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632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Word下载.docx

各种植物的树叶。

(学生自己采集)

四、方法步骤:

1、在天平上称得铝盒的重量(W1)(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

2、将待测材料——树叶剪碎放入铝盒中盖好,准确称重(W2)。

3、置于烘箱内烘干,烘干后冷却至室温称重(W3)。

新鲜组织先在105℃烘4~6小时杀死细胞组织后,再烘2小时至恒温。

树叶的含水量:

占鲜重%=W2-W3×

100%

W2-W1

占干重%=W2-W3×

W3-W1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烘后一定要冷至室温称重。

将材料置于烘干箱内烘干时,称量瓶(连盖)一起放入,注意在烘箱中打开盖子,再烘干。

将烘干的材料从烘箱内取出时,一定先盖上盖子,再拿出来。

烘干时温度、时间调整为105℃,2个小时。

分几组测不同的树叶)

实验二、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

当植物细胞或组织放入溶液中时,如果植物的水势小于溶液的水势,则组织吸水而使溶液浓度变大,反之,如果植物的水势大于溶液的水势,则植物失水,溶液浓度变小,若两者水势相等,则二者保持水分交换的动态平衡,溶液浓度不变。

此时,溶液的渗透势就等于所测植物的水势,利用溶液的浓度不同,其比重也不同的原理,来测定实验前后溶液浓度的变化,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其渗透势。

试管(每组16支)、移液管、直角弯头毛细滴管,φ0.5cm的打孔器、(镊子自备)甲烯蓝、1mol/l蔗糖溶液(作为母液)、试管架(每组两个,八孔以上)、橡皮塞。

菠菜叶片

1、用1mol/l蔗糖溶液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0.1,0.2,0.3,0.4,0.5,0.6,0.7,0.8mol/l)各10ml,注入8支编好号的试管中各管都加上塞子,按编号顺序在试管上排号,作为对照组。

2、另取8支试管,对应于对照组各管编号,作为试验组。

然后从对照组的各管中分别取出4ml溶液移入相同编号的试验组试管中,并加上塞子。

3、用打孔器在菠菜叶片中部靠近主脉附近打取叶圆片,随机取样,向试验组的每支试管中放入相等数目(约20片)的叶圆片,加塞,放置30min,期间并摇动数次。

到时间后,用大头针沾取少许甲烯蓝粉末加入每一试管中,并摇荡,此时溶液呈蓝色。

4、用8支毛细滴管从试验组的各管中依次吸取着色的液体少许,然后伸入对照组同样浓度溶液的中部,缓慢从毛细滴管尖端横向放出一滴蓝色溶液,轻轻取出滴管,观察蓝色液滴的移动方向。

如果蓝色液滴向上移动,说明溶液从叶片细胞中吸出水分而被冲稀,密度比原来的小了;

如果液滴向下移动,则说明叶片细胞从溶液中吸了水分,溶液密度变大;

如果液滴不动,则说明叶片与溶液的水分交换平衡,即叶片的水势与此种浓度的溶液的渗透势相等。

5、根据公式计算叶片细胞的水势:

ψcell=ψout=-iCRT

式中:

ψcell为植物细胞的水势;

ψout为外界溶液的渗透势;

i为解离系数,蔗糖为1;

C为小叶滴在其中不动的溶液浓度(mol/l);

R为摩尔气体常数,R=0.083×

105l*.pa/mol*K;

T为热力学温度单位K,即273+t;

t为实验温度,单位为℃。

五、作业:

1、对对照组中各试管蓝色小液滴的升降情况进行描述并分析现象。

2、计算菠菜今天的水势。

实验三、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

保卫细胞的渗透压系统可由钾离子所调节,无论是环式或非环式光合磷酸化,都可以形成ATP。

ATP不断供给保卫细胞原生质膜上的钾离子—氢离子交换泵做功,支持保卫细胞逆着离子浓度差而从周围表皮细胞吸收钾离子,降低保卫细胞的渗透势,从而使气孔张开。

二、仪器、药品、材料:

显微镜、培养皿、温箱、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0.5%硝酸钾、0.5%硝酸钠、蒸馏水、芥蓝叶。

三、实验方法步骤:

1.在三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0.5%硝酸钾,0.5%硝酸纳及蒸馏水各15ml

2.撕芥蓝叶表皮若干放入上述三个培养皿中。

3.培养皿放入25℃温箱中,使溶液温度达到25℃。

4.将培养皿置于人工光照条件下照光半小时。

(可适当延长时间)

5.分别在显微镜下观察气孔的开度。

四、作业:

填表分析结果:

溶液浓度

结果分析

0.5%硝酸钾

0.5%硝酸钠

蒸馏水

实验四: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纸层析法)

1.利用叶绿体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可用丙酮提取。

2.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即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他们的移动速度不同的原理,使样品中的混合物得到分离。

3.叶绿素是一种双羧酸的酯,可与碱发生皂化作用,产生的盐能溶于水,可用此法将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分开。

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都有光学活性。

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光谱,可用分光镜检查或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

叶绿素在光照下可产生暗红色的荧光;

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容易受强光的破坏,特别是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后,破坏更快;

叶绿素中的镁可被H取代而生成褐色的去镁叶绿素;

加入铜盐作用,后者则成为叶绿素的铜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破坏,故常用此法制作绿色植物的浸制标本。

二、仪器药品及材料:

仪器:

25ml量筒、软木塞、台式天平、研钵、10ml量筒、试管、毛细滴管、新华滤纸、剪刀(自备)。

药品:

丙酮、碳酸钙、石英砂、四氯化碳、无水硫酸钠、浓盐酸、醋酸铜晶体、酒精灯。

材料:

菠菜叶。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色素液的提取:

2g菠菜叶匀浆

过滤色素提取液。

2)准备滤纸条:

长×

宽=22×

2cm。

一端剪成窄条:

长1.5cm,宽0.5cm

3)用毛细管吸取色素提取液滴与窄条上端,干后再滴8-10次

4)在量筒中加入四氯化碳3-5毫升及少数硫酸钠,将滤纸悬于塞子上。

扦入试管,使窄端浸入溶剂中,立于暗处层析0.5-1小时后观察分层现象。

2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

1)叶绿素的荧光现象:

取上述色素提取液少许于试管中,分别观察在反射光和透射光一侧,提取液的颜色有无不同,反射光侧观察到的血红色,即为叶绿素产生的荧光颜色。

2)铜代反应:

取上述色素提取液少许于试管中,一滴一滴的加浓盐酸,直至溶液出现褐绿色,此时叶绿素分子已遭破坏。

形成了去镁叶绿素。

然后加醋酸铜晶体少许,慢慢加热溶液则又产生鲜亮的绿色。

此即形成了铜代叶绿素。

(想:

有何实际意义?

四、结果分析:

1半小时后,色素分布带为:

2理化性质:

荧光现象:

铜代反应:

实验五、叶绿素a、b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一、实验目的:

熟悉在未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a和b的方法及其计算。

二、实验原理:

根据叶绿素a、b在长波方面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nm和645nm处。

又根据:

Ca=12.7OD663-2.69OD645

Cb=22.9OD645-4.68OD663

CT=Ca+Cb=8.02OD613+20.21OD645

测定得到光密度(OD值)。

即可算出叶绿素a、b的含量及总叶绿素的含量(mg/l)。

三、仪器药品材料:

分光光度计、台天平、剪刀、研钵、漏斗、移液管、量筒、10ml容量瓶。

试剂:

80%丙酮、碳酸钙、石英砂、水、丙酮。

四、实验步骤:

水5-6ml加水定容到摇匀移液管精确取

鲜菠菜叶0.5g匀浆10ml2.5ml

碳酸钙石英砂

移于大试管中加丙酮10ml摇匀静置过滤

80%丙酮为对照

叶绿素丙酮溶液

五、结果计算

OD645为、、,OD663为、、。

平均值:

OD645,OD663

求得Ca=Cb=CT=

叶绿素a的含量(mg/g鲜重)=

叶绿素b含量(mg/g鲜重)=

叶绿素c含量(mg/g鲜重)=

实验六:

植物光合强度的测定(改良半叶法)

改良半叶法是将植物对称叶片的以部分遮光或是置于暗处,另一部分则留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在这两部分的对应部位取同等面积,分别烘干称重。

因为相等面积的两对应叶片的重量被视为相等,照光后叶片重量超过暗中的叶重,即为光合作用产物,通过计算即可得到光合作用强度。

二、仪器、药品、材料:

仪器:

分析天平、烘箱、剪刀(自备)、称量瓶、打孔器。

药品:

三氯乙酸(5%)。

材料:

生长的榕树叶。

三、实验步骤:

1、选择测定样品:

选择生长旺盛常绿向阳的榕树叶片20片。

用小纸牌编号

2、叶片基部处理:

用5%的三氯乙酸点涂叶柄以阻止光合作用产物的输出。

3、剪取样品:

按编号次序分别剪下对称叶片的一半(主脉不剪下)。

按编号顺序夹于湿润的纱布中,贮于暗处,过六个小时左右,在依次剪下另外半叶,按同样的编号夹于湿润的纱布中(两次剪叶的速度应尽量保持一致。

4、称重比较:

将各同号叶片之两半按对应部位叠在一起,用同直径的打孔器打取同数的圆孔,分别置于阳光及暗处中的两个称量瓶中,80-90℃

以下烘至恒重(约5小时),在分析天平上称重比较。

四、计算结果:

总重

瓶重

叶片重

光照

暗处

光合作用强度

(mg/

*h)

实验七、原生质细胞核穿壁转移现象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观察细胞核穿壁现象,并学会观察细胞核穿壁现象的实验方法。

利用卡宝品红或其他核染料与细胞核起化学变化产生紫红色,通过显微镜可直接观察到细胞核穿壁现象。

三、仪器药品材料: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

卡宝品红:

(1)贮有的染色液:

3%碱性品红(70%酒精配)溶液10ml,5%苯酚水溶液90ml。

(2)染色时的溶液:

(1)液45ml、冰醋酸6ml、甲醇6ml。

大蒜鳞茎、葱及洋葱的鳞茎。

四、方法与步骤:

1、取上述任何一种材料的新鲜磷茎,洗净剥开。

2、用镊子撕取外表皮(最好一层细胞),放在事先已滴有卡宝品红的载玻片上。

3、2-3分钟后,用蒸馏水轻轻冲洗多余的染料后,加盖玻片即可镜检。

材料以新鲜幼嫩为好。

以洋葱为例,在靠近鳞茎中央的2-5层最易发现。

外表皮的穿壁现象比内表皮的多。

五、实验结果:

1、绘图表示结果。

2、思考:

细胞核的穿壁现象说明了什么生理现象?

实验八、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小篮子法)

利用Ba(OH2)溶液吸收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实验结束后,用草酸溶液滴定残留的Ba(OH2),从空白和样品两者消耗草酸溶液之差,即可计算出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量。

广口瓶、温度计、橡皮塞、尼龙小篮、大头针、碱石灰的干燥管、酸式滴定管、铁架台、保鲜膜、天平。

0.05mol/l的Ba(OH2),1/44mol/l草酸溶液,0.03%酚酞。

萝卜发芽种子(绿豆发芽种子)。

测量装置如图:

P

1、称取萌发的种子20g,装入尼龙小蓝内。

悬挂于瓶塞钩上。

2、瓶内加0.05mol/lBa(OH2)溶液20ml。

塞紧瓶塞(注意尼龙小篮不要掉下),用凡士林密封瓶口,隔5-10分钟,轻轻震荡广口瓶。

3、30分钟后,,迅速打开瓶塞取出小篮,加入2d0.03%的酚酞,用塑料薄膜盖好,用橡皮筋扎紧,把装好草酸的酸式滴定管扎入小孔中滴定,至红色消失为止,记下用去的草酸溶液的毫升数。

4、另取广口瓶1只。

用沸水煮死种子(至少煮沸10分钟)为材料,作同样测定,以此为对照。

四、结果计算:

呼吸强度(CO2,mg、g*h)=

式中:

为煮死的种子所消耗的草酸体积(ml)

V1为发芽种子所消耗的草酸体积(ml)

注:

1/44mol/l的草酸溶液,其1ml溶液相当于1mg的CO2

实验九:

呼吸商的测定

呼吸作用所放出的CO2和吸收的O2之比即为呼吸商。

用一放有植物材料的滴定管倒扦入水中,若呼吸作用吸收的O2多于放出的CO2,则管内空气体积减少,水面上升。

反之则反之。

若吸收的O2和放出的CO2相等,则水面不变,再用碱液重做上述实验,可测定O2被利用的体积。

二、仪器药品材料:

铁架台、酸式滴定管、50ml量筒、长玻璃棒。

20%NaOH溶液。

萌发的水稻种子。

1、准备2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往管内各装入大小一致的发芽种子20粒,用一长玻璃棒将20粒种子推入管内刻度14ml以上处(注意:

勿弄断幼芽,若幼芽已成为青绿色,应用黑色或锡纸遮光)。

2、将

管倒扦入20%NaOH溶液的量筒中,

管倒扦入水的量筒中。

均固定在铁架台上。

测定开始前,分别将管口端开关打开约十分钟,使管内外空气大气压力平衡,液面平衡一致。

调整两支试管内液面,水平线约在2ml刻度处,把所有开关关紧,经过一小时后,记录各管液面的升降情况,上升记为+,下降记为—。

四、实验结果:

管读数(O2):

管读数(O2—CO2):

呼吸商=

(即CO2/O2)

分析:

管读数中CO2被NaOH吸收,则呼吸作用所产生的O2即为体积减少量,也即为水面的上升量,所以

管读数=O2的量。

管读数中:

若水面不动,则O2=CO2;

水面上升即,O2>

CO2;

水面下降即,O2<

CO2

实验十、设计性实验

以与中学生物学教材相关的植物生理学实验内容为切入点,以现有实验室条件为基础进行设计性实验。

1、使学生掌握设计性实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3、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意识。

4、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二、基本步骤:

立题→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准备→预实验→正式实验→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实验报告书写或论文撰写。

三、立题(选题)要求:

1、以与中学生物学教材相关的植物生理学实验为内容。

要求注明所选实验内容与中学生物学哪部分实验或活动内容相关联。

(如:

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第×

章第×

节什么实验有关?

2、所选实验要使用到的仪器、药品是植物生理实验室能提供的或自己能找到的。

3、所选实验的实施过程不要太长,最长不超过二星期。

4、实验小组成员3—4人,自由组合。

(以大组为界)。

四、实验方案设计要求

1、选题的背景。

即所选实验内容与中学生物学哪部分实验或活动内容相关联。

2、选题的目的。

3、所选实验的实验原理。

4、实验所需的仪器、药品。

5、实验的详细步骤,注意事项。

6、实验的预期结果。

7、实验全过程的人员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