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医药大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54392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中医药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天津中医药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天津中医药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天津中医药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天津中医药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天津中医药大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天津中医药大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天津中医药大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天津中医药大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天津中医药大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天津中医药大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天津中医药大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中医药大学.docx

《天津中医药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中医药大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中医药大学.docx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寓理于情”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申报材料

2015年6月15日

天津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8年,原名天津中医学院,2006年正式更名为天津中医药大学。

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加挂中国传统医药国际学院校牌,是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医学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学校秉承“进德修业,继承创新”的校训,培养了以石学敏、张伯礼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医药杰出人才,为民族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时期,学校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精神,牵头组建“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在高水平大学建设道路上阔步前进。

学校正在建设中的新校区座落于天津市静海县团泊湖畔,占地2600余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将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中药植物园;全国最先进的中医药科技园及中医药国际教育中心。

多年来,天津中医药大学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实际和时代要求,积极探索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通过教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三个环节,着力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收到可喜成效。

一、发挥医学人文素质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大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际效果不显著的重要原因是理论与实际不能有机结合,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探索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有效方法已经成为医学人文素质教学的努力方向。

我们认为,在医学人文素质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是解决理论与实际结合问题的突破口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以情感人”,就是带着真情实感讲医学人文素质,就是用生动感人的事例说明医学人文素质,就是带着深厚的情感实践医学人文素质。

“以情感人”的实质是“理”与“情”的契合,一方面,“理”是统帅、是精髓,没有“理”的指导,“情”就迷失了方向、就丧失了原则;另一方面,“理”要通过“情”来表达和实现,没有“情”,“理”就成了毫无力量的教条,医学人文素质就只能是说教。

医学人文素质教学一要实现“理”与“情”的有机结合,二要情感在先,以“情”载“理”。

只有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晓之以理”,使理论与知识经过情感的桥梁转化为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转化为对崇高职业道德的追求,转化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实现我们追求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效果。

1.充分发挥医学人文素质课的主渠道作用。

医学人文素质课是医学生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是医学院校加强和改进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我们认为,提高医学人文素质课教学效果,必须遵循规律,必须从80后、90后大学生群体的实际出发,要把“以情感人”融入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上。

在理论课教学中我校摸索出了“学生参与式教学”、“自主性学习”,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综合评价”等“情”和“理”有机结合、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授课“一言堂”、学生考试“一张卷”、偏重理论的教学模式。

为将理论以鲜活、丰富的形式展现在课堂上,教师们广泛搜集能够打动学生心灵的典型案例,制作图文音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组织课堂讨论;灵活运用小论文演讲、朗诵、小品剧等方式深化课堂讲授的效果;在与本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共建法律素质教育基地上实现情境教学,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医疗方面真实案件庭审,聘请资深法官为学校客座教授,定期举办法官进校园系列法律宣传讲座。

在考试、考核方式上,我们做出了新的探索,将学习态度、品行等情感因素纳入考核,将学习兴趣、听课态度、思考问题能力、参加社会实践情况和笔试一起综合评定,不仅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而且考核学生的立场、观点和价值取向,及时将学生们关注、关心的社会热点事件与人物,引入教学,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梁峰老师、徐大洲同学、吴林峰同学,不顾个人安危勇救落水老人的朗比博、赵文超同学,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用细心耐心热情救护每一名患者的刘三洪同学,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张力飞同学,出色完成奥运会、世博会志愿服务任务的学生志愿者的事迹作为鲜活的教学案例,充分发挥老前辈和身边人、身边事的教育、感染和带动作用。

2.结合专业实际、学校实际,建设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

“医乃仁术”、“大医精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的校训“进德修业继承创新”中,进德是第一位的。

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中十分注重学生“德”的教育,深挖各类课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资源,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传授医学知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觉悟。

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强爱中医药事业、爱学校的情感教育,用中医药在中华民族发展史和在现实生活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教育和激励学生;用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古代名医悬壶济世、一心一意为患者解难的事迹,激励学生树立救死扶伤、大医精诚的职业精神;以学校哈荔田、顾小痴、陆观虎、阮士怡、张伯礼等中医学家为代表的一大批教师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在专业教学中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校建立了医学人文素质教学的“实验室”——生命意义展室。

展室里陈列着以学校钱亚勇副教授、南丁格尔奖获奖者王桂英老人为代表的数百位自愿为医学事业捐献遗体者的遗体、感人事迹和遗嘱,用遗体捐献者献身医学教育事业的精神,培养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大医精诚精神。

展室自2009年4月建立以来,参观人数达5万余人次,师生们纷纷写下了情真意切的观后感。

学校将这些观后感编辑成册,书名为《感悟伟大精神》,已编印五辑,共150余万字。

3.强化师德的教育主导作用。

教师的道德情操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培养一大批高校医学人文素质课学术骨干、学术带头人和具备较高人文精神的专业课教师,是提高大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效性的有力保障。

学校提倡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对教师的理论素养、职业道德、教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学校每年以师德教育为主题组织开展“塑造天中人新形象”系列活动。

如,开展师德师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三育人”(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中青年学术骨干培训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等。

随着活动的深入,学校涌现出了高秀梅、张军平、周桂桐、孙增涛、张柏丽、何新、顾志敏、马晓峰、范筠娜等一大批教师先进典型,他们作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突出代表,使全校师生员工学有典型、赶有目标,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实效提供了强大的队伍保障。

二、搭建医学人文素质实践教育平台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由抽象理论知识向能力、素质转化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由接受教育观念到自我思考、判断选择、内化践行不断升华的重要载体。

天津中医药大学实行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扩展到第二课堂中,充分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作为一名医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

1.“勇搏励志班”实践育人创新载体。

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标准。

然而,当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存在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团队协作意识较差、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中的核心作用,成为摆在医学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2009年我校成立了“勇搏励志班”是学校创新医学人才人文素质教育的有益探索。

“勇搏”精神是勇搏励志班班训“责任、坚韧、克己、奉献”的集中体现,是我校校训“进德修业继承创新”进一步凝练,同时,也是我校结合中医药院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对医学人文素质的一种天中(天津中医药大学)式表达。

勇搏励志班以发扬“勇搏”精神为抓手,从入学教育、日常教育、契机教育入手,不讲大道理,悄悄引导,营造氛围,多途径、多渠道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勇搏励志班坚持以“野蛮其体质,文明其精神”为宗旨,以培养学生成为甘于奉献、意志坚强、能力突出、身心健康的秉承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精神相结合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逐步确立“一个定位”、“三不”、“四自”的原则。

“一个定位”:

立足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着力点。

“三不”:

勇搏励志班的成员不脱离原班级活动,不搞特殊化,不享受额外待遇。

“四自”:

要求勇搏励志班成员做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

勇搏励志班是经校长张伯礼院士倡导,经校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实施的一项素质育人工程。

每年开班仪式,学校党政领导亲自为全体勇搏学子做动员,面对面向学生讲授“勇搏”精神。

张伯礼院士亲自担任班主任,指导勇搏励志班各项工作:

提出“责任、坚韧、克己、奉献”勇搏班训,切实为勇搏学子的成长指明了方向;批阅勇搏学子的成长感悟,做精彩点评;为每位勇搏学子的毕业推荐信签名,激励学子秉承勇搏精神,不断实现自我发展。

勇搏励志班坚持“学生为本、道德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充分突出学生在校园文化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全面调动和挖掘学生自我成长和进步的内驱力,将被动教育转化为主动学习。

实行“零门槛”进入,每年从入学的新生中招募,通过民主选举,成立组织管理机构,通过《管理规定》《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在勇搏励志班自我提升、自我成长。

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勇搏励志班日常活动开展意志力训练、学习能力训练、表达能力训练、人格修养锻炼、社会实践能力训练、团队协作能力训练、专业能力训练、就业能力训练八个方面内容。

一是晨读晨练:

磨砺意志,增强体质。

为使学生练就强健的体魄,磨砺坚韧不拔的意志,勇搏励志班开展晨练和晨读活动。

同学们坚持每天集体跑步,进行太极拳、太极扇练习。

每天清晨,勇搏学子朗朗的读书声萦绕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带动了其他同学自觉开展晨读学习,校园内学习风气日渐浓厚。

二是志愿服务:

坚定信念,感恩奉献为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勇搏励志班定期组织“勇搏讲堂”、“三下乡”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参观等活动,在班内形成了人人参与,广受教育的良好氛围。

为增强学生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勇搏励志班依托在学教育与假期教育紧密衔接,学校、家庭,社会良性互动的全方位、立体化志愿服务机制,引领青年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和自身实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开展“爱校公益行”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积小善为大德,弘扬爱祖国、爱校园、爱劳动精神;开展“我奉献、我快乐”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学生到周边社区、乡村、医院、养老院、儿童村开展扶贫帮困、敬老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实施假期“五个一”教育工程,号召全体学生读一本好书、做一份学期总结、制定一份新学期规划、为父母尽一份孝道、开展一次爱心奉献活动。

三是专业实践:

增进知识,提高技能勇搏励志班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采取多层次立体化的教育方式:

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素质拓展、专业学习方法讲授等活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专业知识、营造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针对高年级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专题讨论、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为今后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文体活动:

塑造人格,陶冶情操为使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高雅的艺术情操,勇搏励志班还开展各种文艺展演、高雅艺术欣赏、校园体育竞赛等活动。

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有形的教育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升了综合素质和能力。

勇搏励志班素质育人工程是一种有益探索,为我们引领学生深入领会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长为高素质医学人才积累了宝贵经验。

五年来,大批勇搏学子脱颖而出,他们意志坚定、志存高远、拼搏进取、素质突出,在校园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据统计,勇搏励志班目前在班人数达1088人。

截至2013年12月,115人荣获市级以上竞赛奖励、1223人获得校级竞赛奖励,1471人次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平均每人参与晨练、晨读704小时,参与读书交流活动38次,参加社会公益服务活动达32264人次,累计服务时间64528小时;在班学生违规违纪行为“零记录”。

在勇搏励志班中,讲公益、讲奉献、讲责任已经成为学子们的一种“习惯”,先后涌现出拾金不昧的邱范荣、热心公益的田伟双、勇救山火的李三玖等优秀学子。

一封封感人至深的表扬信、一面面充满敬意的锦旗、一张张满是褒奖的志愿服务证明表,见证了勇搏励志班素质育人工程的成果,彰显了勇搏学子突出的综合素质。

历经五年的发展,勇搏励志班的成功经验被各级领导肯定和赞扬,并作为天津市重大典型被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联合调研组在《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电视台》、《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重点报道;同时得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中医药报》、《新民晚报》、《扬州晚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推广,在数十家社会及高校网站转载宣传,在社会和全国高校中产生强烈反响。

2.在精神感召中构筑学生的价值理念。

学校在学生人文素质构建中,注重实践养成,充分发挥校园高雅文化建设,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志愿者服务,学生理论社团活动,网络主题教育,学生守则宣讲等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主题活动的作用,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知、领悟、实践医学生人文素质。

学校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事件,深入开展“祖国情、家乡情、中医情”主题教育系列活动,通过组织师生“歌唱祖国”大合唱、爱国主义知识大赛等活动,激发大家对祖国、家乡、中医的热爱之情。

学生延安精神研究会开展“担当使命,成才成长”主题访谈活动,深入社区、农村、企业等单位走访调研,在深入了解社会,感受模范人物的动人事迹中,更加明了当代青年人所应担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连续举办了多届学生“感动天中”校园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用来自学生中、活跃在学生中的先进典型,感动、激励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学校组织开展了为罹患急性B型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新疆籍大学生阿依努尔爱心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采血活动,有300余名同学自愿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将救死扶伤、大医精诚精神传承下去。

3.在专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报效国家、服务社会、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学校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强、医德医风好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高度重视以临床、科研、创新为核心的专业能力和以大医精诚、救死扶伤、人文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学校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将集中化、规模化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与日常化、经常化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将基地化、项目化的技能培训与职业理想确定、职业道德养成紧密结合。

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无偿献血宣传志愿者服务团十一年如一日、传承式地在天津市街头采血车上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从未间断。

同学们发扬志愿者精神,积极投身到公益活动中。

志愿服务团连续八届共有850余名志愿者参加服务活动共1000多次,累积服务时间达10万多个小时;志愿服务团的每名成员均参加了无偿献血,其中60%的志愿者人均献血次数不少于两次,总献血量超过11000毫升。

同学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彰显当代大学生的担当。

市领导对同学们的志愿行为和志愿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时任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同志批示:

“此先进事迹非常感人,值得宣传、学习。

”时任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苟利军批示,“我看了报道深受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学雷锋活动的开展,都应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时任副市长张俊芳作出批示,“向天津中医药大学街头献血车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致敬!

!

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8年不间断难能可贵!

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救助他人,爱心无价!

”献血车志愿者服务团的优秀事迹先后得到《新华网》、《光明日报》、《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电视台》、《天津电台》等中央和地方媒体的广泛报道。

其中,2012年6月16日《光明日报》头版以“伸出臂膀献出爱”为题,大篇报道了志愿服务团的事迹,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学校组织专业能力强的青年团干部和优秀学生骨干组成志愿服务小分队,深入蓟县、河南林州市、河北乐亭等周边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义诊送药活动;学校学生青年志愿者多年如一日,定期到天津市血研所、南开区启智学校、鹤童养老院等单位为病人、智障儿童、老人义务服务;有14名学生志愿者被遴选,圆满做好北京奥运会的服务工作,2名同学顺利完成上海世博会志愿服务工作;在“中医中药中国行”天津站活动中,校长带队组成中医中药中国行大篷车专家团开展大型义诊,惠及群众近万人,学校学生2000多人次随队参加志愿服务,进基层、进社区、进农村开展中医药健康促进活动,覆盖市内六区、新四区社区,塘沽、武清、宝坻、蓟县、静海、宁河等区县乡镇,举办健康促进活动达100多场次,让同学们在实践中锻炼专业能力;每年暑期,学校按照“导师+学生”的模式,开展专病专科医疗调研活动,对地方病史进行走访调研和问卷调查,让同学们对天津市基层医疗状况有了深入、系统的了解,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中医思维。

目前,学校已建立实践教学基地30余个,参加各类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占全校总数的90%以上,在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同学们大医精诚精神和服务社会的医德与品质,传承了中医药传统文化。

4.在创新实践中塑造学生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

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关系到学生成不成人的问题,也是成长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是教育成败的关键。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理深、其意奥。

长期以来,学校运用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重视学生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潜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学校以科技创新基金为平台,支持学生科研立项,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意识。

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于2008年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用于资助学生科研立项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自2008年起,学校每两年投入资金10万元,2012年增加到25万元,2013年增至每年50万,2014年增加10万元专项奖励经费。

几年来,资助数额逐年上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受益面也在逐年提高。

截止到2013年,资助经费总额达95万元。

在四届科技创新基金的立项中,先后有2200余名同学参与科研项目申报,申报数量达589项,共有183个项目受到校级立项资助。

为了科学、有效地使用基金,我校专门制定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并在团委下设创新基金管理办公室,对资金拨付、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监管。

此外,每年定期组织召开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立项评审会、项目中期检查会、项目结题报告会,由学校专家对学生课题质量、研究情况进行科学评估,确保基金支持的各项课题出成果、显实效。

截至目前,先后有25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3件作品分别荣获全国“挑战杯”竞赛特等奖和二、三等奖,89件作品在天津市“挑战杯”竞赛中获奖,彰显我校良好的科技创新教育的育人成果。

学校以“天中科技杯”学术节为依托,着力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

2013年,在原有校院两级科技创新品牌活动的基础上,校团委整合资源,突出特色,举办“天中科技杯”学术节活动,并将此项活动作为我校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坚持下去,重点强调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广泛受益。

学校每年投入经费10万元,用于专项支持学生在科技节期间开展的各项科技创新活动,2014年增加专项奖励经费10万元,用于表彰在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突出的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在2013年学术科技节期间,资助校院两级学生科研立项135项,资助经费达336100元;先后举办科研、学术讲座30余场,参与学生达4620人次;开展基础知识、临床技能竞赛38场,参与学生达4211人次;组织专业技能实践活动95场,参与学生达2732人次。

连续举办了七届“岐黄雏鹰”学术论坛,参评学生论文累计达3516篇。

其中,348篇论文获奖,并集结成册,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增刊上发表。

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目前我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蓬勃开展,形成了校级活动重普及、出精品,院级活动重专业、有品牌,社团活动重基础、出特色的学生科技创新工作良好格局。

学校以学生学术社团为载体,切实增强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学生学术类社团是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科研兴趣,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多年来校团委积极支持学生依法成立学生社团组织。

目前,我校校院两级共有学术科技类社团18个,形成了校级社团培养科研基础,院级社团提升专业能力的良好局面。

在学生学术社团管理方面,学校积极为社团的建设和活动的开展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持。

为学生社团配备指导教师,加大指导教师对社团的管理、指导和对学生骨干成员的培训,为社团发展指明方向。

积极发挥学生社团的兴趣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开展各类学术科技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药膳文化节、中诊知识竞赛、中药标本展、针刺技能大赛等专业活动,此外还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实践参观、计算机技能竞赛等科普类活动,得到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各类科技实践活动中,学生普遍提升了科研兴趣,拓展了专业知识,锻炼了专业能力。

至今,我校共有岐黄学术社团等12个学术类社团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学生社团”,其中仲景协会、药膳协会、博硕士服务团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学生社团标兵”。

学生学术社团快速、蓬勃的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创新思维的热情,为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营造医学人文素质环境育人氛围

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中,环境熏陶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独特效果。

营造感人至深、催人上进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是高校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

营造和谐、暖心、动人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1.发挥网络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主阵地作用。

校园网是高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有效抓手。

校党委将校园网建设作为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从校园网主页界面总体设计到网上内容更新的每个细节,全过程领导和指导网络建设,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设与教学、科研、医疗、管理有机结合。

网上党校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武装学生头脑,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

在校园网主页显著位置刊载着学校各方面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反映学校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

“天中情”是学校校园网特色鲜明的重要栏目,登载着1000多篇发生在师生身边的具有浓郁师生情、同学情、医患情、校友情、奉献情的感人事迹,教育和激励着广大师生员工。

管理学院06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张力飞的母亲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受重伤,师生们闻讯后很快就为他捐了3万多元钱,及时帮助该生家庭的渡过了难关,张力飞的父亲代表全家给学校送来了感谢信;中药学院07级临床药学专业崔步踉同学患了急性病毒性脑炎,危难时刻,学校领导亲自与环湖医院联系,直接与主持救治工作的医生通电话叮嘱全力抢救,在医院的精心治疗和师生们的细心陪护下,该生奇迹般地康复了;中医学院05级中西医结合专业(七年制)的郭伟同学不幸罹患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在他生病期间,学校为他申请了“大学生爱心基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师生们纷纷奉献爱心捐款,同时老师和同学们与他谈心、给他补课,鼓励他树立信心,战胜病魔,给他亲人般的关怀和呵护,在他不幸去世后,中医学院的老师代表全校师生远赴安徽慰问郭伟的父母......这些记载着发生在校园内外感人至深的人和事“天中情”,感动着越来越多的“天中人”,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凝心聚力和育人作用,受到师生的热情关注和高度评价。

2.营造浓郁的人文关怀校园氛围。

学校领导、老师积极创造条件和平台,给予了学生们亲人般的关爱。

每年除夕夜,学校党政领导都与留校过年同学们一起包饺子、看晚会、吃年夜饭,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学校十分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特别是在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