]——中和轨温修正值,取0~5℃。

第4.10.1条打磨作业后应达到表4.10.1的标准。

钢轨打磨作业验收标准表4.10.1

钢轨轨顶面病害

Vmax>120km/h

Vmax≤120km/h

测量方法

打磨列车

小型打磨机

打磨列车

小型打磨机

工作边肥边(mm)

<0.3

<0.3

<0.3

<0.5

1m直尺测量

焊缝凹陷(mm)

<0.3

<0.3

<0.3

<0.5

1m直尺测量矢度

钢轨母材轨顶面凹陷或马鞍型磨耗(mm)

<0.3

<0.3

<0.3

<0.5

波浪型磨耗(mm)

<0.2

<0.2

第6.2.1条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如表6.2.1的规定。

施工地段放行列车时,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偏差不得得超过经常保养(速度=120km/h)容许偏差管理值。

项目

Vmax>160km/h正线

160km/h≥Vmax>120km/h正线

Vmax≤120km/h

正线及到发线

其他站线

作业

验收

经常

保养

临时

补修

作业

验收

经常保养

临时补修

作业验收

经常保养

临时补修

作业验收

经常保养

临时补修

轨距(mm)

+2

-2

+4

-2

+6

-4

+4

-2

+6-4

+8

-4

+6

-2

+7

-4

+9

-4

+6

-2

+9

-4

+10-4

水平(mm)

3

5

8

4

6

8

4

6

10

5

8

11

高低(mm)

3

5

8

4

6

8

4

6

10

5

8

11

轨向(直线)(mm)

3

4

7

4

6

8

4

6

10

5

8

11

三角坑(扭曲)

缓和曲线(mm)

3

4

6

4

5

6

4

5

7

5

7

8

直线和圆曲线(mm)

3

4

6

4

6

8

4

6

9

5

8

10

注:

①轨距偏差不含曲线上按规定设置的轨距加宽值,但最大轨距(含加宽值和偏差)不得超过1456mm;

②轨向偏差和高低偏差为10m弦测量的最大矢度值;

③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m,但在延长18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④专用线按其他站线办理。

 

线路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表6.2.1

 

第6.2.2条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如表6.2.2的规定。

道岔轨道静态几何尺寸容许偏差管理值表6.2.2

 

项目

Vmax>160km/h正线

160km/h≥Vmax>120km/h正线

Vmax≤120km/h

正线及到发线

其他站线

作业

验收

经常

保养

临时

补修

作业

验收

经常

保养

临时

补修

作业

验收

经常

保养

临时

补修

作业

验收

经常

保养

临时

补修

轨距(mm)

+2

-2

+4

-2

+5

-2

+3

-2

+4

-2

+6

-2

+3

-2

+5

-3

+6

-3

+3

-2

+5

-3

+6-3

水平(mm)

3

5

7

4

5

8

4

6

9

6

8

10

高低(mm)

3

5

7

4

5

8

4

6

9

6

8

10

轨向(mm)

直线

3

4

6

4

5

8

4

6

9

6

8

10

支距

2

3

4

2

3

4

2

3

4

2

3

4

三角坑(扭曲)(mm)

3

4

6

4

6

8

4

6

9

5

8

10

 

注:

①支距偏差为现场支距与计算支距之差;

②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

作业验收为0,经常保养为2mm,临时补修为3mm;

③三角坑偏差不含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检查三角坑时基长为6.25m,但在延长18m的距离内无超过表列的三角坑;

④尖轨尖处轨距的作业验收的容许偏差管理值为±1mm;

⑤专用线道岔按其他站线道岔办理。

第6.3.1条各级容许偏差管理值见表6.3.1-1。

轨道动态质量容许偏差管理值表6.3.1-1

项目

Vmax>160km/h

正线

160km/h≥Vmax>120km/h正线

Vmax≤120km/h

正线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轨距(mm)

+4

-3

+8

-4

+12

-6

+15

-8

+6

-4

+10

-7

+15

-8

+20-10

+8

-6

+12

-8

+20-10

+24-12

水平(mm)

5

8

12

14

6

10

14

18

8

12

18

22

高低(mm)

5

8

12

15

6

10

15

20

8

12

20

24

轨向(mm)

5

7

10

12

5

8

12

16

8

10

16

20

扭曲(三角坑)

(mm)

(基线2.4m)

4

6

9

12

5

8

12

14

8

10

14

16

车体垂向加速度(g)

0.10

0.15

0.20

0.25

0.10

0.15

0.20

0.25

0.10

0.15

0.20

0.25

车体横向加速度(g)

0.06

0.10

0.15

0.20

0.06

0.10

0.15

0.20

0.06

0.10

0.15

0.20

注:

①表中各种偏差限值为实际幅值的半峰值;

②高低、轨向不平顺按实际值评定;

③水平限值不含曲线上按规定设置的超高值及超高顺坡量;

④三角坑限值包含缓和曲线超高顺坡造成的扭曲量;

⑤固定型辙叉的有害空间部分不检查轨距、轨向,其他检查项目及检查标准与线路相同。

轨道质量指数(TQI)管理值表6.3.1-2

项目

高低

轨向

轨距

水平

三角坑

TQI

管理值

Vmax≤160km/h

2.5×2

2.2×2

1.6

1.9

2.1

15.0

Vmax>160km/h

1.5×2

1.6×2

1.1

1.3

1.4

10.0

第6.4.1条线路设备大、中修应按设计文件及表6.4.1进行验收,主要项目(轨向、高低、线路锁定、道床清筛、捣固质量、路基排水)一次达到标准,可评为“优良”。

如有主要项目不符合标准,次要项目漏项或不合格,经整修后复验达到标准,评为“合格”。

线路大、中修验收标准表6.4.1

顺序

项目

质量标准

1

轨距

1.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2.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线路轨距变化率不得大于1‰,其他线路不得大于2‰

2

水平

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3

轨向

1.直线目视顺直,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2.曲线方向圆顺,曲线正矢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3.曲线始、终端不得有反弯或“鹅头”

4

高低

1.目视平顺,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2.轨顶标高与设计标高误差不得大于20mm

5

三角坑

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6

捣固

1.捣固、夯拍均匀

2.空吊板:

无连续空吊板;连续检查50头,正线、到发线不得超过8%,其他站线不得超过12%

7

路基及排水

1.路肩平整,无大草,并有向外流水横坡

2.侧沟排水畅通

3.符合设计要求

8

道床

1.清筛清洁,道碴中粒径小于25mm的颗粒质量不得大于5%

2.清筛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3.道床密实、符合设计断面,边坡整齐

9

轨枕

1.位置方正、均匀,间距和偏斜误差不得超过40mm

2.无失效,无严重伤损

3.混凝土宽枕间距和偏斜误差均不得超过30mm

10

扣件

1.混凝土枕

(1)螺旋道钉无损坏,丝扣及螺杆全面涂油

(2)弹条扣件的弹条中部前端下颚应靠贴轨距挡板(离缝不大于1mm)或螺栓扭矩为120~150N·m,Ⅲ型扣件扣压力为11~13.2kN

(3)扣件位置正确,平贴轨底,顶紧挡肩,扣板歪斜及不密贴大于2mm者不得超过6%(连续检查100头)

(4)橡胶垫板、垫片及衬垫无缺少、损坏,歪斜者不得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

2.木枕

(1)垫板歪斜及不密贴者不得超过6%(连续检查100头)

(2)道钉浮离或螺纹道钉未拧紧不得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

11

(一)

新钢轨及配件

1.钢轨无硬弯,接头轨面及内侧错牙不得超过1mm

2.接头相错:

直线不得超过20mm;曲线不得超过20mm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

3.轨缝每千米总误差:

25m钢轨不得超过80mm

4.接头螺栓涂油,扭矩达到标准

(二)

再用轨及配件

1.钢轨无硬弯,接头轨面及内侧错牙不得超过1mm

2.接头相错:

直线不得超过40mm,曲线不得超过40mm加缩短轨缩短量的一半

3.轨缝每千米总误差:

25m钢轨不得超过80mm,12.5m钢轨不得超过160mm

4.接头螺栓涂油,扭矩达到标准

12

(三)

无缝线路钢轨及配件

1.轨条端头位移不得大于20mm,固定区位移不得大于5mm

2.缓冲区接头相错不得大于40mm

3.焊缝质量符合《钢轨焊接技术条件》(TB/T1632.1~TB/T1632.4)的要求

4.联合接头位置符合第3.10.10条的规定

5.在设计锁定轨温上、下限范围内,缓冲区接头轨缝与设计轨缝相比,误差不得大于2mm

6.锁定轨温应符合设计要求

7.缓冲区接头螺栓涂油,采用10.9级螺栓,螺栓扭矩900~1100N·m

13

防爬设备

1.安装齐全,无失效

2.普通线路爬行量不得超过20mm

14

道口

1.木枕地段铺面下全为新木枕

2.铺面平整牢固,轮缘槽符合标准

3.两侧平台平整

4.排水设施良好

15

线路外观

1.标志齐全、正确,字迹清晰

2.钢轨上的标记齐全、正确、清晰

3.弃土清除干净

4.无散失道碴

16

旧料回收

旧料如数回收,运至指定地点,堆码整齐,并按规定移交

第6.4.3条铺设无缝线路工程,应按设计文件及表6.4.3进行验收。

无缝线路铺设验收标准表6.4.3

序号

项目

要求

1

锁定轨温

轨条始、终端入槽时的轨温均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同一单元轨条左、右两股锁定轨温差不得大于5℃;跨区间或全区间无缝线路相邻单元轨条的锁定轨温差不得大于5℃,区间内单元轨条的锁定轨温差不得大于10℃

2

轨条轨端相错量

轨条端头相错量不得超过40mm

3

联合接头

符合设计要求

4

位移观测桩

埋设齐全、牢靠,观测标记清楚

5

无缝线路位移量

铺设后5天内观测,伸缩区两端不得大于20mm,固定区不得大于5mm

6

钢轨硬弯

校直后用1m直尺测量,允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其矢度不得超过0.3mm,其他地段矢度不得超过0.5mm

7

缓冲区钢轨接头

轨顶面及内侧面要求平齐,误差不得超过1mm

8

缓冲区轨缝

与设计轨缝相比,误差不得大于2mm(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

9

缓冲区钢轨接头螺栓

使用M24的10.9级螺栓,数量齐全,涂油,扭矩应保持在900~1100N·m,扭矩不足者不得超过8%

10

扣件

轨距挡板,挡板座顶严、密靠、压紧,不密贴(缝隙大于2mm)的数量不超过6%(连续检查100头),且无连续失效;弹条扣件的弹条中部前端下颚应靠贴轨距挡板(离缝不大于1mm)或螺栓扭矩为120~150N·m,Ⅲ型扣件扣压力为11~13.2kN,不符合标准的不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且无连续失效;胶垫无缺损,歪斜量大于5mm者不超过8%(连续检查100头),螺栓涂油

11

轨枕位置

轨枕方正、均匀,其误差不得超过40mm

12

道床

道床断面符合规定

13

焊接接头

焊缝质量符合《钢轨焊接技术条件》(TB/T1632.1~TB/T1632.4)的要求

14

线路几何状态

符合作业验收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