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5535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23 大小:23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3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3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3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3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3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3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3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3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3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3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3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3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3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3页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3页
亲,该文档总共1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docx

普通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圈(biosphere)

2生态学(ecology)

二问答题

1简述生态学的定义类型,并给出你对不同定义的评价。

2列出3位世界著名的生态学家,并概括其在生态学上的最主要贡献。

3论述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并简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4按照生态学研究对象的组织层次划分,生态学应包扌舌哪几个分支学科?

5简述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6根据你对生态学学科的总体认识,谈谈生态学学科的特殊性。

7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参考题)

第二章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

一名词解释

1系统(system)

2生态系统(ecosystem)

3食物链(foodcliain)

4食物网(foodweb)

5营养级(tnpluclevel)

6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pyraniid)

7能量流动图(energyflowdiagram)

8生态平衡

9生态危机

10反馈(feedback〉

二问答题

1从负反馈调节入手,谈谈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

2举例说明什么是食物链,有哪些类型?

3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基本功能

4为什么说一个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

5简述系统的概念与系统特征

6简述生态系统概念与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

7简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表示方法与评价

8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平衡的标志

9简述生态危机的概念与产生生态危机的原因

10(讨论)根据生态系统的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西部人开发,坏境保护要先行第三章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一名词解释

1物质循坏(cycleofmaterial)

2生物地球化学循坏(cycleofbioecochenustry)

3周转率(turnoverrates)

4生物放大作用

5库区(pools)

二论述题

1简述物质循环的一般模式;

2全球水循坏与水量平衡模式图及特点;

3C-循坏模式图及其特点;

4N—循环模式图及特点;

5论述有毒物质的循坏及生态危害;

第四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名词解释

1生态效率(ecologicalefficiencies)

2初级生产量(primaryproduction)

3次级生产量(secondaryproduction)

4生物量(biomass)

二简答与论述题

1用势力学定律解释生态系统的有序性。

2简述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过程能量损失的途径。

3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初级生产效率都不高,那么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有哪些?

4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

5概述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过程的一般模式。

6如何测算次级生产量?

简述其方法步骤。

7在食物链层次上进行能流分析特点是什么?

举例分析。

8简述几个基本能流参数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

一名词解释

1因子的替代作用(factorsubstitution)

2生态价(生态幅)(ecologicalamplitudeorecologicalvalence)

3谢尔福特耐性定律(Shelfoid's?

Lawoftolerance)

4贝格曼法则(Bergaii's?

Law)

5阿伦规律(Allen'slaw)

6环境(environment)

7环境因子(enviiomnentalfactors)

8生态因子(ecologicalfacto⑸

9光周期现彖(photoperiodism)

10限制因子(limitingfactors)

11适应(adaptation)

12驯化(acclimationandaccimatization)

13长日照植物

14短日照植物

15太阳常数(solai-constant)

16生物种(species)

17太阳高度角

18耐荫性

19物候

20寒害

21冻害

22活动积温

23有效积温

二问答题

1说明限制因子概念在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从植物对口照长度变化的适应出发解释生物的光周期现象

3简述坏境因子的分类类型及其生态作用特点

4简述有效积温,评价其意义和局限性

5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6简述光因子的生态作用及植物对光的适应

7简述植物耐荫性及其测定方法

8简述温周期现彖及昼夜变温对植物的影响

9论述影响物候的因素,物候期的作用

10论述低温对植物危害的机理与类型

11论述高温对植物危害的机理与类型

12简述水因子的生态作用

13论述植物对水分因子的适应

第六章种群的一般特征

一名词解释

1种群(population)

2单体生物4构件生物(unitaryorganismandmodulai-organism)

3最人出生率与实际出生率(maxnmmnatalityandrealizedliataitv)

4期望寿命(ecologicallongevity)

5年龄金字塔(agepyramid)

6生命表(lifetable)

7内禀增长率(innaterateofmcrease)

8生态入侵(ecologicalnivasion)

9环境容纳量(enviioiunentalcapacity)

10粗密度与生态密度(n】dedensityandecologicaldensity)

11多度(abundance)

12盖度(coverage)

13自然反应时间

14种群调节

15种内调节

16种间调节

二问答题

1种群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参数?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哪些?

3年龄金字塔概念,类型及研究意义

4生命表的概念与类型

5简述种群个体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判断方法

6什么是内禀增长率,生态学中研究内禀增长率有何意义?

7简述种群增长的Logistic模型及其主要参数的生物学意义

8简述种群数量变动有哪些基本形式?

9论述几种主要有种群调节学说

第七章种群生活史

一基本概念

1种群生活史(lifeofhistory)

2生长(growth)

3发育(development)

4繁殖(reproduction)

5扩散

6繁殖成效(reproductioneffect)

7繁殖价值(reproductionvalue)

8亲本投资(paientalinvestment)

9繁殖成本(reproductioncosts)

10cody能量分配原则(Cody'sprincipleofallocation)

11一次繁殖(semelparity)

12多次繁殖(iteroparity)

13生态寿命(ecologicallongevity)

14K—选择(K-stiategistic)

15i—iiff(r-strategistic)

二问答题

1K对策和r对策在进化过程中各有什么特点?

2一般生物在个体大小、生长发育和生殖方面采用哪些对策(策略)

3简述Cody能量分配原理,举例说明

4简述扩散的生态学意义

5为什么说在物种资源面临威协时,对K—物种的保护要比r—策略者的保护更困难,更紧迫,更重要?

第八章种内与种间关系

一名词解释

1种内关系(intraspeciesrelationship)

2密度效应(densityeffect)

3婚配制度

4社会结构(socialstructure)

5领域性(teiritory)

6社会等级(socialliierarchy)

7利他形为(altruism)

8通iH(conununication)

9种间关系(interspecificrelationslup)

10生态位(niche)

11他感作用(allelopathy)

12寄生

13协同进化

二问答题

1从植物和植食动物的关系入手,阐述协同进化的原理;

2根据生态位理论,阐述竞争排斥原理;

3写出Lotka-Volteira种间竞争模型(数学形式),说明其中变量和参数所代表的意义,并评述模型的形为。

4阐述植物的密度效应与生态可逆性。

5为什么大多数生物营有性繁殖?

什么环境决定它们选择有性繁殖?

在进化上有什么意义和优越性?

6举例并阐述决定动物婚配制度的坏境因素

7论述动物领域性方式、目的及一些基本规律,分析产生领域性的原因。

8举例说明动物社会等级的优势性

9为什么对个体不利的利他行为在进化过程中没有被淘汰?

10简述生物种间关系的基本类型

11举例说明生物种间的原始协作关系

12简要阐述关于生态位的几个观点

13简述他感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

第九章群落组成与结构

一名词解释

1群落(community)

2边缘效应(edgeeffect)

3群落交错区(ecotone)

4优势种与建群种(donunantspeciesandconstmctivespecies)

5同资源种团(guild)

6群落最小面积

7优势度(doniinancec)

8物种多样性(diversity)

9生活型(lifeform)

10生态型(ecologicalform)

11生活型谱(biologicalspectmm)

12层片(synusia)

13成层现彖(venicalstructure)

14干扰(distmbance)

15抽彩式竞争(competivelottery)

16岛屿效应

二问答题

1简要说明群落的基本特征

2简述关于群落性质的两种对立观点

3简述群落最小面积的确定方法及性质分析

4群落优势度常用哪些指标表示?

如何计算各个指标?

5决定群落物种多样性梯度的因素有哪些?

6简述物种丰富度指数、shamion-weiner指数以及shunpson指数的数学模式及其评价

7简述C.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

8何为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它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何意义?

9简述生物因素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10简述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11何为同资源种团,他们在生态学研究中有何重要意义?

12分析群落垂直结构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13简述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14形成群落更一般的理论有两种对立观点,即平衡说与非平衡说,简述两种学说的基本观点及基本区别。

15结合生活型与生态型的两个概念,谈谈生物的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

16简述TNC快速生态学评估的方法

第十章群落动态

一名词解释

1顶级群落(clunaxcommunity)

2群落演替(communitysuccession)

3演替系列(sere)

4次生演替(secondarysuccession)

5原生演替(Primarysuccession)

6气候顶级(clunaticclimax)

7先锋种和先锋群落(pioneerspecies?

and?

pioneerconmiunity)

二问答题

1群落演替的分类及其主要类型的特点。

2试比较单元顶级理论与多元顶级理论的差异。

3简述群落演替中物种取代的机制

4简述生物群落的年变化及波动的形式

5简述控制演替的几种主要因素

6举例说明从裸岩演替到森林的几个主要的阶段

7举例说明从湖泊演替到森林的几个主要的阶段

8试比较顶级群落和演替中群落的特征

第十一章群落分类与排序

一名词解释

1实体

2属性

3排序

二思考题

1简述《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及其主要单位的基本含义

2简述群落数量分类的目标和方法

普通生态学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核心知识回顾

1•坏境与生态因子概念

1)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问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物生活的环境是指生物体周闱影响该生物生存的全部因素。

坏境可以分为人环境(包括宇宙环境、地球坏境和区域环境)和小坏境(微环境和内坏境)。

2)生态因子的概念与分类

生态因子是指坏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坏境因素。

依其性质分为五类,即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依其稳定性分为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依其作用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非密度制约因子。

2.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基本原理

(1)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

综合性作用;主导因子:

阶段性作用;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等。

(2)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lawofminimum):

低于某种生物的最小需要量的生态因子,成为该生物生存的限制因子。

(3)限制因子定律(lawoflimitingfactors):

生态因子低于最低状态时,生理现象全部停止;在最适状态卞,显示了生理现彖的最人观测值:

在最人状态之上,生理现彖又停止。

(4)耐受性定律(lawoftolerance):

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5)生态幅(ecologicalamplitude):

某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的耐受范I韦I。

3.光及其生态作用

1)光的性质与组成

太阳辐射光谱主要由紫外线(波长小于380run).可见光(波长为380〜760nm)和红外线(波长人于760nm)组成,三者分别占太阳辐射总能量的9%、45%和46%。

2)影响光照的因素

大气成分;高度角:

地球公转时轴心位置的改变:

地面的海拔高度、坡向和坡度。

3)光的生态作用

光质:

紫外光、紫光、蓝光、红光、红橙光等生态作用。

光照强度:

阳地植物、阴地植物和耐阴植物及动物器官、组织、体色的变化。

光照时间:

长口照、短口照、中口照和口中性植物的分化:

昼行和夜行及晨昏动物的分化。

4.温度及其生态作用

1)影响温度变化的因素

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山脉走向、地形变化及海拔高度等因素。

2)温度与动物类型

根据有机体热能来源划分:

外温动物(ectotlierm)和内温动物(endotherm):

根据体温的稳定程度划分:

常温动物(homeotherm)和变温动物(poikilothemi)。

3)温度对生物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有效积温法则:

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

4)极端温度与生物

低温(冷害、霜害和冻害);高温(热害);温度变化速率。

5.水及其生态作用

1)水有三态:

液态(雾、露、云、雨)、气态(水蒸气)和固态(霜、雪、冰雹)。

2)水的特性

水具有相变性、高热容屋、密度变化特姝和极性等特性。

3)水的生态作用

水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

水是某些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水对稳定坏境温度有重要意义;

水是植物进行代谢作用的介质;水能使生物体保持固有的姿态。

4)水分对植物的影响

水生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陆生植物(湿生植物、中性植物和旱生植

5)水分对动物的影响

水生动物(淡水动物和海水动物)、陆生动物和两栖动物。

6)水分胁迫

包括干旱胁迫和涝害胁迫,干旱包括犬气干旱和土壤干旱。

关键概念辨析

1.生态因子:

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作用的坏境要素。

2.生态幅:

又称生态价、耐性限度或适应幅度,是指每种生物有机体能够生存的坏境变化幅度,即最高、最低生态因子(或称耐受性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

3.限制因子:

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到某个最小量的因子限制,这个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又因为这个因子的量最小,也称为最小因子。

例如,某种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数种因子影响时,其受限制的程度取决于最少(小)的那个因子。

4.协同进化:

关系密切的生物在进化上互相适应的现象。

5.临界温度:

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6.适应组合:

生物对一组特定环境条件所表现出来的协同适应性。

7.辐射适应:

同一种生物长期适应不同坏境条件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这种现象称为辐射适应。

8.趋同适应:

是指亲缘关系很远甚至完全不同的生物类群,长期生活在相似的坏境中而表现出相似的外部特征,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态位。

9.基础生态位:

能够为某一物种所占据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

10.实际生态位:

能够为某一物种所占据的实际上的空间。

11.阿伦(Allen)规律:

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为四肢、尾巴、外身等在低温坏境中有变小的趋势。

12.贝格曼(Eergmann)定律:

个体大的动物,其单位体重散热量相对减少。

13.物候现象:

是指生物的生命活动对季节变化的

反应现象。

14.趋异适应:

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彖叫趋异适应。

15.生活型:

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

16.生态型:

同种生物由于趋异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类型。

17.阿朔夫规律:

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卞,它们昼夜周期缩短;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卞,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并且随着光强的增强,这种延长越明显。

对于口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卞,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并且随着光强的增强,这种缩短越明显。

18.生物学零度:

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19.适应性低体温:

它是一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彖,此时体温被调节很低,接近于环境温度的水平,心律代谢率及其他生理功能均相应的降低,在任何时候都可自发的或通过人工诱导,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

20.狭湿性:

生物对湿度的变化较为敏感,只能适应湿度幅度较窄变化的特性。

21.狭温性植物:

不同种类的植物的咐受范I制很不相同,只能耐受很窄的温度范鬧的植物称狭温性植物。

22.狭光性:

生物对光照的变化较为敏感,只能忍受较窄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变化的特性。

23.狭盐性:

生物对生活环境的含盐量变化较为敏感,只有忍受较窄盐变幅的特性。

24.光形态建成:

植物依赖光进行生长、发育和分化的过程,称为光形态建成。

25.光抑制现彖:

当叶片接受的光能超过它所能利用的量时,光可以引起光合活性的降低。

它的最明显的特征是光合效率的降低。

26•广光性:

生物能够适应光照强度、光照长度的人幅度变化的一种特性。

27.广湿性:

生物能够适应较大幅度温度变幅的一种特性。

28.广温性植物:

不同种类的植物的耐受范I制很不相同,对温度的耐受范围差异很大,可耐受很广的温度范围的植物,称广温性植物。

29•广盐性:

生物生活在含盐量变化范围较人的土壤环境或水环境中的一种特性。

30.生理无效辐射:

太阳辐射中那些被植物的光合作用很少利用的辐射,称为生理无效辐射。

31.生理有效辐射:

太阳辐射只有可见光部分可被光合作用所利用。

能被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生理有效辐射,在生态学上理解成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ctiveradiation,PAR),占太阳辐射40%~50%。

32.温周期现象:

一天内温度的昼夜变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植物适应于温度的昼夜变化的现象称为温周期现彖。

温周期实际上是植物适应温度变化(变温)的结果。

对于大部分植物来说,适当的变温是有利的,但变温过犬就会有害。

33.物候期:

高等植物的发芽、生长、现蕾、开花、结实、果实成熟、落叶、休眠生长发育阶段,称为物候阶段即物候期。

三.典型例题例题1:

小地老虎完成一个世代需要积温心=504.7口度。

南京地区对该昆虫发育的年总积温进行统计,结果K=2220.9口度,预测小地老虎可能发生的世代。

知识要点

1.有效积温法则:

K=N(T—C)

2.昆虫发育的特点:

周期短、速度快、温度适宜连续发育等。

3.根据知识要点1,K为热常数,即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能量。

答案K/K]=2220.9/504.7=4.54(代)方法技巧

有效枳温法则可以预测生物的世代数(没有休眠和滞育期),只要已知完成一个世代需要的积温和年总积温,两数相除即可得一年内的世代数。

例题2:

简述生物的趋同和趋异适应,如何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

答案

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很远甚至完全不同的类群,长期生活在相似的坏境中,表现出相似的外部特征,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态位。

例如,蝙蝠的前肢不同于一般的兽类,其形态和功能类似于鸟类的翅膀:

鲸、海豚、海豹、海狮等分属于鲸目和鳍足目的海豹科和海狮科,它们长期生活在水生环境中,身体呈纺锤形,前肢也发育成类似鱼鳍的形状:

两栖类青蛙、爬行类鳄和哺乳类河马更是一个趋同进化的好例子。

植物也不例外,仙人掌科的植物适应于沙漠干旱生活,它们具有多汁的茎,叶子退化呈刺状。

生活在与仙人掌(仙人掌科)类似环境的菊科仙人笔、人戟科筋王鞭及萝蘑科海星花等植物,外形特征出现与仙人掌趋同的适应现象。

趋异适应是指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卜•,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

如北极熊(Uisusniantimus)是从棕熊(Ursus如ctos)进化而来。

第四纪的更新世时,一次人冰川将一群棕熊从主群中分离出来,它们在北极严寒坏境的选择下,进化成北极熊。

北极熊是白色的,与环境颜色一致,便于猎捕食物;头肩部呈流线型,足掌有刚毛,能在冰上行走而不致滑倒,并有隔热和御寒的作用。

北极熊肉食,棕熊虽也属食肉目,却以植物为主要食■物。

由此可见,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及行为总是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否则就要因不能适应新的条件而被淘汰,这就是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

第二章种群

—.核心知识回顾

1.什么叫生命表?

答:

生命表是描述死亡过程的有用工具。

生命表开始出现在人【I统计学,至今在生态学上已广泛应用。

生命表能综合判断种群数量变化,也能反映出从出生到死亡的动态关系。

生命表根据研究者获取数据的方式不同而分为两类:

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

前者是根据观察一群同时出生的生物之死亡或存活动态过程所获得的数据编制而成,又称同龄群生命表、水平生命表或特定年龄生命表。

后者是根据某个种群在特定时间内的年龄结构而编制的。

它又称为特定时间生命表,或垂直生命表.

2.简述种间相互作用。

答:

①偏利:

②原始合作;③互利共生;④中性作用;⑤竞争;⑥偏害;⑦寄生;⑧捕食。

3.简要阐述自然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

答:

一种生物进入和占领新栖息地,首先经过种群增长和建立种群,以后可出现不规则的或规则的(即周期性的)波动,亦町能较长期的保持相对稳定:

许多种类有时还会出现骤然的数量猛增,即大发生,随后又是人崩溃;有时种群数量会出现长时期的下降,称为衰落,甚至灭亡。

(1)种群增长:

自然种群数量变动中,形和“S”形增长均可以见到,但曲线不像数学模型所预测的光滑、典型,常常还表现为两类增长型之间的中间过渡型。

⑵季节消长:

对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首先要区别年内(季节消长)和年间变动。

(3)不规则波动:

无规律性,特定的因素能引起种群的犬变动。

(4)周期性波动:

群落发生周期性的种群变化。

(5)种群爆发:

具不规则或周期性波动的生物都可能出现种群的暴发。

(6)种群平衡:

种群数量较长时期的维持在几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