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55699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单元测试.docx

人教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尺蛾工业黑化的现象是因为尺蛾受到煤油烟污染被熏黑的

B.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

D.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尺蛾工业黑化的现象是因为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相互选择的结果,属于共同进化,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北极熊的体色为白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变得颈和前肢都要很长为用进废退的观点,为拉马克的进化学说,D错误;

考点:

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名师点睛】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学说中的结果:

适者生存。

2.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当自然选择分别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

B.自然选择作用于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

C.该种群将因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形成新的物种

D.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都少于隐性基因

【答案】C

【解析】

A.图中曲线甲,淘汰不利基因的时间很短,应该为淘汰了显性基因时的a的基因频率,很快达到1,即为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A正确;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间接影响的是基因型,B正确;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在进化,不能说明是否有新物种形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是否形成生殖隔离,C错误;D.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很快被淘汰,而隐性基因会因为有杂合子,淘汰需要的时间长,所以生物体内有害的显性基因一般都少于隐性基因,D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基因频率

3.关于基因库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基因库是一个种群所包含的全部基因,故A正确。

生物个体会死亡,而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代代相传,故B正确。

种群个体中只含种群基因库的部分基因,故C错误。

基因突变后基因库的基因会发生改变,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4.已知A、a是一对等位基因。

下图分别表示某种动物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不同种群的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3个种群的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

B.②在125代时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

C.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答案】B

【解析】从图示看出,种群①到50代时只有A基因,说明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②在125代时a基因频率为25%,aa基因型频率则为1/16;150代后3个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明显的变化,可能会出现生殖隔离;自然选择可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5.基因流指的是遗传物质在种间和种内群体间的传递和交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流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强度将会显著影响物种形成的概率

B.种群间的基因流被地理隔离所阻断是形成新物种的唯一途径

C.不同物种间的基因流可以极大地丰富自然界生物多样化的程度

D.地理隔离阻止种内群体基因流可以导致生殖隔离逐渐形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基因流指的是遗传物质在种间和种内群体间的传递和交换,因此基因流发生的时间和强度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影响物种形成的概率,故A正确;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新物种的形成可以来自染色体变异,不需要地理隔离,故B错误;不同物种间的基因流可以增加遗传的多样性,从而丰富生物多样性,故C正确;地理隔离可以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导致种群的基因库差异越来越大,可能导致生殖隔离,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如图所示为种群与物种的关系图解,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物种可以有很多种群,这些种群间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

B.若物种2是由物种1形成的,则物种1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

C.物种1形成物种2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

D.若种群1与种群2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进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只是因为地理隔离阻碍了基因交流,若没有地理隔离,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仍可完成基因交流,A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达到生殖隔离,则进化为不同的物种,故物种2与物种1相比一定发生了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由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常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C错误;判断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看基因频率是否发生改变,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镰刀型贫血病基因(常染色隐性)对疟疾有很强的免疫力,生活在疟疾病区的人若携带一个镰刀型贫血病突变基因,就对疟疾有一定的抵抗力。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疟疾病区的人群镰刀型贫血症携带者的数目比按照概率计算出来的数目少

B.这种隐性突变的纯合子将全部患有致命的镰刀型贫血病

C.正常基因的纯合子可能患疟疾而死亡

D.杂合子既不患贫血病,对疟疾也有一定的抵抗力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显性纯合子可能患疟疾死亡,隐性纯合子可能患贫血病死亡,只有杂合子既不患贫血对疟疾病又有一定的抵抗力而生存下来,实际数目比按遗传频率计算出来的要多而不是少,A错误;镰刀型贫血病是常染色隐性,所以隐性突变的纯合子将全部患有致命的镰刀型贫血病,B正确;正常基因的纯合子可能患疟疾而死亡,C正确;杂合子既不患贫血病,携带一个镰刀型贫血病突变基因对疟疾也有一定的抵抗力,D正确。

考点:

基因突变。

8.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

A.地理隔离的结果

B.生殖隔离的结果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果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华南虎和东北虎它们之间存在着地理上的障碍,造成它们不能相遇,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这是地理隔离的结果,选A。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9.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且种群数量足够大、不发生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不起作用、没有迁入迁出,则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如果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25

B.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C.如果该种群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其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

D.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知,AA=0.3,Aa=0.4.,aa=0.3,则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0.3+0.4÷2=0.5,如果该种群非常大、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自然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遵循遗传平衡定律,aa的基因型频率为aa=(0.5)2=0.25;该种群的子一代继续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不变,A正确,B错误;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属于自交,AA=0.3,Aa=0.4.,aa=0.3,因此A子一代AA的基因型频率是0.3+0.4×1/4=0.4,C正确;Aa的基因型频率=0.4×1/2=0.2,aa=0.4,因此下一代,,AA的基因型频率=0.4+0.2×1/4=0.45,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D正确。

考点:

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种群中自由交配与自交后代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对于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计算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根据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进行计。

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个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不同物种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C.“S”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的变化代表生物进化

D.种间竞争、基因重组和外来物种入侵都是影响生物进化的因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自花传粉植物,通过人工传粉依然可以产生子代,子代也可以产生可育性子二代,因此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个体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故A错误;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故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故C错误;生物入侵可能会与当地物种有竞争、捕食等有关系,对当地物种来说就是环境改变了,于是进化速率和方向可能会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改变基因频率,影响生物进化,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已知人眼的颜色由常染色体遗传,褐眼(由A决定)对蓝眼(由a决定)为显性。

在一个100人的人群中,褐眼的共有70人而其中显性纯合子有20人,蓝眼的有30人,那么这一人群中A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0.7、0.3B.0.50、0.50

C.0.45、0.55D.0.55、0.45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根据题意可知,该种群中共有100个个体,其中20个是AA,50个是Aa,30个是aa,则A基因的数量是2×20+50=90个,a基因的数量是2×30+50=110个,所以A基因的频率是90÷200=0.45,a基因的频率是110÷200=0.55,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12.现一种蜣螂(俗称屎壳郎)提高了“生活品味”,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

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

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头部和后翼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该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依题意:

一种蜣螂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据此可说明该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A项正确;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部分结构发生变化,由此说明发生了进化,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该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B项正确;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的蜣螂类型的出现,是特定的环境条件对蜣螂产生的不定向的变异,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C项正确;依题意可知:

该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在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上存在差异,但无法知晓它们二者之间能否自由交配或交配产生的后代是否可育,因此不能确定该蜣螂与普通蜣螂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对象

B.某植物种群的后代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均发生了改变,这说明自然选择直接选择基因型而引起生物进化

C.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证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出现了新物种

D.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D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不是自然选择的对象,自然选择的对象是个体,A错误;某植物种群自交后代基因频率不改变,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表现型而引起生物适应性进化,B错误;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证明该种群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出现了新物种,因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产生个体间的生殖隔离,C错误;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名师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14.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D.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故A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净化的方向,故B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C错误;自然选择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过程,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5.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种,如果让其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紫茎泽兰相比()

A.基因库变化相互影响B.性状始终保持一致

C.进化方向发生变化D.很快产生生殖隔离

【答案】C

【解析】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种,其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的紫茎泽兰相比,由于存在地理隔离,所以基因库的变化不是相互影响的,A错误;但由于适应了新的环境,其性状不可能与原产地的紫茎泽兰保持一致,B错误;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种,因缺乏环境阻力而大量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的紫茎泽兰相比,其进化方向发生变化,即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因为地理隔离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因而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进化,但在短期内不会产生生殖隔离,因为由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D错误;答案是C。

【考点定位】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名师点睛】知识拓展:

当紫茎泽兰迁入一个新环境以后,与原产地的紫茎泽兰具有地理隔离,性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基因库变化不会发生相互影响。

生物进化: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突变和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其中基因突变是新基因的产生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生物进化实质上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只要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就进化了;只要生物进化了,种群的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④只有当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破物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才能形成新的物种。

⑤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的多样性。

⑥物种的形成是渐变式的,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不过物种的形成有时也可以是骤变式的,如以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式形成新物种。

16.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B.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殖隔离的建立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故A正确;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C正确;生殖隔离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正确。

考点:

生物进化

17.有关生物进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

B.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变异个体都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C.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物进化的本质

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A正确;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可遗传变异可以作为进化的原材料,B错误;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生物进化的本质,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C错误;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因此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种间互助和物种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等实现的,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8.下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

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

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

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错误;留居在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因为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因素,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B错误;乙丙两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正确;甲乙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两种群的基因库有较大差异并不是完全不同的,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

19.果蝇是重要的遗传学实验材料,其眼色有红色、朱砂色和白色三种表现型,是受两对独立遗传基因(E、e和B、b)控制的,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

只要有B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和E都不存在时为白眼,其余情况为朱砂眼。

现将一只白眼雌果蝇和一只雄果蝇作为亲本杂交得F1代,F1代中个体自由交配得F2代,F2代雌雄果蝇中白眼的比例都是1/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亲本中雄果蝇的表现型为红眼

B、F1代中雌果蝇的体细胞中可能含有两个B基因

C、F2代中杂合雌果蝇中红眼占2/3

D、F2代中b的基因频率为1/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的分析可知,白眼个体基因型为eeXbY、eeXbXb,红眼个体基因型为__XBY、__XBX_,朱砂眼个体基因型为E_XbY、E_XbXb。

根据杂交过程我们可知

F2代雌雄果蝇中白眼的比例都是1/8,容易想到1/8=1/4*1/2。

进而可以推知F2代雌果蝇中白眼基因型为eeXbXb,F2代雄果蝇中白眼eeXbY。

F1的基因型为EeXbY、EeXBXb,亲代的基因型为EEXBY。

故,亲本中雄果蝇的表现型为红眼,A正确;F1代中雌果蝇的体细胞中可能含有两个B基因,比如细胞中DNA进行复制,B正确;、F2代中纯合雌果蝇中红眼占1/2*2/3=1/3,故F2代中杂合雌果蝇中红眼占1-1/3=2/3,C正确;F2中含b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XbY),b基因频率=4/6=2/3。

考点:

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和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0.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图中黑色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图中的()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可知:

aa的繁殖成功率最高,其次是Aa,最后是AA.后代中aa的个体数比例最大,其次是Aa的个体,最后是AA的个体,所以aa基因频率是最高的,Aa次之,AA的最低,A、C、D错误;B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型频率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二、综合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40分)

21.加那利群岛一年生的某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花)。

某一年某种原因外来许多基因型为AA和Aa(开紫花)的种子。

几年后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

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该地所有的上述植物群体构成了一个,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

(2)AA和Aa种子到来几年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和,该群体的基因频率改变是的结果。

(3)图中能比较准确地表示A和a基因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比例变化情况的是。

(4)假如环境改变前的群体,和环境改变后到来的群体之间花期不同,不能正常受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相同/不同)的物种,原因是。

【答案】

(1)种群基因库

(2)75%25%自然选择(3)A

(4)不同已出现生殖隔离,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解析】

试题分析:

(1)一定区域内,所有同种个体是种群,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基因库。

(2)几年后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一个个体按照2个基因计算,A的基因频率是75%,a的基因频率是25%。

基因频率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由题中知,随着时间的延长,开紫花的越来越占优势,开白花的占劣势,可知选择的结果A频率将增加,a频率将降低,但还不能被完全淘汰。

A符合。

(4)花期不同,不能正常受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已出现生殖隔离,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属于不同物种。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2.按教材内容填空

(1)萨顿的假说的研究方法是:

(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3)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固定细胞的形态所用试剂是:

(4)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属于(变异类型)。

(5)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答案】(10分)

(1)类比推理法

(2)基因突变

(3)卡诺氏液

(4)基因重组

(5)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解析】

(1)萨顿根据染色体和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平行变化,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2)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固定细胞的形态所用试剂是卡诺氏液。

(4)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5)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