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58408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docx

人力资源机修钳工培训内容资料

机修钳工培训内容

第一章: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一、金属材料分类

1、黑色金属

(1)、钢

a、碳素钢

b、合金钢{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特殊性能钢(不锈钢、耐热钢、磁钢)}

(2)、铸铁(白口铸铁、灰口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

2、有色金属(铝、铜、锡、铅、锌等及其合金)

二、材料的力学性能

1、强度:

金属材料在静负载作用下,抵抗变形或破坏的能力。

(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

2、塑性:

材料在载荷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致破坏的能力

3、硬度:

材料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或划痕的能力(洛氏硬度、布氏硬度)

4、韧性:

金属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而不破坏的能力

三、热处理分类

1、普通热处理

(1)退火:

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800~940℃),经过较长时间的保温,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炉冷)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目的:

使钢中的碳化物球化,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2)正火:

是退火的一种特殊形式,不同之处是正火加热温度高,冷却速度快(采用空气冷却)

目的:

使钢中的碳化物球化,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但处理后的强度、硬度较高。

(3)淬火:

钢加热到硬顶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在水、盐水或油等介质中冷却的一种处理工艺

目的:

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4)回火:

淬火后的钢件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经过一段保温时间后,在空气或油中冷却。

目的:

保证钢的的高硬度和耐磨性。

生产中把淬火后接着进行高温回火称调质处理

2、表面热处理

(1)表面淬火(火焰淬火、感应加热淬火)

(2)化学热处理

a、渗碳:

将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放入渗碳介质中,通过加热和保温,使活性碳原子渗入工件表面

目的:

提高表面硬度

b、渗氮:

将活性氮原子渗入工件表面并与钢中的某些元素形成氮化物(主要加工精密零件)。

目的:

提高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热硬性和疲劳强度

c、液体碳氮共渗:

钢表面同时渗入碳原子和氮原子的过程

目的:

提高耐磨性和硬度

d、发黑:

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而与基体牢固结合的薄膜。

(膜式黑色、红棕色或蓝黑色)

目的:

金属起防锈作用;增加表面的美观光泽;减小工件中的内应力。

第二章、公差配合与表面粗糙度

一、互换性:

就是同一批零件中任意选一零件,不需要任何加工和修配,就能装配到所需的部件或机器上去,并能达到所需的性能要求。

二、配合与基准制

1、配合:

基本尺寸、相互结合的孔或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2、配合的种类(间隙配合、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

3、基准制:

基孔制和基轴制

三、形状与位置公差

四、粗糙度

第三章、钳工基础知识

一、常用量具、仪器和检测工具的使用

1、游标卡尺

2、千分尺

3、百分表

二、钳工基本加工方法

1、攻螺纹、套螺纹的工艺要点

(1)、螺纹的分类(普通螺纹M、管螺纹G或Rp、梯形螺纹Tr、锯齿螺纹S)

(2)螺纹的要素与代号(牙型、公称直径:

大径、螺距、导程:

旋转一周,该点沿轴向移动的距离、线数、旋向、公差)

2、攻螺纹的工艺要点

(1)、合理选择攻螺纹前的底孔直径

●加工钢或塑性较大的工件时:

钻头直径D=螺纹公称直径d-螺距P

●加工铸铁和塑性较小的工件时:

钻头直径D=螺纹公称直径d-1.1X螺距P

●钻孔后,孔口必须倒角,倒角直径略大于螺纹直径,这样有利于丝锥切入。

(2)、用丝锥切削螺纹时,应保证丝锥中心线与螺孔端面在两个互相垂直方向上的垂直度。

(3)、攻盲孔螺纹时,应注意:

a、钻孔深度=所需螺孔深度+0.7X螺纹大径

b、防止丝锥到底了,还继续往下攻,造成丝锥折断。

c、注意清理孔内切屑,防止切屑阻塞造成丝锥折断。

(4)、攻韧性材料螺纹时,应加入合适的切削液,以减少切削阻力及表面粗糙度,延长丝锥寿命。

(5)、攻螺纹时必须以头锥、二锥、三锥顺序进行。

保持两手均衡用力。

3、套螺纹的工艺要点

(1)、圆杆直径的确定:

圆杆直径D=螺纹公称直径d-0.13X螺距P(圆端需倒角)

(2)、套螺纹保持板牙端面与圆杆轴线垂直,以免出现啃牙现象。

(3)、套螺纹时需加切削液,一般用浓的乳化液或机械油

4、从螺孔中取出折断丝锥的基本方法

(1)、用钳子取出

(2)、用振动法取出:

冲头正反轻轻敲打丝锥。

(3)、焊接法

(4)电火花

第四章、典型零件的装配工艺

一、螺钉、螺母的装配要点

1、做好被联接件和联接件的清洁工作,螺钉拧入时,螺纹部分可涂上润滑油(高温环境使用:

可涂上高温防卡剂)。

2、装配时要按一定的拧紧力拧紧,用大扳手拧小螺钉时特别要注意用力,不要过大。

3、螺杆不产生弯曲变形,螺钉头部、螺母底面与连接件接触良好。

4、被联接件应均匀受压,互相紧密贴合,联接牢固。

5、成组螺钉或螺母拧紧时,应根据联接件的形状、紧固件的分布情况,按一定顺序逐次(一般2~3次)拧紧。

6、联接件在工作中有振动或冲击时,为了防止松动,必须要有可靠的防松装置。

(1)、摩擦力防松法(如:

弹簧垫片、双螺母等)

(2)、机械防松法(如:

开口销与带螺母防松、圆螺母止动圈防松、串联钢丝防松等)

(3)、永久防松(破坏螺纹、焊接等)

(4)、螺纹紧固密封剂防松

二、键联接装配工艺

1、键联接的分类:

松键联接、紧键联接和花键联接

2、松键联接:

包括普通平键、半圆键、导键和滑键等。

特点:

靠键的侧面来传递扭矩,轴和套件联接的同轴度要求较高,不能承受轴向力。

(1)普通平键装配:

键与轴槽、轮毂槽的配合要求,键的两端头与轴槽两端头应为间隙配合,键的上平面与轮毂槽底应留有一定间隙。

(2)半圆键装配:

将键装入轴上半圆弧槽中,套件装上时健能自动适应轮毂键槽,但这种键只能传递较小扭矩。

(3)导键装配:

键与槽采用H9/h9配合,并用螺钉紧固在轴上;键与轮毂采用D10/h9配合,轴上零件能做轴向移动。

(4)滑键装配:

键固定在轮毂键槽中(较紧配合),键与轴槽为间隙配合,轴上零件能带动键做轴向移动,用于轴上零件在轴上要作较大距离的轴向移动场合。

3、紧键联接:

楔键和切向键

(1)楔键联接:

是依靠键上的表面和轮毂槽底面有1:

100的斜度楔紧作用来传递扭矩。

键侧与键槽应有一定的间隙,紧键联接容易造成轴、孔中心偏移,所以只能适用低速、精度不高的场合。

(2)切向键联接:

一个切向键只能传递一个方向的转矩,若要传递双向转矩时,应有互成120~135°角分布的两个切向键。

切向键主要用于载荷很大,同轴度要求不严的场合,装配时两切向键的斜度要一致,打入键槽时两底面要接触良好。

4、花键联接的装配要点

(1)静联接花键装配时,套件应在花键轴上固定,故所选择的配合及齿距误差可能出现少量过盈,装配时可用铜棒轻轻打入,但不要过紧,要防止拉伤配合表面。

如果过盈较大,则应将套件加热后进行装配,但它的轴向位置必须靠其他制动件固定。

(2)动联接花键装配时,套件在花键轴上可以自动滑动,没有阻滞现象,但也不能过松,用手摆动套件时,不能感到有明显周向间隙。

(3)花键轴与花键孔制造精确,故在装配时只需要去掉毛刺,做好清洁工作,涂上润滑油就可将套件装上。

(4)对某些花键孔齿轮,因齿部经高频淬火,内孔有些收缩,造成装配困难,此时可用推刀修整键孔,也可涂色法修整装入。

三、销联接的装配工艺

1、圆柱销的装配要点

a、在两被联接零件相对位置调整紧固的情况下,才能对两倍联接件同时钻、铰孔,孔壁表面粗糙度小于1.6μm,以保证联接质量。

b、所采用的圆柱铰刀,必须保证在圆柱销打入时有足够的过盈量。

c、圆柱销打入前,做好孔德清洁工作,销涂上机油后方可打入。

d、圆柱销装入后尽量不要拆,以防影响联接精度及联接的可靠性。

2、圆锥销的装配要点

a、在两被联接零件相对位置调整、紧固的情况下,才能对两被联接件同时钻、铰孔,钻头直径为销的小端直径,铰刀为1:

50锥度,注意孔壁表面粗糙度要求。

b、铰刀铰入深度,以锥销自由插入,大端部露出工件表面2~3mm为宜,做好锥孔清洁工作,锥销涂上润滑油插入孔内,再用锤子打入,小子大端面露出不超过倒角,有时要求与被联接件一样平。

c、一般被联接零件定位的定位销均为两只,注意两销装入深度基本要求一致。

d、销在拆卸时,一般从一端向外敲击即可,有螺尾的圆锥销可用螺母旋出,拆卸带内螺纹的销时,可采用拔销时,可采用拔销器拔出。

四、带传动机构的装配工艺

1、常见带传动的分类{V带传动(Y\Z\A\B\C\D\E七种)、同步带传动和平带传动}

2、V带及带轮装配要点

a、带轮与轴的配合一般选用过渡配合,装配前做好孔、轴清洁工作,轴上涂上机油,用铜棒、锤子打入,将带轮装在轴上,还需要紧固件保证轴向和轴向固定。

b、检查带轮的装配精度,一般要求径向圆跳动为(0.0025~0.0005)D,端面跳动(0.0005~0.0001)D,D为带轮直径。

c、两带轮装配后要求:

两带轮轴线平行度符合要求,两带轮槽的对称平面装配后要在一平面上。

检查方法:

中心距大的可用拉线法,中心距小的一般用钢直尺测量。

d、V带装入带轮中位置要求:

装入V带时,应先将V带套入小带轮中,再将V带旋入大带轮中。

装好的V带平面不应与带轮槽底面接触或凸在轮槽外。

e、张紧力的调整时通过改变中心距。

张紧产生的绕度y=1.6×L/100(L为两轮中心距离)

五、链传动机构装配要点

1、链轮在轴上必须保证轴向和周向固定

2、两链轮轴线必须保证平行,否则会加剧链轮和链的磨损,降低传动平稳性,增加噪音。

3、两链轮间轴向偏移量不能太大,一般当两轮中心距小于500mm时,轴向偏移量在1mm以内,两轮中心距大于500mm时,轴向偏移量在2mm以内。

4、跳动必须符合要求(可查手册)

5、链装配的下垂度要求:

当链传动式水平或倾斜度小于45°时,下垂度f应不大于2%(L为两链轮中心距)。

倾斜度大于45°时,f应小于0.2%L。

六、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要点

1、圆柱齿轮机构的装配要点

a、齿轮和轴的装配:

●滑移或空转的齿轮装配在轴上,不应有咬住和阻滞现象,滑移齿轮轴定位准确,啮合齿轮轴向错位量不得超过规定值;

●固定齿轮装配同轴度要求高,应注意先清理轴和孔,过盈量大的可用温差法装配。

精度要求高的齿轮装配还要进行径向圆跳动。

2、齿轮轴组的位置

齿轮轴组在箱体中对箱体的加工精度要求:

a、孔距精度要求

b、孔系平行度精度要求

c、孔的轴线与端面的垂直度要求

d、孔中心线的同轴度要求

3、齿轮啮合质量的检查

a、齿轮侧隙的检查

①压扁软金属丝检查法:

在齿宽两端的齿面上,平行放两条熔断丝(宽齿应放3~4条),其直径不宜超过最小间隙的4倍。

使齿轮啮合并挤压熔断丝,熔断丝挤压后最薄处的尺寸,即为内核齿轮的法向侧隙值。

②百分表检查法:

将一齿轮固定,另一齿轮上装一固定杆(由于侧隙存在,夹紧杆便可以摆动一定角度),百分表测量固定杆的摆动读数即可。

③接触精度的检查:

接触精度主要指标是接触斑点,检验时将红丹粉涂于大齿轮齿面上,使两啮合齿轮进行空转,然后检查接触斑点情况。

转动齿轮时,被动轮应轻微止动,对双向工作的齿轮,正反两个方向都应检验。

4、锥齿轮传动机构的装配要点

a、锥齿轮轴向位置确定:

准确确定两锥齿轮在轴上的轴向位置,必须使两齿轮分度圆锥相切,两锥顶重合。

b、锥齿轮啮合质量检查与直齿轮基本相同。

5、蜗杆传动的装配要点

a、蜗杆传动机构装配技术要求:

●蜗杆轴线应与涡轮轴心线互相垂直;

●蜗杆轴线应在涡轮轮齿的对称中间平面内;

●蜗杆涡轮间的中心距要准确;

●有适当的齿侧间隙;

●有正常的接触斑点。

b、蜗杆传动机构的装配过程:

蜗杆、涡轮装配的先后顺序由传动机构的结构形式而定。

在一般情况下,装配工作是从装配涡轮开始。

一般蜗杆轴线位置,是由箱体安装孔确定的,蜗杆的轴向位置对装配质量没有影响。

为保证蜗杆轴线在涡轮轮齿的对称中间平面内,涡轮的轴向位置必须通过改变调整垫圈厚度或其他方式进行调整。

c、蜗杆传动机构啮合质量的检验

●百分表法:

直接测量法和测量杆的测量法。

●涡轮接触斑点法:

将红丹粉涂在蜗杆上,轻轻转动。

●检查运转的灵活性,手转动蜗杆时,是否松紧一致,是否有咬住现象等。

七、联轴器和离合器的装配工艺

1、联轴器

(1)联轴器的种类:

●固定式联轴器:

凸缘式联轴器(凹槽配合和剖分环配合)

特点:

传递较大传动转矩,转速低、无冲击和轴的刚性、对中性较好的场合。

●可移式联轴器:

十字滑块式、齿轮式、弹性圆柱销、尼龙圆柱销

特点:

十字滑块联轴器适宜低速、冲击小的场合;弹性圆柱销和尼龙圆柱销适用于频繁转速较高的场合,在转速低的场合不宜采用。

●安全联轴器:

负载大的情况下,自动剪断保护销

●万向联轴器:

可传递两轴角度35~45°,缺点:

必须成对使用

(2)联轴器装配

a、装配技术要求

●固定式联轴器装配要求严格的同轴度

●保证各联接件可靠,受力均匀,不允许有回松脱落现象

●可移式联轴器同轴度虽然没有固定式联轴器要求高,但必须达到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如:

十字槽联轴器一般情况下轴向摆动量可在1~2.5mm之间,径向摆动量可在0.01d+0.25mm左右(d为轴径)。

●十字槽联轴器中间盘在装配后,能在两联轴盘之间自动滑动。

●对弹性柱销或尼龙柱销移动式联轴器,两联接盘柱销插入孔及柱销固定孔,应均匀分布,同轴度好,以保证联接起动后各柱销的均匀受力。

c、装配工艺要点

●测出两被联接轴各自轴心线到各自安装平面间距离。

●将两联轴盘通过键分别装在两轴上。

●把一轴所装组件(一般选较大而笨重,轴心线到安装基准距离较大的组件)先固定在基准平面上。

●通过调整垫铁,使两联轴器、盘轴心线高低一致

●用刀口直尺、塞尺,以固定轴组为基准,校正另一辈联接盘,使联轴器、两联接盘在水平面上中心一致,也可用百分表校正。

●均匀联接两联轴器盘,依次均匀旋紧联接螺钉。

●用塞尺检查两联轴器盘联接平面是否有间隙,要求四周塞尺不进。

●逐步均匀旋紧轴组件安装螺钉,旋紧螺钉的同时,检查两轴转动松紧是否一致,如有松紧现象出现,需重新调整。

2、离合器

(1)离合器的种类:

(侧齿式离合器、摩擦离合器和超越离合器)

(2)离合器的装配技术要求

a、接合和分开时,动作要灵活,同轴度要好,能传递足够转矩,工作要求平稳可靠。

b、对侧齿式离合器,齿形间的间隙要尽量小些,以防旋转时产生冲击。

c、对圆盘式及圆锥式摩擦离合器,盘与盘的平面接触要好,圆锥与圆锥面接触要均匀,锥角一致,同轴度要好。

d、摩擦离合器接合时应有一定均匀的轴向压力,以保证传递一定的扭矩。

e、对多片式摩擦离合器内外摩擦片的基本要求:

平整、平行及具有一定硬度和耐磨性。

在一定轴向压力作用下,能传递一定的扭矩;在消除轴向作用力时,要保证各内外摩擦片全部脱开,做相对转动。

(3)离合器的装配工艺要点

a、对侧齿式离合器,各接合子顶端倒钝锐边,并去除结合子周毛刺。

b、检查结合子相互啮合状况。

c、将离合器的一部分固定在主轴上,另一部分与从动轴通过导键联接,这一部分能在轴上灵活地作轴向移动,便于两结合子的结合和分开。

d、主动轴与从动轴同轴度要好。

e、圆盘式和圆锥式摩擦离合器在装到轴上后,要做接触面得涂色检查,保证整个接触面上,接触斑点分布均匀。

f、对圆盘式、圆锥式及多片式离合器,都必须做传递转矩大小的实验。

此时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轴向压紧力,因为在摩擦面接触良好的情况下,轴向压紧力的大小是决定离合器传递转矩大小的重要因素。

八、滚动轴承

滚动轴承选择与代号

    机械有各种不同的工况,为满足这些具体的使用要求,需要有不同类型的轴承来保证实际需要。

根据滚动体形状,滚动轴承大致可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按其承受负荷的主要方向,则可分为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

1、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 

滚动轴承类型多种多样,选用时可考虑以下方面因素,从而进行选择。

 

a.载荷的大小、方向和性质:

球轴承适于承受轻载荷,滚子轴承适于承受重载荷及冲击载荷。

当滚动轴承受纯轴向载荷时,一般选用推力轴承;当滚动轴承受纯径向载荷时,一般选用深沟球轴承或短圆柱滚子轴承;当滚动轴承受纯径向载荷的同时,还有不大的轴向载荷时,可选用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及调心球或调心滚子轴承;当轴向载荷较大时,可选用接触角较大的角接触球轴承及圆锥滚子轴承,或者选用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组合在一起,这在极高轴向载荷或特别要求有较大轴向刚性时尤为适应宜。

 

b.允许转速:

因轴承的类型不同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情况下,摩擦小、发热量少的轴承,适于高转速。

设计时应力求滚动轴承在低于其极限转速的条件下工作。

 

c.刚性:

轴承承受负荷时,轴承套圈和滚动体接触处就会产生弹性变形,变形量与载荷成比例,其比值决定轴承刚性的大小。

一般可通过轴承的预紧来提高轴承的刚性;此外,在轴承支承设计中,考虑轴承的组合和排列方式也可改善轴承的支承刚度。

 

d.调心性能和安装误差:

轴承装入工作位置后,往往由于制造误差造成安装和定位不良。

此时常因轴产生疲劳和热膨胀等原因,使轴承承受过大的载荷,引起早期的损坏。

自动调心轴承可自行克服由安装误差引起的缺陷,因而是适合此类用途的轴承。

 

e.安装和拆卸:

圆锥滚子轴承、滚针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等,属于内外圈可分离的轴承类型(即所谓分离型轴承),安装拆卸方便。

f.市场性:

即使是列入产品目录的轴承,市场上不一定有销售;反之,未列入产品目录的轴承有的却大量生产。

因而,应清楚使用的轴承是否易购得。

 

2、滚动轴承的代号 

滚动轴承代号是用字母加数字来表示轴承结构、尺寸、公差等级、技术性能等特征的产品符号。

国家标准GB/T272-93规定轴承的代号由三部分组成:

 

前置代号——基本代号 ——后置代号 

基本代号是轴承代号的基础。

前置代号和后置代号都是轴承代号的补充,只有在遇到对轴承结构、形状、材料、公差等级、技术要求等有特殊要求时才使用,一般情况可部分或全部省略。

 

a. 基本代号 

基本代号表示轴承的基本类型、结构和尺寸。

它由轴承类型代号、尺寸系列代号、内径代号构成。

 

类型代号 尺寸系列代号 内径代号 

a1、 轴承类型代号 用数字或字母表示不同类型的轴承,详见后附1。

 

a2、尺寸系列代号 由两位数字组成。

前一位数字代表宽度系列(向心轴承)或高度系列(推力轴承),后一位数字代表直径系列。

尺寸系列表示内径相同的轴承可具有不同的外径,而同样的外径又有不同的宽度(或高度),由此用以满足各种不同要求的承载能力。

 

a3、内径代号 表示轴承公称内径的大小,用数字表示。

 内径公称内径代号:

0.6~10mm用公称内径直接表示,并在其与尺寸系列代号之间用“/”隔开。

公称内径代号:

10mm代号00,12mm代号01,15mm代号02,17mm代号03.

内径20~480mm:

公称内径代号乘以5.

内径≥500mm以及22、28、32,用公称内径直接表示,在与其尺寸系列代号之间用“/”隔开。

例:

轴承 2 32 24 

2-类型代号,调心滚子轴承;32-尺寸系列代号;24-内径代号,d=120mm; 

例:

轴承 6208-2Z/P6 

6-类型代号,深沟球轴承;2-尺寸系列代号;08-内径代号,d=40mm; 

2Z-轴承两端面带防尘罩;P6-公差等级符合标准规定6级。

附1:

轴承类型代号:

0双列角接触球轴承1调心球轴承

2调心滚子轴承和推力调心滚子轴承3圆锥滚子轴承

4双列深沟球轴承5推力球轴承

6深沟球轴承7角接触球轴承

8推力圆柱滚子轴承N圆柱滚子轴承(双列或多列用字母NN表示)

U外球面球轴承QJ四点接触球轴承

注:

推力轴承两圈的内孔不一样大,内孔较小的是紧圈与轴配合,内孔较大的是松圈与机座配合。

尺寸系列代号:

尺寸系列代号由轴承的宽(高)度系列代号和直径系列代号组合而成。

滚动轴承的配合

材料科学概论试题滚动轴承配选择的基本原则

(1)当负荷方向不变时,转动套圈应比固定套圈的配合紧一些。

一般情况是内圈随轴一起转动,而外圈固定不动,所以内圈与轴常取具有过盈的配合,如n6,m6,和K6等;而外圈与孔常取较松配合,如K7、J7、H7、G7等。

此时/P4、/P5级精度轴承用5、6级精度的配合,/P6、/P0级精度轴承用6、7级精度的配合。

(2)

(3)数学教师读书笔记负荷越大,转速越高,并有振动和冲击时,配合应该越紧。

(4)当轴承旋转精度要求较高时,应采用较紧配合,以借助于过盈量来减小轴承原始游隙。

(5)

(6)机械能及其转化教学反思当轴承做游动支承时,外圈与轴承座孔应取较松的配合。

(7)轴承与空心轴的配合应较紧,以避免轴的收缩使配合松动。

(8)对于需要经常拆卸的轴承,可取较松的配合,以利于装拆。

滚动轴承装拆要点

(1)装拆前准备工作:

a、装配前对与轴承相配合的轴颈,座孔尺寸及轴承型号做检查。

b、

c、教学资源网站做好轴承与相配合的清洁工作。

新轴承表面的防锈油,可用汽油或煤油清洗。

d、

e、新初一语文对需拆卸的轴承,检查轴端有无碰毛现象,如有,需用锉刀修整后才能进行装配。

(2)装拆时的作用力应作用在被拆圈的端部,同时,力要均匀作用在圈的整个端面。

(3)

(4)日本语言学校学费轴承内外圈的装配顺序,一般可根据轴承内外圈与相结合的松紧程度来定,内圈与轴配合较紧的一般先将轴承装在轴上;反之,先将轴承装入轴承座孔;内外圈配合都紧时,可同时压入。

(5)

(6)杨浦区高三英语一模答案2018压入前结合面应涂上润滑油。

(7)压入方法:

a、可以用套筒压在轴承圈上,用锤子锤击套筒尾端,将轴承正确装入轴颈或座孔中。

b、对轴承与所装件过盈量较小时,可用铜棒通过锤子锤击将轴承装入。

注意保持作用力相对平衡,并防止用锤子直接锤击轴承圈。

c、

d、摆渡自己的阅读及答案对轴承配合过盈量较大的可在压力机上压装。

e、当轴承配合过盈量大的,可利用温差法装入。

(电磁感应法、冷却法和油加热法)

f、推力轴承装配时注意松圈与紧圈的位置,一定要使紧圈与轴肩紧靠,使紧圈与轴保持固定不变的位置。

(8)

(9)教师名言滚动轴承的拆卸方法与其结构有关,一般可采用拉、压、敲击等方法进行。

同样注意拆卸作用力必须作用在轴承圈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