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75334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2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59.29

10.56

房地产业

388.42

8.9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08.27

2.49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59.19

3.66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55.51

1.28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03.85

4.69

教育

367.27

8.44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85.10

4.26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06.25

2.44

合计

4350

100

税收和就业作用明显。

2008年全省服务业实现税收749.6亿元,占全省税收总额的52%,是全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服务业从业人数1445.5万人,占全省就业总人数的30.5%,服务业新增就业数量占全社会新增就业数量的52.1%,成为我省吸纳就业人数最多、增长最快的产业。

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2000年以来,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约24.5%,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2008年服务业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57.13亿元,同比增长29.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00年的51.1%提高到2008年的54.8%。

专栏42000—2008年四川省三次产业就业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专栏52008年四川服务业各行业税收情况

税收收入(亿元)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36.03

4.8

17.30

2.3

191.23

25.5

19.53

2.6

90.40

12.1

198.11

26.4

41.96

5.6

36.38

4.9

2.37

0.3

卫生、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业

2.22

6.25

0.8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3.37

1.8

其他行业

94.44

12.6

合计

749.6

开放合作步伐加快。

服务业利用外资和各种社会资本的规模逐步扩大,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型物流、金融保险、批发零售等企业相继落户四川,目前全省已有4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含农村信用社)、55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中保险机构以省级分公司计算)、140家外资批发零售企业。

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蓬勃发展,2008年全省服务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19亿美元,同比增长35.7%。

(二)主要问题。

对发展重要性认识不足。

各级政府对服务业的地位、作用缺乏足够认识和应有重视,导致政策扶持不够、工作推进不力。

部分服务企业缺乏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意识,现代经营理念薄弱,难以提供高效服务。

对农村消费市场关注不够,农村服务消费能力长期不足。

增速和占比有所下降。

2000年以来我省服务业增长速度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08年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极大地影响了旅游、房地产及相关行业,服务业增速仅8.3%,同比下降5.2个百分点。

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由2000年41.1%下降到34.8%,降幅高于全国同期5.3个百分点。

 

专栏6四川省服务业增长速度和占GDP比重变化趋势

总体发展水平仍较低。

总体规模较小,2008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居全国第11位,仅为广东的28.4%、江苏的37.3%、浙江的49.3%。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3个百分点,比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低19.3、3.7和6.2个百分点,与世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70%的差距更大。

人均服务品拥有量为5345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60%,居全国第23位。

专栏7全国及部分省区服务业占GDP比重和人均服务品拥有量对比

发展结构不尽合理。

传统行业比重偏大,现代服务业比重较低,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科技和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较小,知识密集型的高端服务业尤为薄弱。

企业平均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市场竞争力较弱。

区域发展差异较大,成都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41.7%,17个市(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城市服务业向农村延伸缓慢,农村服务业发展十分滞后。

体制性约束日益突出。

市场化程度低,铁路运输、电力、通讯、公用事业等行业垄断现象较为普遍,金融、保险、教育等行业市场准入限制较多。

服务产品价格管制较严,有些服务产品价格难以及时、真实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企业成本效益。

服务标准化程度较低,标准体系尚不健全。

服务业涉及行政管理部门较多,职责分工交叉,条块分割,统计工作体系尚不完善,协调难度较大,尚未形成发展合力。

专栏8各市(州)服务业增加值及占全省比重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推进“两个加快”的重大战略举措。

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依托,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为方向,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突出重点行业,强化社会分工,合理规划布局,优化政策环境,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体,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服务业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逐步形成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市场体系。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规划引导,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规范服务业管理,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优先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关联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重点行业,带动全省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

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服务业发展基础条件,坚持分类指导,制定不同的区域产业指导政策,引导不同地区依据自身比较优势确定不同的发展重点。

坚持依托城市,带动农村。

以中心城市为推进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加快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集聚,有效拓展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坚持以城带乡扶持农村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服务业的城乡合理布局。

坚持服务生产,提升消费。

加快发展与一、二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围绕满足各层次消费需求,加快发展市场需求大、带动作用强的民生性服务业,提升和扩大居民消费。

坚持专业分工,互动发展。

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扩大和深化社会化专业分工,促进工业企业改造业务流程,扩大服务业务外包,实现工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

加强对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扶持,增强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功能,促进农村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共同发展。

坚持创新机制,扩大开放。

抓住成都列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全省服务领域改革,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内外投资,吸纳各种人才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特别是离岸服务外包,通过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我省服务业发展水平。

(三)发展目标。

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服务业规模,拓宽服务业领域,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培育一批重点企业,打造一批重点品牌,形成优势特色突出、服务功能强、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力争到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每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

总量快速增长。

力争2009年服务业增加值增幅与GDP增幅基本持平,遏制服务业比重下滑的趋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

力争2010—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GDP增幅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12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

专栏9四川省服务业增加值指数回归分析预测

结构不断优化。

力争到2012年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和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40%以上,农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旅游产业、对外服务贸易优势更加突出,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等民生性服务业进一步优化升级。

形成以成都特大城市为中心,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重点,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布局。

就业和税收贡献加大。

就业贡献显著增强,到2012年力争服务业从业人员年均递增5%,达到1700万人左右,其中新增就业人口超过300万人,占全省就业人数的比重超过35%。

创造税收不断增加,力争到2012年达到1200亿元以上,占我省全部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55%以上。

专栏10四川省服务业就业容量指数回归分析预测

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实施一批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重点工程,培育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重点企业,打造一批有较大知名度的重点品牌,到2012年力争培育15户以上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服务企业和企业集团,力争全省3户以上企业进入中国服务企业100强。

三、规划发展的重点行业

根据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把握服务业发展趋势,突出我省比较优势,规划选择市场需求大、基础条件好、带动作用强、增长潜力大的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房地产、农村服务、旅游、文化、科技和咨询服务、社区服务、对外服务贸易等11个行业实施重点突破,带动全省服务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一)现代物流业。

1.思路和目标。

围绕西部物流中心建设,依托交通枢纽、产业集群和区位优势,以物流一体化和信息化为主线,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强化基础设施,整合物流资源,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物流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水平,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壮大和结构升级。

到2012年力争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到20%以下,培育5户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大型物流骨干企业。

2.发展布局。

根据市场需求、产业布局、产品流向、交通条件等因素,构建“一个全国性区域物流中心和8个次区域物流中心”的四川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即以成都为全国性区域物流中心,攀枝花、泸州—宜宾、达州、绵阳—广元、南充、遂宁—内江、乐山和雅安为次区域物流中心,共同将四川建成西部物流中心。

专栏11现代物流业总体布局

专栏12物流中心发展方向

成都物流中心。

发展面向全国跨省区的运输、仓储和配送,使其形成承接国际区域性货物周转的能力,形成全国性物流中心。

攀枝花物流中心。

发展矿产资源、钢材和农产品(冷链)物流,辐射川、滇、黔交界区域。

泸州—宜宾物流中心。

发展酒业、化工和机械物流和集装箱内河航运物流,辐射川、滇、黔、渝交界区域。

达州物流中心。

发展天然气化工、农产品和再生资源物流,辐射川、渝、陕、鄂交界区域。

绵阳—广元物流中心。

发展电子产品、农产品物流,辐射川、陕、甘交界区域。

南充物流中心。

发展商业零售、农产品(冷链)、建材和食品物流,辐射川、渝交界区域。

遂宁—内江物流中心。

建设仓储配送设施,发展应急物流。

乐山物流中心。

以大件运输为特点,形成水路联运的物流中心。

雅安物流中心。

发展矿业、机械加工、农产品物流,辐射西藏、攀西等地区。

3.发展重点。

促进物流集群发展。

整合物流资源,科学布局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推进现代物流业集群发展。

围绕重点产业大力发展大件、电子、化工、矿产资源、酒业、钢铁、冷链、粮食等专业物流集群,围绕快捷需求和零星需求发展小件快递物流集群和零担物流集群。

建设物流快速通道。

加强成都主交通枢纽和其他次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出川大通道建设,统筹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协作,配套建设一批集装箱多式联运设施和连接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转运设施,强化水陆联运、物流配送等功能,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连接”,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支撑和依托。

专栏13物流快速通道布局图

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

促进制造企业、商贸企业改造业务流程,实施供应链管理,促进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形成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格局。

培育一批拥有自身核心业务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吸引一批国内外大型现代物流企业进入四川市场,提高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

提升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推进企业物流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应用。

继续推动区域性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等专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加快物流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建立健全适应我省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体系,大力宣传和推广物流国际、国家标准,推动物流设备、设施和交换平台标准化。

专栏14现代物流重点项目

1.物流园区。

成都航空物流园区、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青白江物流园区、新都物流园区、新津物流园区、龙泉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遂宁物流园区、泸州物流园区等。

2.物流快速通道。

成都主枢纽。

铁路:

新建成都铁路新客站、集装箱中心站、货车外绕线和城市轻轨铁路。

公路:

新建成都机场高速公路复线,建设城北客运中心、沙河堡客运中心和机场客运中心等,航空港货运中心、清白江公路货运中心等。

航空: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第二跑道、航站楼扩建等。

次级交通枢纽。

广元雪峰汽车客运中心、绵阳汽车客运总站、宜宾高速公路客运站、泸州市客运中心等综合客运枢纽。

扩建西昌机场,新建亚丁、川南机场等。

泸州、宜宾、乐山港口建设。

3.物流信息化建设。

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四川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物流标准化建设等。

(二)商贸流通业。

1.思路和目标。

围绕西部商贸中心建设,重点推进批发、零售、会展等行业加快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商贸结构,创新流通方式,发展新兴业态,扩大流通规模,增强市场功能,完善空间布局,实现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转型升级。

到2012年力争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000亿元,批发零售业增加值达到1100亿元,打造10个年交易额超过100亿元、100个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的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培育3户年销售额30亿元以上的大型连锁企业。

2.发展布局。

按照“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发展要求,连接四川境内各区域商贸中心,构建核心节点、省际节点、省内节点相互配合、层次清晰、功能较为完善、布局基本合理,有特色的现代商贸网络体系。

专栏15商贸流通业布局

专栏16商贸流通业布局重点

1.核心节点。

成都。

建成中国西部的批发基地和购物中心,成为服务四川、辐射西部、影响全国、面向全球的商贸中心城市。

2.省际节点。

达州。

辐射川、陕、鄂、渝交界区域的省际贸易节点。

泸州、宜宾。

辐射川、渝、黔、滇交界区域的省际贸易节点。

攀枝花。

辐射川、滇交界区域的省际贸易节点。

广元。

辐射川、甘、陕交界区域的省际贸易节点。

康定、马尔康。

辐射川、藏、青交界区域的省际贸易节点。

3.省内节点。

绵阳、德阳、南充、遂宁、资阳、内江、自贡、乐山、眉山、广安、雅安、巴中和西昌等区域中心城市。

3.发展重点。

建设批发贸易平台。

整合现有资源,突出市场特色,强化市场功能,引入现代交易方式,扶持发展一批大型生产资料、消费品、特色农产品等专业批发交易市场。

以出口商品基地为载体,结合市场开拓与建设,发展面向国内外客户的国际性专业化市场。

加快旧货交易市场和再生资源市场发展。

专栏17商贸流通业重点项目

1.批发贸易。

新都医药大市场、攀西矿产品交易市场、攀枝花川滇特色果品集散中心、西部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国川南服装皮革城专业市场、川南交易市场等。

2.零售贸易。

成都国际商贸城、成都新城西商贸城、九龙仓双流国际品牌直销商城、香港新沣彭州奥特莱斯项目、川东北现代汽车商业城、西昌沃尔玛商贸中心、甘孜康巴商贸中心等。

3.会展贸易。

温江中国西部国际汽车城、龙泉国际汽车博览新城、龙泉纺织服装城、新津亚特兰蒂斯·

黄金时代、西部药都、大巴山商务会展中心、西部五金机电交易市场等。

促进零售贸易升级。

促进连锁经营多领域跨地区发展,引导连锁企业加强配送中心建设,培育一批跨区域的大型连锁龙头企业。

大力推进供应链管理,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提高流通领域信息化水平。

发展集传统特色商业与现代购物、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购物中心和特色街区。

培育会展贸易品牌。

充分利用成都市良好的会展业软硬件条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培育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糖酒会等一批综合性和专业性知名会展品牌,把成都建设成为全国知名会展城市。

引导具备条件的二级城市培育区域性展会。

(三)金融服务业。

围绕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培育金融市场,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改善融资结构,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到2012年力争金融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00亿元以上,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0%以上,金融对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形成较强的金融聚集和一定的辐射能力,初步建成西部金融中心。

按照“立足四川,辐射西部”的要求,形成核心区域、次区域的放射状布局。

以成都为依托的核心区域,建成金融总部经济区和后台服务区。

以四川重要二级城市为支撑,促进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金融业聚集。

专栏18成都金融核心区布局

建设西部金融机构中心。

吸引境内外金融机构来川设立区域总部或法人机构,支持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基金、资产管理、担保等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等各类股权投资机构,支持地方金融机构跨区域发展,推进现有信托机构重组,探索建立金融控股集团。

建设西部金融交易中心。

建立完善以成都为中心的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提高交易效率。

发展区域票据交易市场。

争取建立区域性非上市公司股权柜台交易市场。

壮大成都产权交易市场,积极争取成立西部产权交易市场。

建设西部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吸引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将客户服务中心、电子银行中心、票据处理中心、灾难备份中心和研发中心等后台总部落户成都。

加强成都高新区金融后台服务业集中发展区建设。

创新发展各类金融产品。

支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参加全国同业拆借市场交易。

鼓励发展银团贷款、并购贷款等金融产品,促进各种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衍生品业务发展。

建设农产品期货交割点,推进化肥、天然气的远期合约交易,促进保险市场发展,培育金融中介服务市场。

推动资产证券化,探索发展信贷二级市场。

鼓励企业通过发行中期票据、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融资。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加快以信贷征信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金融领域司法环境整治,规范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四)现代信息服务业。

突出比较优势,坚持自主创新,强化信息基础,促进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和互动发展,努力形成新型化、高端化、国际化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基地。

到2012年力争现代信息服务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以上,培育5户年经营收入超过50亿元以上的大型信息服务企业集团,将成都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基地。

加快成都国家信息服务业基地建设,构建以成都市“五区、三基地”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核心区域,绵阳科技城和其他有条件的中心城市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发展以信息传输为主并各具特色的现代信息服务业。

专栏19成都信息服务业核心区“五区、三基地”布局

“五区”指以成都高新西区、成都高新起步区、武侯科技园、天府软件园、科技孵化园为重点区域,辐射周边的信息服务业核心发展区。

“三基地”指位于国家级信息服务业基地的国家信息技术服务、信息灾备和信息后援支持基地。

专栏20信息服务业核心区(成都)布局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统一的网络传输体系、数据资源与灾备体系、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化应用支撑体系。

整合信息网资源,推进“三网合一”。

加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工业园区信息化平台等建设,全面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发展提升信息传输业。

依托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大型信息服务企业,大力提高信息传输水平,重点发展基于3G技术的无线高速宽带信息传输,进一步提高有线宽带信息传输速度,积极发展信息传输增值业务。

重点发展软件业。

以集成电路设计软件、信息安全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四大领域为重点,积极拓展软件外包业务、信息技术运行维护,鼓励企业通过CMMI认证和ISO认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设计中心,形成研发设计企业集群,增强软件业整体实力。

加快发展数字娱乐产业。

以网络游戏、电子竞技、视频游戏、数字音乐、数字动漫等为重点,将成都打造为全国领先的数字内容研发中心、数字化媒体运作平台和数字娱乐消费体验中心。

推动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服务业与传统工业的融合,推动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

利用信息化手段深入推进现代服务业的优化升级与服务创新。

深化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创新业务模式,丰富服务内容。

专栏21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重点工程

农村信息服务推进工程、工业信息服务推进工程、经贸信息服务推进工程、物流信息服务推进工程、西部金融中心信息服务配套工程、电子政务工程、成都信息服务基地实施工程、下一代网络实施工程。

(五)房地产业。

有序发展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等在内的房地产业,完善房地产市场运行机制,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活跃住房二级市场,健全规范房地产市场体系和物业管理体系,建立房地产综合信息发布和监测机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到2012年力争房地产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以上,培育3—5户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房地产企业,建立规范的住房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以大中城市为重点,根据城市规划,按照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各种层次和类型的房地产业。

其他城市和农村集镇结合城镇建设功能的完善,开发集约型和节约型的住宅小区。

优化房地产业结构。

加快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