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56563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docx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docx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写作

  一、名词解释:

(共15分,每小题5

1、新闻采访

2、采访的“心理控制”

3、新闻线索

  二、判断题:

(共5分,每小题1分)

  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 )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它是一种天赋。

( )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 )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 )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 )

  三、简答题:

(共32分,每小题8分)

  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端?

  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

  4、采访中的形态语言可以产生哪些作用?

  四、论述题:

(共20分)

  结合实际,试论记者采访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拟定采访提纲:

(共28分)

  丈夫拒签字导致孕妇难产而亡事件

  结合所给出的新闻背景,试拟一个采访提纲,采访提纲应包括:

  1、采访目的(5分)

  2、采访对象(8分)

  3、问题设计(15分)

  新闻背景:

2007年11月21日下午四时许,孕妇李丽云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肖志军(后证明双方未缔结婚姻)送至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

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同来的丈夫却拒绝在医院的剖腹产手术单上签字。

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医生宣布孕妇抢救无效死亡。

在长达3个小时的僵持过程中,该男子一直对包括主治郭大夫在内的众多医生的苦苦劝告置之不理。

该医院副院长赵立强亲自到场劝说,110支队的警察也来到医院。

为了让该男子签署同意手术单,甚至医院的许多病人及家属都出来相劝,当时在医院安胎的《检察日报》记者吕卫红在病房劝说病友给肖志军捐钱,并当场表示:

如果肖签字,则立即奖励他一万元钱。

但肖志军仍然拒绝,在手术通知单上写上:

“坚持用药治疗,坚持不做剖腹手术,后果自负。

”为确认其精神没有异常,医院紧急调来已经下班的神经科主任刘大夫,经过询问,其精神毫无异常。

医院方面上报了北京市卫生系统的各级领导,得到的指示为:

如果家属不签字,不得进行手术。

最终,李丽云死亡。

李丽云死后,肖志军称,他不签字是因为医院要谋害李丽云,他不信医院,认为医院治疗手法不当。

后又称自己不签字是因为两人未婚,怕签字担责任,同时觉得妻子只是感冒,不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已经十分后悔。

现场医生则表示,肖志军拒绝签字,是怕剖腹产影响妻子生二胎。

11月28日,北京市卫生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邓小虹宣布,医学专家和法学专家对孕妇李丽云之死进行评审认定,结果为:

孕妇就诊时病情已非常严重,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依法履行了告知义务,但医院的特殊干预权受到了患者家属明确阻碍,导致手术无法实施,最终死亡不可避免,医院并无过失。

但李丽云父母李旭光、李小娥及其代表律师王良斌认为北京市卫生局为“此事利害关系人”,不服认定,遂决定状告肖志军和朝阳医院京西分院。

  对于此事,医学界、法学界、社会学家和普通民众议论纷纷,有人谴责肖志军愚不可及、荒唐之至,涉嫌间接杀人;有人认为,医院做法不妥,漠视了患者的生命权;有人责怪“官僚主义”滋生袖手旁观;有人质疑,现有医疗法律法规不完善,建议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出台一种紧急救助制度;有人表示,医生只能做知识和权力容许做的事,不能把无限的社会责任都让医院来承担;有人惊呼,此事暴露的是医患不信任的社会问题;有人倡导,要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身素质;有人呼吁,现有法律不存在漏洞,患者知情权和决定权应该予以坚持,不要对一些特殊个案进行无限发挥;有人反思,在为死者惋叹,欲为她讨还公道的同时,也该为生者考虑一些。

当我们以人道的名义谴责肖志军和医院的时候,又为满足自己的窥探欲而不断消费别人的痛苦,这是否同样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呢?

  假设你是某家报社的记者,想要就此事件进行深入采访,请首先选取一个合适的角度,明确你的此次采访目的,然后作出一份具体的采访提纲。

  相关新闻链接:

  辽宁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遇到类似未获家属签字患者,手术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医院决定:

哪怕家属不签字,也要给患者做手术。

不过,为了规避风险,防止出现可能的医患纠纷,医院通过媒体向全市人民发出一封请求信——请求市民为医院作证。

  金华市中医院,张先生怀孕7个月的妻子吴女士在家门口被一辆面包车撞伤后送进医院。

由于身上没有任何能显示身份的物件,医院无法联系到吴女士的亲人,迟迟不能进行手术。

直到从外地赶回的张先生在剖宫产手术通知单上签字。

不幸的是,产下的男婴10多个小时后还是离开了人世。

吴女士目前还没有度过危险期。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

(共15分,每小题5分)

  考此题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本课程中重要概念的掌握情况。

下面给出的参考答案只要答出关键要点即可得分。

  满分值:

每题5分,共15分

  1、新闻采访

  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报道新闻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

(2分)它具备以下特点:

调查目的的差异性;调查内容的广泛性;采访时间上的限制性;调查项目的突发性;调查结果的公开性。

(3分)

  2、采访的“心理控制”

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

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2分)而且所谓“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3分)

  3、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就是新近发生和发现(1分)的或即将发生的新闻事实(1分)的简明信息和信号(2分)。

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和报道。

(1分)

  二、判断题:

(共5分,每小题1分)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此题目的是考查学生对课堂讲过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满分值:

每题1分,共5分

  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对)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它是一种天赋。

(错)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错)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一种判断,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错)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错)

  三、简答题:

(共32分,每小题8分)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此题目的是考查学生基本采访知识的掌握。

  满分值:

每题8分,共32分

  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1)初步接触,不明要求。

(1分)

  

(2)作风浮夸,粗枝大叶。

(1分)

  (3)知识不足,真假难分。

(1分)

  (4)道听途说,不经核实。

(1分)

  (5)为求生动,合理想象。

(1分)

  (6)为达目的,以偏概全。

(1分)

  (7)急功近利,预制新闻。

(1分)

  (8)贪图名利,胡编乱造。

(1分)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端?

  隐性采访是指采访者隐去自己的真实身份、意图和手段、设备,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深入新闻现场的一种采访活动。

(1分)

  隐性采访的弊端包括:

  

(1)隐性采访中记者往往必须使用一些欺骗手段。

(1分)

  

(2)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往往为了完成隐性采访的任务,而对一些违法犯罪现象或者可能危害他人的情况听之任之。

(1分)

  (3)记者为达到隐性采访目的,对一些不良社会行为推波助澜,甚至直接参与或策划一些违法违规行为。

(1分)

  ①表现之一:

故意诱导(1分)

  ②表现之二:

过度介入(1分)

  ③表现之三:

策划实施不当行为,破坏公共秩序(1分)

  (4)个别记者为达到目的,不惜运用一些极端手段,对采访对象的隐私、肖像、名誉、人格权造成侵害。

(1分)

  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

  

(1)记眼睛所看到的有特色的事物。

(2分)

  

(2)记人物生动有个性的语言。

(2分)

  (3)记人物的思想。

(1分)

  (4)记全部重要讲话。

(1分)

  (5)记易忘点。

(1分)

  (6)记下疑问、思考。

(1分)

  4、采访中的形态语言可以产生哪些作用?

  

(1)表达态度。

(3分)

  

(2)情感交流。

(3分)

  (3)以动作强调语言信息。

(2分)

  四、论述题:

(共20分)答案要点和评分标准

  考此题目的是考查学生对课堂所讲采访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需要学生结合课堂知识和自身思考体验完成问题。

  满分值:

共20分

  结合实际,试论记者采访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参考答案要点:

  1、理论准备(1分)

  在我国,记者的理论准备工作主要指记者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系统、有针对性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科学世界观,最终达到能够熟练运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研究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2、政策准备(1分)

  包括记者要在平时关注国家的大政方针,了解政策导向,还要注意坚持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统一。

(1分)

  3、情况(背景)准备(1分)

  

(1)充分的情况准备工作可以给采访带来如下好处:

  ①熟悉采访对象,缩短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打开采访局面。

(1分)

  ②为卓而有效地使采访对象谈透所涉及的情况、问题创造条件(人物专访),为采访形势的深入开展创造条件(事件采访)。

(1分)

  ③情况准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采访的切入点选取是否恰当。

(1分)

  

(2)情况准备工作的基本步骤:

  ①广泛浏览(1分)

  ②分门别类(1分)

  ③综合分析(1分)

  ④消化吸收(1分)

  4、知识准备(1分)

  5、心理准备(1分)

  包括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和面对紧张的心理建设。

  6、事务准备(1分)

  7、方案准备(1分)

  

(1)明确采访目的。

(1分)

  

(2)确定采访对象。

(1分)

  (3)确定采访形式。

(1分)

  (4)时间、地点的选择。

(1分)

  (5)问题设计。

(1分)

  五、拟定采访提纲:

(共28分)答题要点和评分标准

  考此题目的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课堂所讲授采访知识的能力,重点考查学生确定采访目的,选择合适的采访对象,机变应用提问的方法和技巧的能力。

  满分值:

共28分,其中采访目的占5分,采访对象占8分,问题设计占15分。

  由于该题属于灵活运用发挥题,所以答案不固定,不唯一。

需要结合学生实际答题情况给分。

  评分掌握的原则:

  1、采访目的可从分析此事应由谁承担责任,探讨应否改革医疗管理制度,探讨法律制度与道德良心、生命权与知情决定权孰重孰轻,医患关系等角度出发,学生回答只要满足新闻价值标准,设定的采访目的能够保证日后做出的新闻具有新闻价值即可。

具体得分情况依据选择角度的贴切性和新颖性来评定。

  2、采访对象的选择则要符合确定采访对象5大标准,可包括:

  

(1)主要当事人。

(肖志军和朝阳医院京西分院郭大夫、赵院长)

  

(2)参与者。

(如出警民警、神经科刘大夫、记者吕卫红、李丽云父母等)

  (3)知情者。

(如律师王良斌、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邓小虹等)

  (4)能够发表见解的权威人士和代表人物。

(如法学权威、医学专家、卫生系统相关领导)

  (5)目击者。

(如目击此事的医生、护士、病友)

  (6)普通群众

  此题答案不固定,以上仅供参考之用。

要求采访对象不少于四个,每个2分。

  3、问题设计要结合课堂所讲提问的方法和问题的类型自主发挥,要求结合每个不同的采访对象自身的特点,提出不同的问题。

问题设计结合新闻背景越多,使用的提问方法越多(正问法、激问法、设问法等),问题越具体(指相对闭合式问题较多),得分就越高。

问题设计不得少于5个,否则酌情扣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