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规划说明书(DOC).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762645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公园规划说明书(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森林公园规划说明书(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森林公园规划说明书(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森林公园规划说明书(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森林公园规划说明书(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森林公园规划说明书(DOC).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森林公园规划说明书(DOC).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森林公园规划说明书(DOC).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森林公园规划说明书(DOC).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森林公园规划说明书(DOC).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森林公园规划说明书(DOC).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森林公园规划说明书(DOC).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森林公园规划说明书(DOC).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公园规划说明书(DOC).doc

《森林公园规划说明书(DO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公园规划说明书(DOC).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森林公园规划说明书(DOC).doc

通道县枫树湾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森林公园规划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

第三节公园现状概况……………………………………

第二章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条件评价………………………………

第三章规划设计依据和原则………………………………………

第一节规划设计依据………………………………………

第二节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第四章总体布局………………………………………………………

第一节森林公园范围………………………………………

第二节总体布局……………………………………………

第五章建设分期与分期建设目标……………………………………

第六章景点与道路设计………………………………………………

第一节景点建设规划………………………………………

第二节道路设计……………………………………………

第七章植物景观设计…………………………………………………

第一节设计原则……………………………………………

第二节植物景观设计………………………………………

第八章资源环境保护……………………………………………

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节旅游安全保护…………………………………………

第三节环境卫生设施保护措施…………………………………

第九章 基础设施规划……………………………………………………

第一节给水规划…………………………………………………

第二节排水规划…………………………………………………

第三节电力弱电规划……………………………………………

第一章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森林公园位于通道县城区,东经109°46′25″,北纬26°9′57″,是***旅游风景区的中心。

东北部有万佛山—侗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陇底县级自然保护区。

森林公园周边20公里范围内有诸多享有盛名的景点。

紧邻的有芋头古侗寨、皇都风雨桥等风景名胜景观。

公园总占地面积464608.6平方米(697亩),南北约948米,东西1078米。

二、地质地貌

森林公园属于低山地貌,最高海拔495米,最低海拔370米,相对高差125米。

成土母岩为板页岩。

林地土壤主要是山地红壤,土层深厚肥沃,土壤质地疏松,PH值4.5-5.5,适宜多种植物生长。

三、气候特征

森林公园处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

全年平均气温16.3℃,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7℃,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5℃,年降雨量1480毫米,年日照时数1276小时,全年无霜期296天。

公园内森林小气候特征明显,夏季林内温度要比林外低2-3℃,干燥季节林内空气湿度明显高于林外,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健身、休闲的理想场所。

四、森林资源

森林公园现存森林植被多为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达86%,森林公园建有树木园,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各类植物108科632种,其中有水杉、南方红豆杉、银杏、福建柏、香果树、伞花木、刺楸、红椿、香榧、厚朴、凹叶厚朴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0余种。

第二节社会经济概况

***位于**省西南边陲,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东与城步、**县交界,南与广西的龙胜、**县交界,西与**省的黎平县交界,北与**县交界。

境内聚居着侗、汉、苗、瑶等13个民族,总人口23万人,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81.3%,城镇人口4.96万人。

2011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8.21亿元,财政总收入1.3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764元,农民人均收入2501元。

**县城区位适中,交通便捷。

枝柳铁路境内总长38公里,内设5个火车站,209国道境内总长59.8公里,221省道境内总长41公里。

以及包茂高速公路怀化—通道段境内总长76公里,设有临口、双江、陇城三处出入口。

通道铁路至怀化160公里,至柳州293公里;公路至桂林174公里,至柳州200公里,至邵阳298公里。

100%乡镇通公路。

**县现有有林地面积23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818万立方米,立竹量739万根,森林覆盖率74%。

境内有万佛山—侗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陇底县级自然保护区。

第三节公园现状概况

***森林公园位于**县城**镇,城镇区西北郊,东面临209国道,南毗双江镇寨上村长板冲,西接吉利村里头冲,北连吉利村风形冲,总面积计697亩,所有土地均属林业用地,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均划归国有。

公园周边一面环路环水,两面环田,道路有双江至瑟琶公路,进城公路等,周边企事业单位有皮肤病医院、电力公司、交通局、林业局等,公园东边的渠水河对岸为时代御水湾新开发住宅群。

境内最高海拔495米,已接通供电线路和通讯线路,整个范围均有移动通讯信号覆盖。

***森林公园现有护林员4人,现有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办公楼1栋,职工宿舍楼2栋,总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有利用电泵抽水的水井1口。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县林业局在该地创办县林业科学研究所,主要开展珍稀树种收集、森林培育、林业科学研究等工作。

经多年建设,所建立的珍稀树种标本园及其它科学试验林均已郁闭,林木郁郁葱葱,森林景观优美,为市民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休憩、保建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同时也成为一处科研、科普、教学基地。

第二章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条件评价

一、条件具备,政府支持

森林旅游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以来,以其生态优势,在同业中异军突起,形成了一项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

建设森林公园,是开发利用森林旅游资源,充分发挥游憩功能的有效途径,同时为丰富现代旅游内涵,推动区域经济和旅游业向纵深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后,旅游将由过去的以观光型为主,发展到度假旅游、探险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保健康复旅游、文学旅游、美食旅游等百花齐放的局面。

旅游重心开始向自然风光区、环保生态区转移,休闲型生态旅游有望取代人文观光旅游而成为主流。

可见森林旅游的快速发展顺应了现代旅游形态由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等相结合的特色旅游转变的发展方向。

**镇是**县县城所在地,城镇人口达3万人。

随着现代城镇正快速成为钢筋混凝土森林,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所要面对的是高度紧张的生活方式,及越来越小的生存空间;同时,社会老龄化的现象严重,老龄人活动场所严重缺乏。

因此,建设集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森林公园十分必要,也大有可为。

为保护、利用、管理、开发森林公园的森林旅游资源,发挥森林公园的生态、社会及经济价值,为通道森林旅游发展能够科学有序地进行,特制定本规划。

二、区位优势明显

***森林公园地处**县城区主要河流—双江河畔西侧,东接209国道,周边有双江至瑟琶公路,进城公路等。

随着城市沿河绿化带、御水湾城市住宅群的逐步建设,森林公园将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城市景观。

三、森林景观资源丰富特色突出

***森林公园以其特有的小气候和环境,造就了丰富的森林景观,公园内树木种类多样,珍稀树种繁多。

第三章规划设计依据和原则

第一节规划设计依据

旅游是森林旅游区的功能之一,但必须以森林保护为前提,以森林风景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项目创优势,同时兼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充分发挥公园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优势,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建设枫树湾森林公园。

本次规划依据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T5132-95

3、建设部《城市公园规范》

4、建设部《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5、《通道县城城镇总体规划》(2009-2030)

6、县委、县政府《关于下达通道侗族自治县〈2012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的通知》

第二节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森林公园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势,积极引导广大市民参与健身和休闲活动,促进以自然生态养生为理念的森林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带动城镇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营造“旅游度假、休闲疗养、健身娱乐、科研教学、环保考察”于一体的天人合一的生态旅游园区。

(一)突出生态,保护为先。

突出森林公园的自然生态景观,充分尊重自然基础风貌和条件,结合自然地形、地貌、景观等自然生态,发掘创建有特色和价值的人文景观。

(二)适度开发,功能适当。

把握森林自然脉络和景观要素的构成,以适度开发建设为宗旨,减少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所造成的破坏和浪费,在公园现实和发展的可能前提下,完善综合服务接待功能和设施,把握硬件设施建设,更注重软件设施及思想观念的建设,充分体现有限的资金在局部土地空间环境的高效运作,实现其预期价值。

通过政府和经营者的整体高水平合作,创造经济和文化的高附加值,创造城镇面貌新的亮点。

(三)追求特色,展示和谐。

以现有的自然生态,特色植物游览等地域特色资源的高效和高品位组合设计,构筑森林公园的独特风格和景致。

挖掘和弘扬侗族人文历史和传统,通过提炼、加工、创造,有机再现地域风土所养育的人文精神,探索人杰地灵的双重因子互动所复合构筑的文化,从而使森林公园的整体价值得到升华。

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体闲健身活动,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科普知识教育,把科教兴县和生态旅游自然结合,寓教于乐。

从而形成参与型、科学型、知识型的和谐优美的森林公园。

二、规划原则

(一)保护原则、特色原则

在现有的森林生态系统特色与机制的前提下,高度重视森林公园内的植物资源和各种生态景观,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地貌和自然生态,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开发相结合,恢复和突出园内的珍稀植物的自然景观,创造新颖独特的公园格局;同时,挖掘侗族人文景观和文化资源,继承侗族历史文化传统,赋其新意,增添地域文化氛围,将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文化高度有机结合。

(二)协调原则

枫树湾森林公园的规划应符合通道县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城镇市民休闲健身活动的开展,保护生态环境,使游客在森林公园充分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可操作性、弹性发展的原则

充分研究森林公园的现状和自然地形地貌,合理确定森林公园的环境容量,开发内容和模式,科学规划布局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对项目的选址、规模以及道路网的规划应尽量减少土方量,节省投资,便于近期实施。

同时结合远期发展目标,采用分期分区的开发模式。

从而在规划目标和建设时间等因素上,保留规划的弹性、应变性和开发的时序性。

(四)参与性原则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镇环境的追求,也由功能型逐步向生态型、文化型演化。

本规划高度关注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交融与对话,提高森林公园的科学性和知识性,在规划设计上应强调游客的参与性、娱乐性和舒适性,使人们充分领略森林公园独特的文化魅力。

(五)可持续性原则

应高度重视森林公园资源的利用和发展的可持续性,避免过度开发而造成的资源破坏和枯竭,在积极保护生态系统的前提下,有独创性地开发特色旅游项目。

第四章总体布局

第一节森林公园范围

***森林公园的规划范围是:

现有林场的全部。

总面积697亩。

第二节总体布局

一、总体构思

以观光揽胜区和休闲健身区为中心,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加强景点、旅游设施、服务管理设施的建设,实现起点高、功能全、保护严、投资省的目标。

服务管理设施限定在不影响风景资源价值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区域内,园区内不搞大型的现代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保持公园自然、古朴、原始、神秘的特色。

二、功能分区

在进行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规划时,我们通过研究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将森林作为景观的基质,通过合理的廊道系统——线、游线、和绿带实现森林公园内的生态系统和旅游流的畅通和不间断。

根据***森林公园自然资源现状、地形地貌状况、旅游价值和资源特征,结合旅游开发的目的和旅游规划内容,方便开发建设,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因势造景,统一规划,将枫树湾森林公园划分为四个区:

(一)、入口景观区

这是游人进入森林公园的第一印象,所以要规划好入口环境,加强美化绿化。

应拆除现有建筑,整治道路周边建设,扩充绿地,打通景观走廊,协调周边,突出入口,营造颇具民族特色文化的氛围。

***森林公园共设置南、北两个入口,其中北侧入口为森林公园的主入口,充分利用现状高差,集中设置停车场以及大型商业群体,为森林公园提供配套服务。

并结合3600平方米的市民文化广场以及即将建设的星级酒店,市民文化广场集中展现了侗族特有的建筑符号——鼓楼、凉亭以及花桥,并在广场的中央设置一芦笙雕塑。

使得侗族的人文历史得以充分的展示。

(二)、观光揽胜区

该区有景点的开发和新增景点的建造,以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前提,充分发挥森林公园内最具有特色的景观资源,并进行提炼、升华和组合。

(三)、休闲健身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钢筋混凝土森林的逐渐形成,工作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所要面对的是高度紧张的生活方式,及越来越小的生存空间,人们对休闲健身的需求也将越来越迫切,尤其是亲近于大自然的休闲健身活动,因此在本次规划设计中,根据枫树湾森林公园的现有地形地貌,在相对较为平坦的区域设置了四个集中的休闲健身广场,广场与广场之间通过公园主干道相联系。

主干道以坡道为主,坡度控制在8%以内。

(四)、生态植物园区

1、密林区

该区主要由人工杉木林组成,通过自由生成的生态频道,吸收新鲜空气,突出人与自然、人与动植物、人与天空的主题。

最宜游人闲怡身心,沐浴森林,主要是为森林旅游提供满足生态平衡和拓展景观资源培育空间,在制高点可纵观通道县城全景。

面积366亩。

2、珍稀树木园区

该区域树种资源丰富,能够形成植物多样性,开展科研、教学、科普教育活动。

面积178亩。

(五)、管理服务区

主要是游客服务中心、展览室等,为森林公园内的各级管理服务接待基地的功能性定点区域。

邻近旅游区次入口广场,为接待游人的主要场所。

交通便利,主要体现其服务及管理的功能。

将森林公园管理处设于此,便于对整个森林公园的园务管理。

建筑风格应与景区特色和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第五章 建设分期与分期建设目标

一、建设分期

为了使枫树湾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与通道县的经济发展同步,并满足森林公园建设的具体要求,将规划建设分为二期:

一期:

2014-2017

二期:

2017-2022

二、分期建设目标

一期:

完成森林公园北侧入口的牌坊、凉亭以及市民文化广场的建设、南侧次入口游客服务中心的改造、部分自然景观改造、通讯及供电设施建设,公园主干道的建设,以及部分游路、标志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可以开展旅游活动。

二期:

完成全部景点建设项目,完成森林景观改造项目、绿化工程项目及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开展科学教育与考察旅游,逐步开发主题旅游项目。

第六章 景点与道路设计

第一节景点建设规划

一、规划原则

1、在保护好森林公园现有的生态环境和景观资源的基础上,从公园主体到局部都应围绕公园生态旅游主题安排,突出森林公园的主题和特色。

2、森林公园总体布局应突出主要景区景点,以主要景区景点为中心,运用烘托与陪衬等手段,合理安排背景与配景。

3、静态空间布局与动态序列布局紧密结合,处理好静与动之间的关系,使之协调,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4、景点的建设规划应围绕森林公园植被形态和色彩的季节变化、变幻无穷的天象景观进行创意构思,寓教于乐,提高森林公园的观赏价值。

二、景点规划

根据枫树湾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特点,将枫树湾森林公园划分为四个区,现分述如下:

(-)入口景观区

规划项目

1、入口大门

大门是选用通道最富有侗寨古建筑特色的入口建筑,引入侗族的风雨桥的形式,让游客在第一感官能感受到侗族的风情。

2、市民文化广场

利用自然高差,将市民文化广场下集中设置停车场以及大型商业群体,以便为森林公园提供配套服务。

市民文化广场上设置侗族特有的乐器——芦笙雕塑,并在广场的背景上设置具有民族特色的背景浮雕。

由此集中展示侗族特有的民族文化。

3、莲花池

莲花池结合花池坐凳一起布置,山水融合于一体,让人在这驻足休息,欣赏莲花盛放,感受夏日清凉。

(二)管理服务区

规划布置在森林公园次入口内,为公园内的各级管理、服务接待的主要场所。

主要职能是提供管理、接待、导游、展览等配套服务,保障旅游的后勤供给。

将森林公园管理处设于此,便于对整个森林公园的园务管理。

因为这是游人进入森林公园的第一印象,所以要改善入口环境,加强美化绿化。

应拆除现有破旧建筑,扩充绿地,打通景观走廊,协调周边,突出入口,扩大林地,营造深山古亭氛围。

规划项目

1、次入口绿化广场

在基地东南方向次入口布置绿化广场,达到空间开启、集散的功能。

2、南门

现状布置在斜坡上,右侧布置景观绿化,种植季相植物,加以防护栏杆,对现状南门的局部进行改造,使得森林公园大门的主题更加鲜明生动。

3、游客服务中心

将原林科所的办公楼进行改造,使之成为森林公园的游客服务中心。

(三)观光览胜区

环境现状

本区为山地地形,大面积为珍稀树木,山脊林相丰富,植被较好,以自然景观为主,缺乏特色景点,山上游步道路况较差,

规划项目

1、大鼓楼:

位于园区中部,海拔461米处,规划设计为三层楼阁,四面外设走廊栏杆,小青瓦挑檐,气度端庄,游人可以登高望远,既有观赏性,又有瞭望防火的作用。

2、休息亭:

该区有三个现状休息亭,规划进行保留。

另规划新增了6个凉亭。

3、益寿井

规划保留古井益寿井,在周边现状是农田菜地,利用田园风光,规划休整凉亭风貌,让游客在此休息停留,驻足观景,亲近田园,融入自然。

(四)、生态植物园区

对植物园区的珍稀树木品种和密林区进行保护,保留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让人们在这里呼吸自然空气,休闲养身。

1、新建一小型鼓楼:

规划在至高点495米的高峰,规划考虑结合游道布置小型鼓楼,让游客在登上顶峰的高处,登高望远,驻足停留,欣赏整个公园的景致。

第二节道路设计

一、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园区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应充分考虑公园环境特点合理布局,既要便于同外围道路的连接,更要注重园内各功能区的连接,车行、步行各成体系,同时满足路网的交通功能、景观环境、防火疏散等方面的要求。

道路系统由主干道和游道构成。

规划道路指标一览表

等别

宽度

路面材料

密度()

主干道

2.5-—3

青石

一级游道

1—1.5

卵石

二级游道

0.8—1

卵石或者青石

(-)主干道

森林公园的主干道,主要为游客能便捷地抵达园内而设计。

主干道主要从街道入园路口开始,道路宽2.5—3米,部分地段外设绿化带和护栏。

(二)游道

园区内的游道根据环境和地形特点,合理设置。

通过对园区景点的设计,规划的游道将各个功能区进行有组织的连接,在空间序列上,有张有敛,有收有放,有曲有直。

总之,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在考虑自然的基础上,将森林公园每一处景点的景观、生态风貌,从浏览步道的各个角度展现给游客。

游道宽度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一级游道的宽度控制在1—1.5米,二级游道的宽度控制在0.8—1米。

第七章植物景观设计

森林植被是森林公园的生命,也是森林旅游的物质基础,在森林公园开展游览、观光、避暑、娱乐等活动,都要求具有适合开展上述活动的森林植被的数量、质量。

因此,在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学、植物学等科学的原理,利用园林造景艺术和造林、经营技术,按照总体布局进行植物配置与造景。

枫树湾森林公园现有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较高,但是树种单纯,有些景点缺乏观赏树种,因此在保护的前提下,我们提出以下设计原则:

第一节设计原则

植物景观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1)森林植物景观的规划必须具备疗养、观赏、防护等多种功能,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的多层次组合所形成的天然美,突出森林的林相和季相特征。

设计上以自然式植物配置为主,在色彩、结构、造型上注重体现全区的森林野趣,与周围环境和建筑相协调。

(2)以现有森林植被为基础,保护和改造相结合。

按景观需要进行改造,整形抚育,重新设计树种必须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保持森林植被的原始状态,在某些眺望线、点需要留出适当的透视位置。

(3)植物景观规划应注意互相协调,统一规划,但又要各具特色,利用植物的特性,植物配置要形成自己的景区特色。

(4)设计中注意乔、灌、花草的多层次组合,常绿与落叶树种的合理搭配,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结合,增加观叶、观花、观果植物的比重,丰富季相变化,满足游客观赏需求。

(5)广场适当引进珍贵稀有树种和园林花卉植物,以满足不同层次游人的观赏、考察、研究等需要,丰富区内景观效果。

(6)注意点、线、面相结合,合理搭配,丰富森林公园的空间美感,提高景观质量和美学效果。

(7)体现地方色彩,突出地方特点.以适地适生树种为基调。

第二节植物景观设计

公园内有些地方(如补植补造区)现有植物景观形象单一,结构简单,缺少空间及季相变化,规划在其空白的边侧配置色彩明快,有鲜明季相变化的落叶树种,改阔叶灌丛为针阔混交林,改单纯单层乔木为多种复层混交林,增加色叶彩干以及花灌木。

以自然式配置为主,注重小环境,小空间内的色彩、造型、层次丰富而有变化,形成区域感,同时又相互统一,联成整体。

一、面上植物景观规划

首先是保护好现有森林,公园内所有森林严禁采伐。

通过封山育林、森林抚育、补植补造等人工改造措施,有意识的进行人为干涉,使公园内植物群落符合本地带的特征,在改造过程中特别注意要符合生物多样性原理。

处理好森林公园内景观本底、斑块、廊道三者之间的合理关系,也就是说要使森林植被群落与建筑物、水体、道路等之间关系合理化,逐步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良好森林生态系统。

为充分考虑森林公园生物链的平衡及特有的多样性发展,不管是出于森林防火考虑,还是从景观美学角度出发,对于公园内林相较差的林分都需要逐步地进行小范围的改造,增加阔叶树种、彩叶树种,可混交一些树形优美的风景树种,如樟科、木兰科、壳斗科等树种,并点缀观花、观叶、观果的灌木和花卉,使森林景观增添色彩,增加层次感。

二、线上植物景观规划

1、透漏留韵

道路两侧常绿树与落叶树合理搭配,并配置常绿灌木和花草,或疏植枝叶疏朗的乔木树种,形成封闭、半封闭及开放的景观空间,留出“风景窗”,形成“一川佳景疏帘外”的景观韵味。

2、游道两侧的绿化

应充分利用现有森林风景资源,采用自然式配置遮荫林,对周围有碍观瞻的枯草和杂灌要予清理,因势利导点缀一些花卉灌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